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內附天子

剛逃到鴨綠江東岸義州城外江邊的李昖黯然失色的目光遙望着南方國土狼煙四起,國破家亡,想着即將渡江內附大明上國頓覺淒涼淚下,慟哭涕淚。

兩班大臣也紛紛跟着揮袖掩面慟哭,李昖帶着兩班大臣向西方大明京師方向伏地接連四拜天子。

國事糜爛至此,復國無望,淒涼淚下的李昖當即賦詩道:國事蒼黃日,誰能李郭忠。去邠存大計,恢復仗諸公。痛哭關山月,傷心鴨水風。朝臣今日後,寧復更西東。

李昖對前領議政李山海的去邠之策很贊同,國事不可爲,卻沒有出現力挽狂瀾的李光弼、郭子儀等國之中流砥柱,匡社稷大將出現。

李昖看向兩班大臣道:“國事已不可爲,孤意已決,渡江內附天子,圖存復國。”

右議政尹鬥壽堅決反對內附大明天子,激勵力爭勸道:“殿下內附天子,宗社臣民,舉將誰託?而輕爲此匹夫之行乎!”

朝鮮王李昖早已是驚弓之鳥,根本不在乎作響尹鬥壽的譏諷辱罵。更是清楚兩班大臣是何居心,表面是爲國着想,實爲不想放棄手中權利富貴。

李昖只想着儘早渡江內附,剛到義州牧就派使臣前往九連城向寬甸堡副總兵佟養正表示願率宮嬪王室內附上國天子,望天子准許。

寬甸堡副總兵佟養正立即稟報遼東巡撫都御史郝傑:‘朝鮮國王,兵敗棄國,願率衆入遼,作何處置乎?’郝傑也據此派人星夜兼程上奏朝廷。

夕陽西斜,何崇奇率十六艘東洋水師戰船沿着鴨綠江入海口逆流而上。時值盛夏,鴨綠江水大漲,十六艘戰船桅杆上懸掛着臺海遊擊將軍府水師旗號,直抵義州城外江邊碼頭。

義州牧衙門成了李昖臨時行宮,剛從城外急匆匆跑進大堂來的左議政崔興元忙稟道:“殿下,城外江邊碼頭趕來十六艘上國水師戰船,有將士近千人,自言前來查探倭賊實情。”

一路疲於奔命的李昖剛從後衙出來見崔興元,一聽是來自上國的水師戰船趕來,忙吩咐道:“速命兵曹判書李恆福前往接引上國天兵”

“是”宦官領命出大堂去傳達諭令

李恆福奉命帶着十幾名隨從出城趕到江邊碼頭來,李恆福朝着戰船上的何崇奇等一衆臺海遊擊將軍府水師將士恭迎道:“朝鮮兵曹判書李恆福恭迎上國天兵前來”

何崇奇帶着兩百餘水師將士走下船來朝着李恆福還禮道:“多謝李判書前來相迎,我等奉命前來查探侵朝倭軍詳情,不知倭軍現已到何處,有多少倭軍?”

朝鮮君臣自從逃到西京平壤府後就沒少遇到來自大明的使者使臣詰問,朝鮮君臣一路倉皇北逃,哪知道身後的日軍數量。

李恆福沉思片刻後道:“倭賊估計已快至義州牧,倭賊自言有三十餘萬大軍。”

“屁話”何崇奇一臉冷笑道:“倭國大軍最多也就三十餘萬,豈敢傾巢入侵朝鮮。”

李恆福老臉一沉,對爆粗口的何崇奇一臉鄙視,真是粗鄙不堪的武夫,不知禮數,李恆福忙解釋道:“此乃倭賊誇大其詞,然攻平壤倭賊不下十萬。”

“十萬”何崇奇暗自好笑道:“就倭軍第一軍團、第三軍團能有五萬大軍就不錯了,主公說得對,高麗棒子就是愛吹捧牛皮。”

“是”李恆福忙問道:“不知將軍在此停留多久?”

