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一章 另立新君

就在信王落網的幾乎同時,涿州和新城也被攻克,馮盛明死在亂軍當中,張果中在新城自殺,崔呈秀率領山西騎兵潰入紫荊關逃往山西。

不過他在紫荊關遇上了援軍。

宣大總督張曉得知信王起兵及孫傳庭清君側的消息後,立刻迫不及待地拼湊起包括三千騎兵在內的一萬大軍南下增援,他親自率領主力,然後以部下親信姜讓,姜瓖兄弟爲前鋒……

他原本是想讓麻承恩的。

但一向風格穩健的麻承恩很聰明地裝病了,不過麻家的家丁的確都交給了張曉指揮。

這樣比較安全。

於是張曉只好以自己部下親信的姜家兄弟爲前鋒,率領三千精銳騎兵火速增援信王,這支騎兵在紫荊關遇上了潰敗的崔呈秀,知道形勢逆轉的姜家兄弟立刻掉頭,連同崔呈秀一同撤往靈丘並且在靈丘與張曉會合,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還算強的集團。張曉迅速派人通知太原,這時候李虞夔早就已經到達太原,山西巡撫曹爾楨家就是直隸興州後衛,或者說是三河的,此前得知自己家鄉士紳起兵的喜訊後,毫不猶豫地在太原舉起靖難大旗。

然後他就這樣被坑了。

而且他還坑了晉王。

畢竟這種靖難總得有個旗幟人物,而晉王是不二之選,反正晉王銀子已經給信王送去了,不出來也沒有退路了,除了晉王之外,代王也被張曉逼着加入,這倆藩王雖然沒有兵可出,但銀子是不缺的,晉商們這些日子掏銀子掏的肉疼,迫切需要這種可以讓自己減輕負擔的。

總之山西已經明確加入了靖難。

至於此時突然砸下來的這個局勢逆轉的噩耗……

還能怎樣?

都已經舉起靖難大旗了,就算再放下也肯定沒好果子,誰還不知道楊信的真正目的啊,他最擅長這種擴大化了,哪怕山西士紳投降,結果也一樣是被他徹底清洗!如果說之前手中沒有任何武力,也沒有組織起來,倉促間想反抗也無能爲力,的確可以考慮忍了,可現在整個山西士紳已經動員起來,幾萬大軍已經開始武裝了,甚至部分都已經就位,這種時候還不爭取一下……

士紳也有尊嚴啊!

士紳也不能讓你們這麼欺負啊!

十萬晉軍鎖斷太行,太原別是一乾坤。

當然,他們那裡愛怎麼樣暫時還與楊信無關。

鎮南王還沒空管山西。

得知肥肉已經被孫守法搶到手的羅一貫和周遇吉,很乾脆地長驅南下繞過保定然後兵分兩路,羅一貫部直撲真定,周遇吉則殺向河間,一路之上恍如帶着妖風般,捲起無數狂歡的貧民,在空曠平坦的華北平原掃蕩。士紳的衣冠盛世在這片勢不可擋的怒濤中崩塌,所有縣城所有鄉村,伴隨他們前進的腳步全都燃起熊熊烈火。

反正鎮南王也不管。

鎮南王至今沒有發出任何命令,這已經過去多日,京城那邊早就知道了外面發生的一切,但是鎮南王對此恍如未聞,據說京城不少官員都跑到承天門敲登聞鼓爲各地士紳鳴冤,但終歸都是徒勞。鎮南王不管,皇帝也不管,爲了防止外面的人利用科學院那些供奉打擾自己,皇帝陛下都轉到了他那艘船上,那艘明輪蒸汽船在他和鎮南王共同努力下,已經能夠航行一個時辰不出問題了,甚至一艘更大的也在建造中。

