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壓力驟增

近二十萬後金韃子圍困大淩河城,這是洪承疇沒有想到的,到了這個時候,他無法去追究陳新甲和錢謙益的責任了,若是沒有其他的辦法,關寧錦防線就真的危險了,畢竟守候在這裡的,只有七萬將士,洪承疇還不知道,有三萬多邊軍,撤退回來了,其中一萬餘人進入了寧遠城,兩萬人進入了山海關,守候關寧錦防線的明軍,達到了十萬人。

洪承疇不擔心後金韃子攻打大淩河城,也不擔心錦州,但寧遠和山海關,那就不好說了,特別是山海關,只有兩萬的邊軍駐守,若是皇太極不顧一切,帶領大軍去攻打山海關,那麼,大淩河城的江寧營將士,就是拼着性命,也要離開這裡,和後金韃子決一死戰,拼死護衛山海關,但這樣的戰鬥,意味着什麼,洪承疇非常清楚。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皇太極很有可能要求一部分的後金韃子,繼續圍困大淩河城、錦州城,自己帶着一部分的後金韃子,去攻打山海關。

皇太極已經寫信了,這是勸降信,上面明確說了,攻打遼東的,有二十萬滿八旗和漢八旗的勇士,大軍已經剿滅了進犯大清國的十萬邊軍,皇太極愛惜人才,也不願意殺戮過重,奉勸駐守大淩河城的明軍投降,這樣的勸降信,洪承疇當然不會理睬,但他不可能不擔心,應該說,皇太極可能有誇大的成分,陳新甲帶領的十萬邊軍。不可能完全被剿滅,但洪承疇不知道具體的情況。這些邊軍究竟如何,還剩下多少軍士,目前這些軍士在什麼地方,這都是未知數,自從後金韃子圍住了大淩河城,一切的消息都不知道了。

洪承疇和衆多的軍官商議了,所有人都是一個觀點,死守大淩河城。

洪承疇曾經想着。能夠派出軍士,通過夜晚衝出包圍圈,去了解寧遠和山海關的情況,但他最終放棄了,連續兩天觀察了後金韃子的陣營,他很清楚,沒有誰能夠衝出去。這樣徒增傷亡的事情,還是不要做了。

洪承疇也有着充足的自信,後金韃子無法攻下大淩河城,就算是皇太極親自帶領後金韃子,也休想得逞,只能夠是在大淩河城外造成更加慘重的傷亡。

洪承疇的自信也得到了印證。皇太極帶領大軍過來之後,沒有直接進攻大淩河城,而是在四周安營紮寨,將大淩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後金韃子圍困大淩河城。洪承疇一點都不着急,城內的糧食。足夠維持半年以上的時間,這麼長的時間,只怕蘇天成早就有動作了,這可不是崇禎四年時候的情況了。

皇太極一樣擔心,長期這樣圍困下去,恐怕不行,畢竟如今的情況不同了。

直接攻打大淩河城,也是不行的,守衛大淩河城的,是江寧營將士,驍勇善戰,多爾袞帶領大軍,僅僅攻擊了一天的時間,傷亡達到五千人了,繼續功下去,不可能有多大的起色,再說了,大明火炮的犀利,令皇太極不寒而慄,他也決定了,不論如何,都要將大明的火炮弄到手。

採用圍城打援的辦法,也有些問題了,若是蘇天成帶領江寧營將士,傾巢出動,來到了遼東,加上遼東的明軍,這樣的一場大戰,究竟是什麼結局,皇太極可不敢保證絕對的勝利,要是失敗了,大清國也危險了。

最好的辦法,還是進攻,但如何的進攻,就值得商榷了。

中軍帳。

多爾袞、豪格、阿濟格、託尼、鰲拜、譚泰等人,都在這裡,范文程站在皇太極的右邊,經過了前面的戰鬥,范文程的地位愈發的穩固了,他精準的分析,幫助皇太極做出了決定,更是幫助大清國,獲得了重大的勝利。

“朕覺得,採取圍城打援的辦法,還是不行的,如今朕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圍困大淩河城的辦法,估計是不行的,畢竟這些年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朕也要預防不測,另外一方面,進攻也是不行的,駐守大淩河城的江寧營,驍勇異常,十四弟已經組織過進攻了,傷亡是很大的,若是付出了過多的傷亡,依舊不能夠拿下大淩河城,對於我大清國來說,是極爲不利的,你們認爲,如此的局面下,該採取什麼辦法啊。”

多爾袞看了看衆人,首先開口了。

“皇上,臣弟進攻大淩河城與黑山,結局完全不一樣,進攻大淩河城,大軍遭遇重創,進攻黑山,雖然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拿下了黑山,斬殺了所有守城的明軍,由此可見,大明邊軍與江寧營的戰鬥力是完全不一樣的,江寧營的騎兵,不亞於我滿八旗騎兵,臣弟輕易是不會讚譽誰的,但親眼所見,臣弟必須要說實話。”

“臣弟認爲,強行攻打大淩河城,確實不行,可圍困大淩河城,短時間之內,不可能有多大的效果,若是蘇天成帶領江寧營前來增援了,恐怕大軍不得不撤離,皇上率領二十萬大軍征伐,若是不能夠取得重大戰果,哪怕是拿下大淩河城,臣弟以爲是不妥的。”

“臣弟有一個想法,大軍是不是圍困大淩河城,攻打錦州、寧遠甚至是山海關,如此的情況下,寧遠、山海關任何一個地方出現危險,大淩河城的明軍不得不出城增援,那個時候,大軍的機會就來了,現如今,圍困恐怕不是最好的辦法,進攻纔可能有實際作用的。”