何崇奇沉思片刻道:“明日一早便會揚帆出海回國,好向朝廷稟明倭情。”

“還請將軍多留數日”李恆福一聽此話急了,整個義州牧境內也只有兩千餘殘兵敗將跟着逃來,大多都是兩班文武及家眷、宮人,王室、宗室也有很多。

‘砰砰……’西南方向的丘陵一帶傳來陣陣槍聲響起,不斷有朝鮮殘兵敗將從西南朝着義州城逃來。

李恆福忙抓住一名逃來的將領喝問道:“一羣廢物,倭賊有多少?”

“回判書大人,倭賊不下萬人。”

何崇奇見李恆福一臉驚慌失色,出聲道:“貴國八道淪陷,倭軍蜂擁而至,存亡旦夕之間,何不隨我水師渡海前往國朝暫避,我大明必不會坐視朝鮮爲倭軍所據,必會爲朝鮮復國。”

李恆福深感贊同道:“將軍所言極是,吾這就去稟明殿下。”

何崇奇提醒道:“李判書速去,倭軍若至,我水師亦不敢久留於此。”

“好”李恆福忙帶着隨從朝着義州城中跑去

城中的朝鮮兩班文武大臣聽着西南方向槍聲響起,紛紛在義州牧大堂中嚎啕大哭。一副失魂落魄的李昖癱坐上位上,目光呆滯望着大堂外,歇斯底里呼道:“快渡江內附天子,不能再等了。”

尹鬥壽堅決反對道:“殿下渡江內附天子,實爲棄國,恐朝鮮非我有也。”

“孤意已決,卿勿再言。”李昖不敢在義州城等大明天子詔書再渡江內附,倭賊大軍已蜂擁殺至,朝鮮將士軍心潰散,如何能抵擋住日軍進攻。

李恆福急匆匆跑進大堂來伏地跪拜稟道:“殿下,倭賊蜂擁殺至,上國天兵亦不敢久留,即將渡海回國,上國將領願載我朝鮮君臣前往上國暫避,言上國必不會坐視我朝鮮爲倭賊所據,臣請殿下內附天子暫避,以期圖存復國。”

李昖聞言喜出望外慌忙下令道:“快準備出城渡海前往上國內附天子,暫避倭賊。”

“臣等遵旨”一衆兩班大臣紛紛領命忙着去準備登船前往大明上國內附天子暫避倭賊追殺

尹鬥壽看着散去的兩班文武,也跟着出了大堂,尹鬥壽沒有出城登船,而是選擇渡江前往江北的九連城暫避,有十幾名朝鮮兩班大臣都跟着前往九連城暫避。

夜幕中的義州城一片火把輝映着漆黑的夜空,大部分朝鮮君臣家眷王室宮人紛紛收拾攜帶的貴重錢財衣物蜂擁出城,朝着城外碼頭跑來,西南方向的槍聲越來越近,伴隨着喊殺聲震天。

碼頭上的何崇奇帶着一衆水師將士接應着朝鮮流亡君臣登船,不斷疾呼下令道:“快上船,快,倭軍快殺來了。”

李昖聽着槍聲喊殺聲早已被嚇破了膽,也跟着催促下令道:“速登船出海”

兩班大臣帶着家眷錢財紛紛搶着登船,生怕慢了一步被即將衝殺來的倭賊殺死。一路北逃,逃得慢的兩班文武不少人被倭賊暴民亂賊殺害的消息不是傳來。

小野義勇率着三千餘先鋒大軍正朝着義州城衝殺而來,看着不遠處義州城西的江邊碼頭上一片火把輝映,小野義勇疾呼下令道:“駝子你給”

“嗨”三千浪人大軍朝着義州城外碼頭衝鋒殺來

何崇奇見小野義勇帶兵衝殺而來,忙疾呼下令道:“快揚帆出海,快。”

“起錨”船上的水師將領紛紛跟着下令道:“升帆”

