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李衛當官

聽的貞武吩咐按照禁衛新軍組建,施世綸不由大爲發愁,禁衛新軍那都是騎兵,我一直隸總督養二千騎兵,那不是吃飽了撐的?這一年要多開支多少銀子?

見施世綸沒做聲,貞武不由微楞了一下,轉念已是明白他擔憂的原因,便笑了笑道:“禁衛新軍也有步兵的,換軍裝也只是遲早的事。”

聽的這一說,施世綸才放下心來,忙躬身道:“微臣尊旨。”

沉吟了片刻,貞武才接着道:“直隸總督位高權重,總攬三省軍民政務,又正值多事之秋,澳洲移民、推廣高產抗旱作物,馬上又將整治海河,推行攤丁入畝,事務繁雜,樁樁又皆是要務,你肩上的擔子可不輕。

你爲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體恤民情,這些都是優點,不過,遇事偏執的秉性卻是要改一改,太上皇曾說過,‘清官多刻,刻則下屬難堪,清而寬方爲盡善,居官人,清而不自以爲清,乃爲真清。’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過於苛刻,反而於事無益,不要自認爲官清廉,便盲目自信,剛愎自用,處事全憑一己之好惡,置世俗人情於不顧,這對你無益,對百姓對朝廷皆無益。

身居高位,處事惟求得中,政事不同於個人修爲,是各方利益的博弈,施政要想有所作爲,就不能僅憑道德上的居高臨下,一味的偏執強硬,要學會妥協。

前明有個清官叫海瑞,一生廉潔耿介,平時所學以剛爲主,自號剛峰,慨然以天下爲己任,但命途多舛,道不得行,幾次爲官。皆是黯然收場,箇中原由,你閒暇之餘好好琢磨一番。

歷史上清官不少,然於國計民生卻無多大益處。你雖稍有偏頗,但極重民生,這便是朕擢拔你的原因,望你好自爲之,不要有傷朕識人之明。”

聽的貞武絮絮叨叨,施世綸心裡一陣陣發熱,他多年停滯於二品侍郎。便是吃虧在‘偏執’二字上,如今天津又是海軍學院、軍工作坊,又將大力整治海河、還有澳洲移民,攤丁入畝,坐鎮天津的王公大臣定然會越來越多,要想做事,非得學會妥協不可。

待貞武說完,他便起身跪下道:“皇上訓誨。微臣必定銘記於心,時時尊循,戒驕戒躁。公允處事,斷不敢辜負皇上擢拔之恩。”

“恩。”貞武微微頜首:“先跪安吧,叫白子云幾人進來。”

望着施世綸躬身退出,貞武微微輕嘆了一聲,施世綸在民間口碑極好,但願他偏執的性子能改一改,朝廷培養清官難,臣子做清官更難,歷史上留名的清官皆是性情偏執之輩,象湯斌、張鵬翮之類的清官在民間是極難得到好評的。就因爲他們不偏執不嚴苛。

貞武對施世綸的期望極高的,想將他樹立爲朝野一致讚許的清官典型,不僅是朝廷需要,百姓也需要,大清百年盛世,總的推出幾個象樣的清官來。

白子云、丁善、潘祥、武安邦、揚敏、宋時凡等六人進了殿之後。便恭敬的跪頭道:“學生白子云等躬請皇上聖安。”

貞武看了幾人一眼,微微笑了笑,見幾人走近了又要下跪,才道:“免禮,站着回話。”

白子云六人都是學了面聖的禮儀的,見貞武對他們日常優遇,心裡都是一陣激動,忙躬身謝恩。

貞武逐一看了打量了幾人一番,這六個舉子是他還是貝子的時候,招攬進希望義學任教的,一轉眼,已經六年時間了,略一沉吟,他才溫和的問道:“你們如今都在紫竹林的軍工作坊?”

