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

陳天立的招供,既從容,又夾雜着幾分無奈與悲憤,胤禎敏銳的感覺到了他的招供口吻與尋常犯人極爲不同,心裡登時就琢磨開了。

張鵬翮也是審慣了案的,立時就換了口氣,順着陳天立的話,和煦的說道:“知縣本就難做,江南的知縣猶爲甚之,本部堂體諒你的苦衷,你惹不起的都是些什麼人,對這些仗勢欺人之輩,本部堂絕不容他們逍遙法外。”

陳天立提心吊膽的過了這麼長時間,本就覺的苦悶憋屈,既不願熬刑,亦有爲他自身開脫的念頭,當即就順着回道:“前任巡撫葉九思,藩臺馬逸姿、督糧道臺李玉堂、寧國知府陶衛都譴人來找犯官。”

一聽又牽扯出個現任的安徽布政使,一衆大員心裡都是一驚,胤禎卻是低喝道:“陳天立,你是想拆爛污嗎?別以爲一味攀咬,便能達到法不責衆的目的,如實交待你是如何賄賂考官的。”

法不責衆陳天立頓時心頭一震,猶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光明,江南科考案他是最清楚不過的,涉及官員衆多,滿場考官亦無幾人清白,涉案大員亦不在少數,若是全抖了出來,他這個七品知縣不過就是條毛毛蟲,說不定還真能有條活路。

陳天立頓時就感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擡頭望了胤禎一眼,見他身着江牙海水五爪藍色蟒袍,又年輕的過份,不由微微一楞,很快就反應過來,這是駐在上海的十四皇子恂郡王胤禎。

安徽巡撫樑世勳一聽供出了藩臺馬逸姿、督糧道臺李玉堂、寧國知府陶衛,亦是一陣心驚肉跳,忙一拍驚堂木,喝道:“陳天立,按大清律,誣告者加等反坐,無憑無證之事,豈容你信口雌黃,爾是想大刑侍侯嗎?”不跳字。

陳天立一聽這話,猛的就掉過頭來,狠狠的盯了他一眼,而後伸手一指,憤憤的道,“寧國知府陶衛就打着你的招牌強逼我去暗通關節的。”

一見陳天立竟然當場指證安徽巡撫樑世勳,所有人都是一怔,樑世勳更是心亂如麻,臉色蒼白,哆嗦着半晌說不出話來,心裡卻暗暗叫苦,何苦多嘴,引火上身。

噶禮反應最快,猛的一拍驚堂木,高聲喝道:“來人,犯官陳天立咆哮公堂,反誣主審官,拖下去重打四十。”

陳天立此時已是一身都豁出去了,生死懸於一線之際,他心思分外清明,不等兩旁衙役撲上來,他就指着噶禮道:“噶督臺想殺人滅口嗎?你也逃不了干係,馬逸姿、李玉堂都是你的人,都是你們逼的。”

噶禮氣急敗壞的連拍驚堂木,迭聲喝道:“拉下去,拉下去,快拉下去。”

這一下突變奇生,大堂上的情形極爲詭異,主審官張鵬翮、張伯行兩人是表情驚鄂,呆怔當場,樑世勳是面色慘白,神情恍然,噶禮則是面紅耳赤,又氣又急,一衆師爺、衙役、書吏都是看的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外面圍觀的一衆士紳、百姓,一個個登時也如木雕泥朔一般,傻傻的反應不過來,竟然還有這等奇事,主審官反而被犯官攀咬一口,而且一咬就是兩個。

最先反應過來的兩個衙役,急忙撲上來扭住陳天立就往外拖。就在這時,胤禎卻是騰的一下站起身來,高喝道:“來人”他身後一衆親衛立時就齊聲應道:禎手一伸,指着樑世勳、噶禮二人怒喝道:“撤了他二人的座,摘了他們的頂戴,剝了他們的官服。”

