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

神崎郡城位於矢部川沖積平原上,不及中原一小縣城大的神崎郡城中,一羣黑影正沿着狹窄的街巷朝着矮小的城北門悄無聲息摸過來,隱蔽在一處黑暗角落中。

郡中有浪人四處作亂,一時風聲鶴唳,城中防守明顯加強不少,偶爾有巡城的武士經過。

城外廣袤的原野上,一大片黑壓壓的隊伍在一名騎着矮小戰馬身穿鬼頭獅面鎧甲的將領指揮着朝着神崎郡城方向趕去:“加快速度”

“快跟上”不時有吹促聲

前方跑來兩名男子,朝着馬上的將領躬身稟報道:“主公,已經查探清楚神崎郡城已加強防守,我們的人已經進去了,隨時等候主公的號令。”

陳瀚沉聲問道:“神崎郡城城牆多高,可有護城河吊橋防禦。”

劉阿杰回道:“回主公,神崎郡城並無護城河,城牆也不過一兩丈高。”

居然連中原一個縣城都不如,陳瀚覺得自己有些太高估對方的防禦了,當即下令道:“放信號,準備拿下神崎郡城。”

“是、嗨”

神崎郡城北門外一個孔明燈冉冉升起,火光照耀下,下方田野裡匍匐着一大批黑壓壓的人影,一個個手握武士刀、長槍,身背弓箭,目光緊盯着城門焦急地等待着。

低矮的城牆上正在巡視的龍造寺武士對突然出現的孔明燈並未當回事,一個個都是睏意十足,對於巡查加強城防也只是敷衍了事,龍造寺軍隊軍紀渙散。

城中距離城門不遠的一處黑暗角落裡,一陣呼聲響起:“快看,是孔明燈信號。”

“準備奪城門”林江親自帶隊四下查看一番後下令道:“隨我來”一衆人緊隨着林江快步朝着城門摸過去

值守城門的龍造寺守軍一個個都靠着城門洞睏意十足,一陣凌亂的腳步聲響起驚醒兩名守軍,睡意朦朧的守軍看着一大幫武士手握刀劍、長槍正朝着城門口快步跑來大喝道:“你們是……”話還未完,一道寒光一晃而過,脖子上沁出殷紅鮮血流淌下來。

“動手”林江長劍一揮一聲令下帶着手下精銳對城門中的龍造寺守軍展開殺戮

“殺”城門口喊殺聲慘叫聲接連不斷響起:“啊……”

城門內的龍造寺軍還在睏意朦朧中被林江帶着手下悉數殺光,早有衝到城門位置的部衆忙打開城門,點燃火摺子。

“得手了”陳瀚看着晃動的火亮欣喜若狂大呼道:“隨我殺進城去,殺。”

“殺”黑壓壓的部衆跟着陳瀚朝着城門衝去

城牆城樓上的龍造寺軍隊早已被喊殺聲從睏意中驚醒,紛紛睜大眼睛藉着月色看着城外烏壓壓一大片人影朝着城門衝殺而來:“浪人攻城了,快向郡司鳴鐘稟報。”

‘咚咚……’城樓上鐘聲響起

陳瀚騎着矮小的戰馬縱馬衝殺進城門,看向城內開始有龍造寺軍殺來,朝着林江吩咐道:“林江,你快帶人拿下城牆,其餘人隨我殺進城去。”

“是”林江領命帶着手下朝着城牆上衝殺而去,城牆上的守軍太少不敵如狼似虎的林沖手下精銳,林沖迅速佔領北城牆。

陳瀚帶着蜂擁衝殺進城的部衆開始與不斷聞訊趕來的龍造寺武士在城中狹窄的街巷上展開巷戰,雙方竹束盾牌豎立在前,不斷點火射擊,一時槍聲大作,硝煙瀰漫,林江佔領北城牆後開始向東西兩面城牆率衆分兵殺去。

正面火拼消耗對陳瀚來說完全不能接受,加上倉促攻城,就連一貫使用的竹束盾牌也沒多少,陳瀚當即朝着身邊的松田一郎下令道:“松田一郎,你正面迎戰,我親自帶人從側翼包抄敵軍,前後夾攻敵軍。”

“嗨”松田一郎也爲焦灼的戰事深感擔憂,一旦戰敗,臨時拼揍起來手下浪人部衆必將四散而逃。

陳瀚朝着陣前毫無用武之地的陳沖下令道:“隨我來”

