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陳出山

遼東戰略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大明的敵人不僅只是遼東的滿清,還有蒙古人和駐紮在蒙古的清軍。

出山海關,向東北就是遼東,而向北就是蒙古人的地盤,雖說如今的所謂滿蒙一家已名存實亡,但佔據草原的蒙古人也絕對不會想看着遼東的清軍就此覆滅,畢竟蒙古人再傻,脣亡齒寒的道理還是懂的。

更何況眼下鄂爾泰就在蒙古,自退出山西后,鄂爾泰雖然分兵兩路,卻沒有按照清廷的要求把部隊帶去甘肅,反而其大部在蒙古駐紮了下來。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鄂爾泰這樣做的用意很是明顯,原因自然是清廷內部發生了變化,原本滿清的建興皇帝如今已失去了控制清廷的權利,而實際上真正掌握清廷的人已經從建興變成了攝政雍親王。

作爲建興的奴才,鄂爾泰可以說是建興最爲信任的人,當年建興之所以能夠上位,鄂爾泰起了決定性的因素。而如今雍親王取建興而代之,雖說沒有動鄂爾泰,甚至特意下旨好生安撫,還私下拉攏並給予賞賜,但雍親王的話鄂爾泰哪裡敢信?

早在康熙在位時期,作爲康熙的一等侍衛,鄂爾泰可沒少和康熙的那些阿哥打交道,對於這些阿哥的爲人品性他是最清楚不錯。誠然,鄂爾泰承認雍親王的能力是比建興強些,而且最重要的是雍親王有一個建興所不及的優點,那就是他的性格堅忍不拔,而且做事果斷。

以目前滿清面臨的危局而言,雍親王的確比建興更爲合適,所謂太平帝王和亂世帝王的不同就在此處。假如是太平年間,建興自然是一個明君,但在亂世,尤其是一個王朝面臨覆滅的情況下,雍親王或者更可能帶着滿清闖出一條生路來。

但就算是這樣,鄂爾泰依舊是小心翼翼,絲毫不敢放鬆。因爲他對雍親王這人太瞭解了,再加上鄂爾泰和建興之間的關係,註定了他不可能真正被雍親王所信任,而如今的一切都建立在他手握着的兵權,由此才拉攏自己的基礎上。

鄂爾泰是個聰明人,他非常清楚假如不是自己手握兵權,雍親王一時間對他沒有辦法的話,恐怕其他的不說僅以山西之事就夠他喝一壺的了。

就像耿額一般,這位建興的重臣,堂堂上書房大臣兼兵部尚書,自山西回到關中後稀裡糊塗就被雍親王給摘了腦袋,而且還以他的人頭向天下宣佈了罪狀。

至於那些所謂的罪狀,在鄂爾泰看來根本就是不是理由的理由,山西之地原本就是守不住的,與其白白丟給大明,倒不如廢物利用一下,而那些山西商賈,滿清待他們也不薄,畢竟給了這些人近百年的富貴榮華,而現在滿清到了如此境地,拿他們的身家財產和性命來報答清廷,不是很自然的事麼?

耿額的死,讓鄂爾泰兔死狐悲,再加上他對局勢的判斷,最終作出了陽奉陰違的舉動,退出山西后直接帶着精銳部隊去了蒙古,而並非迴歸甘肅,也沒有去遼東,擺出了一副爲清廷坐鎮蒙古的架勢,倒也讓雍親王無可奈何。

所以一旦大明攻擊遼東,不僅要考慮到遼東的戰局,更要考慮到蒙古這邊蒙古人和鄂爾泰清軍的反應,鄂爾泰就算和雍親王再不對付,估計也不會坐視着遼東易手,一旦從蒙古出兵對於大明來講就是一個麻煩。

“考慮到蒙古,總參謀部以爲可讓馬帥由山西出兵北上,牽制蒙古的蒙、清兩軍。”對於這個問題,莊巖自然早就想到了,當即手中大棍子朝着蒙古方向一指:“馬帥部將以騎兵爲主,調集8000騎兵,再加一萬新軍主力,其主要目的不求破敵,只求牽制。”

