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

程光奎雖說讀書不行,可自小就生在鉅富之家,對勾心鬥角、揣摩人心這方面是耳濡目染,甚爲精通,而且心思極爲靈活,一聽這話就品出了其中的隱藏的味道,這是在提醒他,案情越大,聖上就越怒,不要亂供,否則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剛咂摸出其中的滋味,程光奎正想權衡一下,又是“砰”的一聲,這回是張鵬翮猛拍了一下驚堂木,他心裡也覺別屈,本部堂連例行問話都還未問,你們就你一言,他一語的針鋒相對起來,把公堂當菜市場了?

在坐衆人都是在官場打滾了半生,哪個不是人精,程光奎都咂摸得出其中滋味,他們豈有品不出之理?張鵬翮這一拍,及時的打斷了程光奎思路,亦不給他反應時間,“充軍流放,站籠全屍,你自選一條,招是不招?”

程光奎立即就沁出滿頭大汗,心裡猶如油煎一樣,略微猶豫,張鵬翮卻是大喝一聲:“來人,站籠侍侯。”

一聽站籠侍侯,程光奎大爲慌神,立即就道:“招,學生全招,學生與山陽縣知縣方名交好,聽聞方名與副主考趙晉相熟,此科,方名被抽調任房官,學生出銀三萬,託他暗通副主考,得‘可以有’三字關節。學生酒後,不小心吹噓出去,幾個好友紛紛請託,無奈之下,只得允之,一共有六人經我手轉交銀子與方名。”

一聽程光奎倒豆子一般倒了出來,胤禎不由輕吁了口氣,張鵬翮亦是大爲輕鬆,卻見胤禎往外一指,立時就會意,這是要他乘熱打鐵,提審下一個,當即就喝道:“帶科考舞弊疑犯,生員徐宗軒上堂。”

徐宗軒一上堂就看到吳泌被關在站籠中,腳下連一塊磚都沒有,而程光奎在簽字畫押,登時就什麼都明白了,他們一羣富商子弟在江寧城沒少聚會,相互吹噓是常事,自個替人暗通關節的事根本就瞞不了圈內的人,何必熬刑受罪,當下也就原原本本的交待了出來。

他是通過房官溧陽縣知縣鄔柳,與督糧道臺李玉堂搭上線的,至於李玉堂是找的主考還是副主考,他就不清楚了,經過他手賄賂考官暗通關節的,一共是八人,每人皆是三萬兩白銀。

張伯行聽的大爲惱怒,這幫官員真是膽大妄爲到了極點,這跟公開買賣舉人有何區別?

張鵬翮則是大爲振奮,這二人連續開口,此案已無難度,胤禎卻是盯着徐宗軒問道:“吳泌是經何人之手暗通關節的,你可知曉?”

徐宗軒一聽這話,心裡不由一動,擡頭望了胤禎一眼,胤禎一見有戲,當即就道:“本王給你個立功的機會,相信知道的人不少,願意搶這個功勞的人更多。”

徐宗軒一聽,毫不猶豫的說道:“學生知道,他是跟一個叫俞式承的人包攬的。”

張鵬翮聞言大喜,立即喝道:“帶吳沁上堂。”

吳沁被枷了近半個時辰,見程光奎、徐宗軒兩人都未出來,估計二人已經招供,心裡不由暗自懊悔,何苦去充這硬漢,白遭這半時辰的罪,被押上大堂,一見程光奎、徐宗軒兩人俱都簽字畫押,哪裡還硬的起來,一口氣也招了,他是通過俞式承結識的李奇,而李奇則是前任安徽巡撫葉九思的家人,經他之手的是九人,亦是三萬一人。

一聽竟然將前任安徽巡撫葉九思扯了出來,大堂上一衆大員都是一驚,不過想想如此鉅額的涉案金額,沒有大員參與其中才怪。

張鵬翮當即拈起三枝火籤,“來人,立即緝拿俞式承、李奇、李玉堂三人到堂回話。”待幾名差役領命而去,他又道:“帶犯官方名、鄔柳上堂。”

