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八章 祝帥

朝鮮和大明不同,這點朱怡成心裡很清楚,再加上朝鮮的歷史因素,朝鮮人對於大明的感觸是極其複雜的,在當年朱怡成定下吞併朝鮮之時就有所考慮。

如果併吞朝鮮進行的順利,那自然是兩說,可一旦朝鮮那邊起什麼妖娥子,那麼朱怡成也不會客氣。

再說,朝鮮是朝鮮,大明是大明,朝鮮人既不想做大明人,朱怡成當然也不會慣着他們,所以當朝鮮地方叛亂的消息傳來後,朱怡成心裡就有了想法,這種苗頭不能有,絕對要打壓下去,而且得狠狠打壓。

至於像史貽直把全部希望寄託在遼東的滿清自己投降,朱怡成心裡是嗤之以鼻的,從一開始朱怡成就沒相信過滿清會乖乖投降,輕易把遼東拱手交給大明。在朱怡成看來,滿清此舉只是拖延時間罷了,而現在朝鮮突然內亂,其中還有着滿清的影子,那就更證實了這點。

之所以朱怡成沒有直接讓史貽直中斷和滿清進行接觸,一來是考慮到藉着機會給對方一種錯覺,二來也是給史貽直留幾分面子。

無論史貽直再如何,他畢竟是朱怡成任命的首席軍機大臣,而且在朝中史貽直屬於清流,名望頗高。對於這種臣子,朱怡成雖然現在心中很是失望,可必要的姿態還是必須有的,在朱怡成看來現在這樣也是給史貽直一個機會,如果他能及時醒悟過來的話對於他自己和朱怡成也不算壞事。

丟開史貽直暫且不說,眼下襬在面前的就是朝鮮內亂問題。遼東戰略不可拖延,這仗也是非打不可。而現在,朝鮮的明軍根本就顧不上回軍平叛,至於漢城的兵力原本就不多,更抽不出多少來解決問題,所以朝鮮內亂如何平定,大明又如何藉此確定在朝鮮的權威,甚至借這機會一舉掃平朝鮮國中對大明有居心叵測的地方勢力,這是極其重要的。

這也是朱怡成突然間把祝建才找來的原因,而現在祝建才的回答也證實了朱怡成的眼光不差,眼下朝鮮這個情況,派其他人過去恐怕都會頭大,甚至有無從下手的感覺,可是祝建才卻不同,這位曾經縱橫中原的梟雄恰恰正是解決朝鮮問題的最好人選。

相比其他人,祝建纔不僅是義軍出身,更是深知造反的“精髓”,再加上他這個人眼光獨到,心狠手辣,爲了目的又不擇手段,如果放在本土恐怕會惹出麻煩,但放到朝鮮那邊卻是一條最好的獵犬。

當日,等祝建才離開皇宮時,他的表情同入宮前完全不同。

如果說入宮前的祝建纔是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清,那麼出宮時的祝建纔是昂首闊步滿面春風。

除此之外,朱怡成直接給了祝建才一個朝鮮總督的職務,這個職務雖然只是暫設,但從品級來講已同黃滔渙相同,可以說是祝建才歸順大明後第一個實職,雖然這個實職有些水分,而且總督的也是朝鮮之地,但這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足以讓祝建才心中興奮不已。

除去朝鮮總督的任命,朱怡成還直接從京營中調撥了兩營人馬給祝建才,以作爲他的督標部隊。此外關於朝鮮地方平叛和保證朝鮮對遼東的戰略後勤等方面,朱怡成也一應交給了祝建才負責。

漢城留守汪文作爲黃滔渙和祝建才之間的聯絡人,除繼續擔任漢城留守外,還負責漢城的警備安全。

所以從這點來講,祝建才這個所謂的總督其實權利並不大,一來大明在朝鮮的軍隊不受他的控制,依舊由黃滔渙等人負責,二來漢城作爲朝鮮中樞,依舊掌握在汪文手裡。

而祝建才這個總督說白了手下的兵員也就是京營的兩個營,加起來不過一千多人,此外他擁有獨立平叛和掌握除漢城、平壤至於遼東前線徵用的朝鮮軍隊外的朝鮮軍,以作爲平叛和保障後勤需求。

