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拋出去的誘餌

武烈侯公子寶鼎、武安侯公子騰、昌平君熊啓、昌文君熊熾,外加南陽守相甘羅,長史趙高,六個人在蓼園就未來中原和東南局勢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討。

寶鼎最擔心的就是熊氏在咸陽宮的逼迫下,最後不得不鋌而走險,舉兵叛亂。

歷史上秦王政在伐楚之前罷黜了丞相昌平君,貶謫於江陵。隨後李信、蒙武兵分兩路,率軍南下伐楚。其後昌平君舉兵叛亂,李信被迫西進平叛,結果遭到項燕的圍追堵截,大敗而歸。昌平君是否參加了這場大戰,歷史上沒有記載,但從史籍所載的慘烈戰況來推測,昌平君十有八九參加了這場戰鬥,從而讓楚軍佔據了絕對優勢。

昌平君爲什麼會叛亂?從當時中土大勢來看,趙燕韓魏四國皆亡,齊楚兩國苟延殘喘,大秦統一中土已經是不可阻擋,以昌平君的才智,當然知道叛亂的後果,當他依舊選擇了謀反,可見他的確走投無路了。

昌平君叛亂,熊氏受到連累,必定慘遭血洗,楚系更是因此遭遇重創。雖然楚系很多人可能會因此轉投隗氏門下以求生存,但那時楚系和當年如日中天的楚系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實力上沒有任何可比性,對秦王政根本形成不了威脅。

秦王政爲什麼一定要逼殺熊氏?當然是想全面控制朝政,獨攬大秦權柄,最終一言九鼎,實現中央高度集權。

這場激烈的權力博弈早已湮滅於歷史之中,如今只能從史籍的隻言片語中去尋找當年的真相。寶鼎有歷史做依據,通過對這個時代咸陽政局的深刻認識,當然知道秦王政逼反熊氏的原因和目的,現在他要做的就是阻止這一切。

假如如歷史一樣,讓秦王政逼反了熊氏,損失慘重的不僅是熊氏自身和楚系力量,武烈侯及其背後勢力也將遭到沉重打擊。失去了熊氏外戚這個強大的盟友,僅靠武烈侯一方勢力根本無法與咸陽宮抗衡。

以此來推測,今日的秦王政肯定要摧毀熊氏。熊氏和武烈侯聯手,不但可以操控咸陽政局,還可以阻礙秦王政集權中央。現在熊氏因爲華陽太后的薨亡導致其實力急劇下降,正是摧毀它的最佳時機。摧毀了熊氏,摧毀了熊氏和武烈侯的聯盟,武烈侯還能支撐多久?

寶鼎苦嘆。他的出現,事實上加劇了咸陽政局的動盪,從而迫使秦王政以更快速度、更凌厲的手段去摧毀熊氏。

寶鼎的分析讓熊氏惶恐,讓武安侯、甘羅和趙高暗自驚駭。

東南對大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東南是大秦三個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而巴蜀的糧食又經東南轉運京畿,假如東南出事,大秦國力必遭重挫。在今日咸陽政局動盪的背景下,讓熊氏控制東南,等於讓熊氏卡住了咸陽的咽喉,這當然令咸陽宮寢食不安,無法容忍。

好在寶鼎知道歷史,有先見之明,把自己的勢力部署於東南的南北兩端,看上去是對熊氏形成了包圍,但實際上是對熊氏形成了保護。

這時候合作當然是雙贏的局面,然而,中原和河北局勢與東南局勢緊密相連,一旦河北戰敗,中原大亂,武烈侯遭受重創,則東南熊氏必定獨木難支,傾覆在即。

“河北大戰是一場消耗戰,打得時間越長,對我們越有利。”寶鼎說道,“我擔心的不是河北戰局,而是正在大河南北爆發和蔓延的大饑荒。這場大饑荒讓數百萬人面臨死亡的威脅,假如我們不能拯救這些災民,不能以最快速度扭轉因大饑荒而造成的危局,那麼我們雖然在名義上消滅了趙國,但實際上卻背上了一個可怕的大包袱。這個大包袱將嚴重損耗大秦國力,給齊楚燕三國贏得喘息的時間,未來中土極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局,繼而導致我們的統一大業就此止步。”

