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始皇帝崩

始皇帝三十五年的秋天,悽風苦雨,綿延不絕。

關東形勢急轉直下,中原、河北、山東和兩淮等地的郡國不待咸陽拿出決策便急速徵發兵役,火速平叛。

現在武烈王公子寶鼎主掌朝政,始皇帝信任他,而朝中“集權”和“分封”兩大政治勢力在連番風暴的打擊下已經嚴重削弱,更重要的是,十萬藍田大營鎮戍軍和二十萬北疆鎮戍軍都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上,假如始皇帝和武烈王調派這些軍隊進入關東平叛,那慘遭鎮壓的不僅僅是關東叛逆,還包括關東地方勢力。

關東各郡國既然穩定不了地方局勢,又平定不了地方叛『亂』,留之何用?勢必被咸陽大力整肅,後果不堪設想。

始皇帝果然動了以中央軍東進平叛的心思,這一想法得到了太尉蒙武、御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郎中令公子成、內史卿王賁、中尉卿李信的支持,但廷議上,武烈王公子寶鼎斷然否決。治粟內史甘羅、少府卿趙高、大監軍楊端和和中將軍辛勝從中央財政和大秦本土安全出發,堅決支持寶鼎的決策。

始皇帝大爲不解,廷議結束後,把寶鼎請進了宮內,與其商討。

關東地方勢力越來越肆無忌憚了,這次不待咸陽下旨,就發兵平叛,直接把中央的發兵權給奪了過去,這種情況下,如果中央再一味忍讓,不但關東地方勢力會得寸進尺,恐怕就連大秦本土郡縣也要效仿了。

“就當前關東的局勢來說,關東各郡國的這一做法無可非議,中央就應該給他們更大的權力,讓他們能夠在叛『亂』發生的第一時間進行鎮壓。”寶鼎不緊不慢地說道,“如果中央繼續抓緊權力不放,事事掣肘,只會讓關東局勢越來越糟糕。”

“這個道理誰都清楚。”始皇帝說道,“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土統一了,統治關東的不再是諸侯國,而是我大秦人,如果中央不斷放權,地方勢力會迅速壯大,最終必然形成割據自立的混『亂』局面。”

“現在阻礙大秦穩定的敵人不是那些妄圖割據自立的地方勢力,而是關東人,是六國餘孽。”寶鼎鄭重其事地提醒道,“地方勢力即便妄圖割據自立,要分封諸侯,也不會急於求成,他們總要等到自身實力足以抗衡中央的情況下才會採取行動,但現在他們的實力夠了嗎?現在關東的局面允許他們割據自立嗎?目前中央財政已經擺脫危機,大秦本土固若磐石,京畿大軍實力強悍蓄勢待發,而關東局勢又動『蕩』不安,假如地方勢力要割據自立,必然陷入內憂外患腹背受敵的困境,試想他們能堅持多久?貿然割據豈不是自取敗亡?”

始皇帝無法認同寶鼎的解釋。

寶鼎的意思顯然是想利用關東局勢的混『亂』來遏制地方勢力的發展,但關東各郡國與關東叛軍的對抗固然可以遏制地方實力的發展,卻也進一步混『亂』了關東局勢。關東局勢越『亂』,大秦的形勢就越危急,未來不管是關東各郡國藉助戡『亂』之便發展了自身實力,還是關東盜賊蜂擁而起叛『亂』演變成燎原之勢,實際上最終遭到傷害的是關東庶民,是帝國國祚。所以,在始皇帝看來,不管是爲了帝國自身利益,還是爲了遏制關東地方勢力,都應該在關東局勢尚未嚴重到不可收拾之前,以雷霆之力平息叛『亂』,打擊地方勢力,繼而讓中央逐漸控制關東,實現更大程度的“集權”。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關東郡國去平定叛『亂』,讓兩者去自相殘殺,這一策略的確有可取之處,但關東局勢一旦因此而失控,咸陽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才能重新穩定關東?”始皇帝質問寶鼎,“咸陽即便做了漁翁,也未必可以得利,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難道你視而不見?”

寶鼎望着憂形於『色』的始皇帝,目光中掠過一絲悲傷。

如果始皇帝的命運沒有發生改變,那麼他的生命最多還剩下兩年時間,然後帝國的新皇帝登基,接下來歷史軌跡將轉向何方,寶鼎不知道,但他知道一點,帝國的新皇帝威信不足,而坐鎮四方的幾位封國王都擁有一定的實力,在“分封”貴族集團的推波助瀾下,新皇帝和他的諸侯王兄弟們必然要發生激烈的衝突,帝國可能無法逃脫內戰之禍,帝國也必然面臨分裂之危。

正因爲如此,寶鼎要爲始皇帝駕崩後如何維持帝國的生存,如何確保帝國的和平統一而佈局,所以他現在要不遺餘力地穩固本土疆域,要竭盡全力蓄積財賦,要全力以赴鎮戍京畿。至於關東,他無暇顧忌,他也沒有能力去顧及。

這些話他不能如實告訴始皇帝,他只能想方設法阻止始皇帝破壞自己的佈局。

“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都將土崩瓦解。”寶鼎說道,“再給我兩年時間,兩年後,大秦本土國力必將恢復到統一前的水平。當初我們憑藉這樣的國力吞併了六國,統一了中土,那麼兩年後,我們也可以憑藉這樣的國力橫掃關東,把阻礙帝國和平統一的叛逆一掃而光。到了那一刻,還有誰能阻止中央集權的步伐?”

