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皇太極的隱忍

談判正式開始之後,索尼沒有在於大明朝廷的態度,他的目的就是讓禮親王代善今早的回到大清國去,同時他也要維護大清國的利益,不能夠隨便的開口,當然,有什麼需要稟報和請示的事宜,皇太極專門派出了侍衛,在黑山等候消息,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給予回覆,索尼也不需要過於的擔心。

大明提出來的三個條件,有兩個條件,索尼很快答應了,第一是交出耿仲明和尚可喜,這是早就確定的條件,沒有什麼值得猶豫的地方,也不用請示就能夠答應下來,第二是五千匹戰馬、一萬兩黃金,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無非是在財產上面損失一些,摺合起來,還不到五十萬兩白銀,想必這個條件,沒有太大的問題,皇太極也不會反對,臨走之時,皇太極專門說了,有些條件難以應承,可以考慮用黃金白銀來解。

第三個條件,令索尼勃然變色,大明朝居然要黑山,要求大清國的軍士,撤離黑山,雙方劃定的區域,距離黑山五十里地,都是禁區,這預示着大清國的佔領區域,要退後一百五十里,大清國能夠佔領的,也就是廣寧和西平堡了,大明朝雖然沒有說到義州,可後撤一百五十里地之後,沒有誰能夠保證,還可以守護義州,這等於是將義州也拱手相讓了。

這個條件,索尼是堅決不能夠答應的,大清國的主要目的。就是開闢疆土,將到手的疆土讓出去,這等於是要命。

令索尼想不到的是,大明的談判官員,說的非常清楚,三個條件必須都答應,要麼就不用進行談判了。

萬般無奈的索尼,只要派身邊的侍衛。給皇太極稟報了。

好在大明朝的談判官員也不着急,答應等候一段時間。

接到了索尼的來信,皇太極好長時間沒有開口說話。

濟爾哈朗和范文程站在下首,皇太極不開口,他們也是不會開口的。

皇太極想到了很多,說實話,用這三個條件來交換代善,確實有些不值得,特別是撤出黑山。在遼河以東,大清國能夠佔據的就只有廣寧和西平堡兩個地方了,防衛的能力到不見得減弱了。可丟失了大片的土地。這是難以忍受的。

可索尼的來信說的非常清楚了,要是不能夠答應這三個條件,談判就不需要進行了,索尼就打道回府了,可見大明朝是不會鬆口的。

答應這樣的條件不難,動動嘴皮子就可以了。但是讓出來土地和城池,這在大清國的歷史上面,還是第一次,以前不可能有此類事情的發生。

皇太極看了看濟爾哈朗和范文程。

“濟爾哈朗,大明提出來的條件。有三點,第一個條件。就是用耿仲明和尚可喜交換,第二個條件,就是五千匹的戰馬和一萬兩黃金,這兩個條件,朕完全可以答應,但第三個條件,就太過分了,大明要求我大清國的勇士撤出黑山,距離黑山五十里地的範圍,都是禁區,若是答應了這個條件,遼河以東,我大清國佔據的城池,就只有廣寧和西平堡了,義州肯定是守不住的,也要讓出來啊。”

皇太極說到這裡,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濟爾哈朗稍微思索了一下,開口說話了。

“皇上,大明朝提出來必須三個條件都滿足嗎,就沒有其他的方案。”

“沒有,若是不能夠答應這三個條件,那就不用談判了。”

“皇上,臣以爲,可以答應下來。”

皇太極看了看濟爾哈朗,很是吃驚,他本來以爲,濟爾哈朗肯定是要強烈反對的,這種割讓土地的行徑,在滿人權貴看來,就是赤裸裸的挑釁,想不到濟爾哈朗完全贊同了。

“皇上,臣這樣說,也是根據遼東的情況來說的,如今的情勢,我大清國兩面遭遇困難,遼東的盧象升,帶領榆林營的軍士,固守遼東,復州和宣州的江寧營軍士,虎視眈眈,若是大明朝從兩個方向直接發動進攻,我大清國難以應付,從遼東的地勢來看,守住黑山,需要花費龐大的兵力,黑山城池是新建的,幾次易手,加之距離廣寧和西平堡有着一定的距離,想要穩固守住,三萬軍士都是有些困難的,放棄了黑山和義州,大軍可以固守廣寧和西平堡,只要牢牢守住這兩個地方,遼東就沒有什麼危險了。”

“從黑山和義州撤出來的軍士,可以守候蓋州、耀州和海州,臣以爲,蓋州、耀州和海州纔是目前需要重點防範的地方,臣可以斷定,蘇天成下一步一定是直接攻打蓋州,若是我們丟失了蓋州、耀州甚至是海州,鞍山、遼陽直接受到威脅,遼東的明軍與江寧營也可以會和,廣寧和西平堡也就危險了。”

“故而臣以爲,如今的條件之下,可以適當的收縮兵力,固守廣寧、西平堡、蓋州、耀州和海州,只要牢牢的守住了這條線,我大清國就有反攻的機會。”

濟爾哈朗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其實皇太極的內心也有這樣的想法,只是要求大清國放棄黑山和義州,在臉面上是說不過去的,這麼多年以來,大清國重點部署的兵力,基本都是在廣寧和海州的,這就好比是兩個觸角,很好的穩固了瀋陽、遼陽等地。