“尊命。”一衆親衛馬上就撲了過去,樑世勳、噶禮二人的親衛、標兵哪裡敢跟胤禎的親衛動手,那可是郡王,這一動手,罪名可就大了,到時候誰來保他們,因此一個個都畏縮着不敢吱聲。

胤禎的一衆親衛撲上前一把就將樑世勳、噶禮二人推的站起,樑世勳、噶禮兩人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的不知所措,根本就沒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渾渾噩噩的就被一衆親衛乾淨利落的摘下頂戴,剝去官服。

樑世勳是安徽巡撫兼兵部侍郎銜,正二品大員,噶禮是兩江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是從一品大員,竟然被胤禎當衆下令摘了頂戴,剝了官服,稍一反應過來,都是急怒攻心,更是奇恥大辱,樑世勳望向胤禎,結結巴巴的道:“恂王爺,這….這是……。”

噶禮卻是怒目而視道:“胤禎,本督是皇上欽命兩江總督,你敢……。”

“放肆“胤禎一口就打斷他的話道:“竟敢直呼本王名諱,掌嘴”兩個親衛那裡遇見過這種新鮮事,掌兩江總督,從一品大臣的嘴,立刻就毫不猶豫的扇了兩耳光,胤禎這才冷冷道:“皇上命你總督兩江,不是讓你來兩江刮地皮的,驕橫跋扈,貪婪無恥,你等參吧。”

樑世勳一見這情形,立時就閉了嘴,噶禮被兩耳光一扇,亦清醒過來,好漢不吃眼前虧,今兒這事定然要鬧到皇上面前去,此時不是逞口舌之快的時候,心裡卻是急速思索,胤禎憑什麼就敢如此大膽?

滿堂上下都被這奇變迭起的變化給驚呆了,這二人,一個是從一品的兩江總督,一個是正二品的安徽巡撫,又都是聖上欽命的審訊江南科考案的主審官,十四皇子竟然毫不留情面的當衆撤座,摘了頂戴、剝了官服,這可是聞所未聞的天下奇聞,這手段、這膽識,這魄力可真是令人歎爲觀止。

張伯行對胤禎一直談不上什麼好感,去年爲張元隆賄賂噶禮一案,他極力要求胤禎把張元隆交給他,以取的證據彈劾噶禮,卻被胤禎毫不猶豫的予以拒絕了,心裡一直對他抱有偏見,此時一見胤禎的雷霆手段,心裡是又驚又喜,亦是大爲汗顏,原來十四爺並不是要回護噶禮,而是在等機會。

張鵬翮老於官場,一見這情形,心裡就在快速琢磨胤禎的意圖,樑世勳、噶禮二人,即便是涉嫌科考案,最多不過就是令其迴避,然後奏明皇上,另派主審官審查就是,又何須冒如此大的風險?若無確鑿的證據,一個侮辱朝廷大臣,干涉地方政務,擾亂科考會審,敗壞朝廷綱紀的罪名是跑不了的,那怕康熙再寵他,革職奪爵的處分亦是免不了的。

十四爺向來穩重,做事亦是深謀遠慮,他爲何要如此莽撞?張鵬翮略微思忖,首先就想到了黨爭二字,十四爺對太子的人竟然如此不留情面,看來是徹底的表明立場了,可就算要表明立場,亦不須用如此激烈的手段,這事一個不好,可是容易觸犯衆怒,難道京師會有大變?他心裡不由一驚,難道太子會出事?