最後這句話擊中了始皇帝的要害。爲了能在有生之年實現中央集權,爲了能讓帝國在中央集權道路下萬世傳承,始皇帝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始皇帝三十六年正朔,詔告關東各郡國,允許各郡國便宜行事,命令他們不惜代價以最快速度平定叛『亂』,恢復關東地區的穩定。

咸陽把平叛的重任交給了地方郡國,中央大軍卻戍守京畿要隘,沒有任何出關的跡象。

地方郡國藉機大肆擴張軍隊,而平叛的步伐卻悄然停止。

養寇自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如果地方郡國把叛『亂』平定了,還有什麼藉口擴張軍隊?還拿什麼理由把地方財賦據爲己有?自身實力不發展,又如何穩定地方,對抗中央,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年底“上計”,關東的山東、兩淮和江東等地的郡國藉口叛『亂』嚴重,道路受阻,連上計使都沒有派出,好在河北、中原、江南和大秦本土各地郡國的上計使如期趕到咸陽,確保了今年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麃公、公孫豹病逝,再加上前幾年病逝的司馬鋅、白覽、桓齮等老將軍,一批功高卓着的老秦將領先後辭世,老秦豪門貴族的權勢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衛尉卿李瑤年老體衰,告老歸鄉。舞陽侯楊端和接替他出任衛尉一職。

始皇帝三十六年春,太尉蒙武突然中風失語,不得不請辭歸家。

在丞相公子寶鼎的極力舉薦下,內史卿王賁出任太尉一職,而公子嬰代替王賁,出任內史卿一職,主掌京畿軍政。

至此,帝國朝政基本上被宗室和老秦人所把持,關東系和熊氏、隗氏外戚逐漸淡出朝堂,由此帶來的一個嶄新局面就是“集權”貴族集團遭到極大的削弱,而“分封”貴族集團在中央的實力也急驟消減,代之而起的則是以武烈王公子寶鼎爲首的以甘羅、趙高、章邯等寒門軍功貴族爲主體的堅持“集權”和“分封”共存政治理念的貴族集團。

這個貴族集團掌控了朝政,控制了大秦本土,控制了大秦軍隊,並在公子寶鼎的努力下,迅速構建了一道守護帝國的堅固“長城”。

始皇帝三十六年夏,兩淮再度發生水災。

楚王公子昌聯合兩淮鎮戍統率王昕以及陳、泗水、東海、九江等各郡太守聯名奏請咸陽調撥錢糧予以賑濟。

始皇帝要從關中和荊宛兩地調糧賑濟,但寶鼎極力勸阻,兩人再度發生爭執。好在這時候匈奴人突然攻伐河西,北疆局勢再度緊張,在寶鼎的堅持下,始皇帝不得不採納了寶鼎的建議,命令中原、山東和江東三地緊急調撥錢糧幫助兩淮賑撫災民。

始皇帝三十六年秋,因爲賑濟不力,饑民揭竿而起,暴『亂』驟起,席捲兩淮,並迅速向中原、山東和江東等地蔓延。

這次暴『亂』範圍廣,規模大,危及到了各郡國自身的生存,迫使他們不得不全力以赴進行剿殺。

始皇帝和太尉王賁、御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等大臣再度建議調京畿大軍進入關東戡『亂』。

丞相寶鼎斷然否決。

現在河西局勢非常危急,大月氏在匈奴人的瘋狂攻擊下,傾覆在即,相比起來,外患比內憂更嚴重。

爲救援河西,寶鼎懇請始皇帝,即刻下詔徵發北疆邊郡十萬壯勇,集結於代北,威脅陰山,陷匈奴人於腹背受敵之困境,迫使匈奴人撤兵河西。

考慮到整個中土局勢,始皇帝還是向寶鼎做出了妥協,採納了寶鼎的決策。

始皇帝三十七年正朔。

叛軍在兩淮攻城拔寨,燒殺擄掠,關東局勢異常緊張。

與此同時,北疆局勢也緊張起來。匈奴人看到秦人在代北大量增兵,以爲秦人要乘機出塞攻擊,不得不撤出河西戰場,轉而與秦人對峙。

嚴冬時分,關東叛軍在秦軍的四面圍剿下,死傷慘重,再加上天寒地凍、飢寒交迫,死者無數,餓殍遍野。

北軍統率章邯冒雪出塞,與匈奴人談判。章邯告訴左賢王,代北招募壯勇是爲了應對國內動『蕩』的局勢,而不是爲了攻打匈奴人,所以這一次純屬誤會,請匈奴人不要做出錯誤的判斷,以免雙方兵戈相見大打出手。