皇太極點點頭,看向了身邊的范文程。

范文程一直在沉思,多爾袞說話的時候,他聽得非常仔細。

多爾袞說完之後,范文程看向了豪格。

豪格開口了。

“皇上,兒臣以爲,十四叔的建議可行,萬一攻打山海關,取得突破,大軍豈不是拿下了關寧錦防線了。”

皇太極皺了皺眉,有些惱火,豪格跟隨范文程這麼長時間,在思考方面,還是存在不足,就算是大軍拿下了山海關,難道就不管身後大量的明軍了,若是遭遇了蘇天成和江寧營,豈不是更加的麻煩,軍士根本不可能守住山海關的,而且分兵作戰,必須要統籌考慮,否則就會削弱大軍的力量。

范文程感覺到,豪格要是繼承皇位了,遠不如皇太極,不過這個時候,他必須要開口了。

“皇上,奴才以爲,分兵是可行的,圍困大淩河城的軍士,留下三萬人足夠了,大軍直接攻打山海關,大明的關寧錦防線,重點在於山海關,大軍攻打山海關,可以實現圍城打援的戰術,大明絕不敢丟失山海關,只要我大軍攻打山海關,駐守大淩河城、錦州城與寧遠城的明軍,必定要想方設法的增援,他們不能夠讓山海關出現任何的危險,如此的情況下,大軍必然能夠順利的拿下大淩河城,甚至是錦州和寧遠,想必我大軍圍攻關寧錦防線,大明朝廷也是知曉的,肯定會想出來辦法,固守山海關,故而奴才以爲,時間很緊,必須要以最快的速度,進攻山海關,吸引大淩河城、錦州和寧遠的明軍,前來增援,如此我大軍的機會就來了,只要佔據了大淩河城、錦州城,到時候,必然能夠震撼大明,激勵大清國的勇士,爲今後的征伐,打下最好的基礎。”

皇太極的臉上出現了笑容。

“好,朕看這樣的計劃很好,朕決定了,阿濟格率領三萬大軍,圍困大淩河城,若是明軍出來交戰,必須要不惜代價,拼命廝殺,多爾袞率領三萬將士,圍困寧遠,朕親率大軍,攻打大淩河城,若是大淩河城的明軍前來增援,阿濟格追擊,多爾袞率領大軍,趁勢拿下大淩河城,接下來大軍殺回來,剿滅增援的明軍,攻打錦州城,此次大軍勢必拿下大淩河城與錦州城,就算是蘇天成率領江寧營前來增援,也無濟於事了。”

天剛剛亮,洪承疇就發現了,大量的後金韃子繞過了大淩河城,朝着錦州的方向而去,他的心開始下沉了,最壞的結果出現了,若是後金韃子去攻打山海關,那就真的危險了,整個的關寧錦防線都陷入了巨大的危險之中。

這個時候,洪承疇終於明白了,爲什麼蘇天成對皇太極,一直都是非常看重的,不敢有任何的輕視。

總兵府,洪承疇召集了衆多的軍官。

“諸位,最壞的結果出現了,後金韃子恐怕要直接攻打山海關了,若是山海關出現危險,我大明危矣,諸位都要做好準備,大軍準備出征了,三日之後,留下一萬將士守候大淩河城,餘下兩萬將士,隨我出城,增援山海關,不管出現多大的危險,也不管付出多大的犧牲,我們都必須要保住山海關。”

屋裡的氣氛很是壓抑,儘管說山海關是最爲堅固的城池,可誰知道會不會出現意外,要真的出現意外了,關寧錦防線還有什麼意義,大淩河城、錦州和寧遠,都是以山海關爲核心的,丟失了山海關,這幾個地方也就失去了意義,除非是大軍從背後攻打後金韃子。

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368章 碰撞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822章 準備(1)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368章 碰撞第1054章 遼東第767章 波動第1185章 行動(2)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100章 殿試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420章 頭疼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421章 佈置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39章 官田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189章 稱帝(1)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86章 朝廷嘉獎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560章 變通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581章 尊嚴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5章 馬市賣馬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653章 預判第818章 挑撥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647章 夜襲(2)第444章 想不到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70章 發榜(2)第17章 窮則思變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236章 擴軍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60章 震動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204章 敵情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
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第445章 亂作一團第513章 運動的定義(2)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368章 碰撞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822章 準備(1)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368章 碰撞第1054章 遼東第767章 波動第1185章 行動(2)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917章 朱審烜的決定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353章 特殊的權力第796章 曾經的一怒爲紅顏(2)第980章 收復臺灣(5)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24章 動口也動手第1010章 魚與熊掌的關係第100章 殿試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1138章 滅你九族第1229章 天津決戰(8)第420章 頭疼第679章 反應太慢了第592章 朱慈烺的固執第738章 不同的起點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421章 佈置第196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1)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139章 官田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303章 尊嚴之戰(22)第1189章 稱帝(1)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511章 下定決心第86章 朝廷嘉獎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601章 血戰夔州府城(5)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560章 變通第1066章 決戰遼東(8)第873章 單獨的強調(2)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581章 尊嚴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第5章 馬市賣馬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544章 裁撤前夕第233章 慘烈一戰(2)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653章 預判第818章 挑撥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647章 夜襲(2)第444章 想不到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70章 發榜(2)第17章 窮則思變第200章 臨行準備第236章 擴軍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426章 窮途末路(2)第60章 震動第307章 元宵燈會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204章 敵情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524章 千鈞一髮(3)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第1133章 目不忍睹(2)第758章 遼東的變化(2)第1225章 天津決戰(4)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1141章 如何的抓住機會第555章 流民的警示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828章 首戰告捷(1)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