帶着一千多人去朝鮮,這人數的確是少了些,這倒不是朱怡成拿不出更多的兵馬給祝建才。

一是因爲時間緊迫,朱怡成沒太多時間從其他地方調兵。

二是因爲大明至朝鮮只有走海路,運兵要依靠船隻,而海軍的調動和運輸兵員都需要時間,在短時間內也只能滿足這些人員和物資的運輸。

三是因爲祝建才自己向皇帝要求的,雖然說平叛兵力是越多越好,可祝建纔是什麼人?難得皇帝肯用他,而且還給了他這麼好的機會,如果帶着幾萬人開赴朝鮮,這活誰不能幹?非得他祝建才麼?

只有用最少的人,做出最好的結果,這才能顯出他祝建才的能耐。再說了,祝建纔對於平叛已有想法,在他看來最終平叛肯定是腥風血雨,如果由大明直接出手恐怕不是什麼好事,而讓朝鮮人打朝鮮人,反而更爲妥當,他所帶的部隊僅僅只是個引子罷了,未來也不會成爲平叛的主力。

祝建才的動作極快,當天傍晚就簡單收拾領旨離京,第二天中午抵達天津,等京營的兩營人馬風塵僕僕地趕來後,祝建才已登上戰艦了,隨後就直接朝着朝鮮出發。

“祝帥,船上風大,還是下艙吧。”

船出了天津碼頭,先向東入海,隨後折向北方,行不多時就再也看不見陸地,四周都是茫茫一片。

祝建才站在甲板上,眺望着朝鮮方向,嘴角掛着若有若無的笑意,之前身上那在京師幾年養出來的富貴氣早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威嚴和凌厲。

說話的是錦衣衛千戶穆忠明,這位曾經的滿人如今早就是比明人更爲明人的存在了,自在大明北擊天津,直取京師的大戰役中立下大功的他,眼下不僅是錦衣衛的千戶,更得了一個三等子爵的爵位。

之前,穆忠明一直在京師千戶所任職,雖然他在職位不算高,可相比其他千戶所而言卻是極重,而且他的功勞和這些年的能力也得到了張冉的認可,考慮到這一次祝建纔是去朝鮮,而朝鮮又是遼東戰略部署的重要一環,在加上朝鮮內亂背後有着滿清的影子,所以在朱怡成讓張冉挑選合適人選跟隨祝建才前往朝鮮的時候,張冉馬上就想到了穆忠明。

對於這趟差,穆忠明自然不會拒絕,在出發時他甚至很是期待。因爲去朝鮮就是立功去的,一旦立下大功,那麼他在錦衣衛的職位肯定更進一步,對此穆忠明心中期待無比。

當然了,讓穆忠明跟隨不僅有着明面上的任務,同時也有監視祝建才的用處。這點無論是穆忠明本人又或者祝建才自然是心裡很清楚的。

不過心知肚明歸心知肚明,這種事大家肯定不會挑明,而且只要祝建纔不做出危害大明的事來,穆忠明也只是作爲隨從和聯絡官的身份。

“祝帥?”聽到穆忠明如何稱呼自己,祝建才心神倒是有些恍惚,不知道多少年已經沒有聽到這個稱呼了。

自歸順大明,他祝建才韜光養晦,一直以富貴侯爺身份在京,就算碰到之前認識的人甚至部屬,那也是稱呼他爲侯爺罷了。

相比侯爺的這個稱呼,祝建才更喜歡祝帥這個稱呼,因爲這能讓他想起自己當年意氣風發,擁兵數十萬的往事。而現在,終於等到了這一日,又一次聽到這個稱呼,而且自己現在這個祝帥已是真真正正握有實權的總督。