匈奴人無奈,只能吞下這口惡氣,維持雙方的停戰約定,再圖河西。

始皇帝三十七年春,皇帝病倒。

寶鼎非常緊張,與太子扶蘇日夜守護,但始皇帝的病情越來越重,寶鼎不得不面對現實,安排始皇帝的後事。

這時候,不要說王賁、公子騰、趙亥等中樞大臣,就連始皇帝都知道寶鼎爲什麼這兩年棄關東於不顧,全力以赴穩固本土了。

“記得二十多年前,朕請公子豹去烏氏尋你,他回來告訴朕,說你是個癡兒。”始皇帝握着寶鼎的手,低聲說道,“朕不相信,朕把你『逼』出了北疆,結果證明,朕的判斷是對的,你不但不是癡兒,還是天之驕子,是我老嬴家的天才,是我大秦的鼎柱。”

“皇兄是古往今來第一帝,彪炳史冊。”寶鼎黯然說道,“從今往後,再也沒有哪一位帝王可以超越皇兄了。”

“你怎麼知道?”始皇帝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問道,“你難道未卜先知?”

“我知道。”寶鼎的眼圈忽然紅了,嘶啞着聲音說道,“皇兄書寫了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有生之年,我將輔佐二世皇帝續寫皇兄的輝煌,續寫我大秦恢宏的歷史。”

始皇帝欣慰而笑。他需要寶鼎的這個承諾,他也相信寶鼎會信守承諾,只是這一生中,他最大的遺憾是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未來這個理想只能靠寶鼎去實現了。

“朕相信你。”始皇帝抱着最後一絲希望問道,“朕想知道,朕沒有完成的事,你能完成嗎?”

寶鼎搖搖頭,“皇兄,請相信老嬴家的子孫,相信你的後代,終有一天,他們能實現你的理想。”

始皇帝的眼裡『露』出一絲失望,“當真需要兩代三代,乃至於百年時間?”

寶鼎緊緊抓住了始皇帝的手,“皇兄,請相信老嬴家的子孫,相信他們比我們更聰明,相信他們比我們更有能力統治這個天下。”

始皇帝也緊緊抓着寶鼎的手,緩緩閉上了眼睛,一滴淚水悄然墜落。

寶鼎的心很痛很痛,他突然感覺自己失去了生命,失去了靈魂,只剩下一副空『蕩』『蕩』的軀體。

夏,始皇帝崩。

太子扶蘇繼位,大赦天下。

九月,吳王公子高自立於江東。

緊接着,楚王公子昌割據於兩淮。

十月,齊王公子驤建都於臨淄。

十一月,南海王公子嶠據嶺南而立。

十二月,項梁、范增於彭蠡澤舉旗,重建楚國。江南楚人倒戈,項梁揮軍進擊,桓煬、蓋聶敗走江陵。項梁隨即佔據長沙,攻打江陵。

二世皇帝元年。

正月,田儋、田榮等齊國貴族佔據膠東和琅琊,向臨淄攻擊。

二月,魏豹、孔鮒在薛郡舉旗,重建魏國,向大梁方向展開攻擊。

張良擁戴韓成爲王,在上蔡舉旗,向潁川方向展開攻擊。

張耳、陳餘、蒯通等擁戴趙歇爲王,在河北鉅鹿舉旗,向邯鄲展開攻擊。

另有陳郡的陳勝吳廣、泗水郡沛縣的劉邦、東郡鉅野澤的彭越、九江郡的英布等各路豪傑乘勢而起。

咸陽惶恐不安,君臣們面對崩潰的關東局勢各有策略,唯有丞相公子寶鼎在安葬了始皇帝后,始終冷眼看着關東局勢的發展,自始至終一言不發。

三月,北軍統率、大庶長章邯奉旨趕到咸陽。

覲見了皇帝之後,章邯又拜見了丞相寶鼎。寶鼎遞給他一份文卷,然後君臣二人安靜地坐着,等待章邯看完文卷。

“你對目下關東形勢有何看法?”寶鼎問道。

章邯面『露』鄙夷之『色』,“一幫土雞瓦狗而已。”

寶鼎看看皇帝,君臣相視而笑。

“你需要多少軍隊才能橫掃關東?”寶鼎問道。

“丞相早已胸有成竹,所等待的,不過是出擊時機而已。”章邯躬身爲禮,“一切遵從陛下旨意,丞相命令。”

寶鼎微微頷首,又問道,“北疆情形如何?”