“是”陳沖提着大刀緊跟在陳瀚身後帶着百餘名部衆從左側凌亂的民宅中衝過去

陳瀚在前帶頭推倒低矮的土牆,突然從龍造寺軍身後衝殺出來:“殺”陳瀚健步如飛朝着龍造寺軍陣中衝殺進來,手中長劍不斷砍殺着矮小的敵軍將士。

“殺”陳沖手中大刀猶如砍西瓜般一路所向披靡,陳瀚突襲砍殺得龍造寺軍陣頓時大亂,松田一郎趁勢下令猛攻,與陳瀚前後夾攻,城中龍造寺敗軍四散潰逃。

“都給我追”陳瀚在後揮劍高呼下令

松田一郎、陳沖兩人一路追殺趕去,殺得龍造寺軍屍橫遍街,望風而降者不下百人。

林江帶着手下進一步控制住西城門,堵住了龍造寺殘兵敗將向佐賀郡方向佐嘉城方向逃去,林江也帶着手下清理城中龍造寺軍殘兵遊勇。神崎郡不大的城中槍聲不時響起,沒過多久一切恢復了平靜,陳瀚率部衆攻下了第一座郡城。

郡司衙門中,陳瀚端坐上位,一衆手下端坐左右下方,王平安正向陳瀚彙報此次攻下神崎郡城所獲錢糧物資:“此次攻下神崎郡共繳獲糧食八百石(日本戰國一石約17至20KG),鐵炮兩百餘杆,火藥五百餘斤,鉛彈至少五千發,倭刀三百六十七把,甲冑七百多套,銀不下兩萬兩,金五百餘兩,……。”

陳瀚聽着動人心絃的數據,這是自己搶到手的第一桶金,陳瀚虎視着一衆手下問道:“如今我們有部衆千餘,爲提高部衆戰鬥力。我決定將部衆編爲五隊,每隊兩百人,每隊設隊長一人,先左大將一人。”

“第一隊由我親自人隊長,陳沖任先左大將。第二隊隊長木山六郎,先左大將黃阿有。第三隊隊長松田一郎、先左大將王阿忠,第四隊隊長王平安,先左大將陳阿信,第五隊隊長林江,先左大將劉阿杰。”

“第一二三隊爲作戰主力,需抽調精壯部衆六百餘人。第四隊爲後勤輜重隊,負責部衆輜重運輸,搶治傷員等事務。第五隊爲特戰隊,軍碟隊,負責訓練部衆,刺探敵軍軍情,協助主戰部隊攻堅奪城。”

“每隊都要緊密配合作戰”陳瀚繼續道:“我們部衆從今日起有自己的稱號,我的稱號是義軍,你們可有異議。”

王平安起身稟道:“主公,我認爲第四番隊番號不吉,不如改爲第六隊。”

“好,取消第四隊建制,改爲第六隊。”陳瀚當下准許

松田一郎起身建議道:“主公當製作家紋(家徽)旗號以示與敵方大名軍隊區分”

陳沖起身道:“主公,不如用俺們的姓爲旗號。”

一衆手下都覺得兩人的提議都有理,有的更是建議既要用姓又要製作家徽,完全就是中日合璧。

“好了,我決定各隊軍旗皆爲紅底黃字,一面爲‘義’字,一面爲該隊番號。”陳瀚沉思片刻後看向王平安吩咐道:“平安,你負責各隊軍旗製作,還有多做些紅色頭巾。”

“是”王平安躬身領命後問道:“主公大纛該如何製作”

陳沖再次提議道:“俺以爲當以主公的姓爲大纛”

松田一郎附和道:“當再加上主公家紋”

“陳刀疤所言甚是”林江也贊同道:“我中原早有圖騰,何須用東瀛家紋。”

“你們一個個說得都很有理”陳瀚隨即道:“那就以陳姓圖騰以爲家紋,以作大纛旗號。大纛底色爲血紅,圖騰爲明黃色。”

陳瀚對自己的姓氏圖騰深感自豪道:“我中原圖騰比之東瀛各國大名家紋更顯霸氣,陳爲列陣之意,陳姓圖騰兩側旌旗招展,中央山丘前是列隊待發的戰車,戰車上有手持戈戟列隊以待的三軍。”

“主公,我們義軍應該稱肥前義軍。”松田一郎建議道:“待主公控制整個肥前國,再一統九州。”

陳瀚很反感肥前字樣,當下道:“不如叫九州義軍吧,聽着順口。”

“主公英明”劉阿杰提議道:“主公爲我義軍首領,須得有尊號,方能名正言順統領義軍。”

“對啊,俺咋就忘了咧?”陳沖一拍大腿贊同道:“主公不如就叫九州王”

“當年汪直稱徽王,應該叫東瀛王。”

林江聽着一幫烏合之衆剛拿下一座小城就要讓阿瀚稱王,沒好氣道:“鼠目寸光之輩,大明太祖尚且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方能奪得大明江山。你們是想要阿瀚學徐壽輝、陳友諒之輩嗎?”

