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遼東決戰(2)

濟爾哈朗沉穩謹慎,調防遼東之後,他沒有睡大覺,每日都派出斥候,偵查周遭的情況,而且還通過遼東來往的商賈,掌握關寧錦防線的情況,遼東的重要性,濟爾哈朗是非常清楚的,不能夠有任何的閃失,冥冥之中,濟爾哈朗也有一種感覺,蘇天成既然在蓋州取得了重大勝利,有可能轉移進攻的重點,下一步從遼東方向發動進攻。

但沉穩的性格,令濟爾哈朗沒有隨便開口,這是關乎到大清國整體防禦的事情了,沒有確鑿的情報,還是不要隨便的分析,再說自己在海州已經遭遇慘敗,甚至連豫親王多鐸都殞命了,漢八旗之中的正藍旗被剿滅,旗主金礪被生擒,若不是大清國處於危急的情況之下,肯定是要遭遇到訓斥的。

遼東邊軍的調動,濟爾哈朗非常注意,不過這樣的調動,不能夠說明什麼問題,蓋州之戰的時候,遼東邊軍調動更爲頻繁,誰都以爲遼東是進攻的重點,結果蓋州之戰打響,大清國遭遇當頭一棒,損失慘重。如此虛虛實實的情報,令濟爾哈朗非常的惱火,大清國什麼時候如此的被動,自崇德元年以來,總是遭遇到失敗。

在滿人權貴之中,除開皇太極和代善,對蘇天成有着深刻認識的,就是濟爾哈朗了,濟爾哈朗本來就不會輕視任何的一個對手,大清國的將士,與蘇天成交手次數不少了,細細算起來,竟然沒有一次獲得勝利,這是一個可怕的事情,也是令人沮喪的事實。

皇太極的旨意到達廣寧,漢八旗之中的正紅旗和鑲紅旗軍士調至遼東。分別駐守廣寧和西平堡,遼東防禦的總指揮,依舊是濟爾哈朗。這個旨意到達之後,濟爾哈朗心中的石頭落下了一半,看來皇太極也預測到了,蘇天成下一步進攻的重點。很有可能是遼東。

爲了能夠很好的防禦明軍的進攻,濟爾哈朗花費了不少的心思,他們沒有將十數萬大軍全部集中在城池裡面,這種做法過於的被動,和衆多的軍官商議之後,濟爾哈朗做了三件事情,加強遼東的防禦。

第一件事情,開挖溝壕和護城河,在廣寧城外和西平堡城外。開挖了大量的溝渠,這些溝渠縱橫交錯,令騎兵無法衝鋒,步卒靠近城牆,都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同時拓寬了兩個地方的護城河,護城河的寬度達到了五米以上,深度達到了三米以上。讓護城河成爲了進攻的最大障礙之一。

第二件事情,臨時構築火路墩。用以偵查明軍的蹤跡。這一手是跟着明軍學習的,在廣寧城和西平堡外面,沿着主要道路,修建了若干個火路墩,每個火路墩裡面,駐守十來個軍士。火路墩一直延續了二十餘里的距離,報信也是採用烽火報警的方式,明軍距離城池尚有二十來裡的時候,廣寧和西平堡就能夠得知進攻的消息。

第三件事,重金收買商賈。希望從商賈的口中獲得情報,及時調整部署。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商賈本來就是想着賺錢的,而且遼東還是留下了蘇天成定下的規矩,不管是不是交戰,商賈都是可以做生意的,從商賈的嘴裡,獲得的一些零星的情況,往往非常的重要。

當然,常規的事情,濟爾哈朗絲毫都沒有放鬆,譬如說斥候偵查的事宜,每日都是要進行的,獲取黑山、大淩河城、錦州甚至是寧遠的情況,派出去的斥候,清一色漢人的打扮,看不見辮子,而且這些斥候熟悉漢話,絕不會露出破綻。

皇太極調整了軍隊部署之後,濟爾哈朗更加關注偵查的事宜了,而且遼東增加了大量的將士,這也令濟爾哈朗能夠很從容的部署人員了。

濟爾哈朗盡心盡力,全部心思都撲倒了遼東,皇太極的整體部署,他也是清楚的,在他看來,遼東的戰役,大清國是佔據了巨大優勢的,關鍵地方就在蒙古草原,代善率領大軍進入蒙古,最爲主要的任務,就是讓蒙八旗能夠從義州方向發動進攻,而且插漢部落和喀爾喀部落,距離義州都不是很遠,集結和準備也不需要太長的時間。

統一指揮權方面,濟爾哈朗考慮的更是全面,漢八旗所屬的正黃旗旗主馬光遠、鑲黃旗旗主石廷柱、正紅旗旗主王世選、鑲紅旗旗主巴顏、正藍旗旗主李國翰,這些都是大清國的驍將,個個都是了不得,濟爾哈朗充分信任他們,譬如說西平堡的指揮權,他指定石廷柱直接負責,遇見了非常情況,可以做出來決斷,而且因爲石廷柱投降大清國之前,本來就是廣寧守備,在有關廣寧的防禦上面,濟爾哈朗也多次徵求意見。

皇太極處置范文程,這令濟爾哈朗有些不能夠理解,他清楚范文程的能力,能文能武,爲大清國立下了不少的功勳,難道僅僅因爲情報的失誤,就被賜死了,而且范文程在立下皇太子方面,是有着重要作用的,這對於穩定大清國的局面,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因爲一直守在海州,沒有回到瀋陽,濟爾哈朗不是很清楚情況,但他覺得,范文程被賜死,絕非完全是情報失誤的原因,肯定有更加重要的原因,所以在對待漢人方面,濟爾哈朗的態度沒有改變。

