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羅汝才的打算

李自成帶着大軍開拔之後,羅汝才迅速開始了佈置。

在義軍中間,羅汝才的影響力是不一般的,崇禎四年,紫金樑召集各路義軍,在山西組成三十六營的時候,羅汝才就是主要首領之一,那個時候,李自成還是高迎祥手下的一名裨將,根本沒有和羅汝才並駕齊驅的機會。

羅汝才和高迎祥的關係非常好要好,紫金樑被江寧營擒獲,命喪京城之後,羅汝才極力支持高迎祥,代替紫金樑,成爲各路義軍的首領。

從義軍發展的情況看,能夠擔任義軍總頭目的,都是實力最強的,前面的紫金樑是不用說的,在義軍之中,實力佔據絕對的優勢,在山西主持召開義軍所有首領的大會,衆人心服口服,之後的高迎祥,實力也不容小覷,加之有羅汝才的鼎力支持,問題也不是很大,雖說這個過程中,實力照樣不俗的張獻忠不滿意,但也不敢明說。

高迎祥領導的後期,義軍的實力大爲削弱,幾乎每一次與江寧營交手,義軍都會遭遇到沉重的打擊,危及到生死存亡,高迎祥的領導能力,受到了空前的質疑,迫於無奈,在江寧營進駐陝西、蘇天成成爲陝西巡撫之後,高迎祥孤注一擲,決定偷襲江寧營。

高迎祥失敗被擒,給予義軍更加沉重的打擊。

作爲高迎祥的侄子,李自成早就顯露出來了鋒芒,在義軍之中的影響,甚至要超過高迎祥了,但羅汝纔對李自成並不感冒。

表面上的合作,不代表內心的臣服。

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有着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性格堅韌。爲人狠毒,說得不客氣一些,當殺人和殺豬一樣,根本就不眨眼,不管對方是自己的敵人,還是自己的手下,只要是阻擋了前進的道路。毫不留情的除掉。

幹大事情需要有這樣的性格,柔弱是成不了大器的,但想要揚名立萬,真正的成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胸懷全局、能夠認清楚局勢。能夠做出來準確的判斷和部署,這就不是隨便能夠具備的素質了,與個人的涵養、學識有着很大的關係。

遺憾的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都不具備這樣的素質。

張獻忠已經被江寧營擒獲之後斬殺,暫且不去議論了,就說李自成,滿嘴裡面說出來的是替天行道。要求也是如此,必須體恤老百姓,但時時刻刻跟在李自成身邊的羅汝才,是清楚一切的,李自成身上的光環,迷惑不了他。

劫富濟貧、替天行道不過是義軍造反的幌子,開始肯定是因爲活不下去了,爲了活命而造反。可一旦有了一點點的氣候,本性就暴露出來了,打家劫舍,勝不相讓,敗不相救,拼命掠奪錢財美女,顧着自身的享受。完全是烏合之衆。

義軍初期陷入到這樣的惡性循環,屢戰屢敗,之後資金樑、高迎祥等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開始整頓義軍,企圖改變諸多首領的認識,羅汝才也暗中幫助,可惜這種想法,過於的美好了。

和紫金樑、高迎祥比較起來,李自成有着過人的地方,看問題很準,知道義軍的癥結在什麼地方,也明確今後發展的方向,該決斷的時候,毫不猶豫,但羅汝才斷定,李自成也成不了氣候。

李自成信奉的霸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脅迫所有人聽自己的指揮,不服氣的就果斷殺掉,這麼多年造反,李自成劫掠了無數的財富,自己是不缺錢花的,對老百姓的死活,根本沒有真正的放在心上,之所以拋出來諸多的規矩,也是因爲義軍遭遇危險,難以維持了。李自成推行的法律,嚴苛的近乎無情,偷一隻雞都要被殺頭。

李自成最大的弱點,在於做人不仗義,用人臉朝前,不用人臉朝後,過河拆橋,這樣的性格是致命的,導致沒有誰會死心塌地。

羅汝才的想法不同,雖說造反也是爲了能夠過上好日子,爲了能夠享受,但他時時刻刻想到,如何保住這樣的好日子,手裡有軍隊,軍隊能夠不斷取得勝利、維持下去,這樣的好日子才能夠繼續。

所以說,李自成成爲闖王之後,羅汝才拋棄前嫌,與之合作。

可惜一段時間過去,羅汝才漸漸看清楚了李自成的本性,他時時刻刻擔心,若是義軍真的取得了勝利,有了更大的地盤之後,自己也難以保住小命了。

義軍能夠維持,諸多的首領能夠賣命,與羅汝纔有着直接的關係,羅汝才能夠很好的協調關係,能夠安撫各路人馬,將衆人捏合到一起,最令衆人稱道的,是羅汝纔在錢財分配方面,願意吃虧,照顧到方方面面,大家造反,圖的就是錢財美女,你和他們講那麼多的大道理,鬼才理你,諸多首領與羅汝才合作攻城,不管傷亡多大,也不管出兵多少,羅汝才都能夠秉公分配錢財,所以說,他纔是義軍能夠團結的核心人物。

羅汝才被稱作曹操,爲人狡詐多謀,這些想法,他是不會暴露出來的,但一直都在找尋機會,離開李自成,他感覺到,繼續輔佐李自成,等於是加速自己死亡的時間。

義軍的發展與個人的性命比較,羅汝才還是看重後者的。

這一次李自成率領大軍攻打夔州府城,羅汝才內心是不看好的,但在狂熱的李自成面前,他不會明確反對,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手蘇天成是什麼人,李自成應該有冷靜的分析,你比不上人家,就是比不上,期盼着一次關鍵的戰鬥扭轉乾坤,除非老天真的站在你這一邊。

