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

自到北京後,朱怡成出宮的時間比起南京來要少了許多,不過他每月至少還會抽出時間來去宮外走一走。

如今的北京城,依舊保持着許多前明的風貌,再加上當初在移都之前,朱怡成就讓人在北京城實施了去“滿清”化,所以後世那些亂七八糟的,充滿了異族文化的東西現已被漢人文化所取代。

不過,北京城有個特色卻是無法消除的,而且這個特色在前明時期就存在,並一直延續到後世,併成了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這個就是衚衕文化,說起衚衕文化就不能不說北京城的歷史,在元朝時期北京是元大都,而衚衕一詞也是來自於蒙古人。幾百年下來,衚衕由元自前明承,一直傳到至今,如果沒有意外的話,等到後世,這衚衕依舊會延續下去。

北京城分爲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個區域,其中紫禁城很好理解,那就是皇宮所在,也就是大內。至於皇城,一般是作爲皇族成員的居所,比如親王、郡王、公主等府邸。滿清時期,這裡自然住着貝勒、阿哥、格格之類,當然現在早就不是這樣了。

因爲如今大明皇族並不算多,再加上朱怡成對於皇族的未來也有了自己的計劃,所以在皇城區域除了保留一部分地區以作後用外,其餘直接撥給了朝廷使用,以作爲現在越漸龐大的各部辦公場所。

而內城,基本就是元大都建城的原來範圍了,滿清時期漢人是不能住內城的,住在內城中的只有滿人。這個規矩現在早就打破,之前住在這裡的滿人也全部被趕了出去,所以現在的內城基本都是朝廷官員、富商、世家子弟等居住的地方,從後世的角度來看,算得上是高檔住宅區吧。

外城是前明嘉靖年間修建的,當時建造外城那是因爲北京城的人口原因,隨着北京人口的越來越多,原來的北京城已無法滿足人口居住和生活,所以朝廷在原城址外有新建了一圈,作爲滿足北京的居住條件,所以這個新建的城就叫作外城。

其實說白了就和後世北京城區擴張沒什麼兩樣,由最初的二環擴建到三環、四環、五環什麼的一個意思,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羅鍋巷,這是北京城一條歷史很悠久的衚衕,後世改名爲南鑼鼓巷,被稱爲北京城十大衚衕之首。而如今這裡依舊沿用着前明羅鍋巷的名字,

這條羅鍋巷之前住的都是滿清貴族和朝廷大臣,拿下北京後這些府邸自然也歸了大明所有,如今許多朝廷要員都住在這邊,其中就有鄔思道的府邸。

原本,朱怡成是打算把附近原屬於明珠的府邸賜給鄔思道的,不過被鄔思道拒絕了,用他的話來講,明珠府太大,他一個人和幾個小妾住的不習慣,所以最終選了一處僻靜而小一些的府邸。

其實朱怡成心裡清楚,鄔思道這樣是不想太過招搖,畢竟明珠府名氣太大,鄔思道雖然曾是軍機大臣,並深受朱怡成信任,但他早就退出軍機,而如今也不過只是一個侯爵而已。

如果以侯爵之位住進赫赫有名的明珠府,這不是希望低調的鄔思道所要的,所以朱怡成也不勉強,任憑他自己選了地方。

現在,鄔思道所住的府邸在羅鍋巷一個僻靜處,這府邸外面看起來並太起眼,可實際上也是大有來頭。在康熙初期,這裡屬於滿清大學士的居所,所以也叫大學士府,後來幾次更換主人,到明軍打進北京城時,這是張廷玉的住處。

冬日的北京城,前些天剛下了兩場雪,如今整個北京城依舊銀裝素裹。一路行來,處處可聞斷斷續續的爆竹之聲,還能見到路上的行人和兒童。

在他們充滿着喜慶和歡樂的神情中,朱怡成嘴角含着笑,腳下踩着積雪向前走去,不一會兒繞過一個彎,就到了鄔思道的府邸。

府門關着,外面並未見來訪的客人。這倒不是鄔思道沒什麼朋友,其實滿朝上下都清楚鄔思道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但因爲鄔思道從不喜歡和朝臣來往,除去極少數人外,普通官員前來拜訪十有八九是吃閉門羹的。