陳瀚也被一幫手下要爲自己上尊號嚇得不輕,這不是嫌自己死得不夠快嗎?自古都是槍打出頭鳥,當下不滿道:“說得不錯,自古成王敗寇,多少失敗者不是心急火燎稱王稱霸,最後落得慘談收場,以後休要提稱王一事。”

一時間鴉雀無聲,陳瀚說得對,歷史上那些心急火燎稱王稱帝的梟雄最後都是慘淡收場,織田信長當初在東瀛叱吒風雲一時,令各國大名膽寒,最後卻被手下殺死。

最後倒是猴子(豐臣秀吉綽號)蹦了起來,採摘勝利果實,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豐臣秀吉一統東瀛。

松田一郎問道:“不知主公該如何尊稱”

“既不要太顯眼,又要有號召力。”陳瀚想了一會道:“不如就叫九州都督吧”反正東瀛也沒出現過都督這一官職

“恭祝主公武運隆昌,一統九州。”一衆手下齊聲高呼道:“恭賀主公進位九州都督”

陳瀚帶着部衆在攻下神崎郡後稍作整編改頭換面打出九州義軍旗號,陳瀚被擁爲九州都督。

川內浦李旦宅院漢商協會會議室中,由李旦主持的漢商協會緊急召開,李旦看向心事重重的一衆會員海商道:“相信諸位都知道老殿下遇害一事了”

“難啊”李旦不會此時去觸黴頭:“聽聞鎮信殿下盛怒難消,還是不要去擾殿下才好。”

“是極是極”

第三八零章 凱旋迴都第三零五章 挖牆腳第七十八章 村上鐵船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三三五章 篡權奪位第二四二章 猛虎出山第二八三章 政宗之死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一一四章 聯姻風波第三三七章 開拓海東第一零四章 狡兔鄭迥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一七三章 大泥駙馬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八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四零一章 諜網行動(上)第六十六章 枕邊風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二九六章 釜山海戰 (上)第三二二章 惠山之戰第一八三章 杭州城下第十四章 漢商協會第二三七章 銷售權第四零二章 諜網行動(下)第二零七章 軍火貿易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四九三章 播州反明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一八五章 杭州之亂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四八七章 馬尼拉之役(上)第一零九章 如臨大敵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二六八章 京都攻略第四五五章 東海海戰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八十七章 八阪會戰第五十七章 黑川口第四零四章 海外捷報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二一七章 門戶失守第二六零章 九州風雨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一四六章 暴殄天物第三九九章 海東銀行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七十八章 村上鐵船第一二零章 前車之鑑第二十八章 榜樣在先第一二三章 明廷對策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第一一九章 降服笨牛第二五八章 美人島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三八零章 凱旋迴都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四二二章 工匠精神第四二八章 南洋混戰 (下)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九章 一刀流第三八一章 爬牆惹事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四六零章 淮安亂戰第一五六章 租借港澳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一三一章 強勢的陳瀚第二八五章 久留米會戰(下)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二四七章 家有喜事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三六四章 南洋局勢第七十九章 狼羣戰術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九十六章 寶島漁場第三四五章 科倫坡之役(上)第四零一章 諜網行動(上)第一五八章 大耳窿
第三八零章 凱旋迴都第三零五章 挖牆腳第七十八章 村上鐵船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三三五章 篡權奪位第二四二章 猛虎出山第二八三章 政宗之死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一一四章 聯姻風波第三三七章 開拓海東第一零四章 狡兔鄭迥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一七三章 大泥駙馬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八十五章 大戰在即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四零一章 諜網行動(上)第六十六章 枕邊風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二九六章 釜山海戰 (上)第三二二章 惠山之戰第一八三章 杭州城下第十四章 漢商協會第二三七章 銷售權第四零二章 諜網行動(下)第二零七章 軍火貿易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四九三章 播州反明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一八五章 杭州之亂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四八七章 馬尼拉之役(上)第一零九章 如臨大敵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二六八章 京都攻略第四五五章 東海海戰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八十七章 八阪會戰第五十七章 黑川口第四零四章 海外捷報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二一七章 門戶失守第二六零章 九州風雨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一四六章 暴殄天物第三九九章 海東銀行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四二三章 飛天英雄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七十八章 村上鐵船第一二零章 前車之鑑第二十八章 榜樣在先第一二三章 明廷對策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第一一九章 降服笨牛第二五八章 美人島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三八零章 凱旋迴都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四二二章 工匠精神第四二八章 南洋混戰 (下)第二五一章 對馬海戰(二)第九章 一刀流第三八一章 爬牆惹事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四六零章 淮安亂戰第一五六章 租借港澳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一三一章 強勢的陳瀚第二八五章 久留米會戰(下)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二四七章 家有喜事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三六四章 南洋局勢第七十九章 狼羣戰術第八十二章 聲名遠播(下)第九十六章 寶島漁場第三四五章 科倫坡之役(上)第四零一章 諜網行動(上)第一五八章 大耳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