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節 丁魁楚和光同塵

事實證明,只要豁出去,那就念頭通達,海闊天空!

丁魁楚,河南永城人,是萬曆四十年(1612年)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崇禎四年(1631年)升任保定巡撫,崇禎七年(1634年)任戶部侍郎。崇禎九年(1636年)官至河北巡撫,善事權要。

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清軍以阿濟格爲將,率師八萬餘,從獨石口入犯,襲擊延慶、昌平等地,侵掠京城,掠人畜十八萬東歸。由於這次未能抵禦清軍的進犯,疆臣守土有責,丁魁楚下刑部獄。

他有人情,積極謀求起復,本來也不是那麼順利,不想福建巡撫出缺,大家一想,嘿,既然丁魁楚報國之心拳拳,何不給他一個機會?

於是丁魁楚自刑部裡提出來,換上官衣去抽籤,結果中籤-----介個抽籤有可疑!

什麼人不好選,居然選到他這麼一個罪臣?

看到周圍的人滿臉的笑意,丁魁楚覺得的是惡意滿滿。

想到他花銀子給朝中權貴想脫罪,人家收錢辦事,也確實辦到了,且給的位置不低,可是從一個火炕掉進一個火炕。

真是的官字上下兩把口,丁魁楚童鞋光榮中招!

啞巴吃黃蓮的他渾渾噩噩地入了紫禁城,得皇帝面授機要,皇帝要他相機行事,一要解決東南府海外謀逆集團;二準備開海禁,撈銀子!

崇禎皇帝含糊其辭,丁魁楚只覺得頭腦殼突突地痛。

當皇帝問起他方略時,丁魁楚上奏道:“東南府海外謀逆集團目無君父,不思報國,實屬可惡,不可容忍。然爲禍不烈,當徐徐圖之。”

至於開海禁,崇禎皇帝是寄予厚望,大明朝廷太窮了,花錢的地方多,問題都是消耗性的財力沒有回報,戶部銀庫只見老鼠屎都不見銀屑。

丁魁楚連連叩頭道:“臣一定憚思竭力,爲國盡忠!”

盡忠?

拿銀子來纔是真的!

崇禎皇帝讓他退下,一直望着他走出殿門,對於海外的銀子,皇帝是伸長頸等着。

銀子確實有,可都進了他丁某人的腰包裡!

且說丁魁楚走馬上任,去到福州,又是那個洋人蔘將來見他,不同於梗直的王道純,丁魁楚與洋將說上幾句話,不多不少,是對待下屬的正確態度。

很快他就瞭解清楚情況,擺在面前他有三條路:一、惡東南府;二、交好東南府;三、中立。

中庸之道,他選了中策,與東南府合夥做生意!

對於東南府招人過境,他根本不作干涉,任由東南府招募人手,各地官卡形同虛設!

ωwш¸ тTk án¸ ¢ ○

他收取賄賂,對東南府與商人們的進貢照單全收,而且很有“職業道德”,收錢就不會給人家找麻煩。

乾脆他自己組織了一支十多條船的船隊,與東南府做起生意來!

自然,他賺到盤滿鉢滿!

對他的看法呈兩極分化,福建各地方官、福建士紳們對他深表滿意,高聲歌頌他是個青天大老爺!

而清流則對他深惡痛絕,朝中攻擊他的奏摺疊加起來向有一人高的高度發展,他的名聲迅速地向臭水溝裡滑落。

朝臣們說起他來,一說他有錢;二說他夠貪!

有親近的朋友勸說丁魁楚做人要有準則,苦口婆心地說“人在做,天在看!”丁魁楚長嘆道:“我日暮途窮,只有倒行逆施了!”

此話爲原楚臣伍子胥叛楚,率吳軍攻陷楚都時,他的好友,楚臣申包胥質問他時他的回答。

私底下他與他們交心道:“我怕什麼,有種他們就換另一個人來當閩撫!”

說話真是一針見血,不管別人怎麼彈劾他,丁魁楚的位置一直穩穩當當。

因爲他一年增加了十萬兩銀子、三十萬石糧食報效朝廷,且東南三地廣東、福建和江浙供給朝廷的錢糧一直穩中帶升,這些地盤普遍風平浪靜,極少內亂,更沒有什麼海盜來肆虐,已經被北虜和農民軍搞得頭大如斗的崇禎皇帝也就只能維持現狀了!

……

一連數任閩撫對於東南府無可奈何,甚至沆瀣一氣,巡撫都跪了,制約東南府放飛無從談起,東南府的發展,開發東南亞進入了快車道。

百萬華人下南洋!

在東南府的組織下,中國大陸掀起了一場浩浩蕩蕩的下南洋的運動,它的宣傳深入人心,就連山西的偏僻小鎮上都有了東南府的宣傳傳單:“移民東南亞,開創新生活!”

