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章 狂妄自大

面對日軍大規模渡海進攻,元均帶頭向全羅道逃跑。

元均逃往全羅道與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合兵一處,出兵與日本水軍作戰,兩人都是水軍最高將領,但元均逃到全羅

道只能算是客軍,更是違節度。

元均是從咸鏡北道打拼出來的猛將,性格魯莽,與性格溫和的李舜臣關係有些微妙。兩人面對日軍大舉入侵,也只

好湊合着一同出戰。元均同李舜臣率朝鮮水軍向正入侵全羅道的日本水軍展開反擊。

日本水軍總大將九鬼嘉隆統率一萬餘水軍向全羅道海域發起進攻,五月初四,元均、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水軍七十五

艘戰駛出全羅水軍港口,迎戰大舉入侵的日本水軍。

日本水軍與陳瀚義軍水師在瀨戶內海接連展開海戰,作戰經驗大爲進步。戰船也大有改進,大部分安宅船上都增加

了雙桅,使得安宅船航速明顯加快。所有大型戰船上都安裝有拋石機,以取代火炮不足逆勢。

五月初七,日本水軍先左大將藤堂高虎率五十艘戰船爲先鋒進入玉浦水道,李舜臣、元均商議後決定以朝鮮水師熟

悉慶尚道沿海海島洋流等地理優勢,偷襲日本水軍。

元均負責正面發起進攻吸引日本水軍進入玉浦水道內,爲負責繞道從後偷襲的李舜臣製造戰機。

日軍征伐朝鮮進展迅猛,加上朝鮮慶尚道右水使元均嚇得落荒而逃,日本水軍先左大將藤堂高虎非常輕視朝鮮水軍

,率着日本水軍先鋒五十艘戰船一頭扎進玉浦水道內。

日本水軍戰船上懸掛着八幡大菩薩旗和藤堂氏家紋,一艘高大的安宅船旗艦上,三十來歲的藤堂高虎身穿鬼頭獅面

具足,兜鉢頭盔上的一對耳朵形似長長的蜻蜓翅膀。

藤堂高虎拔出配刀高呼下令道:“醒過(進攻)”頭盔耳朵上蜻蜓翅膀隨即扇動起來

“嗨”日軍使番傳令兵紛紛高呼傳達軍令

日本水軍大小五十艘戰船紛紛朝着前方的朝鮮水軍發起進攻

元均率慶尚水軍對日本水軍發起衝鋒進攻,五十來歲的元均一身朝鮮鎧甲站在一艘體型高大的板屋船旗艦上指揮慶

尚道水軍發起進攻:“衝上去”元均知恥而後勇親率慶尚水軍衝殺上去

板屋船體積龐大,可乘載近百人,航行速度較慢,在戰鬥時僅需數十名水手便能靈活操作,與日本水軍安宅船相似

。朝鮮水軍以板屋船爲主力戰船,搭配劍船、猛船等小型快船作爲護衛,構成水軍作戰編隊。

年近半百的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一身戎裝站在旗艦板屋船上指揮全羅水軍繞道從後陣發起進攻:“進攻”

安宅船桅杆上的日軍物見番頭見後陣出現大批朝鮮水軍戰船,慌忙疾呼稟道:“報,稟先左大將,高麗水軍正從後

陣偷襲我們水軍。”

“納尼”藤堂高虎忙爬上桅杆眺望着後方,見不下三十艘朝鮮水師戰船正從玉浦水道東南海面衝殺出來,面對戰船

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朝鮮水軍主力偷襲前後夾攻,藤堂高虎並沒有畏懼退去,當即下令道:“分兵前後據敵”

“嗨”使番傳令兵領命傳達軍令

日本水軍安宅船增加了雙桅船帆,航速明顯加快許多,藤堂高虎高呼下令道:“均比宏利給(準備炮擊)”

“嗨”使番傳令兵忙傳達軍令:“均比宏利給”

“宏利給”日本水軍將領紛紛高呼下令

‘轟轟……’日本水軍安宅船上爲數不多的國崩炮火率先朝着偷襲的朝鮮全羅水軍發炮進攻

朝鮮水軍將領也不甘示弱,紛紛高呼下令道:“放”