朝鮮君臣王室及家眷宮人殘兵敗將紛紛登船出海,開始了流亡內附大明天子之路。登上船後的朝鮮君臣總算是稍安片刻,終於擺脫了倭賊追殺。

十六艘東洋水師戰船紛紛揚帆順流而下出海,小野義勇率軍趕來,見朝鮮君臣乘船離去,疾呼下令道:“追誒給(追擊)”

‘砰砰……’沿江追殺的鐵炮輕足、弓輕足不斷朝着東洋水師戰船開槍放箭,東洋水師也紛紛展開反擊,雙方做戲做得很逼真,雙方爲此還傷了數人。

小野義勇隨即帶兵進入義州城,將朝鮮王李昖一幫流亡君臣徹底趕出朝鮮境內,完成了主公陳瀚指示,朝鮮境內只剩下世子李琿在江界府建立的分朝。

朝鮮半島自隋煬帝三徵高句麗以來,不斷影響中原王朝國運。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耗盡國力,致使地方勢力割據,無力鎮壓暴亂,致使繁盛一時的隋朝土崩瓦解。

萬曆援朝精銳損耗嚴重,國力大損,致使明朝無力鎮壓努爾哈崛起,最終在內憂外患齊發中耗盡國力滅亡。清朝也因與日本爭奪朝鮮戰敗,最終退出歷史舞臺。抗美援朝打到停戰更是令新生政權付出慘重犧牲爲代價。

朝鮮人不能守土衛國,每次都會拉上中原政權當冤大頭。陳瀚決定一勞永逸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暗中指使手下小野義勇將朝鮮君臣趕出朝鮮,命何崇奇打着偵察倭軍軍情爲名接應朝鮮君臣渡海前往大明內附天子。

至於朝鮮世子李琿建立的分朝自然是不會放過,只有朝鮮政權徹底覆滅,大明朝廷也只能選擇將朝鮮直接納入版圖。陳瀚也謀劃着打着抗日旗號與大明朝廷一道瓜分朝鮮。

九連城,寬甸堡副總兵佟養正親自駐守在九連城內,鴨綠江東岸連夜爆發的槍聲早已驚動了佟養正,佟養正立即下令遼東兵連夜沿江戒備。

尹鬥壽、尹根壽兩兄弟帶着十幾名朝鮮文武渡江隨即被明軍將士帶到九連城中來。

九連城副總兵府大堂中,一身戎裝年近半百的佟養正目光盯着尹鬥壽問道:“倭寇多少?”

尹鬥壽忙回道:“倭賊先鋒恐不下五千,後續倭賊估計有數萬之衆。”

佟養正聞言一驚,忙下令道:“速向總兵大人、軍門大人稟報此事”

“是”一名親兵忙領命出大堂去準備公文星夜兼程趕往遼陽城上報

佟養正隨即問道:“貴國國王其餘大臣何在?”

尹根壽忙回道:“殿下已率兩班大臣、王室、將士搭乘上國臺海遊擊將軍所派偵緝水師戰船出海前往上國內附天子。”

“什麼?”佟養正聞言大驚道:“臺海遊擊將軍派水師前來義州偵緝,俺爲何未曾聽聞有臺海遊擊將軍之名?”

“什麼?”這下輪到尹鬥壽一幫朝鮮文武震驚了,尹鬥壽疾呼道:“中計也,定是倭賊假扮。”

一衆朝鮮文武聞言無不呼天搶地,痛哭流涕道:“殿下何故輕信倭賊之言啊,以致爲倭賊所欺,殿下……。”

佟養正對朝鮮君臣所作所爲氣不打一處來,霍然起身大喝一聲下令道:“傳令,加強沿江墩臺、塹壕等防禦,勿使倭寇進犯。”

佟養正一大早集結兩千餘大軍渡過鴨綠江,立即對義州城發起進攻,攻入義州城中,見義州城早已是人去城空。佟養正立即出兵駐守鴨綠江東岸地區,親率千餘大軍向宣川府一帶南下趕去佈防。