六人如今都已習慣的以白子云爲首,聽的貞武問話,白子云稍一猶豫,便躬身道:“回皇上,他們五人一直在紫竹林的作坊,學生是在天津至京城的驛完工之後才進的作坊。”

貞武微微點了點頭,道:“天津馬上要根治海河,白子云着授工部都水清吏司員外郎,全程參與根治海河的工程,到希望義學去挑幾個資質好的做學生,邊學習邊實踐,給朕儘快帶出一批可用的人才出來。”

工部員外郎可是從五品的官階,揚敏幾人一聽,不由大爲羨慕的瞥了白子云一眼,雖然一個個都知道授予官身是遲早的事,可從未敢想貞武直接就授予五品的官階,即便是中進士,外放也不過是七品,運氣好能授個六品,升到五品,尚須幾年的打拼。

白子云心裡亦是大爲激動,卻是極力壓抑着,儘量沉穩的跪下道:“微臣尊旨,躬謝聖恩。”

貞武又看向揚敏幾人,道:“着授揚敏戶部主事,丁善爲刑部主事,潘祥、武安邦、宋時凡皆授工部主事留在軍工作坊。”

各部院的主事是正六品的官階,雖然比起白子云低了一級,衆人仍是欣喜不已,忙齊齊跪下謝恩。

貞武掃了幾人一眼道:“你們也算是朕的藩邸舊人,務必清廉爲官,勤謹奉差,若有過不了的難關,可以奏報與朕,你們都年輕,切忌驕橫輕狂,自毀前程。”

一聽貞武這話,六人心知這是貞武對他們寄予厚望,一個個忙叩首道:“皇上訓誨,微臣等謹記於心,不敢或忘。”

“跪安吧。”貞武輕聲吩咐道。

批閱完送來的奏摺,貞武閒適的在殿裡踱了幾圈,江南的人事也該乘機動一動了,兩江總督是八哥的人,暫時還得留點情面,完顏海鋒現在是正牌子的國舅,也該升一升了,問題是上海的攤子讓誰去守?凝神踱了幾圈,他纔想起了李衛。

想到李衛,他不由微微笑了笑,不知道他將上海的風月場所建的如何了,這小子打理上海應該是沒有問題。

默神想了半晌,貞武隨後就發出一道諭旨:轉刑部右侍郎覺羅法喇爲盛京刑部侍郎,調江蘇巡撫張伯行爲刑部右侍郎,升松江知府完顏海鋒爲江蘇巡撫,升上海知縣查嗣庭爲松江知府,任李衛爲上海知縣。(未完待續。。)

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558章 傳位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307章 朝陽門第500章 徵日(九)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40 章 圍爐品酒賞美人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706章 割辮子第539章 誤猜第572章 紫竹林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164章 方苞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729章 去熱河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508章 出手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694章 規劃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30章 釜底抽薪第47章 順勢而爲第197章 替罪羊第43章 危機第39章 暗中出手第659章 新黨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283章 下馬威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363章 打秋風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10章 票號(下)第478章 入主東宮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554章 自保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650章 醞釀第53章 遭彈劾第492章 徵日(一)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55章 國家名器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451章 **老五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78章 投桃報李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699章 自做孽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572章 紫竹林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82章 九門提督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683章 晉和盛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623章 晉封第590章 徹查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60章 下馬威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47章 順勢而爲第197章 替罪羊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
第624章 生財有道第558章 傳位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307章 朝陽門第500章 徵日(九)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483章 十三當家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40 章 圍爐品酒賞美人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666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康熙的手段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706章 割辮子第539章 誤猜第572章 紫竹林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164章 方苞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428章 遠航準備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729章 去熱河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508章 出手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694章 規劃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30章 釜底抽薪第47章 順勢而爲第197章 替罪羊第43章 危機第39章 暗中出手第659章 新黨第657章 反響激烈第283章 下馬威第221章 李衛下套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363章 打秋風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10章 票號(下)第478章 入主東宮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554章 自保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300章 胤礽的手筆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650章 醞釀第53章 遭彈劾第492章 徵日(一)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55章 國家名器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451章 **老五第520章 太子無私帳第124章 未雨綢繆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661章 選秀革新第78章 投桃報李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159章 江南科考案二第699章 自做孽第723章 生財有道的太監第572章 紫竹林第61章 不聽話的沒肉吃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82章 九門提督第269章 新式禁衛軍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683章 晉和盛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623章 晉封第590章 徹查第487章 不設防的江戶第60章 下馬威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47章 順勢而爲第197章 替罪羊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