雙方戰船都還未接近,戰船上的炮火不斷朝着對方發炮進攻‘轟轟……’雙方炮彈往來橫飛,大部分都落入海中,

炸起一道道水柱。

“駝子你給”雙方將領紛紛高呼衝鋒聲不斷響起:“衝上去”

猛將元均武科及第後,前往朝鮮北方咸鏡道駐守,參加討伐北方女真人的軍事行動,元均作戰很勇猛,朝鮮咸鏡道

是朝鮮名將誕生之地,猶如唐之安西,明之遼東。

元均剛上任慶尚道右水使兩月就遇到日軍大規模進攻,元均認爲兵力不足第一時間帶頭跑路。此番反擊戰,知恥而

後勇的元均親率慶尚水軍發起兇猛衝鋒。

藤堂高虎也親率日本水軍先鋒奮力迎戰朝鮮水軍,決定等到加藤嘉明後續援軍趕來,雙方在玉浦水道展開拼死激戰

,日本水軍安宅船上都安裝有拋石機,不斷朝着朝鮮水軍戰船拋射石彈發起進攻。

朝鮮水軍的炮火射程不及日本水軍拋石機射程,頓時吃了大虧,衝鋒在前的不少劍船、猛船、板屋船被擊中擊沉,

船上朝鮮將士死傷慘重。

“喲西”藤堂高虎欣喜不已稱讚道:“浪人一揆拋石機盡比國崩還厲害了”

元均親率慶尚水軍衝殺到日本水軍陣前,雙方迅速展開接舷戰,不斷朝着對方戰船發炮進攻,混亂中的日本水軍戰

船上的拋石機一時無法使用。

李舜臣指揮着全羅道水軍在後陣外圍不斷朝着日本水軍發炮進攻,日本水軍戰船接連不斷被擊破擊沉不下二十餘艘

日本水軍一時難以發射拋石機反擊。

藤堂高虎見勢不妙,疾呼鳥吼下令道:“忒帶、忒帶……”

“嗨”使番傳令兵紛紛高呼傳達軍令:“忒帶、忒帶……”

日本水軍先鋒且戰且退撤離玉浦戰場,朝着巨濟島北面水道撤退。李舜臣見日本水軍撤退,也不敢繼續追擊,擔心

日本水軍主力趕來,忙下令退守玉浦水港。

元均見李舜臣下令全羅水軍停止追擊,剛從慶尚道逃出來還心有餘悸的元均也不敢輕易冒進追擊。朝鮮水軍在玉浦

海戰中也損失十幾艘戰船。

日本水軍玉浦海戰損失二十六艘戰船,先左大將藤堂高虎對大將加藤嘉明沒能及時趕來助陣憤恨不已,兩人原本就

是渡海在慶尚道沿海作戰競爭功勞的對手,彼此關係不好,如今矛盾更進一步加重。

前後夾攻的朝鮮水軍以優勢兵力戰船戰勝日本水軍匯合後,歡慶大戰勝利。元均自恃戰功卓著,對李舜臣不趁機追

擊日本水軍大加抱怨奚落。李舜臣性格溫和,但耐不住元均及手下不斷抱怨奚落,兩人開始產生矛盾。

緊接着,從王京漢城傳來王廷君臣西狩西京平壤府的消息,剛剛還歡慶大戰勝利的朝鮮水軍將士無不放聲痛苦,朝

鮮國破家亡了。

日軍方面也傳來一大噩耗,第九軍總大將豐臣秀勝在巨濟島病死。豐臣秀勝是三好吉房次子,母親瑞龍院阿智是豐

臣秀吉姐姐,豐臣秀勝是豐臣秀吉的親外甥,關白豐臣秀次的親弟弟。

豐臣秀勝突然病死,導致第九軍羣龍無首,只能臨時由大將細川忠興代爲統領,暫時駐守在慶尚道西南巨濟島沿海

一帶防禦朝鮮水軍進攻。

豐臣氏自從豐臣秀吉親弟弟豐臣秀長死後,豐臣秀吉長子羽柴秀勝、次子豐臣鶴鬆接連早夭,豐臣秀勝病死,給本

就人丁單薄的豐臣氏籠罩上一種不祥徵兆。

日軍先鋒三番隊不到月餘就攻佔朝鮮王京漢城,消息傳到名護屋城,豐臣秀吉大喜過望,完全超出豐臣秀吉的作戰

部署計劃。

豐臣秀吉於五月十八日給養子關白豐臣秀次書信中指示:高麗都城已於五月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內需迅速渡海。