濟爾哈朗有了這樣的認識,皇太極還是比較欣慰的,他一直都認爲,在滿人權貴之中,濟爾哈朗是較爲睿智的,處理事宜也是很成熟的。

濟爾哈朗說完之後,皇太極看向了范文程。

蘇天成或者是大明朝廷,拋出了代善這個難題,可以說是危急大清國的穩定了,可范文程想到了很好的辦法,化解了這個危機,而且在復州和宣州的戰役之中,范文程也是立下功勞的,很好的勸說多鐸從金州撤離了大軍,若不是范文程的勸說,多鐸因爲面子的問題,堅持在金州固守,一旦蘇天成帶着大軍從宣州趕過來,那就要出現災難性的局面了。

通過這些活生生的事例,皇太極進一步感覺到了范文程的重要,所以更加的信賴范文程,大清國的諸多重大事宜,皇太極不一定和滿人權貴商議,但一定會和范文程商議的。

看見了皇太極的眼神,范文程開口了。

“皇上,奴才以爲,鄭親王的建議是可行的,只是奴才擔心的是,讓出黑山和義州,是不是會在我大清國造成不好的影響。”

皇太極微微點頭,范文程總是能夠說到關鍵的地方,這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直接牽涉到了大清國的穩定。

“文程,朕若是同意了大明朝的條件,恐怕是有人不服氣的,你認爲需要如何的穩定局面啊。”

“皇上,奴才以爲,黑山和義州,與禮親王比較起來,都不算什麼的,城池丟失了,還可以奪回來,可若是禮親王出現了什麼意外,那就是無法挽回的損失了,禮親王與江寧營面對面廝殺,一定是有着諸多感悟的,日後重建正紅旗,正紅旗能夠更加的驍勇,皇上只要說清楚了這個觀點,奴才以爲,大家會明白的。”

濟爾哈朗和范文程離開之後,皇太極陷入沉思之中。

他感覺到了,蘇天成做事情與大明朝廷裡面的那些文武大臣是不同的,說起來蘇天成和范文程有着一些相似之處,那就是欲達目的不擇手段,根本不會顧及什麼面子問題,與這樣的對手交鋒,是很危險的事情,但目前的情況來看,蘇天成已經是大清國最大的威脅了,估計不長的時間,江寧營就要開始對耀州、蓋州和海州發動進攻了,那纔是大清國最危險的時刻,蘇天成肯定會意識到拿下蓋州、耀州和海州的重要性。

以前皇太極想過,挑撥蘇天成與崇禎之間的關係,現在看來,這一點是行不通了,蘇天成已經是大明內閣大學士,得到了崇禎更大的信任,這一點基本可以放棄了。

但皇太極必須要對付蘇天成,需要採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刺殺是最好的舉措,不管能不能成功,至少給蘇天成造成威懾,大清國的勇士有的是,還可以採取其他的辦法,包括收買大明的官吏,只要蘇天成出現了意外,皇太極就能夠安穩的睡覺了。

代善在大清國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既然大明朝開出來了條件,那就必須要將代善弄回來,其實這也是皇太極的一種態度,對滿人權貴不離不棄,哪怕是付出巨大的代價,也要保證其安全的,這樣做了之後,大清國的滿人權貴自然是能夠明白的,也會更加的忠心。

思考良久,皇太極終於下定了決心,按照大明朝提出來的要求,交換代善。

多爾袞、多鐸、豪格、濟爾哈朗等人,陸續都回到了瀋陽,皇太極單獨召見了他們,每個人離開崇德殿的時候,臉上都帶着憤懣的神情。

三天之後,皇太極令侍衛給索尼送信了,按照大明朝的要求,悉數答應下來,但交換代善的事情,必須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完成,最好是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全部做好。

第1280章 變化(1)第1080章 暗戰(1)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793章 都不笨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25章 原來如此第884章 對決(6)第483章 抉擇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419章 賀瘋子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33章 精心策劃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395章 畢懋康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317章 大比武(2)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7章 密旨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480章 內耗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792章 偶遇(3)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790章 偶遇1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47章 慘敗(5)第148章 辯解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772章 海戰(2)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398章 燧發槍第117章 秦淮河(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1166章 迅雷(1)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490章 近憂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81章 未雨綢繆第1169章 昏頭了
第1280章 變化(1)第1080章 暗戰(1)第1196章 機會之把握第793章 都不笨第1064章 決戰遼東(6)第1131章 軟硬兼施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608章 盛況空前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863章 慌作一團第997章 好不到哪裡去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25章 原來如此第884章 對決(6)第483章 抉擇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206章 再一次的血戰(2)第462章 穆斯林式的葬禮第988章 當機立斷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42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2)第419章 賀瘋子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95章 陳於泰和吳偉業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345章 必須冷靜第252章 關乎未來發展的辯論(2)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33章 精心策劃第422章 炮兵營的威力(1)第395章 畢懋康第1109章 天賜良機(3)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1087章 張溥歸心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317章 大比武(2)第33章 精心策劃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356章 飛來橫禍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969章 非凡一戰(3)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127章 密旨第744章 漢八旗的影響(4)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480章 內耗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358章 各人去向第1127章 眼見爲實(1)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792章 偶遇(3)第315章 提拔的標準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790章 偶遇1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067章 決戰遼東(9)第781章 迅雷行動(6)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47章 慘敗(5)第148章 辯解第944章 九死一生(2)第772章 海戰(2)第713章 楊嗣昌的心思第932章 厲害的分析第398章 燧發槍第117章 秦淮河(1)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32章 難得的溫馨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262章 真實的朱由檢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451章 首戰必勝(2)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895章 蘇天成的計謀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372章 初見端倪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1166章 迅雷(1)第1016章 胃口很大第490章 近憂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81章 未雨綢繆第1169章 昏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