駐守在遼東的滿人不多,僅僅是濟爾哈朗麾下的鑲藍旗,其餘十餘萬將士,都是漢八旗的將士,若是不能夠信任漢人,戰是無法打的,廣寧和西平堡也無法守住。

廣寧和西平堡兩座城池,駐守的將士人數基本差不多,都是六萬多人,西平堡的守衛,石廷柱是總指揮,馬光遠和巴顏是副總指揮,廣寧城的守衛,濟爾哈朗親自擔任總指揮,李國翰和王世選是副總指揮。

濟爾哈朗主持衆人,集中商議了好幾次,包括守衛城池所採取的諸多措施,很多都是在商議的過程之中提出來的,然後迅速的貫徹下去,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付諸實施。

濟爾哈朗相信漢八旗旗主,這不是簡單的事情。

大清國是滿人的大清國,是滿人與蒙古部落擁護成立的大清國,所以在大清國,滿八旗是具有很多特權的,其次是蒙八旗,只是蒙八旗沒有駐紮在瀋陽周邊,一直都是在蒙古草原,接下來纔是漢八旗,最差的當然就是漢軍了。

嚴格的等級制度,在大清國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包括好多的規定,都是與等級息息相關的,譬如說漢人絕對不能夠自稱爲主子,甚至連主人家都不能夠說,漢八旗的旗主,悉數都是歸附滿八旗的某一旗,在滿人旗主面前,他們就是奴才,這種奴才的自稱,不是說針對某一旗,而是在所有的滿八旗旗主面前,你都是奴才。

濟爾哈朗與諸多滿八旗旗主之間的關係,就是主人與奴才之間的關係,濟爾哈朗說出來的戰術部署和要求,這些漢八旗的旗主必須是照辦的,就算是濟爾哈朗說錯了,執行的過程之中出現了問題,漢八旗的旗主,也絕不敢將責任推卸到濟爾哈朗的身上,只能夠是自身默默的承擔。

可濟爾哈朗不是這樣做的,他很明確的說了,守衛廣寧和西平堡,是大家的事情,是大清國的事情,絕非是某一個人的事情,所以他完全尊重漢八旗的諸多旗主,還嚴格要求鑲藍旗的將士,一樣要尊重漢八旗的旗主和各級的軍官。

濟爾哈朗如此做,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裡面的原因,他也是後來才知道的,原來多爾袞和代善駐紮在遼東的時候,漢八旗的旗主,幾乎沒有什麼地位,就是面對滿八旗的牛錄額真,也不能夠認爲自身的官職大,有些時候,作戰的命令,就是這些牛錄額真直接來傳達的。深層次的原因,濟爾哈朗也知道一些。

大清國的滿人不多,想要控制漢人,除開採取籠絡的手段,最爲主要的還是壓制,在成立漢八旗的問題上面,曾經有過爭議,某些滿人權貴就提出來,不需要設立漢八旗,將漢八旗歸屬於滿八旗就可以了,擴充滿八旗的力量,吸納漢人單獨編隊,就完全可以了,這些反對的人,提出來的意見也是有些道理的,若是漢八旗遭遇了危險,更有可能投降,同時漢人權勢太大了,對大清國是有影響的。

好在皇太極知道漢人的重要,更是知道,想要更好的統領漢人,必須給漢人權力。

大清國的滿人權貴,能夠真正相信漢人、賦予漢人重任的,的確不多,濟爾哈朗算是其中之一,長期跟隨在皇太極的身邊,濟爾哈朗認識到了這方面的重要性。

從這個層面來說,皇太極要求濟爾哈朗負責遼東的防禦事宜,是人盡其才了,多爾袞等人,駐守遼東,並非是最好的選擇。

也正是因爲濟爾哈朗的努力,遼東的防禦工事,相對是完備的,明軍想要展開進攻,將付出極大的代價。

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195章 問責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791章 偶遇(2)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684章 都會算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133章 準備第133章 準備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5章 馬市賣馬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158章 籌謀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33章 準備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754章 造船廠第881章 對決(3)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240章 故人來(2)第790章 偶遇1第419章 賀瘋子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65章 苦嶺關第64章 太原府城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66章 迅雷(1)第158章 籌謀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59章 剿匪(1)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25章 原來如此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1283章 太子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015章 誤判?(4)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368章 碰撞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735章 青州
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756章 碼頭和基地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411章 不好做的決定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362章 最終決定第628章 當務之急第1253章 順利的談判第913章 精密佈置第195章 問責第535章 棋逢對手(1)第453章 意義重大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791章 偶遇(2)第588章 皇太極的打算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684章 都會算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9章 所謂斬草除根第133章 準備第133章 準備第94章 老人的身份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62章 神秘隊伍(1)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289章 中興學社第270章 格殺勿論(2)第83章 老人的提醒第5章 馬市賣馬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158章 籌謀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337章 血色殘陽(2)第613章 平定流寇(2)第104章 授官風波(3)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33章 準備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754章 造船廠第881章 對決(3)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851章 果斷的祖大壽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240章 故人來(2)第790章 偶遇1第419章 賀瘋子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1165章 苦嶺關第64章 太原府城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269章 格殺勿論(1)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567章 注重規矩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166章 迅雷(1)第158章 籌謀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769章 認識的轉變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295章 江寧營的喜事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1156章 埋下禍根第159章 剿匪(1)第1290章 尊嚴之戰(9)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第25章 原來如此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437章 將信將疑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1283章 太子第530章 討價還價第1015章 誤判?(4)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27章 聲譽和反響第348章 有關建議第370章 不僅僅是憤怒第368章 碰撞第526章 謎一樣的達烏爾族部落第735章 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