時間長了,大家也都明白了他的脾氣,所以除去寥寥無幾的重臣外,其餘官員基本都不會來這裡。

在門口站定,知趣的小江子連忙上前拍了拍門,片刻後一個老門子打開了邊門,探出頭一瞧就見到了站在門外的朱怡成和幾個身着便裝的侍衛。

朱怡成來這不是頭一回了,這老門子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實際上卻是錦衣衛的百戶,安排在鄔思道這倒不是爲了監視他,而是保護他。

見到朱怡成,老門子絲毫不敢怠慢,急忙打開門請朱怡成進去。雖說皇帝到臣子府上,按理講應該大開中門並鳴樂接駕,不過朱怡成一向不喜歡這種規矩,再加上他今日又是微服到訪,自然就同普通尋親訪友一般入了府裡。

問了問,得知鄔思道正在書齋那邊,說起書齋,也就是書房,鄔思道住進此處後給自己的書房起了一個古怪的齋名,相比其他人所起的如“聽雨齋”、“念馨閣”、“五經堂”這類比格比較高的名字,鄔思道的書齋掛着“老殘齋”匾,還自稱爲老殘庸人,由此就能看出鄔思道和常人的不同。

過了前院,來到後院,還沒到老殘齋門口,就隱隱約約聽到裡面有絲竹聲傳來。熟知鄔思道習慣的朱怡成頓時一笑,如果他猜的不錯,這傢伙正在書齋內讓小妾彈琴作曲自樂呢。

果然不出所料,等敲開門,入眼就看見坐在椅中的鄔思道邊上擺着茶具,兩個美貌如花的小妾一個撫琴,一個捧着琵琶。見到朱怡成,兩人連忙起身扶起坐着的鄔思道向皇帝行禮。

“行啦,還是你逍遙自在,私下就不用這麼多規矩,坐吧。”朱怡成擺擺手邁步進屋,相比外面的冰天雪地,生了地龍屋內溫暖如春。

“臣不知皇爺駕臨,未能起迎,還請皇爺恕罪。”嘴上雖說着恕罪,臉上卻是掛着笑容,鄔思道聽朱怡成這麼說也倒也不客氣,直接拱了拱手。

“你們下去吧,我同你們侯爺說說話。”朱怡成笑着上前從他小妾手中接過鄔思道的右手,親自把他扶回椅子,隨後對其他人說道。

很快,衆人行禮退下,等他們走後,朱怡成也坐了下來,和主人一般直接取過邊上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後先捧在手上暖了暖手,這才喝了口。

“這茶不錯,雖比不上大內的貢茶,倒也是別有滋味。”

“這是我同鄉去年帶來自種山茶,相比名茶自然是不如的,只不過摘採和製作中下了點功夫,取了個意而已。如皇爺喜歡,我這還有一些,皇爺可帶回去細細品。”

“那我就不客氣了。”也就是在鄔思道這,朱怡成絲毫沒有架子,更直接不再稱朕而是稱我,笑眯眯地點了點頭。

“北京的冬天比南方冷不少,先生的腿腳還能受得住?”喝了口茶,朱怡成問道。

“還好,其實相比南地,北京的冬天不算難熬,再說我這一個老殘庸人,平日除去學院外也沒其他事,何況無論是在家或在學院,都有地龍取暖,相比南方倒是更舒適些。”

點點頭,朱怡成又噓寒問暖地和鄔思道聊了一會兒,兩人東拉西扯地說着日常,朱怡成不說來意,鄔思道也裝作不知,絲毫不問。只一壺茶喝的差不多了,朱怡成這才笑着搖頭罵了鄔思道一句,這纔講出了他今天來的用意。