歷史上,這場大饑荒讓趙國失去國祚,讓齊魏兩國失去了救援趙國的機會,最終導致中土就此走向統一。

秦國攻克邯鄲,佔據河北之後,隨即停下了攻伐腳步,既沒有去打中原的魏國,也沒有去打山東的齊國,而是陳兵中山,以重兵威脅燕國,這是爲什麼?其後燕太子丹以荊軻刺秦,直接引發了秦燕大戰,導致燕國滅亡。

從戰略上來說,秦國在滅趙之後,當然是兩路夾擊中原,攻滅魏國,然後再打齊國,徹底佔據大河流域。至於位於中土南北兩端的燕國和楚國,當然是最後攻擊的對象,這是毋庸置疑的事。

那麼,秦王政爲什麼放着中原的魏國和山東的齊國不打,反而勞師遠征,冒着被對手攻擊後方的危險,北上討伐燕國?這是出於何種戰略考慮?

把這種不正常的戰略放到大饑荒的背景下去考慮,則秦王政的目的呼之而出。

秦國拿下邯鄲的時候,大饑荒正在河北、中原和山東蔓延。趙國亡國,貴族們和災民們必定大量逃亡,逃亡的路線只有兩條,一是北上入燕,二是南下進入中原的魏國和山東的齊國。趙國的公子嘉就是北上入代,佔據代地,把趙國的國祚繼續維持了數年。當然,從路程遠近考慮,南下是首選。

既然南下逃亡是首選,那麼很顯然,齊國和魏國在自身受災的基礎上,不得不接收大量的趙國災民,這進一步加劇了齊魏兩國的災情,讓他們的國力損耗更加嚴重。

秦國需要時間穩定河北。一年後,秦軍北上攻打燕國,這時候的齊魏兩國是什麼情況?當然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秦國假如在此刻攻打魏國和齊國,勝利雖然唾手可得,但它在道義上必將受到譴責,相比起來倒不如暫時放一放,反正齊魏兩國深陷困局,危機四伏,根本不可能威脅到秦國。

又過了一年,燕國滅,而齊魏尚未從大饑荒的打擊中緩過勁來,秦軍就呼嘯而至,王賁打魏國,李信和蒙武打楚國。這時候秦國爲什麼打楚國,而不是同時攻打齊魏兩國?這顯然是考慮到楚國對齊魏兩國的援助。打楚國,把楚軍趕到大江以南,斷絕楚國對齊魏兩國的支援,切斷齊楚兩國之間的聯繫,如此則三面包圍了齊國,齊國猶如籠中困獸,必死無疑。

現在因爲秦國提前吞併了魏國,導致統一的歷史軌跡發生了偏差。

秦國提前拿下魏國,等於在這場大饑荒中,把本應該由魏國承擔的損失轉嫁到了自己頭上。魏國在大饑荒中餓殍遍野,秦國可以視而不見,甚至可以善加利用,但現在不行了,現在等於秦國的中原郡縣在大饑荒中餓殍遍野,中原本身的災民加上南下逃亡的趙國災民,數百萬飢腸轆轆的災民必定席捲整個中原,甚至衝擊到東南郡縣,如此一來,秦國既要穩定河北,又要救災中原,那麼沒有個兩三年的緩衝時間,秦軍根本無力北上征伐,更不要說攻打齊楚兩國了。

這種局面對武烈侯顯然不利,對武烈侯與咸陽宮的政治博弈更不利。

在戰後救災中原和河北,其困難之大可想而知,一旦中原、河北崩潰,不但讓大秦國力遭到沉重打擊,武烈侯及其背後勢力也要爲此付出慘重代價。

歷史上,秦王政在滅趙之後,權威大增,一兩年之內便掌控了朝政,先是罷黜了丞相昌平君,驅趕了熊氏,接着便解除了大將軍王翦的職務,控制了軍隊,繼而讓李信、蒙武率軍伐楚。假如沒有王賁滅魏,老秦人建功,而李信蒙武大敗於項燕,秦王政的親信勢力遭遇重挫,王翦這位老將軍也就不會再出現在戰場上了。

