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節 崇禎皇帝不如女流之輩!

閩省有如此之多米並不是閩省生產,而是閩省作爲一個週轉地,屯積了主要來自廣東、東南府的稻米,糧商們乃至東南府準備大幹一票的結果。

各地糧商想要賺錢,東南府則想招人。

據明太宗實錄卷十五記載:是歲,天下戶千六十二萬六千七百七十九,口五千六百三十萬一千二十六,賦稅糧三千四十五萬九千八百二十三石。此乃朱棣朝的記錄。

又有,“復支運法,乃令江西、湖廣、浙江民運糧二百二十萬石於淮安倉”。1472年(成化八年),定全國運京師糧共400萬石,其中湖廣、江西等地“南糧”324萬多石,佔絕大部分。到明代後期長江下游的糧食多依靠湖廣等地供應。

而今,閩省糧食存量之大,出人意料。

近年來,廣東仿東南府積極發展經濟,各行各業興旺,農業增產不少,稻米源源不斷地輸出。

而東南府的稻米來源更多,除本府出的稻米、還有安南、柬埔寨、暹羅、倭國等處收來的稻米。

三百萬石的大米中有八十萬石來自東南府,與別的糧商不同,東南府的人很淡定,讓王道純感到了無形的壓力。

別的糧商都是搶天呼地,上門求情,威脅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東南府的人卻只是據理力爭,沒有多大的反應,他們是否會吞下這口氣?王道純心中暗凜,畢竟知道東南府的實力勁爆!

該來的還是來的,一份精美的請柬送達撫衙,邀請王道純前往閩江邊的江福酒樓一唔。

王道純輕車簡從地前往江福酒樓赴約,他不能不去,因爲請柬落款人正是孫承宗!

大明帝師孫承宗相邀,他還是東南府臺灣行省留守,是臺灣行省行政系統的第一人,王道純是知道的,也想見見他,更深入地瞭解一下情況。

孫承宗如此顯赫的地位,請客的地點當然不會太差,江福酒樓正是閩江邊最豪華的大酒樓,高達三層,佔據的地頭相當好,視野開闊,此時正近傍晚,閩江碧水瀲灩,漁舟唱晚,陽光把水面染成一片金黃色。

江福酒樓已被包下,王道純也不擔心什麼,僅帶着清客康先生直上三樓。

面朝閩江的大廳只開一席,王道純見着了孫承宗,深揖一禮道:“下官見過稚繩公(孫承宗的字)!”

“哎,不必多禮,我們只述友情,不講其他!”孫承宗擺擺手道。

“懷鞠公請了!(王道純的字)”桌邊的東南府陪客拱手道。

王道純看了又看那人,驚喜地道:“初陽兄!”一把抓住他的手道。

正是孫元化,曾爲登州巡撫,現爲東南府建設部副部長。

大家寒暄一番,分賓主坐下,包括清客康先生,共有四人,那康先生舉人身份,有資格列席。

王道純與孫承宗、孫元化雖然各爲其主,但彼此並不相厭,蓋因大家都爲人清正,看氣勢都看得出來,本應是物以類聚,奈何造化弄人,大家分開來尋食,終究不是一道的。

王道純細看兩人,但見得他們臉色紅潤,精神煥發,就知道他們在東南府過得愉快。

孫元化叫上菜,須臾菜齊,乃是東南菜系最著名的佛跳牆湯,加上五樣菜,乃是燉羊肉、小雞燜蘑菇、上湯青菜、清蒸筍江鱸魚和桂花蛤肉。

三人不急於進膳,先一述別後情形,孫承宗、孫元化向王道純說了他們的情況。

孫承宗,在臺灣行省主持軍政大局,深得信任。

孫元化,主持東南府軍工生產,管理金銀銅鐵冶金,生產大炮、火槍是他的主業,同樣深受重用。

再介紹東南府情況,“東南府的顏少陽,乃是天縱之才!”孫元化緩緩道。

他來作陪客是必須的,孫承宗身份太高,不方便吹噓顏常武,由孫元化來說道:“他崛起十年,頗有章程,佔據地盤廣大,軍力強盛、民衆衆多、經濟發達,而且軍民皆服!”

不同於向普羅大衆宣傳,不用搞什麼無圖無真相,孫元化評價過後,王道純就信了。

長出一口氣,他向兩個姓孫的勸說道:“既然如此,何不勸他歸順朝廷,以其之力,必能河海平靖,他不失首輔、公爺之位也!”

於是兩個姓孫的,一個說道:“朝廷掣肘太多,顏少陽亦無能爲力。”

另一個則說道:“君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之!”

士大夫之間的講話,不須多講,王道純再道:“然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結果給孫元化同樣以亞聖孟子的話來打斷他道:“君爲輕,民爲重,我等行事,但求問心無愧,今東南府民間極樂,我心怡然!”

孫承宗則老謀深算地道:“今內憂外患,北虜強盛,老夫是爲我中華黎民另作打算!”

事實上,孫承宗也曾經勸說過顏常武報效中華,不僅僅是對大明皇帝,而是爲百姓黎民。

當時他的話非常大膽,他這是勸顏常武造反!