嘴角不由得掛起一絲笑意,祝建才深吸一口海上吹來潮溼而又有些寒冷的空氣,這才把目光從遠方收了回來。

“要多少時日到達南港?”祝建纔對穆忠明問。

“後日即可抵達。”

“後日嘛……時間不等人呀。”祝建才心裡對自己如此說道,神色卻是平靜如常,他點了點頭也不說什麼,直接轉身下了甲板回到了他的船艙。

第八百三十六章 官邸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做主第九百四十五章 修文楊寒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八百六十九章 如意第十六章 福兮禍所伏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政治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第二百六十三章 碰撞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四百四十章 西狩第三百九十七章 暗中謀劃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傑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意第八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善後第十七章 城變第四百零一章 興奮的錦衣衛指揮使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八百三十三章 小江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蔣毅第三百三十四章 祖制(求票)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老汪出使第一千九十八章 喬治的自救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利用、牽制和約束第四百一十六章 來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意外的一仗第一千一十三章 魄力第七十四章 進王第七百六十五章 嚴懲不怠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五百九十七章 塵埃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七百零七章 父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猛進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七百六十章 重視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更替第六百七十二章 小懲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穴地攻城第十章 改變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五百三十五章 察哈爾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果蔬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九百三十一章 打破規矩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三百九十章 歐洲來客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大勳章第九章 紅花白藕第五百六十九章 棋子和棄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七百一十章 好奴才第一百五十四章 澎湖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五百七十五章 士氣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第八百二十二章 驚雷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生死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疑惑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雙傑第三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六百零六章 彈劾風雲第七百五十一章 條約重要還是協議重要第二十五章 李娟兒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老客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五百二十一章 遷民第三百九十章 歐洲來客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二百七十章 驅逐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九百二十六章 舉薦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意圖第一百五十八章 失地(求票!)第三百五十六章 慾望的選擇第四百二十八章 撫遠大將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三百零一章 各懷心思第八章 老君門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
第八百三十六章 官邸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做主第九百四十五章 修文楊寒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八百六十九章 如意第十六章 福兮禍所伏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三十五章 政治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外樣大名第二百六十三章 碰撞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四百四十章 西狩第三百九十七章 暗中謀劃第七百四十九章 艱難的新明第九百五十九章 急信第五百六十八章 俊傑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意第八百九十章 改變第五百一十五章 善後第十七章 城變第四百零一章 興奮的錦衣衛指揮使第八百零六章 千鈞一髮第八百三十三章 小江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蔣毅第三百三十四章 祖制(求票)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老汪出使第一千九十八章 喬治的自救第二百七十八章 凝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利用、牽制和約束第四百一十六章 來了第七百九十八章 意外的一仗第一千一十三章 魄力第七十四章 進王第七百六十五章 嚴懲不怠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五百九十七章 塵埃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第七百零七章 父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猛進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七百六十章 重視第九百三十章 親情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更替第六百七十二章 小懲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穴地攻城第十章 改變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五百三十五章 察哈爾第一千五十四章 來了又走了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果蔬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九百三十一章 打破規矩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叫門第三百九十章 歐洲來客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個大勳章第九章 紅花白藕第五百六十九章 棋子和棄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七百一十章 好奴才第一百五十四章 澎湖第六十三章 下桐廬第五百七十五章 士氣第七百六十九章 亂第八百二十二章 驚雷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生死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疑惑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雙傑第三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告別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戰?第六百零六章 彈劾風雲第七百五十一章 條約重要還是協議重要第二十五章 李娟兒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老客戶第一百二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五百二十一章 遷民第三百九十章 歐洲來客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二百七十章 驅逐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宴會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九百二十六章 舉薦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雍正之死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意圖第一百五十八章 失地(求票!)第三百五十六章 慾望的選擇第四百二十八章 撫遠大將軍第二百四十三章 出川受阻第三百零一章 各懷心思第八章 老君門下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從新明到南海第二百七十九章 軍報(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