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

南京作爲大明曾經的兩京,其皇城一直存在,在後世南京故宮更是重要的旅遊景點。

清廷入關後渡江佔據南京,改南京爲江寧又稱金陵,對南京的皇城直接劃歸給了駐防八旗,也就是說皇城成是滿清八旗在南京的駐防地,江寧將軍和統領的衙門直接設在皇城之中,拿下南京後,朱怡成下了兩道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復金陵(江寧府)爲南京(應天府),而第二道命令就是把駐防在皇城的八旗全部清理出去,復皇城原來面目。

重改金陵爲南京(應天府),這在朱怡成入城時候就完成了。至於恢復皇城本來面目這需要些時間,一方面居住在皇城中的八旗數量不少,雖然這些人大多並不是八旗士兵,只是普通家眷和老少,不過把這些人全部從皇城遷到別處看管沒些時日是不可能的。再者,由於南京失陷幾十年,如此多的八旗在皇城中駐防已給皇城原來的結構帶來了極大破壞,等這些人遷出後必須對皇城進行必要的修繕方可。

故此,入城後的朱怡成暫時把兩江總督府作爲臨時居所入住其中,同時,拿下南京雖是重大勝利,可整個戰局還未完全結束,眼下除了蘇鬆的清軍還需解決外,更重要的還是在溫州苦戰的明軍。

“我大明威震四海,所向披靡,如今南京收復,臣爲監國賀!監國萬歲萬萬歲!”

南京收復第二日,廖煥之就趕到了,見了朱怡成行參拜大禮,當朱怡成讓他起身後,廖煥之更是滿面笑容地從地上爬了起來。

拿下南京意味着什麼,廖煥之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南京在手,依託長江天險和水師的力量,江南半壁已基本在明軍手中。而蘇鬆的清軍在南京被攻陷後可以說是陷入絕境,其敗亡之是旦夕之間。

等解決了蘇鬆清軍,明軍就完全佔住了江蘇、浙江、臺灣還有徽州以南大片地區,再加上其他義軍的控制區域,可以說明軍已完全具備了爭奪天下的實力。

現在,朱怡成雖然還是監國,但在廖煥之眼裡朱怡成已有正式登基稱帝的資本了,而他作爲朱怡成手下的第一文臣,到時候水漲船高那是自然的,別的不講,未來一個首輔穩穩當當。就算朱怡成暫時不設內閣,封侯拜相也是早晚的事,回想僅僅一年的時間,他廖煥之從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小知縣到如今馳騁風雲的人物,這一切仿如夢中一般。

“廖先生,杭州現在情況如何?”

“請監國放心,杭州一應事務已安置完成,爲臣北上前玉露兄所派的官吏也都已到位,其餘各事井井有條……。”

朱怡成聽了微微點頭,鄔思道雖一直在寧波未跟隨大軍北上,可在大軍北上和作戰時期,所有後勤和地方接手跟進工作全是鄔思道一手安排。明軍勢如破竹,先佔杭州,再佔南京,如沒有鄔思道在寧波進行後勤保障和資源調配,再加上對所佔地的官吏及時派遣和控制,朱怡成在前線也沒如此放心。

拿下南京,寧波的地位必然會有變化,等接下來掃平蘇鬆,再擊退藍理和年羹堯大軍後,明軍的政治中心就將從寧波逐漸轉移到南京。不過,對於寧波,朱怡成還是極其重視的,作爲穩固的後方和重要商業港口,朱怡成準備把南京打造成政治和軍事中心,寧波轉爲經濟和工商業中心,以此穩步發展。

廖煥之作爲文官第一人,拿下南京後當然必須儘快趕到,何況南京是座巨城,接下來還有許多千頭萬緒的工作要廖煥之接手操辦,至於朱怡成他的目光還在蘇鬆,他要儘快解決蘇鬆的清軍。

同廖煥之聊了幾句,主要內容是如何穩定南京城,依託長江天險以防清軍南下,同時以南京爲中心打造都城的一系列工作。廖煥之來前早有準備,對朱怡成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令朱怡成很是滿意。

這次會見雙方足足談了一個多時辰,等要事談完,廖煥之又道:“有件事臣要報監國。”

“何事?”