沉浸在科研事業中的皇帝陛下,哪管外面洪水滔天。

同樣九千歲也不管。

閣老們也不管……

包括徐閣老。

徐閣老對外面士紳的悲慘處境一樣視若無睹。

哪怕孫閣老親自跑到京城,試圖爲挽回這一切做最後努力,也一樣沒能勸說徐閣老仗義執言。

事實上不只是徐閣老,那些江浙籍官員都在幸災樂禍。

反正他們的地已經分了,楊信愛怎麼折騰都不關他們的事,既然這樣就在一旁快快樂樂地看熱鬧好了,超然物外的感覺還是很好的,欣賞別人倒黴的感覺同樣也是很好的。話說之前這些傢伙的確都把楊信視爲喪心病狂的惡魔,但當楊信禍害的對象變成北方士紳後,這些人才發現鎮南王對江浙士紳其實已經算是厚待了。

在江浙他可沒這麼搞。

雖然也有過這樣的情況,但至少沒有這麼放任。

這完全就是在清洗,在江浙他只要地,在北方他還要命啊!

大家過去真的錯怪鎮南王了。

至於孫守法和他的那一萬五千頭惡狼……

當然是發財啦!

各路藩王和各地士紳爲信王靖難偉業募集的兩百萬白銀,全都落到了他們手中,雖然貪墨是不可能,但按照鎮南王的規矩,他們這些將領和士兵至少可以分一半。鎮南王的規矩是繳獲歸公,然後一分爲二,一部分交給繳獲的軍,一部分歸公,交軍的那部分再分三份,一份給實際繳獲的那支軍隊,一部分同軍的友軍分,畢竟勝利是共同完成的,剩下的那一部分公用。

士兵個人繳獲也歸公。

不過個人也可以留點紀念品。

至於紀念品的標準,這個也有一套標準。

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實際上有一套很複雜的繳獲制度。

但這個制度屬於鐵律,誰敢違抗那就是要軍法處置的,將領貪墨繳獲物,那一樣也是要槍決的。

所以這兩百萬兩銀子,志願軍內部可以得到一百萬,雖然分配製度很細,但落到普通士兵頭上,仍舊是一筆不菲的收入,更何況保定及周圍還有一堆士紳等着他們來抄家,總之這一萬五千人完全在保定陷入狂歡中,甚至都頗有些樂不思蜀了。而羅一貫兩人則爲了同樣的好日子在南邊奮力戰鬥,同樣北邊的張神武也在掃蕩冀東,他還有競爭者,楊家的家丁們也開始反攻了,就連宣府的滿桂都撕下他的僞裝開始洗劫宣府。

衛輝府。

“喪心病狂!”

洪承疇義憤填膺地說道。

他此時正在潞王府的大殿上,潞王同樣已經加入靖難。

當然,主要是河南巡撫郭增光,親自率領兩萬大軍兵臨衛輝,再加上洪承疇和吳襄部一萬精銳騎兵,三萬大軍在這衛輝城內,也由不得他不加入,這時候的潞王是朱常淓,就是後來在杭州投降然後被咱大清砍了的那個。算起來他是天啓的堂叔,不過年紀還沒天啓大,實際上纔剛二十,正是熱血年紀,但卻是個音樂家所以對靖難缺乏熱情。

“亨九老弟,孫傳庭清君側可是你說的。”

郭增光陰沉着臉說道。

“郭公,您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您想說洪公騙您?吳某這樣拋家舍業的都不懷疑洪公,難道您還懷疑?”

吳襄說道。

“吳總兵,郭軍門只是問問而已,當初洪公說孫承宗派張神武和周遇吉南下靖難,如今張神武二人卻成了楊信爪牙,這總得給我們個解釋吧?若說吳總兵拋家舍業,那我等哪個不是腦袋別在腰帶上?”

