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借債發展

伴隨着老臣罷黜,大宋的政事堂,說了算的也就是王寧安和司馬光兩個人了,王寧安倒是幾次上書,希望擴充政事堂,分擔沉重的政務壓力。

但有很多問題卡着,比如增加的西夏,西域,渤海,這些地方怎麼算?要不要安排專門的衙門,處理殖民事務?

想想吧,出去的都是什麼人物,隨便找個阿貓阿狗,能壓得住場面嗎?

甚至有人提議增加一個殖民部,位階和樞密院,參謀部一樣,位列政事堂之下,但是直接對皇帝負責。

朝廷上下還在爭論,另外地方的官吏也在調整,充實人員,從下到上,要不要進行改革,該怎麼改,也是莫衷一是。

司馬光倒是覺得現在挺好,苦點,累點,至少大權在握,而且師父又是個慣會偷懶的人,很多事情都落到了他的頭上。

外面都說,司馬君實才是真正的宰相,王寧安那叫玩票!

當然了,司馬光不敢那麼想,但作爲宰相,總要有點作爲,能消除前朝留下的鉅額債務,毫無疑問,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大叔這些年,究竟欠了多少錢呢?

根據司馬光的統計,不多,應該有8000萬貫,按照百分之20的利息計算,一年光是還利息,就要1600萬貫!

聽着暈吧?

那就讓君實相公給你仔細算算。

“爲了光復幽州,前後發行了4000萬貫的債券,後來修建西京,也有2000萬貫,打橫山,開通河西走廊,這些都加起來,也有5000萬貫!加起來,一共負債110000萬貫!”

司馬光繼續說道:“拿下幽州之後,抄沒各種財產土地,填補了3000萬貫,戶部的賬面上,只虧了1000萬貫,但是爲了安置老兵,第一個十年,就要花費800萬貫,其後每年還要遞增!”

王寧安聽得腦袋都大了。

他有點理解黴帝的糟心之處了,難怪打了兩場仗就跪了,的確要命啊!

拿幽州之戰來說,動員幾十萬人馬,傷損也超過十萬,當時靠着收繳契丹貴族的財富,把窟窿填上了,看起來沒有問題,花費代價不大,就拿到了一塊土地。

但是接下來呢……由於大規模裁軍,很多當年的老兵都必須解甲歸田,人家爲了朝廷流過血,光復故土,待遇自然要增加許多。

尤其是現在差不多過了十年,當初30歲的老兵,現在已經40歲了,大宋的人均壽命還不到50,不惑之年已經不算小了,身體病痛一堆,吃藥花銷,還有家中的困難……朝廷總要意思一下吧!

林林總總,就不是一筆小錢,而且是長期的,幾十年的開支!

司馬光嘆道:“當年看起來,是把賬平了,但實際上,後續的開支非常巨大,從幽州增加的稅收,僅僅能償還每年增加的利息……這還不算完,拿下幽州之後,需要各種開發建設,尤其是修長城,道路,建碼頭,這些都是長期投資,當時也是靠着債券解決的……往後,只能靠着稅收,慢慢償還。”

幽州如此,橫山之戰也差不多,隨着時間推移,老兵安置的成本,也會迅速飆升……再有地方開發,也是個無底洞,吞金的怪獸!

想想就頭皮發麻。

作爲朝廷的大總管,司馬光深知這些年,大宋是怎麼過來的,要不是對外戰爭都答應了,有海量的外來收益支撐,大宋的經濟體系早就崩潰了。

好在,一切都因爲遷豪強令,有了轉機。

把豪強遷走了,他們不得不以十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價錢,轉讓田產,朝廷順勢接過來,再分給百姓,佃農爲了贖買土地,每年要付給朝廷一筆錢。

光是京東兩路和河北兩路,每年就有1000萬貫!

整個大宋都算起來,足夠輕鬆解決歷次戰鬥積累的債務了。

這些不爲人知的賬目,就是遷居豪強真正的原因所在,對不起,不拿你們開刀,朝廷就維持不下去了。

王寧安可不是崇禎那個傻蛋,放着有錢的士人集團不下手,反而從赤貧的老百姓手裡扣錢,不鬧得天下大亂纔怪呢!

……

“行了,過去的苦就不要訴了,咱們還是放眼未來吧!”

司馬光連連點頭,“師父說得對,那,那咱們下一步怎麼辦?”

王寧安毫不猶豫吐出兩個字,司馬光當場就昏了。

“發債!”

“我的師父啊!”

司馬光哭了,“好不容易把債還了,你還要發債,什麼時候是個頭兒啊?要不咱們商量一下,我去管軍也好,管吏治也好,總而言之,財務這塊,師父另請高明吧!”

“不請,就是你了!”

王寧安讓司馬光老老實實坐着,然後對他說道:“幽州西山的火車已經能用了。”

司馬光一愣,立刻道:“師父,就是用蒸汽機驅動的?”