“臣來之前杭州來了一人,此人身份敏感,所以臣此次前來特意把他給帶到了南京。”

“身份敏感?此爲何人?”朱怡成頓時好奇道。

“福建,陳五顯。”廖煥之回道。

“陳五顯?他還活着?”聽到陳五顯的名字,朱怡成猛然一愣,緊接着有些驚喜。自藍理剿滅陳五顯部後,此人就下落不明,一直傳說他早就死在亂軍之中了,可誰想他居然還活着,不僅活着還從福建跑到了杭州,現在又被廖煥之帶到了南京。

雖說陳五顯曾被朱怡成封爲“總兵”,可這個封賞說白了是權宜之計,也是朱怡成爲了拉攏天下義軍,以展現自己大明正統的一個手段。實際上,朱怡成的明軍和陳五顯之間毫無瓜葛,雙方更未有直接聯繫和統屬關係,陳五顯在福建起兵,朱怡成後來以監國名義封賞並承認其身份,主要還是利用陳五顯牽制住福建的清軍罷了。

這就和像同時封賞袁奇、祝建纔等人的性質是一樣的,在朱怡成一系中,廖煥之作爲文臣第一人當然知道其中的彎彎道道,所以當陳五顯從福建一路逃出最終自己找到杭州求見後,廖煥之雖然對此人客客氣氣,卻未向外人告知此事,甚至把這件事悄悄封鎖起來,這一回又把陳五顯暗中帶到南京,就是讓朱怡成親自決定如此處置。

“廖先生既然已見過陳五顯,你覺得此人如何?”想了想,朱怡成問道。

廖煥之微微一笑,回道:“此人看起來倒是頗有幾分忠義,不過其性究竟如何,爲臣無法決斷。”

“哈哈哈!孤明白了。”聽到這,朱怡成頓時大笑起來,這廖煥之也是個滑頭,雖給陳五顯說好話卻又不肯擔風險。不過,聽說陳五顯此人雖是普通出身,但起義後其部軍紀甚嚴,對百姓也是秋毫無犯,在當地口碑甚好。

對於陳五顯此人,朱怡成早就想見一見了,何況此人兵敗後又千里來投,就算最終無法重用,把這人掛個閒職養起來又如何?他作爲堂堂大明監國,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區區陳五顯?那也太小看他朱怡成的肚量了。

當即,朱怡成就讓廖煥之把陳五顯帶過來一見,當見到陳五顯後,朱怡成仔細打量着他,只見陳五顯身材普通,樣貌也沒什麼出衆,粗一看起來就和福建一平常農夫沒什麼太大區別,不過當他擡頭後發現這人的一對濃眉和一雙眼睛尤其明亮,而且從他的目光中看,此人的確頗有正氣。

同陳五顯聊了聊,的確如廖煥之所說陳五顯心有幾分忠義,對於清軍也有着深仇大恨,更重要的是對朱怡成顯得尤其尊敬和敬慕,還有一點是朱怡成比較滿意的,經他試探發現陳五顯此人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他唯一所求的就是能夠光復漢人江山。

這樣一個有能力又無野心的名人,朱怡成當然不會放過,好生安撫了他幾句,不僅給予賞賜,就連之前所封的總兵銜這一次也正式給了他。但是直接帶兵暫時是不可能的,徵求意見之後,陳五顯毫不遲疑地答應先在明軍中以副手之職負責軍紀、後勤等工作,至於其他並無所求。

這個結果可謂皆大歡喜,對於和陳五顯一起逃到杭州的另外幾個兄弟,朱怡成也大度的一併收下,同時進行封賞。

拿下南京,朱怡成已在着手對付蘇鬆的清軍了,而當南京攻下後的第三日,董大山部就對蘇州城展開了激烈的進攻,而且水師一部除留駐南京監控江北外,其餘順江而下從鎮江、江陰兩地向南滲透,同時杭州的明軍也已往東北滲透,以防蘇鬆清軍向南突圍。

“師將軍!爲何還不盡快出城擊破反賊?”蘇州城,張伯行此時此刻已沒了往日的儒雅,衝着坐在那邊一言不發的師懿德斥問道,在他看來如今這局面完全是師懿德沒有聽他的意見,如果早些日子就先擊破正面松江的賊軍,然後趁賊子圍攻金陵的機會直撲寧波,那麼定能扭轉乾坤。

師懿德雙目無神,口中微微顫抖,現在這個結果其實他在最早就預料到了,只不過沒想到如此堅固的金陵城居然僅守了幾日就被賊軍攻破。

現在金陵丟了,北退的路完全斷絕,向東、向南、向西全是賊軍的地盤,而且賊軍已步步緊閉壓了過來。形勢危急,而他手中雖有數萬大軍,可僅只有常州、蘇州兩城,以兩座孤城要改變局面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師懿德!老夫再問你一句,爲何不盡快出兵!”見師懿德一直不說話,張伯行更是惱怒。

“夠了!”在一旁的錢大昌終於忍不住了,拍案而起就要大罵出口,虧他張伯行到現在還如此妄言,難道他就不知道造成這樣局面的不就是因爲他的一意孤行麼?