傳單落款有大明東南侯、龍虎將軍顏常武的印章,還有前大明帝師、前督師、前兵部尚書孫承宗的印章,再有前登州巡撫孫元化的印章等等,反正有一大堆的新的、舊的大明官員的背書。

在各省、州縣普遍設立移民點,各地官府普遍聽之任之,這就是擁有官身的好處!

很多官員被收買了,由於宣傳到家,很多官員也逐漸明白過來東南府其實就是漢人的政權,他們開拓進取,爲漢人奪取新的地盤,爲漢人創造新生活。

於是,良心未泯的官員們揮手放行。

在前往東南亞的人羣中,以東南諸省居多,佔了六成,對於東南沿海的那些下南洋的華人來說,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對於土地的依附性要低於大陸腹地的農民。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早已習慣於“以海爲田”的漁業生活,因此對於海洋的恐懼在整個華夏民族中是最小的。

北方的移民佔了三成,越往北的新移民就越多。

由於北虜入侵,他們失去了家園,對於北虜的恐懼和對大明朝廷的失望,他們當中很多人都移民東南亞。

中原腹地的人較少,只佔了一成,但隨着農民軍在中原大地馳騁,戰亂令中原移民也逐漸增加,呈直線上升之勢。

海船滿載着華人與物資,西線從珠江口出發,經安南、湄公河口、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島,到達爪哇;東線則從福建諸港口出發,經臺灣、呂宋、加裡曼丹半島,到達爪哇。

中途也有一些分枝,例如有的西線海船走了加裡曼丹半島,而東線的一些船則不走加裡曼丹半島,經呂宋棉蘭老島南下,進入東南府新奪取的香料羣島討生活。

海船絡繹不絕,整個南海和東南亞都可以聽聞漢語,俗話說“海水到處,就有華人”自東南府開拓東南亞開始!

第497節 巡撫見鬼佬第2194章 不知道飲食是否要錢?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1363節 出乎意料的事多了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355節 家綱怒了第1048節 戰土耳其人(三)第65節議徵東南府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20節軍制確立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220節老熊失手第1243節 夜茶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1410節 兵不厭詐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961節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1042節 德叔管後勤第119節碼頭上第872節 反轉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2085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二)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867節 死星科技的巨炮入城嘍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2064節 有至尊導遊帶領的遊覽(二)第763節 由天而定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74節夏洛克的情報第1964節 進烏魯木齊城(一)第1565節 運河之民工隊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232節 賊勢熾第48節過春節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451節 綠綠還行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654節 歷史開的大玩笑第73節英國人很紳士第580節 殺來殺去第2177章 許二牛度假(二)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1411節 殺進亞格拉城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1994節 花錢,消災!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2節城下之盟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1970節 另類火力逞威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922節 求援之時疫(二)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112節誘之以利第1555節 此起第1914節 大維齊爾出馬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1186節 小白皮戲老將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1724節 順利攻頂第1947節 葉爾羌人的伏擊!
第497節 巡撫見鬼佬第2194章 不知道飲食是否要錢?第1441節 兩邊阿三的比較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1363節 出乎意料的事多了第1163節 埃及生產建設兵團第1265節 桂林城破第1402節 金批令箭第1355節 家綱怒了第1048節 戰土耳其人(三)第65節議徵東南府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20節軍制確立第1101節 差點被曬成肉乾的領袖第220節老熊失手第1243節 夜茶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1410節 兵不厭詐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2045節 炮兵在行動第961節 鳥爲食亡,人爲財死第545節 倭鬥倭(三)第607節 也門見聞第1042節 德叔管後勤第119節碼頭上第872節 反轉第1698節 難打之城第2085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二)第1641節 帶路黨科什圖尼察(二)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867節 死星科技的巨炮入城嘍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530節 開發巴厘島第2064節 有至尊導遊帶領的遊覽(二)第763節 由天而定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74節夏洛克的情報第1964節 進烏魯木齊城(一)第1565節 運河之民工隊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1386節 驚天的軍官大下崗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1783節 奧斯曼之友第331節 我是海賊第1858節 敵我兩方動態第175節敗了就歸零第1232節 賊勢熾第48節過春節第920節 七天下城之CS雷戰第583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一)第1903節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184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二)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1759節 炮火紛飛(三)第356節 中倭合作打倭倭第760節 開掛的軍旅生涯第1451節 綠綠還行第208節婦女頂上半邊天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654節 歷史開的大玩笑第73節英國人很紳士第580節 殺來殺去第2177章 許二牛度假(二)第2024節 包頭佬的頑抗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449節 大開發時期第1411節 殺進亞格拉城第869節 林加島之戰(一)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1902節 血戰不止第1994節 花錢,消災!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376節 明人與倭人合流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2節城下之盟第1780節 大維齊爾力挫三帕夏第1970節 另類火力逞威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1922節 求援之時疫(二)第1395節 洪昇上位第112節誘之以利第1555節 此起第1914節 大維齊爾出馬第1025節 印度人的勝利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1186節 小白皮戲老將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1724節 順利攻頂第1947節 葉爾羌人的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