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

史祿是越人,出生在閩中郡東冶縣,一個相對富庶的吏員之家。

或許是命中註定的關係,他的家鄉常年與水爲伍,暴雨成澇,怒海如龍,所以他自幼便樹立起成爲一名水工,爲家鄉開渠建壩的決心。

他在十五歲那年走出羣山,憑着自己異於常人的巨大腳板步往新鄭,想要跟大名鼎鼎的水工鄭國求學問道。

可惜等他走到新鄭時,鄭國已經被韓王派往秦國爲間,而耗盡盤纏的他卻只能在新鄭輾轉度日,以至於兩代水工大師擦肩而過。

直到他在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鄭國的老師,韓國宗室韓靈,並用堅毅剛強的決心感動了這位歷來只願教授國人的隱世大師,破格將他收爲入室弟子。

據史祿自己說,他二十餘歲纔開始漫長的求學之路,一學便是十幾年,直到韓靈死,韓國亡,才因爲與鄭國師出同門的緣故,被大秦徵辟,委予養護鄭國渠的重任,真正開始從事與水工相關的行當。

被這一任國尉屠睢看重,是他積累資歷,爲家鄉開建大渠最重要的一次機會!

所以他無所畏懼!

滿院都是魁梧的北方大漢,史祿六尺四寸的精瘦身材便是站在李恪和辛凌面前都算不得高大,可他毫無猶疑,那雙巨大的船槳似的腳板踩在地上,擲地有聲。

他穩步邁進到牘板邊,自邊上提起一支又細又長的木棍,揚鞭似地一甩,輕打在牘板的邊沿。

教鞭是李恪帶給大秦的一件小小禮物,而這種甩鞭開課法,也是他給精匠們講解疑惑,傳授三角測量法時起用的手段,其餘各處皆不得見。

所以清脆的響木聲一起,交頭接耳的精匠們下意識便停了嘴,一個個從手邊撿起筆簡,準備踐行李恪所說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警示良言。

他們突然反應過來,堂上的根本就不是李恪,而是一個半路才加進隊伍,口音隆重的中年水工……

人羣鼓譟起來,遠遠比響木之前更加吵鬧。

“你當自己是何人,竟敢取先生的教鞭,速速擺放回去!”

“堂上也是你站的嗎?今日乃先生授沙盤之法,還不去空處安坐!”

“東越蠻人,不愧是東越蠻人!”

憨夫擔憂地站在一旁,忍不住靠向李恪,小聲問道:“恪君,你是不是去堂上說幾句話?”

李恪微笑着搖頭:“祿君有御使監的官身,又是名師之徒,這樣的場面嚇不住他。”

“但我看……”

“總歸會有第一次的。”李恪打斷憨夫的話,輕聲呢喃,“如他這般大器晚成之人,往後要折服的對手,可比眼下這些只會鼓譟的精匠難纏多了……”

在鼓譟與喧譁之中,堂上的史祿面無表情,他又一次舉起教鞭,啪一聲響,重重敲打在圖板上。

“我名祿,越人,水工,自內史郡而來,爲修渠之事向先生求教!”他朗聲說,“蒙先生不棄,令我今日向諸位講解苦酒裡周邊地勢、地貌、水文環境,讓大家在製作沙盤之時能夠因地選材,不至於濫用想象,待沙盤成時,方知不妥!”

“此地有陶匠,雕匠,還有墨家的木匠與聞名雁門的畫工,你一個治水之人不去掘渠,竟在此大放厥詞,揚言教授,不覺可笑嗎?”陶匠固把簡筆一丟,瞪着眼在堂下拆臺。

“水工善掘渠……乃因水工所學,皆在地理水文,可因勢利導,斷流引涇。你等所學一身本領,可知當如何斷流,如何分水,如何築堤?又可知各地水脈有何差別,地理之事異同何在?”

“此事先生自然會說……”

“然先生讓我來說!”史祿一聲大喝,瘦小的身軀在衆人眼中好似膨脹起來,“先生少有大才,胸中錦繡,每日所思者何其廣也,莫非連各行小道也要他費心記掛?他是否還要教陶匠燒陶,木匠析木,鑄匠打鐵,畫工融墨?”

衆人盡皆默然。

李恪尷尬地站在一邊,心裡暗想,史祿能從監渠小吏的位置傍上國尉屠睢的高枝,不會是靠了一身拍馬屁的奇功吧?

……

“治水由西而東,途徑雁門、代郡、上黨、漁陽,匯於毞(bi)、沽水,綿延千里,水勢浩大。而與我等有關者,唯有眼前一段上游水脈,長四十七裡,自西南行向東北。”

須彌居中只有史祿一人的聲音,他站在牘板下,手提教鞭,隨着講述將枝頭點在牘上,輕輕劃出一條曲折的線。

“治水測繪未定,其深至今不好估量,但水道已定,我等制粗坯時,當遵先生之命,以丈爲寸,先且將河道預留,待數據齊備再行雕琢。”

他輕輕敲了敲牘板,回身掃視堂下衆人:“你等可知,沙盤粗坯當如何選材?”

“自然是以泥沙制!”鑄匠子衝大大咧咧搶答。

“以泥沙製坯,則水道通水,沙盤垮塌,是如此嗎?”

鑄匠子衝被懟了一臉,趕忙閉嘴。

史祿將教鞭一收,拄地站立:“先生制沙盤乃爲還原地勢水文,故我等制沙盤,亦要如山野分佈,善用土石。”

他吸了口氣,回身,揚鞭點在苦酒裡的圖形上。

“苦酒裡以版築之法成裡,用料黃土,然土質堅實,宜以膠摻,此法是先生所說,似是往日用過?”

人羣中的泰輕輕點頭:“我知曉先生之意。”

史祿向着泰輕施一禮,又將教鞭移到田野:“土者,養育萬物,苦酒裡外原野寬廣,以黃土爲主,北厚實,而南淺薄,此皆因恆山之故。”

有人問道:“治水以北皆黃土覆地,你如何知道土之厚薄?莫非掘土看過?”

“這便要提到治水了。”史祿朗聲回答道,“治水四十七裡,依山勢而行,最寬處三丈三七,最窄處一丈四九,共計彎折二十六處,最大彎折角度爲七十二度,正在山坳之內,田畝之畔。”

“爲何區區四十餘里治水會有如此多的彎折?水量不沛,水勢卻急?”史祿拋出一個個問題,直到確定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這才施施然自問自答,“皆是水道之故。”

“水道有何故?”

“我這幾日行遍治水兩岸,以肉眼查探土石,發現治水非是依山成勢,而是直接從恆山上衝出水道,切山成勢!”

人羣中或茫然,或驚呼,不一而足。

李恪饒有興致地看着,只覺得這堂課,真是越來越有趣味了。

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三九一章 《非攻》疏注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五九三章 蠶食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巹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八二章 澠池會之五,次日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
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三九一章 《非攻》疏注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五九三章 蠶食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五十八章 公審大會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六五九章 兩封御令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巹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三四七章 論山地裝甲車的誕生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五九四章 李恪有後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八二章 澠池會之五,次日第一九三章 打人打臉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三零一章 七星龍淵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