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舉薦

孫嘉淦、何顯祖、曾逸書三人先行離開,走的時候孫嘉淦若有所思,何顯祖神色平靜,曾逸書帶有喜色。

三人如此神色也是自然,孫嘉淦一心爲民,更是聖人門徒,雖然大明商業大興,由工商所給天下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不過孫嘉淦的心中依舊是重農而輕商。

雖然孫嘉淦不會刻意打壓工商,可一旦農業同工商之間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以他心中自然是偏向於農的。何況上這份奏摺之人董銘同樣也是進士出身,奏摺中所言又說到了孫嘉淦的心處,他自然是贊同董銘的看法。

之前同何顯祖爭執主要也是爲了這個原因,不過在之後曾逸書所講的那些話,也讓孫嘉淦想到了一些自己之前忽略的東西,此時此刻孫嘉淦的心裡正在爲自己之前一直所認爲正確的東西是否有所偏差而疑惑,對此略有自省,這也是他有所思的原因。

至於何顯祖就平靜多了,雖然和孫嘉淦爭執的人是他,他也是明確表態支持工商的人。可實際上何顯祖和孫嘉淦並不一樣,何顯祖此人說白了就是一個實際主義者,他的心裡並沒有真正的農商之分,之所以支持工商一來是因爲他之前舊在海外,深知工商的利益,二來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朱怡成的態度。

對於何顯祖來講,這大明真正做主的人只有朱怡成一人,作爲臣子當然要跟着皇帝的腳步走,大明興商,他何顯祖就支持工商,大明重農他何顯祖自然要以農爲本,而結果也證實了這點,雖然這事最終讓曾逸書出了彩,可從朱怡成的態度來看,大明重視工商的政策依舊不變,他如此表態絕對是政治正確。

三人走後,廖煥之卻是留了下來,這是朱怡成特意開口讓他留下的。等殿中外人離開,只餘朱怡成和廖煥之之後,廖煥之起身說道:“皇爺如此安排,臣欽佩萬分,曾逸書此人爲政頗有眼光,更顧全大局,臣祝皇爺慧眼識才,我大明又現良臣。”

“曾逸書的確頗有才幹,這也同廖卿往日的指點分不開,我記得當年曾逸書科舉之時,廖卿還是主考官吧?這麼說來,他也算是廖卿的學生。”朱怡成微笑着說道。

廖煥之連忙道:“當年臣只是擔此虛名而已,曾逸書可是皇爺親點的進士,這要說起來他可是天子門生。”

“你呀你……。”朱怡成頓時搖頭笑了笑,接着又道:“此事說起來也是朕疏忽了,今日這份奏摺倒是提醒了朕。如今讓曾逸書來挑這個擔子卻也適合,對此你又有何看法?”

廖煥之當然明白朱怡成問這話的意思並非是問曾逸書是否能夠勝任,這點在剛纔朱怡成指定讓曾逸書負責此事就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而現在詢問只是想聽聽接下來的安排。

廖煥之想了想,當即提出建議,這件事想要做到全面是根本不可能的。中樞方面只是通過各種手段做一個大概,而且在實施中也需注意各方面的問題,千萬不能做一刀切的行爲。

畢竟,如今大明工商大興,對於國家強盛是有目共睹的。假如鬧得地方不寧,導致工商出了大問題,那麼所影響的就是整個大明的財政。如今大明財政雖然年年增加,但支出也是居高不下,除去軍隊投入、戰艦製造等,還有大量工廠和地方的投入,甚至包括鐵路的建造等等。

說白了,這些都要花錢,如果沒了錢,那麼一切全都進行不下去。再者,民間風氣已經如此,強行扭轉必然會有反彈,所以這件事是一件非常負責,也是長期的工作,短時間內恐怕看不到什麼結果。

所以廖煥之提出,可以先選擇產糧大省的幾處爲重點,以點帶面緩緩而行,此外關鍵之處也就是曾逸書所提出的太倉之事。歷朝歷代都建有太倉,太倉之糧以備不需,只要朝廷手握太倉,有大量的糧食可以調動週轉,至少大部分問題都可以解決。

邊聽着,朱怡成邊心中表示同意,廖煥之雖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其老成謀國的手段還是有的,做事穩妥,讓人放心。

“皇爺,爲了避免地方隱瞞問題,致使中樞消息閉塞,爲保證言論暢通,臣請皇爺讓科道介入此事,以監查天下。”

“科道?”聽到這,朱怡成微微皺起了眉頭,科道其實就是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總稱,尤其是後者更是科道的代表。從政治地位來講,科道官屬於清流,官員品級雖低,但其權卻不小,而且清貴。

大明覆國之後,重立六部同時自然也重建科道,科道對於吏治和地方的監查是本職工作,這個機構自然是不能少的。不過朱怡成並不想重蹈覆轍,以重興之前前明時期科道造成的問題,更不願意看見科道權利過大而導致削弱皇權的情況發生。

所以目前的科道地位雖然沒變,但權利卻比前明時期小得多,而且朱怡成在監查天下時更願意通過錦衣衛等機構來進行,從而繞開科道官來進行。而現在廖煥之突然間提到了要讓科道介入此事的建議,明顯就是建議朱怡成適當放權給科道。

“皇爺,監查天下原本就是科道的本職,而如今我大明科道卻未能盡職,實在是有些遺憾。誠然,之前科道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當年太祖罷御史臺,改立科道之初其用意是爲了做其實事,而非用其誇誇其談,如何用,怎麼用,一切都憑皇爺一言定之。”