“沒錯,過去一年,他們鋪好了軌道,又改進了幾次,終於研究出了可以運轉的火車!”

司馬光驚喜問道:“效果一定不錯吧?”

“嗯,能拉15節車廂,每節能裝兩萬擔煤炭。”

“嚯,一共就是30萬擔啊!”

王寧安含笑,“關鍵的是驅動火車,只要一個司機,兩個產煤的就夠了!”

“啊!”

這回可把司馬光驚呆了,他差點坐在了地上!

一擔是120斤,一頭毛驢,最多能運兩擔煤出山,還需要一個人牽着。

要運走一節車廂的煤,就要1萬頭驢,一萬個腳伕!

一列火車,遞得上15萬頭驢,15萬個腳伕!

司馬光稍微想想,又立刻搖頭了。

賬不能這麼算。

用那麼多的驢,那麼多的人,需要多少草料,多少糧食,而且狹窄的山路能不能擺得開?如果有傷損意外,又要怎麼賠償……

把人工成本也算進去,火車帶來的效率提升,就是幾十萬倍,甚至更多!

這可真是個利國利民的好東西!

司馬光也不淡定了,“修,一定要修鐵路!無論多少代價,都沒有問題!”

王寧安輕輕一笑,“沒多少代價,就是發債!先發2000萬貫!”

一瞬間,司馬光的臉就黑了。

“我說師父,你就不能想點別的辦法,比如讓沿途的百姓捐款,或者讓商人出資?”

王寧安搖了搖頭,“君實,我計劃修兩條鐵路,一個是從幽州向南,直接到金陵,另外再修一條,連接兩京,這樣就形成了十字形的鐵路格局。”

“師父的想法好,弟子贊同。”

王寧安又道:“這兩條鐵路,都是幾千裡遠,沿途道路地形複雜,需要徵收土地,發動民夫,又要有最好的工匠測量設計,安排施工……整個過程,必須傾國之力,有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沒法成功……靠着老百姓出錢,或者商人投資,他們承擔不起風險,唯有朝廷才能扛得起來!你說吧,不發債能行嗎?”

……

王寧安曾經想過,蒸汽機也發明了,工廠也建立起來了,是不是就可以功成身退,等着大宋自己跑步進入工業化了?

經過這兩年的觀察,王寧安斷然搖頭了。

事情遠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咱們不妨先想想,英國爲什麼能工業化,或者在工業化之前,英國具備什麼條件?

首先,英國打敗了所有競爭對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市場廣闊,海外的金銀流入,資本充足。

其次,英國又向海外移民,使得勞動力缺口變得非常大。

而什麼是工業化呢?

就是資本增密,排斥勞動的過程!

英國很有錢,又嚴重缺乏勞動力,還面臨着龐大的海外需求,等於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盡了!

這時候有錢人,資本家,自然願意使用機器,代替人工,增加產出,而工匠們,也不斷革新技術,提升效率。

這樣一來,水到渠成,工業化就率先發生在了英國。

很多人都扼腕嘆息,覺得中國有幾次都走到了工業化,資本化的門檻,就差臨門一腳……其實這是個幻覺!

根據上面的分析,就能看得出來,以中國的體量,不論是涌進來多少資本,攤到龐大的國土上,都變得十分稀薄。

其次呢,由於人口衆多,勞動力始終充裕,對機器的需求就不是那麼強烈。

所以,兩個基本的條件都不具備,如何能進入工業化?

反過來說,工業化也只能發生在狹小的英國……海島的體量,能輕易灌滿資本,匱乏的勞動力,龐大的市場,又催生出強大的需求……剩下的事情,稍微學一點世界史的人都知道了。

輪到了大宋呢,很多人估計會說,也學英國,就能成功,對不起,條件完全不同,硬要學習,只會南轅北轍!

王寧安思前想後,他覺得要拋棄前世既有的觀點,又要借鑑前世的一切經驗,想來想去,也只有一個辦法,能走得通!

那就是由朝廷出面,協調組織。

資本不是不夠充裕嗎?

借貸發債!

勞動力不是很多嗎?

那就創造出更大的市場來!

要想富,先修路!

王寧安覺得只有開啓基建狂魔模式,才能把大宋導引到工業化的道路上。

“所以啊,君實,你就勉爲其難吧!先來2000萬貫,不夠再追加。”王寧安說的輕飄飄,可司馬光卻好像被五指山壓住似的,來時候的好心情徹底跑沒了。

聽師父的意思,先修兩條,以後還要繼續幹……照這麼下去,只怕一萬年也還不清欠債啊!

在這一刻,司馬光是真想換個位置,誰愛管錢歸誰,反正老子是不想操心了!