郭增光部下總兵許定國說道。

郭增光的兩萬大軍其實就是原本的河南總兵所部,之前朝廷在楊信周圍以盧象升的御營爲主力,但各省都有總兵率領的地方軍,只不過戰鬥力和御營沒法比而已。不過因爲各地士紳對楊信的仇恨,裝備上倒是還算可以,基本上已經做到了火繩槍化,舊的那些亂七八糟火門槍徹底淘汰乾淨,只是弗朗機因爲廉價而且好用所以還有不少。

許定國是原本的副將,總兵害怕稱病不肯北上,但他是河南本地人,而且還是大地主,所以對靖難充滿熱情,故此被郭增光提拔爲總兵。

“許總兵,洪某可以向諸位保證,太原侯的確是要南下靖難,他的親筆信諸位也都看過,洪某此刻依然相信他,至於張神武二人,想來只是太原侯所託非人而已,目前我們所知的,也僅僅是他二人與羅一貫叛變,但並沒有證據表明太原侯是騙人的。”

洪承疇說道。

“哼!”

郭增光冷哼一聲。

實際上他們已經被這個噩耗打懵了,現在完全抓瞎了。

他們之所以敢於起兵北上,完全就是因爲想象中的形勢一片大好,北邊張神武等人大軍入關,已經把楊信逼得龜縮京城,南邊信王和北方團練包圍苑口的志願軍,後者的全軍覆沒指日可待。各省官員士紳組織的援軍正源源不斷,半個大明的忠臣義士都在合圍楊逆集團,幾乎可以說勝利觸手可及,這種情況下又有吳襄的遼東鐵騎加入,那當然要快快樂樂地聯軍北上了。

可現在傻眼了。

這坑爹的局勢完全讓人慾哭無淚。

打?

不敢,楊信的威名還是足夠嚇人的。

不打?

靖難的口號已經喊出,就算投降也別想有好果子吃。

楊信缺的就是對他們下刀的理由,現在自己已經把刀柄遞給他了,他要是還放過那就真傻了。

“郭公,咱們得相信太原侯,張神武等人是一回事,太原侯是另一回事,張神武等人的確投靠楊信,可太原侯難道就不能繼續靖難?此前信王那邊可是早就已經探查明白,太原侯的五萬大軍正在入關,那麼咱們就還沒輸,信王的確已經出事了,可大王還在,福王還在,咱們大明的宗室們,難道就不能接過信王的旗幟?

更何況山西已經靖難,山東也已經靖難,北直隸淪陷的也不過是保定以北而已,真定的忠義們,河間的忠義們都在抵抗,他們後面還有大名,還有廣平,順德各府,咱們也還有足夠的時間。”

洪承疇笑着說道。

那個大名說的格外重。

郭巡撫家可是大名府的。

他吃定了這些傢伙已經騎虎難下,沒起兵靖難前還能保住家業,最多也就是交出土地,但起兵靖難了那就沒有退路了,再說這些人其實也不知道北邊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些天各種傳聞不斷,有說信王被殺的,有說信王被抓的,還有人說信王逃往山西……

甚至還有傳聞說張神武沒有叛變,已經和滿桂合兵包圍京城。

還有說孫傳庭已經入關了的。

總之消息十分混亂。

郭增光和一幫文武官員們憂鬱地看着他……

“大王,臣請大王接過信王的旗幟,繼續帶領我等靖國難清君側,臣請大王領天下兵馬大元帥,開潞王幕府號令天下。”

洪承疇緊接着轉身向潞王行禮說道。

“小王,小王何德何能當此重任,福王爲兄,還是去請福王爲妥。”

潞王趕緊說道。

“的確,還是請福王爲妥,如今信王遇害,陛下又被楊逆污了血脈,咱們索性擁立福王稱帝,神廟當年也有意福王,羣臣之中擁戴福王者衆,此時先帝之嗣已絕,也該福王繼承大統了。咱們這就回開封,請福王繼位,然後以聖旨號令天下,楊逆所恃者無非挾天子以令諸侯,咱們索性就斷了這個禍根。”

郭增光突然說道。

好吧,他這個比較狠。

但是……

“郭公一語驚醒夢中人,對,咱們早該如此,若是當初直接擁立信王繼位也不用如此麻煩。”

