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85章 京報

乾清宮,西暖閣。

胤禎請安之後,康熙便含笑賜坐。

見康熙心情好,胤禎便打算將老十五的事情先說,康熙的耳目靈通,這事肯定是早已知道,與其康熙問起,還不如自個先說,他欠了欠身子,道:“皇阿瑪,十五弟自小跟兒臣親近,見兒臣差務繁忙,人手又少,想過來幫兒臣一把,還望皇阿瑪允准。”

對老十四這種坦蕩的個性,康熙頗感滿意,昨日,恂親王府、廉郡王府的情形,他都一清二楚,對於胤禑摻合進去,他亦不想強加干涉,兒子大了,都會根據各自的性格做出選擇,一衆兒子爭儲,結黨是在所難免,太子一黨、老八一黨都是如此,難道獨獨不準老十四結黨?

再說,有胤禑加入老十四一黨,也才能更好的抗衡老八一黨,有利於有日後計劃的實施,所以對此事,他根本就不想過問,此時見胤禎主動提起,便微微頜首道:“十五胤禑,聰慧好動,性情率真,虛歲已是二十,也該歷練歷練了,暫時就讓他跟着你歷練。”說着,他又輕嘆道,“十六胤祿,今年也已經十八了,這時間過的真是快啊。”

見康熙提起十六,胤禎自然是明白他意思,便從容說道:“十六弟虛歲才十八,自幼聰明好學,精通數學通曉樂律,與十五弟又是一母同胞,兒臣竊以爲,他還是潛心學問的好。”

聽胤禎說到一母同胞,康熙立時就明白老十四這是爲庶妃王氏留個念想,他對庶妃王氏頗爲恩寵,老十四能想得如此周全,他不由大爲滿意,而且從老十四小心翼翼的舉動來看,也說明老十四並未持寵而驕,狂妄自大,對爭儲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否則他不會如此小心,想到這裡,他對胤禎又增了一層好感,當下就將話題岔開,“邸報一事,可有初步方案?”

見康熙轉移話題,胤禎也鬆了口氣,忙將連夜繪製的報紙式樣呈了上去,康熙接過仔細的看了看,新邸報上,年號、日期都有小字標明,而且還是編號,首版就是諭旨和章奏,其後纔是評論文章,再次是各類大家文章,最後一版竟然是京城雜談,文壇逸事、趣聞。他默想了下,估計是老十四爲了讓更多的人對邸報感興趣。

“恩,不錯。”康熙心裡大爲滿意,隨後又問道;“何時能夠推出?”

“回皇阿瑪,試行的話,隨時都可以推出。”胤禎欠身回道:“不過,新邸報的發行將不再侷限於各級官府,而是面向全國所有的士紳、百姓,凡是願意購買者,皆可自由購買,兒臣覺得再叫邸報甚爲不妥,不如改名爲‘京報’,還請皇阿瑪定奪。”

“京報。”康熙喃喃唸了聲,便道:“簡潔明瞭,淺顯易懂,好,就叫京報。”

“謝皇阿瑪。”胤禎忙乘熱打鐵,“京報既爲朝廷主辦,兒臣斗膽,懇請皇阿瑪賞下‘京報’二字。”

康熙撫了撫長鬚,欣然說道:“有朕題字,方顯京報貴重。”當下就揮毫寫下“京報”二字,又在上面鈐下‘日新堂’的私印。

胤禎心裡大讚康熙上道,有此題名和印章,京報立時就身價百倍。謝恩之後,胤禎又接着道:“《南山集》一案,現在是朝野上下,官紳士民關注的焦點,皇阿瑪對此案法外開恩,定然引起巨大反響,京報首刊,就以此案爲頭版頭條,定能一舉打響名聲。”

“恩。”康熙點了點頭,問道:“這京報,你打算賣多少錢一份?”