現在寶鼎有絕對的把握取得河北大戰的勝利,那麼秦王政的功勳是跑不掉了。秦王政的權威大了,佔據的優勢就更明顯,這時候,武烈侯能否穩住河北和中原,則成爲雙方博弈的關鍵。武烈侯輸不起,輸了則萬劫不復。

所以,在武烈侯看來,當務之急是如何救災,用什麼辦法才能把大饑荒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又用何策去拯救災民們的生命。

“旱情持續到何時,我們不知道。”昌平君熊啓嘆道,“明年的夏收肯定一無所獲。沒有夏收的糧食做支撐,秋收又從何而來?不出意外的話,這場大饑荒要延續到後年,生靈塗炭乃是必然之局,無數庶民將被這場大饑荒奪去生命。”

衆人面面相覷,皆是一臉沉重。

“河北不像中原,冬天來得更快,所以河北的農作物基本上是兩年三熟。”昌平君繼續說道,“可以想像,河北的災情將比中原更加嚴重。”

“邯鄲一旦攻克,大河封鎖解除,河北人必定渡河南下,受災最嚴重的還是我們中原。”寶鼎搖手說道,“如果我們有辦法保證明年的秋收,那麼就可以在明年冬天徹底扼殺中原的大饑荒,繼而有力緩解河北的災情。”

話是這麼說,道理也是這麼個道理,但實施起來難度太大,成功的可能微乎其微。

“在關中、河東、太原等地的糧食皆可自保的情況下,我們靠巴蜀、東南和部分中原地區的糧食是否可以保證中原災民的生存?”寶鼎問道。

“這取決於四個條件。”熊啓想了一下,說道,“一是河北大戰儘快結束,二是咸陽堅決救災,三是旱情在明年初春之後就得以緩解,四是持續封鎖大河,堅決不讓河北災民涌入中原。這四個條件只要一個不能滿足,中原救災必定難以爲繼。”

寶鼎想了一下,問道,“中原各地的糧倉還有糧食嗎?”

昌平君搖頭,“現在所有糧食首先供應河北戰場。中原局勢之所以陷入混亂,就是因爲咸陽無意救災,任由災民自生自滅。災民沒有活路,當然燒殺擄掠,要叛亂了。”

“如果咸陽沒有發動河北大戰,中原局勢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混亂,咸陽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陷入兩難困境。”武安侯公子騰嘆道,“武烈侯雖然在大戰之前上奏勸止,預言大河南北今年還要爆發大災,但大王和中樞大臣們都認爲武烈侯是故意延緩攻趙時間,根本不予理睬,結果自食惡果。”公子騰望向寶鼎,苦笑道,“以我看,如果形勢惡化,咸陽肯定要下令停止實施西南策略,逼迫楚國把救援糧食運向中原。”

“楚國不會答應。”寶鼎說道,“相反,楚國會不遺餘力地推進南嶺大渠的開鑿,以便讓我大秦雪上加霜。楚國的強硬態度會讓咸陽不敢下令停止實施西南策略,因

爲南嶺大渠一旦停止開鑿,楚國可能把這部分糧食轉運齊國,支援河北戰場上的合縱軍。”

停了一下,寶鼎繼續說道,“昌平君說了四個條件,我們就按這四個條件來擬製救災之策。”

“我到了中原後,會設法儘快結束河北大戰。其次,我會持續封鎖大河,並在大戰的後期,把趙國災民向齊國驅趕。至於旱情何時緩解,以我的估計,明年春天肯定會下雨,所以,咸陽在我大軍佔據河北後,必須下定決心救災,必須把巴蜀、東南和中原部分地區的糧食全部用於救災。這一點至關重要,這關係到中原是否能在明年的秋收後徹底扼殺大饑荒。”