第899章 狄青也變壞了第1127章 新的議政會議第147章 起死回生的開始第1152章 橫掃請願團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96章 專業和上意第633章 韓琦錯了第652章 狗牙兒的使命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757章 一個兇人第75章 很慘的楊大公子第175章 王寧安的求同存異第512章 醉翁悟道第471章 圍剿崔家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第1126章 全部罷黜第683章 大膽閹豎第277章 大宋的維和計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16章 賊配軍第237章 充軍第985章 師父的驕傲第591章 勢力龐大的王寧安第377章 皇太叔,什麼鬼?第1093章 殺上門的曹太后第560章 倒閉潮第617章 趙允讓最後的底牌第212章 絕對第89章 無恥的名臣第666章 龍心大悅第1156章 遺物第384章 王家軍,威武第282章 君臣碰撞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830章 兒子最多的人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42章 王家軍的第一戰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280章 曹國舅飛昇記第599章 欣喜若狂的趙禎第940章 爲田地而戰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第644章 勝利者的勒索第1116章 兒子也跑不掉第127章 要蓋一座城第201章 小女婿上門第726章 捧得太高了第811章 清官也殺人第1103章 收拾宗室第70章 小奸商第530章 春風得意的君臣第763章 鑽進錢眼的呂誨第916章 好兒子和壞父親第452章 鹽降價了第366章 恐遼症消失了第262章 戰爭紅利第66章 淪爲配角的歐陽修第520章 高徒出名師第1133章 天竺造反了第956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1075章 老將出馬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632章 老將軍的下落第775章 集體變臉第825章 果斷的曹太后第1091章 皇帝歸來第311章 大裁軍第994章 朕是不一樣的皇帝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407章 兵進燕雲第152章 清流之死第652章 狗牙兒的使命第1079章 司馬光又來了第752章 勒索文彥博第1152章 橫掃請願團第530章 春風得意的君臣第861章 文彥博的挑釁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134章 冒險第339章 爭鬥的開始第97章 王寧安的想法第1151章 父子反目?第363章 壯哉,王家軍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657章 大宋的大氣魄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第280章 曹國舅飛昇記第121章 吳世誠第1117章 父慈子孝第701章 該拿下陳琳了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1052章 可怕的印花稅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945章 3000萬貫第1026章 銀行不能倒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
第899章 狄青也變壞了第1127章 新的議政會議第147章 起死回生的開始第1152章 橫掃請願團第867章 元老都走了第96章 專業和上意第633章 韓琦錯了第652章 狗牙兒的使命第136章 洪水滔天第757章 一個兇人第75章 很慘的楊大公子第175章 王寧安的求同存異第512章 醉翁悟道第471章 圍剿崔家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第1126章 全部罷黜第683章 大膽閹豎第277章 大宋的維和計劃第一百三十九章 朝堂新局第16章 賊配軍第237章 充軍第985章 師父的驕傲第591章 勢力龐大的王寧安第377章 皇太叔,什麼鬼?第1093章 殺上門的曹太后第560章 倒閉潮第617章 趙允讓最後的底牌第212章 絕對第89章 無恥的名臣第666章 龍心大悅第1156章 遺物第384章 王家軍,威武第282章 君臣碰撞第472章 投資的妙用第830章 兒子最多的人第166章 這仗痛快第971章 煥發新生的司馬光第42章 王家軍的第一戰第65章 趙禎的讚許第280章 曹國舅飛昇記第599章 欣喜若狂的趙禎第940章 爲田地而戰第454章 收個學生司馬光第644章 勝利者的勒索第1116章 兒子也跑不掉第127章 要蓋一座城第201章 小女婿上門第726章 捧得太高了第811章 清官也殺人第1103章 收拾宗室第70章 小奸商第530章 春風得意的君臣第763章 鑽進錢眼的呂誨第916章 好兒子和壞父親第452章 鹽降價了第366章 恐遼症消失了第262章 戰爭紅利第66章 淪爲配角的歐陽修第520章 高徒出名師第1133章 天竺造反了第956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1075章 老將出馬第552章 交子危機第632章 老將軍的下落第775章 集體變臉第825章 果斷的曹太后第1091章 皇帝歸來第311章 大裁軍第994章 朕是不一樣的皇帝第769章 逼宮政事堂第407章 兵進燕雲第152章 清流之死第652章 狗牙兒的使命第1079章 司馬光又來了第752章 勒索文彥博第1152章 橫掃請願團第530章 春風得意的君臣第861章 文彥博的挑釁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134章 冒險第339章 爭鬥的開始第97章 王寧安的想法第1151章 父子反目?第363章 壯哉,王家軍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完本感言+新書計劃第910章 傳說中的柴大官人第657章 大宋的大氣魄第1150章 拿下張方平第280章 曹國舅飛昇記第121章 吳世誠第1117章 父慈子孝第701章 該拿下陳琳了第263章 公開賣官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1052章 可怕的印花稅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945章 3000萬貫第1026章 銀行不能倒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