見康熙問起價錢,胤禎欠身道:“回皇阿瑪,朝廷發行京報,其用意在於擴大朝廷的政治宣傳,正面引導朝野輿論,因此價錢不宜太貴,否則就達不到宣傳的效果,再有,京報一出,民間必然會有人跟風,爲有效遏止這種風氣,兒臣竊以爲,將京報虧本發賣,暫定二文一份。”

康熙原本是擔心老十四把京報當做賺錢的工具,一聽要虧本發賣,不由又頗爲擔心起來,沉吟着問道“京報定然都是上好的紙張,再加上印刷、運輸、專人發賣,二文一份,一年下來,得虧多少?““前期的發行量肯定不大,能達到一萬份亦算是較爲理想,以五天一刊,一年虧損預計在五萬兩左右。”胤禎從容說道,“不過,時間一長,發行量肯定會大增,全國府、縣約在二千,預計發行量將固定在十萬份以上。”

那一年下來豈不是要貼進去五十萬?康熙嚇了一跳,一個宣傳,投入這麼多銀子,他不僅有些猶豫起來。

見康熙默然不語,胤禎心裡暗笑,這價錢他也就是隨便估算的,就是想嚇嚇康熙,把京報的控制權拿到手,“皇阿瑪,前期,京報的費用就由兒臣墊支,容兒臣再想妥善的辦法,減少這筆開支,隨着京報的發行日廣,京報定將會成爲朝廷最有力的宣傳工具。不僅有利於朝廷政令、政策的貫徹、實施,亦可有效的遏制地方官員肆意的盤剝、敲詐地方百姓,實乃利國利民的一大善政,有百利而無一害。”

聽胤禎如此一說,康熙心裡亦是鬆了口氣,老十四生財有道,想必能夠想出法子,而且京報的作用確實非常大,他也不想放棄,沉吟片刻,他便說道:“這事既是你首倡,就着你督管。”

“兒臣尊旨。”胤禎心裡樂滋滋的,報紙掌控在手裡,可以做的文章可就多了。至於虧本的事,他根本就不曾考慮,全國銷量最大,而且目前還是獨一無二的報紙,若是還虧本,他也不用混了。

京報的事情敲定,康熙一陣輕鬆,呷了口茶,才道:“你現在的府邸,乃是貝勒的規格,做郡王府邸,已是勉強,你現在晉了親王,朕意另賞賜一處府邸給你。”

搬家?胤禎不由微微一怔,住的好好的,沒事瞎折騰什麼?他亦沒多想,以爲只是康熙籠絡的手段,便回道:“兒臣謝皇阿瑪恩賞,現在的府邸,兒臣覺的夠大了,而且也甚爲舒適,皇阿瑪就不用爲此費心了。”

(未完待續)

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68章 潑天大案第678章 敲打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29章 抽絲剝繭第558章 傳位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164章 方苞第702章 密謀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459章 千叟宴第24撩撥康熙第554章 自保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78章 投桃報李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500章 徵日(九)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615章 撫卹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695 章 反應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457章 壽禮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242章 出征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182章 朝會(三)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251章 亂了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76章 康熙偏心第532章 托兒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685章 狗咬狗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431章 唱白臉第207章 再生波折後記七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621章 反應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251章 亂了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143章 手銃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702章 密謀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66章 關係網第140章 朝堂暗爭後記十第225 章賞第132章 高產作物
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68章 潑天大案第678章 敲打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429章 打出威風第29章 抽絲剝繭第558章 傳位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372章 老八低頭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164章 方苞第702章 密謀第239章 西班牙入侵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459章 千叟宴第24撩撥康熙第554章 自保第311章 太子進京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78章 投桃報李第263章 當面陷害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684章 牆倒衆人推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500章 徵日(九)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615章 撫卹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695 章 反應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646章 以誠侍君第177章 破除文字獄第457章 壽禮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242章 出征第340章 脣槍舌箭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199章 風雲變幻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182章 朝會(三)第352章 借刀殺人第251章 亂了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417章 對號入座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138章 人口問題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76章 康熙偏心第532章 托兒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685章 狗咬狗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431章 唱白臉第207章 再生波折後記七第549章 穩定人心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621章 反應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251章 亂了第437章 補給問題第143章 手銃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702章 密謀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66章 關係網第140章 朝堂暗爭後記十第225 章賞第132章 高產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