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

自樓煩關向北,順着縣道行不足兩百里便是善陽裡所在的廣袤草原,兩者之間隔有一片丘陵,歷來被視作樓煩、善無、中陵三縣的縣界。

這片三縣通衢的丘陵並不大,東西跨度二三百里,南北縱深十五六裡,從地緣來說,大概可以算作恆山的支脈。

只是與崇山峻嶺,坡陡林密的恆山不同,這片丘陵生得平緩綿延,目極處草葉飛花,山脊線柔媚順服,乍看就如美人側臥,玲瓏有致,巧笑嫣嫣。

如此美景,使得這片丘陵獲得了一個既不大秦,也不北地的別樣稱呼:美人嶺。

美人嶺是樓煩去往善無或者中陵的必經之地,縣道擇其平整蜿蜒穿過,先是向北直行十里,接着拐道向東又是十餘里,最後通過一道極緩的大長彎,從東向轉回北向,全彎長度近五里。

這便是李恪選定的伏擊之所,地勢稱不上險要,卻是樓煩到善陽之間僅有的,可以憑藉地利抵消部分馬力的地方。

然而,倉促……

日出於東原,李恪像無視光亮般直視着太陽,視野中一片白茫,宛如思緒,無着無落。

呂丁能不能混進戈蘭部?又能不能取得信任?能不能把數量合適的匈奴請進甕裡?若是僥倖事成,他又能不能安穩地脫身?

要命的問題一個連着一個,讓這場伏擊從立意之初,就顯出先天不足的氣象。

可是李恪卻別無選擇。

樓煩關撐不了幾日了,一旦樓煩關告破,上萬匈奴便會如脫了繮的野馬般涌入中原,再也沒有算計的可能。

苦酒裡甚至不見得能等到他們滿載而歸……

李恪一直記得,就在善無,在平城,還有八千虎狼環伺。

等到中原的大門洞開,他們會錯過這場筵席嗎?

所以李恪只能冒險一搏,而作爲籌碼上桌的呂丁,更是將身家性命都押了上去。

這份沉甸甸的信任讓李恪喘不上氣,他大口呼吸,又覺得心肺乾涸,恍若窒息。

站在一旁的旦奇怪地推了推李恪:“恪,日升而已,哪來這許多怪相?”

李恪恍然驚覺,回身對着衆人歉意一笑。

“說一下備戰的要點。民軍全部藏在道陰,叫他們掩好身形,要遣人去道上查看,確保不會露出行藏……”

旦臉上的表情更怪,輕聲提醒道:“這些你方纔說兩遍了。”

“噫?”李恪怔了一怔,轉而羞憤,“子曰,重要之事說三遍,一而再,再而三,而後事成!”

旦一臉求索,辛凌則面無表情地把臉一轉,乾脆答疑:“子不曾曰過。”

李恪尷尬地翻了個白眼:“重歸正題,一伺敵至,由旦負責左翼,由養是整個右翼。考慮到匈奴多斥侯,兩處山口的伏兵被我臨時撤掉了,人手補在兩翼。所以你們回去後,要立刻確認人員和位置,既要保證把隊型充分展開,還要考慮後續的封堵和追擊……”

旦和由養面色一肅,齊聲唱喏。

“一會或要與千餘騎士作戰,你二人手下,士氣如何?”

由養沉聲應道:“衆人皆言先生有武安君庇佑,乃匈奴天生的剋星,故人人求戰,氣勢如虹!”

“武安?”李恪嚇了一跳,一時間還以爲是自己的身世曝了光,急急追問道,“你說衆人皆言?”

“是啊。趙武安君牧擊匈奴而卻千里,一戰保得中原四十載安康,牧民不敢南下放羊。這些事體先生莫非不知?”

李恪長舒了一口氣:“我道他們因我此前殺俘,將我比作人屠,卻不想是武安君牧……”

這一茬題恰到好處,墨者對白起是有心結的,李恪如今大半隻腳踏入墨家,只差一場拜師的盛禮。

他不喜歡被人比作白起,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

由養不疑有他,對着西南淬了一口,以示對白起的不屑和唾棄,繼續說道:“先生,您以六十民軍起家,一戰定苦酒,二戰平臨治,三戰蕩句注,四戰焚善陽。此四戰者,皆敵強我弱之局,然匈奴授首已過千五,鄉里民軍,傷亡才止兩三百人。”

他歎服道:“一勝乃幸,兩勝或運,如今我等連勝四場,皆先生運籌帷幄之功!能在先生帳下保境殺賊,民軍幸甚!由養幸甚!”

慷慨激昂的一番感慨,落在李恪頭上只換來淡淡一笑。

他指了指山下,輕聲說:“丁君昨夜去報的信,來回四百餘里,再加上整兵出營,留給你等的時辰不多了。幸與不幸,待我們在樓煩關下紮營再說,可好?”

旦和由養齊齊抱拳:“嗨!”

一聲唱喏,兩翼總領齊齊下山,靈姬也跟着由養走了,一時間,山上又只剩下李恪與辛凌獨處。

李恪緊了緊身上的鶴氅,搓着手哈出一口熱氣:“真冷啊……我記得呂丁懶散,每每來我房中敘談,都像爛泥似地癱在席上,一點也不似往日精幹……”

辛凌皺了皺眉,走到山脊與李恪並肩:“此戰,你心中並無勝數?”

李恪苦笑一聲:“自從樓煩道血戰出來,我又何時有過勝數?此先是強撐硬掌,僥倖贏了幾場之後,便連殊無把握這四個字也不能說出口了……”

辛凌的聲音比北風更冷,聽在李恪耳中卻有一股暖暖的味道:“你承繼武安君之血脈,領兵參將,乃幸,乃命。”

李恪愕然地看着辛凌。

這女人一如既往地漂亮,一如既往地拒人於千里,一如既往地叫人無從去猜度她的心思。

當然,也不需去猜。

“墨家當中,知你身世者僅三人。”她輕聲說,“且比你知曉更早。”

“原來是展叔……”李恪恍然大悟,“所以我才總也想不明白,一個背棄墨義的癃徒,究竟何德何能,能請來鉅子高徒助我成事。”

“當時……”

李恪擺了擺手笑道:“家祖身份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之事,只是時機未到,故才隱瞞。辛阿姊勿需解釋,我也不至於爲此記怪展叔。”

辛凌閉上眼睛,似乎在確認李恪話裡的真假。

片刻之後,她睜開眼,說:“呂丁可否將匈奴引來?”

“引不來便再設一局,反倒無妨。”李恪故作輕鬆地笑,“我只擔心引來之後,一片死局當中,他又該如何脫身。”

“斥候?押後?”

李恪一個勁地搖頭:“丁君此人……賭性太重。若我猜得不錯,他大概會時刻守在領兵人的身邊。那裡是整場對博的陣眼,最不易出偏差,也最容易露馬腳……”

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四零零章 蒼居人人會仙法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三十八章 災前搶收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四六五章 蝸居的始皇帝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五九五章 肇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六四五章 殺!第五六八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一,氐日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六五五章 沙丘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五三零章 請平匪患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五二四章 鄉毒
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四零零章 蒼居人人會仙法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三十八章 災前搶收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七十三章 準備飲宴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四六五章 蝸居的始皇帝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五九五章 肇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六四五章 殺!第五六八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一,氐日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六五五章 沙丘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五七五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終,玄虛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五三零章 請平匪患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五二四章 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