鄔柳上堂略一試探,便探出徐宗軒已經招供,他倒爽快,對爲督糧道臺李玉堂搭線之事供認不諱,對收的二萬兩答謝費亦交待的清清楚楚。

方名卻是吱吱唔唔的想抵賴過關,張鵬翮見狀,下令拖下去打了二十水火棍,再拖回來,就老實多了,不僅將收授銀兩,託副主考趙晉暗通關節一事交待的明明白白,又將涇縣知縣陳天立、興化知縣唐元兩人供了出來,這兩人分別是此科江南考場的內、外簾官。

鄉試、會試時有內簾官、外簾官之別,統稱簾官。簾官者,因至公堂後進有門,加簾以隔之,後進在簾內,稱內簾;簾外爲外簾。主考、副主考及同考官居內簾,主要職務爲閱卷。外簾爲監臨、外提調、監試、收掌、謄錄等官所居,外簾各官管理考場事務。

一衆主審一聽連內、外簾官皆捲了進去,都露出恍然神情,難怪這羣舞弊生員盡皆中榜,副主考、房考、簾官原來都被收買了,這纔剛剛開始審訊就牽扯出了這麼多人,沒牽扯出來的不知道還有多少,整個考場的官員只怕沒幾個是乾淨的了。

見張鵬翮搖頭嘆息,臉色鐵青的張伯行忍不住喝道:“帶犯官陳天立、陳元上堂。”

陳天立、唐元二人一被押上來,就看到俯伏在地的方名屁股、後背皆是血跡斑斑,立時就嚇的臉色蒼白,唐元不及被問就急不可待的交待道:“犯官亦是受陳大人所託,收了二萬的好處費。”

一聽這話,所有的人立刻就意識到這個陳天立是個關鍵人物,登時都打起了精神,張鵬翮沉聲喝道:“陳天立,你可願意招供?”

陳天立瞥了一眼俯伏在地上的方名,無聲的嘆了口氣,原以爲能挺幾天的,不成想,這才半天時間,就層層剝筍一般理到他的頭上,早知道就早一繩子吊了,何必貪戀這幾天,這刑他可熬不起,微微沉吟,他才道:“犯官願意招供。”

“既願招供,便如實招來,免遭皮肉之苦。”張鵬翮沉聲道。

陳天立磕了個頭,才起身道:“犯官與副主考趙晉是姻親,這消息不知如何走漏了出去,上門請託者不計其數。”說到這裡,他滿臉的苦澀,頓了下才接着道:“有朋友、有同僚、亦有犯官惹不起的……。”

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337章 撂挑子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659章 新黨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127章 不賣帳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266章 特權待遇後記6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713章 倭奴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539章 誤猜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670章 驛站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36章 督撫之爭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64章 方苞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73章 一折驚心第64章 失算了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75章 各自算計第330章 龍虎鬥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6 提點老八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處第92章 德妃第596章 平衡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360章 分田地第500章 徵日(九)第431章 唱白臉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191章 大喜第77章 胤楨印象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672章 應對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17都是聰明人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384章 請立儲君後記四第91章 工商雜稅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202章 李衛第174章 回京第313章 合流第677章 薄懲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178章 摘桃子第53章 遭彈劾第344章 扳腕子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633章 揚威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322章 強勢第43章 危機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628章 困境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461章 放不下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9章 票號(上)第396章 插手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354章 羣封第236章 初步戰略後記四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623章 晉封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
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337章 撂挑子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145章 移民入臺第659章 新黨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127章 不賣帳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266章 特權待遇後記6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679章 利誘晉商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485章 你來我往第348章 終日惕惕-第713章 倭奴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523章 士農工商第539章 誤猜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670章 驛站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36章 督撫之爭第230章 又見屠殺第164章 方苞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73章 一折驚心第64章 失算了第189章 京報籌備第75章 各自算計第330章 龍虎鬥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6 提點老八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處第92章 德妃第596章 平衡第259章 丁銀革新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360章 分田地第500章 徵日(九)第431章 唱白臉第345章 十四賊狠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191章 大喜第77章 胤楨印象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672章 應對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17都是聰明人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384章 請立儲君後記四第91章 工商雜稅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202章 李衛第174章 回京第313章 合流第677章 薄懲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178章 摘桃子第53章 遭彈劾第344章 扳腕子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633章 揚威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322章 強勢第43章 危機第356章 清官之論第628章 困境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461章 放不下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585章 新版銀票第9章 票號(上)第396章 插手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354章 羣封第236章 初步戰略後記四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637章 搶劫運金船第623章 晉封第470章 立儲制度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