此次如能席捲大唐,當以大唐國(明朝)關白之職授汝(指豐臣秀吉的侄子豐臣秀次)。

宜準備奉聖駕於大唐之京城,可於後年行幸,屆時將以京城附近十國,作爲聖上之領地。諸公卿之俸祿亦將增加,

其中下位者將增加十倍,上位者將視其人物地位而增。

由宮部中務卿法師(繼潤)留守高麗,應令其準備,候命前往。在下衆人給十倍於其在日本所有之土地;其上衆人

則按各身分分配。

任汝(指秀次)爲大唐關白,以京城百國之地封汝。日本之關白則由大和中納言(羽柴秀保)、備前宰相(宇喜田

秀嘉)二人中擇一人委任。

日本之天皇可由良仁親王(後陽成天皇之子),或八條(後陽成天皇之弟)擔任。高麗國由岐阜宰相(羽柴秀勝)

,或備前宰相統治。若然,則由丹波中納言(豐臣秀秋)治理九州。

天皇行幸震旦國(中國,即“唐”)途次,其儀式援往例。此次出陣途次之住處亦然。其人手、馬匹,應按國別徵

集使用。

豐臣秀吉又命記室山中橘內擬恭請日本帝王遷徙唐都,請予準備。並擬呈獻都城附近十國爲其食邑,諸公卿則給予

十倍於往日之采邑。由岐阜宰相、備前宰相二人中,擇一人使居高麗。朝鮮首都之瓦頂房屋,應使它倍於日本戶數。

天皇居北京,秀吉居日本船來舶之寧波。移薩摩、豐後等之根據地於明,其餘衆人給十倍、二十倍於其在日本之

土地。(毛利)輝元則給與十倍之采邑,太閣將予徹底履行。

六月初三,名護屋城天守閣內,豐臣秀吉正召集一衆家臣五奉行及一衆在名護屋城擔任守備的五大老大名德川家康

、前田利家、上杉景勝、伊達政宗、島津義久等人商議接下來的攻明戰爭計劃。

一臉春風得意欣喜若狂的豐臣秀吉虎視着一衆面帶欣喜之色,心懷鬼胎的大名,一副氣吞山河之勢道:“高麗都城

已與五月二日落城,高麗王已北逃平壤城。加藤已攻破臨津江,小西、黑田正在繼續追擊高麗國王,很快就會讓高麗王

臣服,結束高麗戰爭。”

“嗨”一衆家臣大名紛紛拜服在地道:“恭祝太閣殿下武運昌隆”

“喲西”豐臣秀吉並未感到滿足,一臉狂妄自大道:“如處女之唐國,可知山之壓卵者也,況如天竺、南蠻乎?”

豐臣秀吉非常藐視明朝,直接把明朝比作任由猛漢宰割的處女。更是對印度、南洋諸國不削一顧。

豐臣秀吉起身虎視着一衆文武道:“征服高麗後立即進攻唐國”

“嗨”一衆文武紛紛叩拜響應

淺野長政出奏道:“稟殿下,臣以爲當鞏固對高麗征服,再出兵進攻唐國,何況我們水軍與高麗水軍作戰進展不利

,水軍還需保護糧草輜重渡海運送到前線。”

豐臣秀吉對水軍作戰不利甚是不滿,更是對水軍總大將九鬼嘉隆奏報加藤嘉明與藤堂高虎矛盾重重感到擔心,豐臣

秀吉目光看向一衆家臣大名道:“征伐唐國計劃不變,吾親自領兵征服唐國。”

五大老前田利家聞言忙全解道:“殿下不可,國內需殿下親自鎮守,請殿下慎重考慮。”

德川家康也忙着勸道:“殿下,國內尚有北條氏、武田氏等餘孽叛亂,殿下萬不能可渡海親征唐國。”