“我大軍南下作戰,正是匈奴人攻擊河西的最佳機會。不出意外的話,匈奴人將馬上再攻河西。”章邯再度躬身,“遵照丞相的命令,『毛』子睿已經在大河解凍之前悄然渡河,秘密藏匿於祁連山下,等待時機給匈奴人致命一擊。”

“曝布等人是否準備妥當?”

“曝布、蒙恬、白公差、召平、馬興已經按照預定計策做好了攻擊準備,只待匈奴人攻擊河西,大軍便殺進河南。”

章邯稍稍停了一下,繼續說道,“熊庸和烏重的六萬步騎大軍已經抵達井陘要塞,司馬斷和屠睢的四萬步騎大軍已經進入中山,只待陛下一聲令下,即可展開攻擊。”

寶鼎目『露』讚許之『色』,“辛苦了。到目前爲止,該跳出來的人都『露』面了,可以收網了。”

“你馬上和公子嬰去藍田大營,那裡有三萬中尉軍,五萬關中精銳,全部交給你指揮。”

“王離已經帶着五萬藍田將士先行趕赴函谷關,他將和你會合於中原。”

“各軍會合於中原之後,全部受你的節制,聽你的命令。”

寶鼎望着章邯,笑道,“給你二十三萬大秦悍卒,一年的錢糧,能否橫掃整個關東?”

章邯翻身跪倒,“末將萬死不辭。”

躊躇了片刻,章邯小心翼翼地問道,“如何處置叛逆和降俘?”

寶鼎望向皇帝。

皇帝想了一下說道,“罪大惡極者殺,餘者皆赦。至於朕的幾位兄弟,請送到咸陽來,朕親自處置。”

章邯領命。

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231章 定計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130章 匈奴人第120章 強龍過江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23章 刺殺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158章 襲擊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103章 絕地反擊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87章 立威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442章 互不相讓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74章 昂昂虎烈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68章 《呂氏春秋》第35章 痛扁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350章 威懾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95章 殺敵去第360章 傳承第3章 自作聰明第261章 虛實之間第63章 如此大兄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103章 絕地反擊第97章 最後一刻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422章 剪羊毛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316章 神仙家第379章 給面子第379章 給面子第267章 大災?第260章 攻楚?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305章 拋出去的誘餌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346章 青陂第193章 章邯的機遇來了第245章 操控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79章 斬首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240章 換帥第118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360章 傳承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1章 李牧?荊軻?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56章 扭轉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23章 刺殺第381章 世襲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388章 甘羅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261章 虛實之間第115章 秦王政的憤怒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238章 叔侄
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114章 同車夜遊第132章 我要造紙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104章 一生的使命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231章 定計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166章 韓非子曰第130章 匈奴人第120章 強龍過江第196章 真真假假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99章 動靜太小了第23章 刺殺第303章 重回宛城第195章 甘羅的死路第144章 初見趙高第158章 襲擊第311章 大王東巡第103章 絕地反擊第41章 大秦相國昌平君第87章 立威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81章 賺錢最快的路子第442章 互不相讓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74章 昂昂虎烈第417章 西南遠征第68章 《呂氏春秋》第35章 痛扁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270章 誰被拋棄?第350章 威懾第459章 始皇帝崩第319章 禮遇范增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95章 殺敵去第360章 傳承第3章 自作聰明第261章 虛實之間第63章 如此大兄第450章 獨斷專行第103章 絕地反擊第97章 最後一刻第154章 匈奴人來了第147章 其實我不想背叛第150章 現實很殘酷第156章 機遇來了第422章 剪羊毛第389章 伸向咸陽的手第316章 神仙家第379章 給面子第379章 給面子第267章 大災?第260章 攻楚?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305章 拋出去的誘餌第107章 再起波瀾第346章 青陂第193章 章邯的機遇來了第245章 操控第390章 熊氏的出路第79章 斬首第149章 與鉅子論道第240章 換帥第118章 黎明前的黑暗第362章 來得快,走得更快第151章 渡河之困第284章 生死與共第234章 李園來了第360章 傳承第402章 咆哮洪峰第435章 餘波未息第1章 李牧?荊軻?第369章 決戰之前第126章 百里母親第148章 劍道大師第356章 扭轉第367章 又是深秋第23章 刺殺第381章 世襲第202章 無法拒絕的**第439章 未雨綢繆第388章 甘羅第180章 大秦是老秦人的大秦第89章 李牧的致命一擊第294章 武烈侯的困局第261章 虛實之間第115章 秦王政的憤怒第392章 你會修路嗎第432章 要出手了第86章 九死一生了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334章 蒙氏的選擇第238章 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