然而,正是這個條件是最難實現的,因爲咸陽一旦決定救災,全力拯救河北和中原災民,那麼可以想像,在未來兩三年內,秦軍將止步於統一戰場。

秦王政要想獲得更大的權威,集中更多的權力於中央,那他就必須乘着這個難得的機遇橫掃其他諸侯國,他需要繼續打下去。相反,武烈侯要拯救災民,要獲取大河南北的人心,一旦他救災成功,他在中土的威望可想而知,這對咸陽宮的威脅太大了。

秦王政是順應天時,以橫掃中土來贏得統一大業,支持他的人肯定很多。武烈侯是逆天而行,要用人力去拼殺天道,這純粹是出力不討好,生死僅有一線之隔,支持他的人肯定很少。

兩者在決策上的利益輕重一目瞭然,不難估猜到咸陽各方勢力將做出何種選擇。

“武烈侯已經決斷?”熊熾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問道。

寶鼎鄭重點頭,“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麼,所以你們看不到我的勝算。”

“武烈侯的勝算在哪?”甘羅問道。

“現在咸陽爭論的焦點是什麼?”寶鼎問道。

衆人互相看看,若有所悟。現在咸陽爭論的焦點正是分封之議。咸陽爭論的“分封”是分封諸侯,是在現有“封君制”的基礎上進行顛覆性的修改,而這種修改,對貴族們有百利而無一害。目前中土的“封君制”只擁有封地上的經濟特權,一旦封君擁有封地上的“軍政”大權,那事實上就是分封諸侯了,而這正是貴族們趨之若鶩的第一目標。

“武烈侯,分封諸侯違背了大秦基本國策。咸陽目前的這種爭論實際上沒有太大意義,咸陽宮絕不會讓步。”昌平君搖頭說道。

“分封諸侯不過是個誘餌。在目前這種形勢下,誰敢吞食這個誘餌,誰就是咸陽宮的敵人,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寶鼎笑道,“但誘餌既然灑下去了,總會有不知死活的魚兒會上鉤,咸陽宮難道因此大開殺戒?當然不會,咸陽宮爲了平息這場危及到大秦基本國策的爭論,必然在利益上做出重大讓步。”

“大量的分封君侯?”昌平君馬上知道了武烈侯的目的所在,這之前武烈侯曾和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

寶鼎點頭,“對,迫使咸陽宮大量分封君侯。名義上看,咸陽宮暫時用財富保住了中央的權力,但一旦君侯的財富超過了國庫,那麼咸陽宮還能牢牢控制中央的權力嗎?”

衆人目露恍然之色,總算明白了武烈侯的“險惡”用心。

吞併了趙國,咸陽面臨封賞功臣的問題,咸陽宮只有大量分封君侯才能贏得貴族們的支持,但大量分封君侯的後果非常嚴重,咸陽宮不得不慎重,如此一來,在武烈侯已經拋出去的“誘餌”的巨大誘惑下,朝堂上的矛盾會驟然激烈,這時候,咸陽宮怎麼辦?是大量分封君侯以贏得貴族們的支持接着去征伐其他諸侯國,儘快完成統一大業,還是暫時停止征伐,先用雷霆手段斷絕貴族們的癡心妄想,然後再去完成統一?

不出意外的話,咸陽宮會選擇暫停徵伐,先拿出一個可行的不會動搖大秦基本國策的封賞辦法,這關係到統一前後一系列國策的修改,牽涉面很廣,牽扯的利益更復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這就給了武烈侯救災的時間。

“還有什麼疑問?”寶鼎問道,“如果沒有疑問,我們是不是馬上據此擬製拯救之策?”