後藤信康奉命率伊達軍尾隨趕來駐守在安州府,得知小野義勇竟然攻下宣川府,直撲向義州城而去,完全不顧總大將小西行長逼迫朝鮮王媾和結束戰爭軍令,後藤信康忙派使者前往平壤向小西行長稟報此事。

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四九七章 香料戰爭第一三四章 定心丸第一零九章 如臨大敵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四一六章 家底敗光第一五二章 番椒激情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一六四章 殖民金蘭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二十四章 倭人營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第四八七章 馬尼拉之役(上)第二零六章 東番遊擊第 五十二章 九州形式第四二八章 南洋混戰 (下)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八十七章 八阪會戰第四四九章 爪哇陰謀第二三一章 盡化我俗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四一四章 飛龍來襲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四九九章 一箭三雕第一二六章 史世用第二七六章 浦原之戰第一二二章 勒石記功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一百三十八章 恕不奉陪第三五九章 鳳山之役(下)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四一一章 海市之戰 (中)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四四四章 奸賊合流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十六章 決戰之前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三五一章 田齊後裔第五十章 風中立花(下)第一六六章 占城自立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一四一章 策反海盜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一章 亡命海外第一五六章 租借港澳第一二八章 渡海偵緝第二六一章 大阪之役 (上)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四五五章 東海海戰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二零五章第三三零章 罷兵議和第一九九章 殺手鐗第一一四章 聯姻風波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二二一章 南山大營第三八七章 微服巡視(上)第六十九章 心機婊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第十五章 刺王殺駕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四三零章 渡江陰戰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四一二章 海市之戰(下)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四六八章 遊湖獻美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二五四章 兵行險着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一九六章 攻伐彭亨第三八五章 殿前會議 (中)第四五四章 揚州效應第四七三章 尋仙潮流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三四八章 臺海備戰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三一七章 東萊之役(下)第二零二章 新三國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三二二章 惠山之戰第三六零章 戰敗藉口第二九八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四五一章 桉篤蠻之戰(下)第一四八章 倭寇行蹤第二九二章 孕神歲久第四五八章 高郵之戰(下)第四八三章 安州驚變(下)第一八七章 畏敵不前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
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四九七章 香料戰爭第一三四章 定心丸第一零九章 如臨大敵第一五五章 西洋商行第四一六章 家底敗光第一五二章 番椒激情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一六四章 殖民金蘭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二十四章 倭人營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第四八七章 馬尼拉之役(上)第二零六章 東番遊擊第 五十二章 九州形式第四二八章 南洋混戰 (下)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八十七章 八阪會戰第四四九章 爪哇陰謀第二三一章 盡化我俗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四一四章 飛龍來襲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四九九章 一箭三雕第一二六章 史世用第二七六章 浦原之戰第一二二章 勒石記功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一百三十八章 恕不奉陪第三五九章 鳳山之役(下)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四一一章 海市之戰 (中)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四四四章 奸賊合流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十六章 決戰之前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三五一章 田齊後裔第五十章 風中立花(下)第一六六章 占城自立第三九五章 寧波會戰 (中)第一四一章 策反海盜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一章 亡命海外第一五六章 租借港澳第一二八章 渡海偵緝第二六一章 大阪之役 (上)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四五五章 東海海戰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二零五章第三三零章 罷兵議和第一九九章 殺手鐗第一一四章 聯姻風波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二二一章 南山大營第三八七章 微服巡視(上)第六十九章 心機婊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第十五章 刺王殺駕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四三零章 渡江陰戰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四一二章 海市之戰(下)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四六八章 遊湖獻美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二五四章 兵行險着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一九六章 攻伐彭亨第三八五章 殿前會議 (中)第四五四章 揚州效應第四七三章 尋仙潮流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三四八章 臺海備戰第四九一章 外交斬敵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三一七章 東萊之役(下)第二零二章 新三國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三二二章 惠山之戰第三六零章 戰敗藉口第二九八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四五一章 桉篤蠻之戰(下)第一四八章 倭寇行蹤第二九二章 孕神歲久第四五八章 高郵之戰(下)第四八三章 安州驚變(下)第一八七章 畏敵不前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