洪承疇驚喜地說道。

郭巡撫這是破罐子破摔了,不過考慮到他家的位置,這樣的選擇也沒什麼奇怪的,而且說實話,這場鬥爭鬥到現在,已經沒必要再顧慮什麼了,繼續不清不楚的反而讓那些想靖難的人猶豫。現在是楊信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踢開天啓這個皇帝始終就得面對這個尷尬的問題,那麼索性就把他踢開另立新君,這樣那些想着做從龍之臣的立刻有了目標。

“對,早該如此了,陛下既然血脈都被污了,已經不能算純粹的太祖之後,哪有資格再繼承太祖江山,原本就應該信王繼位,如今信王遇難,這排序也該着福王了!”

許定國瞬間精神振奮地說道。

這就是想做從龍之臣的了。

“走,回開封,請福王登基!”

吳襄同樣激動地說道。

說話間和洪承疇交換了一下目光。

“大王,請一同前往!”

郭增光用不容拒絕的語氣對着潞王說道。

第四七九章 天啓大爆炸第六二九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二九六章 大義覺迷錄第二零四章 狀元公,我是來抄你家的第五十五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第四七六章 天網第一八零章 整風肅紀第六二一章 大王,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第二七八章 爺就好這一口第一四九章 錦衣衛辦差,阻攔者死!第四七八章 翰林與反賊第七十一章 兩個騙子第一八二章 九千歲的誕生第八十一章 全民皆兵第四四五章 帝王之怒第一九零章 你們是不是很下賤?第五七五章 星星之火第十一章 這小娘子,頗有幾分野味第一零一章 天下苦儒久矣第五零九章 又打土豪分田地啦第六十五章 吔,還是位貝勒爺呢!第一四三章 蠱惑第七十四章 小錘錘捶死你!第一一九章 扶明滅虜,蕩寇殺胡第一四三章 蠱惑第六三三章 虎軀一震第一八八章 你想做下一個嗎?第二四四章 戰死死一個,逃跑死全家第五十四章 大明好男兒第六零六章 最毒婦人心第三四一章 反楊聯盟第一五五章 人民的洪流第四七一章 朕的如畫江山第二十七章 無可救藥第一三九章 抄家,抄傢什麼的最好了第四七七章 詔獄大門常打開第五五四章 好男兒熱血洗沙場第五五五章 主公萬歲第二六零章 王參議,原來你纔是造反的主謀啊第五五七章 邪惡的聲音第一一一章 頂住,兄弟們,頂住!(三更完成)第四六三章 黑色幽默第五二九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一三一章 坑兒子的爹第五六四章 謀反第一步第六六九章 衆叛親離的鎮南王第三五七章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二十一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第五五三章 南京保衛戰第四二八章 帝國反擊戰第三一三章 鄭芝龍第五五四章 好男兒熱血洗沙場第五九三章 宿命之戰第三六八章 清君側第四零五章 抗稅,抗稅!第六五一章 信王之野望第九十二章 平步青雲第六十三章 敵人還是熟悉的好第一零五章 衍聖公,我給你講個故事(第二更)第六五六章 夾棍守護者第五十四章 大明好男兒第三一七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第四四六章 你是電,你是光第五五二章 忠臣演到頭了第二四零章 叫什麼叫,等會有的你叫第六十四章 殺建奴啦!第一五七章 他們都是紙老虎第三五九章 歲月靜好第三五六章 這大明,遲早要完第五三三章 大家都來玩造反第十二章 我大爺魏忠賢第六二七章 大家都來賣第一九九章 軍事管制第一二零章 我爲孔廟流過血!第一零一章 天下苦儒久矣第四七六章 天網第五零二章 孝子賢孫第四十四章 天啓與崇禎第二四一章 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第五二四章 順民與刁民第三十九章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一七九章 我們出來混要講信用第一三一章 坑兒子的爹第一五五章 人民的洪流第九十章 冰與火之歌第四一四章 滿門忠烈第四二五章 父親大人,父親大人你別走第六零五章 遼寧第三十四章 小人物,大舞臺第二八八章 分化瓦解第四一零章 割肉放血第一一九章 扶明滅虜,蕩寇殺胡第三一九章 澳門女主第二五六章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第五四四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十四章 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第四七七章 詔獄大門常打開第二三八章 你說他是不是覬覦我的美色第四八六章 正義永不倒第八十六章 城破