“董卿以爲如何?”朱怡成微微點頭,轉而問身邊的董大山。

董大山對於這個計劃大方向沒什麼異議,不過馬功成僅領不到二萬人出兵蒙古,他有些擔心兵力太弱。

雖然這些兵力中有近半是騎兵部隊,可大明眼下的騎兵相比普通步兵並不算強,再加上大明自江南復興以來,由於缺少戰馬,對於騎兵的組建要薄弱許多,而且大明將領中真正能指揮騎兵的人並沒有幾個,再加上訓練時間太短,如今大明的騎兵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騎着馬的步兵而已。

而且8000騎兵,這數量看起來似乎不少,可實際上真正能騎兵作戰的並不多,另外一萬步軍在蒙古草原展開攻勢,其中意外性也極大。

要知道現在的大明已從冷兵器時代向火器時代轉變,大明軍隊之所以銳利,那是因爲擁有大量的火器配備和嚴格訓練。可火器也不是萬能的,如在神州作戰,火器自然能發揮優勢,但在廣闊的草原作戰,再加上地形不熟,大明的戰鬥力必然會打上折扣。

尤其是草原的天氣變化莫測,一旦風雨交加,對於大明軍隊的陣列和火器使用影響也是極大的。所以董大山有些擔憂馬功成這一部是否能夠真正起到牽制蒙古和清軍的作用,一旦敵人僅分出一部分兵力同馬功成周旋,而其主力援救遼東的話,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可能。

當即,董大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對於他的憂慮,在場中人也沒有太好的解決辦法。

“皇爺,馬帥的牽制雖然聽起來不錯,可蒙古之地廣闊,敵軍騎兵來去如風,當年漢武時期,漢軍同匈奴作戰,起初一直未能盡其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此。直到後來冠軍侯橫空出世,這才扭轉了漢匈局勢。”

說到這,董大山又道:“永樂年間,我大明也曾多次北擊蒙古,但每次雖得大勝,卻未能盡其功,那些蒙古人見我明軍所至望風而逃,而我明軍走後卻又安然迴歸,要解決蒙古並非那麼容易,以其牽制同樣如此,所以臣以爲馬帥那邊不要報有太大希望,只令其爲偏師,爲遼東方向減輕壓力即可。”

董大山的話讓朱怡成表示認可,當即點頭贊同。這些情況朱怡成心裡也是清楚的,同時讓莊巖進一步對牽制蒙古的方案做出調整,以盡力做到完善。

議到這裡,關於遼東的大方向已議的差不多了,這時候朱怡成注意到一直未說話的陳五顯,見到神色躍躍欲試的樣子,頓時笑問:“陳卿可有什麼想法?今日議事諸位暢所欲言,不必拘謹。”

陳五顯聽着頓時咧嘴笑道:“臣並無想法,皇爺知道臣的斤量,這些年來臣只是想爲皇爺,爲我大明做些事而已,如今皇爺肯用臣,臣只願在董帥麾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具體的一切聽任皇爺和董帥安排。”

聽到陳五顯這麼說,在場衆人都不由得笑了起來。要說起陳五顯,這位當年的風雲人物也算是朝中老臣了,當初陳五顯在福建起義軍同滿清作戰,可是聲振天下,而之後兵敗投靠大明,朱怡成對他也是頗爲照顧,不僅給了高官厚祿,甚至在之前福建案中更是重用於他,福建案後陳五顯立下功勞,以此報答朱怡成的恩德。