廖煥之自然是知道朱怡成壓制科道的原因,不過科道這種清流也不能太過壓制,這對於大明朝廷甚至朱怡成的名聲可是弊病。他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也是想讓朱怡成重視這一點,同時也打算讓朝廷向清流釋放善意,以拉攏科道各級官員。

朱怡成仔細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明白了廖煥之這麼建議的原因,只是微微點頭卻不明確表示同意,反而詢問如由科道介入此事的話,按照廖煥之剛纔建議所說先擇一處或幾處進行,那麼就必要要派監查御史下去辦差,以配合軍機處進行。

十三道監查御史自然不可能全部派出去,不過派些人倒是可以的,而且絕對不能給予普通監查御史太大的權利,必須要有一個領頭之人進行全盤指揮,對於這個人選必須要選的好,一來不能使用真正的清流,這種誇誇其談的傢伙朱怡成可以養着但絕對不能讓其做事,二來這人也要對地方施政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

“皇爺,臣這邊倒是有一個合適人選。”

“哦,你說的都察院的何人?”朱怡成問道。

廖煥之笑了笑,當即回道:“此人並非在都察院任職,其實此人正是上那份奏摺的董銘,臣以爲既然此事由他而起,讓他擔任地方監察是最合適不過的,皇爺可一旨令其由知州改任監察御史,並讓其負責一道即可。”

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夷制蠻第二百一十二章 以二合一第一百二十章 台州之戰5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五百三十五章 察哈爾第一百二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五百五十章 朝會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塞思黑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英雄第一千六十七章 朕喜歡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冬日出訪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比中的意外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康德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棄前嫌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國稅成型第四百二十三章 穩紮穩打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八百六十九章 如意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不爲人知的交鋒第三百八十一章 亂仗第四百零一章 興奮的錦衣衛指揮使第五百七十七章 兄弟們頂住!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六百八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做主第一百九十八章 鬱悶的周師爺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緊急求援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言第一百零二章 套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誤國第六百四十五章 東進遼東第四百七十四章 上海之王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麻煩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三百七十八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舉薦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十六章 福兮禍所伏第三百一十六章 搶購風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子抵津第一千四十三章 進退皆亡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氣的朱怡成第八章 老君門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第一千七十六章 沐家後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禍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二百一十七章 鐵壁攻營壘(祖國七十週年普天同慶,大家節日快樂!)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四百八十章 我大明來了第二百四十章 嶽鍾琪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天下之大第一百四十七章 誓言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福兮禍兮第一章 甲字一號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七百一十九章 微服第一百三十六章 蠢蠢欲動第一千二十九章 濟州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八百八十一章 理想和現實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九百一十八章 範家大少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慾望的選擇第六百八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五百八十五章 候選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九百七十一章 胡里奧的悲哀第七十二章 加派第二百六十四章 帝國目的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艦隊集結第八百零九章 炮擊馬尼拉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五百七十三章 亂起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麻煩第八百四十七章 朝鮮有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明興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第一千一十三章 魄力第七百四十四章 胖子小丘第一百三十一章 驅趕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老戰友第四百零三章 北方第一千三十六章 自謝於國事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
第五百三十七章 以夷制蠻第二百一十二章 以二合一第一百二十章 台州之戰5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五百三十五章 察哈爾第一百二十五章 勢如破竹第四百五十五章 江夏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五百五十章 朝會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塞思黑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英雄第一千六十七章 朕喜歡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冬日出訪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比中的意外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康德第八百九十六章 叫苦第七百三十四章 捐棄前嫌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國稅成型第四百二十三章 穩紮穩打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八百六十九章 如意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不爲人知的交鋒第三百八十一章 亂仗第四百零一章 興奮的錦衣衛指揮使第五百七十七章 兄弟們頂住!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喜臨門第六百八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做主第一百九十八章 鬱悶的周師爺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八百一十四章 緊急求援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六百七十一章 進言第一百零二章 套路第五百四十五章 誤國第六百四十五章 東進遼東第四百七十四章 上海之王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麻煩第一百四十五章 爲王第三百七十八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舉薦第四百三十一章 亂相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十六章 福兮禍所伏第三百一十六章 搶購風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子抵津第一千四十三章 進退皆亡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氣的朱怡成第八章 老君門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第一千七十六章 沐家後人第五百四十六章 禍事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二百一十七章 鐵壁攻營壘(祖國七十週年普天同慶,大家節日快樂!)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第四百八十章 我大明來了第二百四十章 嶽鍾琪第九百零八章 帶路第三百三十六章 天下之大第一百四十七章 誓言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福兮禍兮第一章 甲字一號第四百一十四章 穆忠明第八百七十二章 信仰第七百一十九章 微服第一百三十六章 蠢蠢欲動第一千二十九章 濟州第八十六章 財政吃緊第八百八十一章 理想和現實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九百一十八章 範家大少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梁山先生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三百五十六章 慾望的選擇第六百八十二章 隔岸觀火第五百八十五章 候選人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九百七十一章 胡里奧的悲哀第七十二章 加派第二百六十四章 帝國目的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艦隊集結第八百零九章 炮擊馬尼拉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五百七十三章 亂起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麻煩第八百四十七章 朝鮮有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明興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國稅司警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衡臣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一百五十章 初見第一千一十三章 魄力第七百四十四章 胖子小丘第一百三十一章 驅趕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老戰友第四百零三章 北方第一千三十六章 自謝於國事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