石田三成一衆家臣也紛紛跟着附和道:“請殿下慎重考慮”

豐臣秀吉對一衆文武反對自己親自領兵出征唐國頗爲不滿,目光斜視石田三成:“石田”

“在”石田三成忙拜服在地

“命爾前往高麗負責主持攻唐事宜”豐臣秀吉面授機宜後吩咐道:“由汝制定各軍團將領攻唐路線,待攻佔唐國後

劃分唐國爲各軍團將領領地。”

石田三成欣然領命:“嗨”

日軍在朝鮮戰場上所向披靡,完全出乎所有日本文武意料之外,侵朝日軍將領也被一時勝利衝昏頭腦,狂妄自大的

自己大軍軍營後也寫下狂言:“何知今歲棹滄海,高麗大明屬掌中。”

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四四九章 爪哇陰謀第一五七章 官商勾結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二三六章 朝鮮累贅第二九二章 孕神歲久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五十四章 大都督第五十七章 黑川口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第四八九章 錫蘭接風第七十章 眼中釘第一二七章 軍營碟戰第八章 魚死網破第六十七章 中津水城第四十四章 血洗平戶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二章 長崎之戰(下)第二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三零六章 倭女大派送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二六三章 大阪之役 (下)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三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九三章 晉州之戰 (上)第一四四章 死灰復燃第二七六章 浦原之戰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四七八章 借花獻佛第三零六章 倭女大派送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三八五章 殿前會議 (中)第一六八章 借刀殺人第二五零章 對馬海戰(一)第三四三章 賈夫納之役第四二八章 南洋混戰 (下)第三四五章 科倫坡之役(上)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三八八章 微服巡視(下)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一四一章 策反海盜第一七八章 駱千斤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第三七零章 福州城破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一七一章 金蘭海戰(一)第一四三章 冰河時代第一零三章 壯志未酬第十九章 智取伏敵第二二七章 馬球賽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二四七章 家有喜事第三六七章 西寇侵閩(下)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二零四章 出兵在即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四一零章 海市之戰(上)第三十四章 百地上忍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第一四四章 死灰復燃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三二二章 惠山之戰第一五七章 官商勾結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二五九章 趁虛洗劫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二四零章 齊人之福第一九六章 攻伐彭亨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二九八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五二章 抗日移民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五章 吉田城主第六十三章 所向披靡
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四四九章 爪哇陰謀第一五七章 官商勾結第二一四章 朝中人脈第二三六章 朝鮮累贅第二九二章 孕神歲久第三零一章 秀吉失策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五十四章 大都督第五十七章 黑川口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第四八九章 錫蘭接風第七十章 眼中釘第一二七章 軍營碟戰第八章 魚死網破第六十七章 中津水城第四十四章 血洗平戶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十二章 長崎之戰(下)第二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四三八章 欲速不達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三零六章 倭女大派送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三零二章 梟雄末路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二六三章 大阪之役 (下)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三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九三章 晉州之戰 (上)第一四四章 死灰復燃第二七六章 浦原之戰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四七八章 借花獻佛第三零六章 倭女大派送第四十五章 橫掃筑前第三八五章 殿前會議 (中)第一六八章 借刀殺人第二五零章 對馬海戰(一)第三四三章 賈夫納之役第四二八章 南洋混戰 (下)第三四五章 科倫坡之役(上)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六十四章 酒後第三八八章 微服巡視(下)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一四一章 策反海盜第一七八章 駱千斤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第三七零章 福州城破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一七一章 金蘭海戰(一)第一四三章 冰河時代第一零三章 壯志未酬第十九章 智取伏敵第二二七章 馬球賽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二四七章 家有喜事第三六七章 西寇侵閩(下)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四七九章 後宮陣容第二零四章 出兵在即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四一零章 海市之戰(上)第三十四章 百地上忍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二四九章 收買義兵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第一四四章 死灰復燃第四八一章 謀劃歐洲第三二二章 惠山之戰第一五七章 官商勾結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二五九章 趁虛洗劫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二四零章 齊人之福第一九六章 攻伐彭亨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二九八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二五二章 抗日移民第四十九章 風中立花(上)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五章 吉田城主第六十三章 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