不過,因爲陳五顯這人雖然資格老,地位高,但實際上真正的軍事能力並不強,所以他在軍中甚至朝中的地位有些尷尬。

福建案後,陳五顯就在五軍都督府掛職,卻沒有實際領兵作戰的機會。等朱怡成北遷京師後,重建京營,陳五顯這才撈着機會在京營領了一份差。

雖說陳五顯在京營擔任了實際軍職,而且他的軍銜也是上將,再加上這一次封爵他是一等侯的爵位,但其位雖高,卻只是林建章的副手,主要負責京營的訓練和後勤工作。

對此,陳五顯早就憋的慌了,這一年多來在京營無所事事,所以當得知朱怡成準備讓董大山率領京營精銳去遼東打仗的時候,陳五顯哪裡按捺得住?當即主動請纓要求上戰場爲國效力,朱怡成得知後念在陳五顯的功勞和忠心份上同意了此事,這纔有今日陳五顯在武英殿參議議事。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信息滯後第一千六十七章 朕喜歡第五百四十四章 明倫堂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九百六十五章 何顯祖進言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牛皮吹大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李衛述職4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國之儲君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一千章 朱一貴的猜測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九百五十二章 突破關中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三合之戰(2)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無古人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死志第四百零七章 目標天津衛第一百四十章 狡猾如狐第八百零三章 道高一尺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樹開花(求票!)第二百九十七章 澳門之變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傻的麼?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七百三十五章 認購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興高采烈的詹姆斯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洪武有靈(求票)第四百二十九章 直逼北京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判斷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家利益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信息滯後第七十四章 進王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濺朝堂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新式戰艦第一千二十八章 兄弟爭寵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快的刀第五百四十二章 莊巖的看法第七百九十一章 兩人的困局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們冤枉第七百章 改變時代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盛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攻第三十八章 杭州大戰4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衝鋒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氣萬丈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出宮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九百一十四章 蘇肯第二百七十六章 火槍第二百三十七章 清宮密聞錄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進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拆分第四百四十七章 愁容盡去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噩耗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妥協第八百七十三章 分段施工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打不打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優勢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緬甸之主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接風酒第九十一章 疑兵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嘴毛第二百零三章 釣魚第四百九十二章 豐臺第八百五十五章 關外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九百一十九章 北地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四百零七章 目標天津衛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七十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九百零五章 有變第八百一十六章 第六感第二百三十章 亂上加亂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城新貌第三百九十五章 開玩笑?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大意了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新法蘭西總督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任職參贊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宴會中第七百一十三章 西域第七百七十九章 軍情
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烏爾格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信息滯後第一千六十七章 朕喜歡第五百四十四章 明倫堂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同一件事第九百六十五章 何顯祖進言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牛皮吹大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李衛述職4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國之儲君第七百二十八章 改換門庭第一千章 朱一貴的猜測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一戰第九百五十二章 突破關中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三合之戰(2)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無古人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死志第四百零七章 目標天津衛第一百四十章 狡猾如狐第八百零三章 道高一尺第三百二十八章 老樹開花(求票!)第二百九十七章 澳門之變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傻的麼?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七百三十五章 認購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興高采烈的詹姆斯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頭火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洪武有靈(求票)第四百二十九章 直逼北京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判斷第七百六十四章 晚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國家利益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信息滯後第七十四章 進王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無奈的馬齊(求月票)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血濺朝堂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第一次見面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新式戰艦第一千二十八章 兄弟爭寵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快的刀第五百四十二章 莊巖的看法第七百九十一章 兩人的困局第九百九十四章 我們冤枉第七百章 改變時代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盛昌第二百五十二章 初攻第三十八章 杭州大戰4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衝鋒第一千一十一章 豪氣萬丈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出宮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五百九十章 爲了部落第四百七十三章 雷霆手段第九百一十四章 蘇肯第二百七十六章 火槍第二百三十七章 清宮密聞錄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進軍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四十二章 龍歸大海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拆分第四百四十七章 愁容盡去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噩耗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妥協第八百七十三章 分段施工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二百一十四章 造反嘍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打不打第五百二十七章 面子多少錢一斤?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優勢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緬甸之主第五十七章 領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接風酒第九十一章 疑兵第七百二十三章 一嘴毛第二百零三章 釣魚第四百九十二章 豐臺第八百五十五章 關外第三百七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九百一十九章 北地第七百六十七章 又打起來了第四百零七章 目標天津衛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七十章 征途是星辰大海第九百零五章 有變第八百一十六章 第六感第二百三十章 亂上加亂第四百七十九章 新城新貌第三百九十五章 開玩笑?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大意了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新法蘭西總督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任職參贊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宴會中第七百一十三章 西域第七百七十九章 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