“武烈侯,咸陽政局一旦緊張,咸陽宮可能會做出激烈反應,而熊氏必定首當其衝。”昌平君心懷忐忑,不得不提醒寶鼎,“熊氏被毀,你獨木難支,咸陽宮必定取得完勝。”

“完勝?”寶鼎冷笑,“只要你熊氏咬牙支撐,堅決不做叛亂之舉,我必定可以扭轉局面,給咸陽宮以沉重一擊。”

熊啓和熊熾驟感窒息。這對兄弟自相殘殺,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禍及熊氏,熊氏的未來可謂一片慘淡。

第1章 李牧?荊軻?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252章 畏懼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第197章 開府第48章 大秦噩夢第22章 出事了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152章 大薩滿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1章 李牧?荊軻?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336章 恫嚇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115章 秦王政的憤怒第14章 再殺一人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84章 初見麃公第328章 寶鼎的真面目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115章 秦王政的憤怒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92章 桓齮笑了第448章 與狼共舞第291章 大渠就是我們的未來第383章 底線第342章 北疆畫卷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23章 刺殺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455章 焚書第90章 恐怖一擊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391章 到江南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20章 徐夫人劍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193章 章邯的機遇來了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198章 誰是魚肉?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325章 退一步第44章 回到秦國第393章 謀劃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27章 插翅難飛第255章 入代作戰第152章 大薩滿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287章 過江龍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305章 拋出去的誘餌第187章 封邑南陽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396章 烏雲壓頂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325章 退一步第15章 田光來了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300章 重大變故第228章 牛刀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287章 過江龍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59章 悍將王賁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19章 尉繚,黑冰臺的老大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198章 誰是魚肉?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55章 琴氏大匠第96章 攻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
第1章 李牧?荊軻?第430章 翻雲覆雨第252章 畏懼第53章 這年代太難混了第64章 紈袴小少主第409章 決策者的變數第320章 項燕憤怒了第197章 開府第48章 大秦噩夢第22章 出事了第276章 拔劍相向第152章 大薩滿第113章 致命弱點第1章 李牧?荊軻?第376章 武烈侯的利劍第377章 措手不及第336章 恫嚇第434章 放手一搏第155章 好快的劍第58章 蒙恬放出一匹脫繮野馬第115章 秦王政的憤怒第14章 再殺一人第345章 總會有辦法第259章 新年之後第84章 初見麃公第328章 寶鼎的真面目第119章 慎始慎終第365章 守內?守外?第115章 秦王政的憤怒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92章 桓齮笑了第448章 與狼共舞第291章 大渠就是我們的未來第383章 底線第342章 北疆畫卷第349章 臨危受命第164章 黑暗裡的秘密第358章 “直道”背後的博弈第458章 火燒大了第290章 開鑿一條大渠第416章 公孫老矣第344章 再至代北第452章 不當言論第23章 刺殺第214章 我要和項燕交手第455章 焚書第90章 恐怖一擊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21章 殺人的衝動第56章 又一個秘密第391章 到江南第170章 誘敵深入第20章 徐夫人劍第29章 我是大秦王族第199章 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第193章 章邯的機遇來了第213章 令尹李園第198章 誰是魚肉?第83章 用生命然諾第325章 退一步第44章 回到秦國第393章 謀劃第427章 輸了一局第109章 把天撞塌第27章 插翅難飛第255章 入代作戰第152章 大薩滿第188章 屈草自履第173章 驅虎吞狼第216章 要性命也要財富第287章 過江龍第13章 穿越後遺症第305章 拋出去的誘餌第187章 封邑南陽第283章 渾身解數第396章 烏雲壓頂第25章 太子出事了第363章 又是新年第325章 退一步第15章 田光來了第124章 好厲害的老祖母第424章 帝國時代的來臨第300章 重大變故第228章 牛刀第275章 中原非久留之地第66章 神秘的巴郡隗氏第287章 過江龍第165章 到了家門口第242章 雷霆之威第59章 悍將王賁第366章 兵制變革的背後第19章 尉繚,黑冰臺的老大第221章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351章 死而復生第198章 誰是魚肉?第123章 韓非是個替罪羊?第55章 琴氏大匠第96章 攻第194章 爲什麼是章邯第102章 我要爲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