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明使入漢城

朝鮮、漢城。

在大明應天府裡有一項新政,名曰:辦學代稅。其含義也十分簡單,便是隻要辦了學校便可以抵扣人丁稅。讀書的學子家家更是可以依次免除徭役。爲此,每個有小學的縣衙都新設了一處教育署專司教學事務,接收縣衙與上級教育署的雙重管轄。

當然,這個新聞能夠傳到朝鮮,便是因爲辦學代稅也是朝鮮一項大政。在這個時期的朝鮮選拔官吏任人唯賢的制度早已受到破壞,遴選文武官員的考試已變成有權勢的官員和當權派手中的工具。與此同時,一大批當權者開始上臺後更加追逐財富,讓土地兼併日益嚴厲。同時,兩班地主們不登記擁有土地的做法使朝鮮的稅賦大量流失。

最關鍵的,由於一些兩班貴族利用免稅的書院土地來逃避稅收租賦,僅僅在朝鮮的私立書院的數目就增加了三倍。書院增加了,書院的各處書院下所蔭庇的文人學士和學生數目也不斷增加。權貴們更是通過戰爭大發國難財,將戰時荒廢的土地紛紛收入囊中通過書院轉爲免稅的財產。如此一來,朝鮮的財政也就越發無力了。

青松書院藏書閣的外間裡,李綣與一干學士說着通過商人口中傳來的應天府新聞,又從懷中拿出了一份皺巴巴的報紙,感嘆道:“昔日我們的宗主國想不到眼下也走上了我們這樣一條道路。開辦學校這是有利於士紳的事情,但免稅特權卻是一道傷口,會將國家的血一點點流失乾淨。大明這是要完啊!”

“李兄這般說,委實有些違心吶。前些時日,你不還是聽說大明跨海東征,躍躍欲試嗎?怎的現在聽了書院的消息,便是一副大明要完的模樣?”這時,恰好門外走進來一個男子,穿着素白道袍,遠遠就笑聲傳來。

“看來安賢弟在金起宗那邊過得不錯呀?今日有閒心來說起我的閒話了。”李綣看着眼前的男子認了出來。這是他的好友,也是當今禮曹的正三品參議,是一員堂上官,也算得上朝鮮精英之輩了。

李氏朝鮮官制多有與大明相似的地方。其官職和官銜稱爲兩班。等級效仿明朝,由正一品到從九品,共計九品十八級。其中,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稱爲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稱爲堂下官或參上官。正七品以下爲參下官。

安五倫的禮曹參判便是禮曹的第三把手。

李氏朝鮮有六曹制度,分爲吏、戶、禮、兵、刑、工六曹。相當於同時期明朝的六部。其長官稱判書(正二品),相當於中國的六部尚書;副職稱爲參判(從二品),相當於中國的侍郎,往下有六曹參議(正三品堂上)、六曹參知(正三品堂上)、六曹正郎(正五品)、六曹佐郎(正六品)。

安五倫雖然看起來也是一個部長級官員,但聽李綣的口吻這個安五倫顯然過得並不舒心了。

畢竟,任誰的頂頭上司要處心積慮與自己做對,誰也不會順心。

這兩人與在藏書閣外間屋內的人都是原黨中人,一向主張親明抗清,是當今國內當權派洛黨的眼中釘。

而當今禮曹判書便是安五倫所在原黨的對頭,洛黨中人金起宗。

金起宗是禮曹判書還不算厲害。畢竟六曹再厲害上面也還有官兒。

六曹上面也照比大明有一個輔佐朝鮮國王的機構——議政府,其長官爲“領議政”,俗稱“領相”,相當於北宋時期的宰相和明朝時期的內閣首輔。領議政之下爲左右議政,俗稱“左相”和“右相”,與領議政同爲正一品。再下爲從一品左右贊成、正二品左右參贊。再下有正四品舍人、正五品檢詳、正八品司錄。

金起宗的叔父金自點就是領議政,洛黨黨魁金自點以及洛黨門徒遍佈議政府與六曹,權傾朝野,爲當今朝鮮得勢一黨。

“李兄與我出去走走,看看這風雲變色。便知曉我心中開懷來自哪裡了!終日坐在書院之中,皓首窮經研習學問可找不到這治世妙法啊!”安五倫說完,便拖着李綣的手朝着門外走去。

見此,李綣也沒反抗。而是喊了幾人一一同出門:“那好,我便要看看變了什麼。”

安五倫又道:“說起書院,大明國有些地方卻是更利於其國情。雖然都是辦學代稅,其管控卻是殊爲嚴格,天下各處遍佈教育署,非是我朝這邊。”

此刻他們已然走出了書院。看着門外熱熱鬧鬧,街道上商業繁華,書院門口更是尤其多擺攤設點的地方,人來人往,好一派熱鬧景象。

“官吏多貪腐愚蠢,縱然多設官署又如何?”李綣亦是司憲府執義,相當於大明都察院僉都御史,嘴皮子可不是一般的利索。

“就在於其官吏一新,大多數出於新學校。就比方說一箇舊衙門大多數都是些蠢蟲,只顧着蠅營狗苟,一團和氣,既不做事,又不收手。這樣的地方進去一個,便是染黑一個。但……****皇太子不愧是大氣魄之人,起一新衙門,充斥新學問,自然是全然一片新氣象。這樣的地方,又哪裡是眼下暮氣沉重的我朝能比?”安五倫說到這裡道:“我們去城門樓吧。”

“哪個門?崇禮門?”李綣說着,走在擁擠的人羣之中,他的身邊,幾個親隨呵斥着街上的人流。

卻不料,李綣卻是猛地一把扯住了安五倫,躲到人羣之中笑了起來:“看來不必去了。”

此刻,街上猛地一陣慌亂。

“快收攤啊!”