“住嘴!”還沒等錢大昌罵出口,師懿德低喝了一聲,隨後見他緩緩站起了身……。

第二百六十五章 縱火船第九百五十二章 突破關中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故都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福建關家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豐收的羅港第五百六十五章 雪恥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死志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蒙古之戰(完)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陳出山第九百一十七章 祖宗之術第二十一章 鉅變第一百九十六章 偷襲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明野望第一千一十七章 變一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洪武有靈(求票)第六百七十六章 章程第一千六十三章 東山君第六百五十五章 知府之死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三百零五章 血脈第三百六十七章 雙喜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第五百三十八章 巴拉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巡查第七百九十九章 士氣可用第九百五十五章 王樊的建議第六十四章 廖煥之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手段第一百一十五章 曹道臺第六章 驚變第一千三十八章 在外而安第五十五章 苦惱的變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不爲人知的交鋒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騎兵出動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西邊動靜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將截流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子抵津第六百九十八章 飛馳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軍心第六百九十三章 用將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四百八十二章 忠義大清第八百零二章 包圍第一百九十五章 包袱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一百章 表演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嘴毛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氣萬丈第九百五十六章 胸悶第五百四十九章 未來第八百七十章 往事如煙第一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百三十六章 特殊人才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三百四十章 抱大腿第四百七十章 包宏輝的決斷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一百六十一章 開戰第二十三章 孤家第六百一十六章 跳眼皮第十八章 反正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品茶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三百九十五章 開玩笑?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新明新政3第一千五十六章 大明換屆第八百三十一章 聯合法庭第四百四十章 西狩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二百三十五章 宣傳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馬威(求票!)第三百九十八章 老十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二百六十一章 葡萄牙的信心(求票!)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老客戶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康德第三百四十八章 汪大部長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六百二十二章 喀爾喀蒙古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方的朋友第一千四十三章 進退皆亡第八百六十一章 雜記第八百七十一章 燭芯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停戰第九十六章 落幕第二百零五章 斷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七百三十二章 衆商雲集
第二百六十五章 縱火船第九百五十二章 突破關中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故都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福建關家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吃肉喝湯第四百六十九章 寧波包家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豐收的羅港第五百六十五章 雪恥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死志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蒙古之戰(完)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陳出山第九百一十七章 祖宗之術第二十一章 鉅變第一百九十六章 偷襲第三百六十三章 大明野望第一千一十七章 變一變第一百七十三章 洪武有靈(求票)第六百七十六章 章程第一千六十三章 東山君第六百五十五章 知府之死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登大位(九月第一日求票!)第三百零五章 血脈第三百六十七章 雙喜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第五百三十八章 巴拉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巡查第七百九十九章 士氣可用第九百五十五章 王樊的建議第六十四章 廖煥之第三百五十八章 太子手段第一百一十五章 曹道臺第六章 驚變第一千三十八章 在外而安第五十五章 苦惱的變化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不爲人知的交鋒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騎兵出動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西邊動靜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將截流第二十六章 計賺上虞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子抵津第六百九十八章 飛馳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安定軍心第六百九十三章 用將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四百八十二章 忠義大清第八百零二章 包圍第一百九十五章 包袱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挑起戰爭第一百章 表演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嘴毛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氣萬丈第九百五十六章 胸悶第五百四十九章 未來第八百七十章 往事如煙第一百二十二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百三十六章 特殊人才第二十八章 進爵第一百二十三章 身份第八百三十章 海外捷報第三百四十章 抱大腿第四百七十章 包宏輝的決斷第九百五十四章 巡撫山西第一百六十一章 開戰第二十三章 孤家第六百一十六章 跳眼皮第十八章 反正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品茶第二十九章 論功風波第三百九十五章 開玩笑?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新明新政3第一千五十六章 大明換屆第八百三十一章 聯合法庭第四百四十章 西狩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第四百四十九章 拒絕第二百三十五章 宣傳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馬威(求票!)第三百九十八章 老十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個問題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二百六十一章 葡萄牙的信心(求票!)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老客戶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康德第三百四十八章 汪大部長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六百二十二章 喀爾喀蒙古第二百五十章 選妃(求票!)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祥瑞第九百八十九章 聽之任之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一百九十九章 遲幕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方的朋友第一千四十三章 進退皆亡第八百六十一章 雜記第八百七十一章 燭芯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第二次停戰第九十六章 落幕第二百零五章 斷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復京(求票)第七百三十二章 衆商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