但是顏常武認爲大陸實屬一團亂麻,理是理不清的,只能硬切,可是如此會讓他背上暴紂之名,歷史要留名的!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他意味深長地道。

且說孫承宗、孫元化與王道純沒得說了,大家大眼瞪小眼,還是說回正事吧。

“你們撫衙出令,扣留了我東南府八十萬石糧食!”孫承宗提到。

戲肉來了,王道純精神一振,正待施展三寸不爛之舌,不想孫承宗說道:“閩省遭災,都是鄉親,八十萬石糧食用於賑災,對懷鞠的爲人,我們是信得過的。老夫稟報楊夫人,言閩省大旱之事,她深憫之,由她作主,這八十萬石糧食就算了!”

楊夫人,東南府顏常武正妻,臺灣行省真正的當家人。 щщщ● тт kΛn● ¢○

聽得王道純如遭天雷轟頂---外焦裡嫩!

現在米價高企,八十萬石糧食價值上千萬兩銀子,她輕描淡寫,說不要就不要了!

這位楊夫人的大氣,簡直雌蓋天下!

其夫肯定在其上,但她絕對是力壓天下,坐紫禁城的那位主兒,也不及她多矣!

崇禎元年,陝西大旱,沒錢賑災,陝西地方官員申請免除一年遼餉。然而,帝不許!

好一個“帝不許!”於是陝西遍地皆反!

看到王道純一臉的震驚樣,孫承宗、孫元化木然,心中居然想的是“小樣!”

八十萬石糧食看起來很多,但東南府真不是件事!

東南府花錢如流水,換來的是事業蓬蓬勃勃,而糧食頗有文景之治的情景,到了漢景帝晚年,糧倉堆滿了糧食,新糧食把舊糧食壓在下面,而舊糧食開始腐爛。

東南府的糧食同樣多得要命,管理更有水平,糧食按年份分別入不同的倉庫,每年新糧入庫,陳糧出倉,現在送閩省的是一二年的“次新糧”,同時更陳的糧食則拍賣給商人釀酒或者喂家禽牲畜。

重視農業,民間庫存充足,遇到颱風來臨,糧食失收,甚至都不動用到東南府儲備庫糧。

糧食太多,給就給了,倒讓王巡撫失態了。

糧食不是件事,孫承宗先禮後兵,下一個問題則勢在必爭。

福建撫衙出令禁止民衆外流!

第1486節 伏擊之土耳其人雄起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1591節 好籤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240節再來六條三級戰列艦第957節 王子的軍旅生涯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1362節 這是報應啊!第1187節 針鋒相對的戰鬥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480節 消滅土著的策略第1666節 挨不到邊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478節 打進王宮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662節 萬馬齊暗中唯周敢戰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1448節 硬剛(四)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272節巴達維亞港口的混亂第232節剿匪過程第277節 英國人乾的?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1673節 楊展好的不學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359節 無恥倭人,爺早防着你了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930節 三個計劃第2097節 紅海垂釣第408節 勝利之後(一)第2184章 直落(二)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1900節 虛的帕夏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59節搶上風口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566節 驅虎吞狼之鯊魚吞將軍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人物、年代大事記第1940節 楊展經營西藏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213節我更怕顏常武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110節出診部族第485節 萬丹內亂(二)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757節 斬使以示威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448節 硬剛(四)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976節 攻埃及計劃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第2023節 君王的影響第867節 北方勝利鼓士氣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563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人跳腳第906節 開國諸事
第1486節 伏擊之土耳其人雄起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1591節 好籤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2105節 半島裡的戰鬥第1368節 奪命雙英(二)第240節再來六條三級戰列艦第957節 王子的軍旅生涯第1049節 戰土耳其人之英雄無敵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834節 寧做關公,莫做于禁!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1362節 這是報應啊!第1187節 針鋒相對的戰鬥第1427節 雄城難下第480節 消滅土著的策略第1666節 挨不到邊第323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大之怒也第355節 東南府發展遇瓶頸第478節 打進王宮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1862節 巷戰要律第37節船塢帶出的水泥第662節 萬馬齊暗中唯周敢戰第1539節 顛峰對決之鏡片裡的世界第1448節 硬剛(四)第997節 印度兵初備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272節巴達維亞港口的混亂第232節剿匪過程第277節 英國人乾的?第319節 離岸平衡大戰略!第1673節 楊展好的不學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1535節 蘇萊曼一世從墳墓裡跳出來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292節 真的給大家發槍!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359節 無恥倭人,爺早防着你了第1401節 王子之怒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930節 三個計劃第2097節 紅海垂釣第408節 勝利之後(一)第2184章 直落(二)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1315節 我們憑什麼?第1900節 虛的帕夏第452節 炮轟萬丹第59節搶上風口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566節 驅虎吞狼之鯊魚吞將軍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1291節 是不是給大家發槍?第1324節 明軍騎兵欺負蒙古騎兵第1854節 援兵來臨第1853節 中國式開花彈人物、年代大事記第1940節 楊展經營西藏第2106節 拿下阿拉伯半島第560節 黃臺吉的憂慮第213節我更怕顏常武第1716節 《中俄向陽村條約》第1109節 一場好戰第110節出診部族第485節 萬丹內亂(二)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757節 斬使以示威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151節 轉業就去當城管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270節此戰最大利是得人心第951節 馬士英的報告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1307節 甘輝之野望第1448節 硬剛(四)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1417節 沙賈汗的頹勢第976節 攻埃及計劃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第962節 王子的首戰第2023節 君王的影響第867節 北方勝利鼓士氣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296節 捕鯨大帝(求訂閱)第563節 驅虎吞狼之亞齊人跳腳第906節 開國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