“莫要衝撞到了……”

“莫要擋着我,走開啊……”

……

不大的街道中急切間被清開出一條細小的道路。

隨後,一行十數騎帶着上百差人衝入人羣,一根根鞭子抽出來,將道路嚇得更加慌亂,這纔打出了一條空路。

其後,十數輛車馬駛來,簇擁着一輛四**馬車入城。

此刻,安五倫指着第一輛簾子被掀開的馬車,道:“看看金起宗的臉色,多青啊,多難受啊!”

“明使……來了!”李綣驚喜大叫。

【正版是起點中文網,搜索、大明最後一個太子都可支持正版。】(未完待續。)

ps:昨天十點鐘纔回去,查了一晚上資料才寫了幾百字……嘆氣

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五十二章:迎敵、戰鬥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三章:島津光久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一百章:真不謙虛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十九章:交鋒戶部尚書第六章:壓下來第八十七章:封王第一百五十一章:太及時了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七十六章:天子第十一章:江南之主 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三十七章:不是逃兵第三十五章:碾壓過去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一百章:真不謙虛第二十章:陸軍醫院第一百五十五章:還有後招第八十一章:開疆拓土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三十五章: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七十九章:金山銀海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三十章:浩然正氣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五十二章:很平等的條約第九十章:上代國王第六章:認規矩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一百六十六章:揚名乾清宮第四十九章:南京守備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一百六十二章:決戰李闖第六十章:開封攻守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四十九章:日本人用大明的教科書第八十三章:高風亮節第一百一十六章:超乎想象的條件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十三章:清兵真的入寇了!第二十八章:誇耀武功第二章:蒙古援軍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三十九章:國宴第十二章:初級小學與民兵小組第五十八章:揉捏日本第五十四章:破局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四十三章:新任督師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九十一章:冤大頭第八十一章:最後的贏家是朕第四十二章:山東總兵劉澤清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19章:兵變 下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七十三章:毅然決絕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章:信不信吳三桂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個夢想第五章:招賢納才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六章:忠臣義士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十四章:拋棄與不拋棄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十八章:發現殺手鐗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一百五十一章:太及時了
第二十二章:越南烽火燃邊關第二十章:北方的鐵蹄第五十二章:迎敵、戰鬥第21章:老兵的最後1支箭第三十七章:劫中伏殺第三章:島津光久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一百章:真不謙虛第七十一章:多爾袞之死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十九章:交鋒戶部尚書第六章:壓下來第八十七章:封王第一百五十一章:太及時了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衛的未來第十五章:馬德里的中國人第七十六章:天子第十一章:江南之主 四千字大章第一百三十七章:不是逃兵第三十五章:碾壓過去第八十五章:加稅漲工資第一百章:真不謙虛第二十章:陸軍醫院第一百五十五章:還有後招第八十一章:開疆拓土第八章:誰給誰下馬威第九十七章:出使歐洲第三十五章: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第八十一章:畏罪自殺第七十七章:撞上鐵板的清軍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七十九章:金山銀海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二十八章:兵甲交易第九十八章:與君再相見第三十章:浩然正氣第四十六章:盡在掌握第一百四十三章:困獸左良玉第一百零八章:一舉擊潰第八十章:皇帝大婚 下第七十三章:海戰遭遇鄭氏第五十二章:很平等的條約第九十章:上代國王第六章:認規矩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六十八章:來了很多人第一百六十六章:揚名乾清宮第四十九章:南京守備第七十三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三十九章:龍江船廠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十九章:皇權下鄉第一百六十二章:決戰李闖第六十章:開封攻守第一百二十七章:放燈許願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一百零九章:不止一個敵人第四十九章:日本人用大明的教科書第八十三章:高風亮節第一百一十六章:超乎想象的條件第六十三章:盛京皇宮裡的典禮第四十三章:蒙古八旗上場第五十八章:掀開底牌第一百二十三章:公使們的信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四十二章:草原鋒芒第十三章:清兵真的入寇了!第二十八章:誇耀武功第二章:蒙古援軍第九章:舊黨的野望第六十四章:藏龍臥虎第三十九章:國宴第十二章:初級小學與民兵小組第五十八章:揉捏日本第五十四章:破局第一百一十二章:劃分天下第四十三章:新任督師第二十九章:拷掠追贓盼出兵第九十一章:冤大頭第八十一章:最後的贏家是朕第四十二章:山東總兵劉澤清第二十四章:用人之法第二十六章:排槍對戰第19章:兵變 下第七十四章:朕不慣她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七十三章:毅然決絕第八十七章:我們的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章:信不信吳三桂第一百一十一章:朕有一個夢想第五章:招賢納才第五十六章:新戰術第六章:忠臣義士第六十章:先收拾漢奸第十四章:拋棄與不拋棄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六十三章:伏殺雲內第十八章:發現殺手鐗第七十四章:捨我其誰第一百五十一章:太及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