堂外看熱鬧的一衆士紳、百姓更是看的目瞪口呆,這可是總督、巡撫,就這麼完了?雖然滿滿的一街人,一個個都是噤若寒蟬,連大氣也不敢喘,一衆鹽商鉅富、官宦人家更是臉色蒼白,渾身發軟,如此一來,這科考案可就真是大發了。

胤禎卻無暇理會衆人的反應,手一伸,對着呆立的陳天立一招,威嚴的道,“過來,現在這裡沒有總督,亦沒有巡撫,有的只是犯官,你給本王如實招來。”說完,他才緩緩坐下。

陳天立一臉頓時漲的通紅,一扭身,掙脫了兩名衙役,急行幾步,跪在胤禎案前,用力的磕了個響頭,而後擡起身道:“回王爺話,方名託犯官找副主考趙晉暗通關節的事,不知怎的被他們知道了,這二人便着馬逸姿、李玉堂、陶衛三翻五次逼迫於犯官爲他們暗通關節,他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數,可犯官心裡清楚,雖亦情知人多會敗露,卻既不敢明言,亦不敢得罪他二人,只得咬牙承接了下來,還未開考,犯官心裡就如油煎一般,時時刻刻都在擔心東窗事發。”

聽完陳天立的供述,胤禎轉過頭去瞅了張鵬翮一眼,張鵬翮會意,又拈起兩枝火籤,喝道:“速速緝拿前任安徽巡撫葉九思、現任安徽布政使馬逸姿到堂回話。”說着,他又望了胤禎一眼,見他點頭,才吩咐道:“今日暫審到此,退堂。”

胤禎、張鵬翮、張伯行三人回到後堂,胤禎便道:“江南科考案,舞弊情節之惡劣,涉案官員之衆,涉案金額之巨,皆是立國以來所僅見,不僅案情複雜,而且拖延日久,不施以雷霆手段,根本就無法徹查,很有可能就只是抓了幾個小蝦小魚頂罪,今日,本王於公堂之上摘掉噶禮、樑世勳頂戴,官服,你二人日後審案就輕鬆多了。

對於噶禮、樑世勳二人,本王已經下令軟禁於揚州,二人畢竟是封疆大臣,沒有足夠紮實的證據是難以參倒的,本王要立即派人前往江寧的兩江總督府、安慶的撫院以搜查證據,不過,本王手上兵馬有限,張中堂,你手上的欽差護軍可否借與本王?”

第615章 撫卹第528章 不賣帳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457章 壽禮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572章 紫竹林第370章 嚴打?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125章 十三行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660章 對比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6章 都是精英第560章 考覈第96章 過年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497章 徵日(六)第698章 失控?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544 康熙病危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653章 尋開心?第685章 狗咬狗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422章 家務事第90章 兄弟同心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後記十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422章 家務事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354章 羣封第316章 兵油子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321章 善後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355章 陛辭第594章 輸捐熱潮後記四第588章 試探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25 百利而無一害弟111章旁觀者清第212章 不甘心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22章 錢多遭人嫉第219章 打狗港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77章 胤楨印象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119章 機會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410章 吃早茶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13章 敲打老九第518章 蹊蹺第605章 後宮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205章 糾結第l85章 京報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570章 天道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90章 兄弟同心第560章 考覈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26 提點老八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407章 宗室反應
第615章 撫卹第528章 不賣帳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457章 壽禮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165章 膽大包天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572章 紫竹林第370章 嚴打?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125章 十三行第412章 御門會議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660章 對比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6章 都是精英第560章 考覈第96章 過年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497章 徵日(六)第698章 失控?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544 康熙病危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114章 分工合作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653章 尋開心?第685章 狗咬狗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422章 家務事第90章 兄弟同心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後記十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422章 家務事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354章 羣封第316章 兵油子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321章 善後第565 章 鐵帽子王第355章 陛辭第594章 輸捐熱潮後記四第588章 試探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25 百利而無一害弟111章旁觀者清第212章 不甘心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22章 錢多遭人嫉第219章 打狗港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513章 俄羅斯館第77章 胤楨印象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119章 機會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410章 吃早茶第332章 康熙心思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13章 敲打老九第518章 蹊蹺第605章 後宮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205章 糾結第l85章 京報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570章 天道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90章 兄弟同心第560章 考覈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26 提點老八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601章 藩屬之議第407章 宗室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