第四七九章 天啓大爆炸第六二九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二九六章 大義覺迷錄第二零四章 狀元公,我是來抄你家的第五十五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第四七六章 天網第一八零章 整風肅紀第六二一章 大王,陛下是被人下毒所害第二七八章 爺就好這一口第一四九章 錦衣衛辦差,阻攔者死!第四七八章 翰林與反賊第七十一章 兩個騙子第一八二章 九千歲的誕生第八十一章 全民皆兵第四四五章 帝王之怒第一九零章 你們是不是很下賤?第五七五章 星星之火第十一章 這小娘子,頗有幾分野味第一零一章 天下苦儒久矣第五零九章 又打土豪分田地啦第六十五章 吔,還是位貝勒爺呢!第一四三章 蠱惑第七十四章 小錘錘捶死你!第一一九章 扶明滅虜,蕩寇殺胡第一四三章 蠱惑第六三三章 虎軀一震第一八八章 你想做下一個嗎?第二四四章 戰死死一個,逃跑死全家第五十四章 大明好男兒第六零六章 最毒婦人心第三四一章 反楊聯盟第一五五章 人民的洪流第四七一章 朕的如畫江山第二十七章 無可救藥第一三九章 抄家,抄傢什麼的最好了第四七七章 詔獄大門常打開第五五四章 好男兒熱血洗沙場第五五五章 主公萬歲第二六零章 王參議,原來你纔是造反的主謀啊第五五七章 邪惡的聲音第一一一章 頂住,兄弟們,頂住!(三更完成)第四六三章 黑色幽默第五二九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一三一章 坑兒子的爹第五六四章 謀反第一步第六六九章 衆叛親離的鎮南王第三五七章 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第二十一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第五五三章 南京保衛戰第四二八章 帝國反擊戰第三一三章 鄭芝龍第五五四章 好男兒熱血洗沙場第五九三章 宿命之戰第三六八章 清君側第四零五章 抗稅,抗稅!第六五一章 信王之野望第九十二章 平步青雲第六十三章 敵人還是熟悉的好第一零五章 衍聖公,我給你講個故事(第二更)第六五六章 夾棍守護者第五十四章 大明好男兒第三一七章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第四四六章 你是電,你是光第五五二章 忠臣演到頭了第二四零章 叫什麼叫,等會有的你叫第六十四章 殺建奴啦!第一五七章 他們都是紙老虎第三五九章 歲月靜好第三五六章 這大明,遲早要完第五三三章 大家都來玩造反第十二章 我大爺魏忠賢第六二七章 大家都來賣第一九九章 軍事管制第一二零章 我爲孔廟流過血!第一零一章 天下苦儒久矣第四七六章 天網第五零二章 孝子賢孫第四十四章 天啓與崇禎第二四一章 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第五二四章 順民與刁民第三十九章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一七九章 我們出來混要講信用第一三一章 坑兒子的爹第一五五章 人民的洪流第九十章 冰與火之歌第四一四章 滿門忠烈第四二五章 父親大人,父親大人你別走第六零五章 遼寧第三十四章 小人物,大舞臺第二八八章 分化瓦解第四一零章 割肉放血第一一九章 扶明滅虜,蕩寇殺胡第三一九章 澳門女主第二五六章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第五四四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十四章 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第四七七章 詔獄大門常打開第二三八章 你說他是不是覬覦我的美色第四八六章 正義永不倒第八十六章 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