羅汝才還有自身的判斷,就算是李自成這一手成功了,想要蘇天成和江寧營偃旗息鼓,那是不可能的,人家可以和你拼個魚死網破,江寧營大軍真正圍過來,不顧一切的時候,也就是李自成覆滅的時候了。

離開李自成需要機會,這一次的機會就來了。

李自成決定帶領九萬大軍攻打夔州府城的時候,羅汝才堅決要求留下來,這一次感動了李自成,答應了羅汝才所提出來的幾條要求。

以前的老部隊,這次留下來了,這些都是羅汝才的親信,有着強悍戰鬥力的一部分軍士也留下來了,畢竟要面對江寧營的主力,不可能留下老弱病殘,錢糧也留下了很多,都是充足的,三萬大軍依靠這些錢財,能夠維持數年的時間。

一切的條件都具備了。

羅汝才當然不會留下來等死,義軍本來就懼怕江寧營,這一次是數倍於義軍的江寧營將士,恐怕雙方不需要真正的交手,義軍就垮下來了。

所以羅汝纔要走了。

他要帶着大量的錢糧,和自己的兩萬核心部隊,逃離巴州,直接進入到松潘衛,從松潘衛再次進入到朵甘都司的地盤,那裡的條件是非常惡劣的,可義軍在中原幾乎沒有立足的地方了,只能夠到朵甘都司,看看有沒有活路,這也算是一次賭博了。

部署在南面的一萬軍士,這些大都是李自成的部隊,不可能帶走,也不能夠帶走。

八月初七,李自成帶領大軍離開兩日了。

留守的諸多軍官,進入了房間裡面,有十來個軍官,剛剛進入房間裡面,就被羅汝才的親兵控制起來了,其餘的軍官,看着羅汝才,目瞪口呆。

看着衆人,羅汝才臉色鐵青的開口了。

“兄弟們,我決定要撤走了,沿着龍安府,進入到松潘,甚至是進入到朵甘都司所轄的地方,這是一條無比艱苦的道路,一般人都不敢走的道路,爲什麼這樣做,我不想解釋,你們現在做出來選擇,願意跟着我走的,站到右邊來,不願意跟着我走的,站到左邊去,我會給你們一些錢財,你們自己去找出路。”

羅汝纔對手下的仗義,這是衆人都清楚的。

很快,百來人站好了位置,跟隨羅汝才的佔據了絕大多數,不願意走的,寥寥無幾,也就是幾個人罷了。

羅汝才的臉上露出了微笑,他看了看被控制的十來人,這些都是李自成的心腹。

“諸位兄弟,對不起了,你們都是闖王的心腹,萬萬不可能跟隨我的,到地下去了之後,不要怪我,每年清明的時候,我會給你們燒紙的。”

說完他揮揮手,親兵很快將這些人押出去了。

不到一刻鐘時間,十幾個人頭被端上來了。

不願意跟隨羅汝才的幾個人,嚇得身體發抖,臉色發白。

羅汝纔看了看他們,慢慢開口了。

“你們不用緊張,我說話算數,你們不願意過這樣的日子了,可以理解,這也是你們的選擇,你們跟着我這麼多年了,想着放下屠刀,我成全你們,可你們要記住,今日之事絕對保密,要是有了絲毫的泄露,我不僅僅會殺掉你們,還會屠滅你們全家。”

說完這些話,羅汝才揮揮手,親兵端上來了好幾個盤子,盤子裡面放着的都是黃金。

“你們每人三百兩黃金,這些黃金,足夠你們養活家人,過上不錯的日子了。”

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398章 燧發槍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41章 收服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318章 大比武(3)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251章 崩潰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391章 慘敗第821章 廷議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866章 兩重天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994章 整合(2)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118章 秦淮河(2)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653章 預判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273章 驚奇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843章 慘敗(1)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159章 剿匪(1)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1258章 花絮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8章 交易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211章 江寧營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014章 誤判?(3)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752章 大度第811章 詫異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684章 都會算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704章 隱患第1280章 變化(1)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
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398章 燧發槍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473章 火速進京第534章 暗線立功第41章 收服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559章 相應的佈置第570章 初步謀劃(2)第780章 迅雷動作(5)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527章 草原新秩序第318章 大比武(3)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717章 范文程的精明(2)第604章 血戰夔州府城(8)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1251章 崩潰第974章 精心的準備第391章 慘敗第821章 廷議第528章 眼光要長遠第866章 兩重天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987章 朝廷的動態第339章 血色殘陽(4)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532章 聰明的皇太極第479章 流寇的態度第25章 原來如此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802章 內閣的爭論(1)第994章 整合(2)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619章 吳襄拜訪第914章 墜入深淵第118章 秦淮河(2)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653章 預判第1000章 分析局勢(3)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778章 迅雷動作(3)第868章 遼東的調整(2)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273章 驚奇第455章 鐵血江寧營(1)第843章 慘敗(1)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266章 改進的必要第573章 白桿兵的慘敗(1)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543章 民生爲重第159章 剿匪(1)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1032章 多鐸的末路第1258章 花絮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98章 巡檢司軍士的氣勢第8章 交易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435章 楊嗣昌出山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655章 最後的佈置第449章 尚方寶劍第331章 暗線的利用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211章 江寧營第876章 范文程的睿智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1097章 口服心服(3)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1014章 誤判?(3)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752章 大度第811章 詫異第226章 內部的安定第684章 都會算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1208章 滄州血戰(2)第704章 隱患第1280章 變化(1)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82章 蘇天成的軍事主張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