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中俄開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祭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去意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西進之路第四百二十九章 直逼北京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一千四十章 大局已定第九百七十章 上表和免職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五百零八章 天命之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前夜第一千七十七章 識破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陳出山第四百三十四章 炮火攻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幕府的算盤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將焉附第六百零四章 大亂第一千八十二章 瀋陽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任職參贊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萬里來訊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四百三十五章 城門大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老十的憤怒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五百一十三章 絕望第七百七十二章 兩個英國佬的對話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二百五十六章 斥問第三十章 事與願違第八百四十八章 亂成一團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第一千四十二章 腹背夾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喀爾喀蒙古第八百七十一章 燭芯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爭功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九百七十八章 物是人非第七百章 改變時代第九百章 落地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故都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州之戰1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之策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爆破第一千九十五章 今夕大明第八百零二章 包圍第一千四十五章 銘記在心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千五十一章 狠辣第一千八十八章 世子上京第八百四十二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太難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白蓮起義(國慶假期最後一日,求票!)第六百一十三章 軍機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一千七十章 鞠躬盡瘁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路易的選擇第四百九十八章 前車之鑑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一千一十八章 六部改制第一千六十一章 兩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任職參贊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雲南急報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矢口否認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董大山的計劃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八百二十八章 奉天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第一站澳門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大意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清宮密聞錄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騎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嚇死微臣了第三百零四章 林娘子獻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快的刀第一千四十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九十七章 殿議爭論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明興第六百九十七章 實驗第一千九十六章 一封信第六百五十四章 觸目驚心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七百七十七章 牢騷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故都
第五十四章 居安思危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中俄開戰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祭第二百八十一章 到京第六百四十三章 相見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去意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西進之路第四百二十九章 直逼北京第六百三十一章 守備之職第一千四十章 大局已定第九百七十章 上表和免職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皇帝的決心第五百零八章 天命之子第七百五十六章 前夜第一千七十七章 識破第一千五十八章 老陳出山第四百三十四章 炮火攻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呼萬歲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幕府的算盤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朝議第八百九十五章 毛將焉附第六百零四章 大亂第一千八十二章 瀋陽第一千四十八章 老殘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任職參贊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萬里來訊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四百三十五章 城門大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老十的憤怒第八百三十五章 前往第五百一十三章 絕望第七百七十二章 兩個英國佬的對話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邊境衝突第二百五十六章 斥問第三十章 事與願違第八百四十八章 亂成一團第四百八十七章 南北一線第一千四十二章 腹背夾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喀爾喀蒙古第八百七十一章 燭芯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爭功第四百九十五章 求援第九百七十八章 物是人非第七百章 改變時代第九百章 落地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故都第一百一十六章 台州之戰1第一千七十四章 立場有異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之策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爆破第一千九十五章 今夕大明第八百零二章 包圍第一千四十五章 銘記在心第七十五章 以真亂假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紙風車第六百一十章 憂心第一千五十一章 狠辣第一千八十八章 世子上京第八百四十二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太難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白蓮起義(國慶假期最後一日,求票!)第六百一十三章 軍機第一千二十三章 老戰友第一千七十章 鞠躬盡瘁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路易的選擇第四百九十八章 前車之鑑第二百三十二章 鴨鋪第一千一十八章 六部改制第一千六十一章 兩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任職參贊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開戰帶來的影響第七百五十三章 攪屎棍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雲南急報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矢口否認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董大山的計劃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京密約第八百二十八章 奉天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第一站澳門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大意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清宮密聞錄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騎兵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嚇死微臣了第三百零四章 林娘子獻策第四百一十八章 好快的刀第一千四十章 大局已定第四百九十七章 殿議爭論第七百二十一章 會晤第六百二十三章 分道揚鑣第四百四十六章 遷都?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明興第六百九十七章 實驗第一千九十六章 一封信第六百五十四章 觸目驚心第一千八十四章 皇帝罵娘第七百七十七章 牢騷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答卷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第四百四十一章 復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