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萬萬貫青苗錢

皇家銀行推出存青苗錢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起了不少人的熱議。

“貸青苗錢我知道,這存青苗錢又是怎麼回事?”不少開封百姓疑惑道。

“這還不簡單!貸青苗錢你給朝廷本息,存青苗錢朝廷給你本息!”一個商戶言簡意賅道。

這也是範正並沒有後世的存款和貸款的名稱,而是直接借用青苗錢,大宋百姓皆能心領神會。

“還有這好事?”不少開封百姓興奮道。

“好事?那可是我們的血汗錢,怎能輕易交給他人之手。”也有開封百姓避諱莫深道,任誰都知道錢在自己的手中才安全,自然不願意交給他人保管。

“在自己的手中安全?那可是不一定。”也有人冷笑道。

開封城人口百萬以上,三教九流之人比比皆是,同時也滋生很多小偷強盜,謀財害命的刑事案件。

尤其是商賈需要經營,經常使用錢財流動,大量的錢財放在手中也不安全,往往會成爲小偷強盜的目標。

還有外地的遊子,在開封城中舉目無親,身上沒有錢財寸步難行,錢財過多則又擔心別人見財起意,而皇家銀行的活期青苗錢,既安全,又能隨時取用,很快成爲這些人的最佳選擇。

隨着開封商賈和外地遊子頻繁的使用活期青苗錢,既安全又便捷,漸漸地贏得了開封百姓的信任。

然而對於死期青苗錢,不少人眉頭一皺,不禁忌諱莫深。

國債還有朝廷確保還錢,而且利息高,但是死期青苗錢同樣也是時間長,但是利息卻比國債低得多。

“國債不能提前取,死期青苗錢卻可以按照活期青苗錢利息隨時取。”有開封百姓科普道。

再者當百姓瞭解到活期和死期的區別的時候,這才放心。

“貸青苗錢年息一分,存青苗錢年息二釐,邪醫範正真是好算計,如此一進一出,皇家銀行就賺了八釐利息。”商人羨慕嫉妒道。

“二釐利息也行,一百文錢一年兩文錢,一百貫一年利息兩貫。”不少人掰着手指頭略微計算着。

錢財埋在家中也不安全,也不能生錢,放在銀行既安全每年也能獲得一定的利息,這讓不少人微微意動。

國債利息雖然高,但是時間太長,萬一急需錢財,國債卻又不能及時變現錢財,而死期青苗錢固然利息比國債少,勝在靈活,活期、死期青苗錢和國債各有優劣,那就看個人選擇了。

再說,現在國債僅僅一個月就賣完了,就是想買也買不了,而死期青苗錢則是隨時可以存。

大宋真正有錢的並非是商戶,商戶需要大量的錢財來週轉,飛錢業務乃是爲商戶量身定做。

而大宋真正有錢的則是大地主們!這個時代最值錢的財產就是土地。

大宋建國百年,這百年的和平歲月,各大地主都積累了大量的錢財,其中以價值高,易儲存的銀子爲主。

雖然定期青苗錢已經解釋清楚,但是真正把持大量金銀的各大地主卻依舊在觀望之中。

範府中!

當範正疲憊的回到範府中,卻發現李清照竟然將家中的錢財全部翻了出來。

“這是幹什麼?”範正大爲不解道。

李清照傲然道:“相公的死期青苗錢無人捧場,妾身準備將帶來的嫁妝全部都存上死期,以支持相公。”

範正哭笑不得道:“你這點錢能夠幹什麼?”

李清照凝重道:“妾身的錢雖然是九牛一毛,卻能代表範家的態度,就連範家自己也在皇家銀行存上死期青苗錢,其他同僚定然欣然效仿。”

範正頓時醍醐灌頂,是呀!如果他以身作則,才能讓天下百姓相信皇家銀行。

“娘子不愧是天下第一才女,竟然解開了爲夫最大的難題。”範正聞言抱起李清照猛的親了幾口,哈哈大笑道。

“大白天呢?”

李清照嬌嗔的捶了範正胸口幾下,下手的力道卻越來越輕。

第二日,李清照大張旗鼓的帶着其嫁妝和範家家財,前往皇家銀行存上了死期。

緊接着。範家其他三房,蘇軾、張耒等和範家交好的世家也紛紛前來皇家銀行存款,頓時引起了不少開封百姓的熱議。

“就連範家和其交好的世家都來存死期青苗錢,應該沒有什麼問題。”有開封百姓點頭道。

“死期青苗錢可以隨時取,你怎麼知道這不是他們在演戲,過了幾天再取走。”也有固執之人依舊懷疑道。

隨即又有一條消息傳來,醫家宣佈將各大醫院的收入、支出以及醫者工資的發放,皆交給皇家銀行打理。

此消息一出開封譁然,要知道醫家可是範正最大的靠山,其將醫家的錢財全部都交給皇家銀行打理,自然對其極有信心,更別說,皇家這個金字招牌在。

當下,一些家有餘財的開封百姓對於死期青苗錢再無懷疑,畢竟每年可是有一定的利息,這可是額外的收入。

……………………

“父親!陳家已經錯過了國債,絕對不能再錯過死期青苗錢!”

開封縣,陳財主家,陳家長子苦口婆心道。

當初國債剛剛發行的時候,陳家長子就力勸陳財主把家財拿出來購買國債,然而陳財主卻視財如命,顧慮重重,不願意購買國債。

“五年期國債年息五釐一百貫,五年之後就能拿到一百二十五貫,你都不願意,你將銀子埋在土裡,又能如何,難道還能種出搖錢樹不成。”陳家長子痛心疾首道。

陳財主極爲保守,雖然國債利息高,他依舊顧慮重重,準備猶豫觀望一番。

可是誰知僅僅才過一個月,一千萬貫國債竟然搶購一空,這讓陳家長子懊悔不已,錯失良機。

如今皇家銀行又推出了存青苗錢,雖然利息沒有國債高,但是卻極爲靈活,可以隨用隨取,當下立即再勸父親道。

“五年期的死期雖然只有三釐,一百貫的本金五年也能拿到一百一十五貫本息,我陳家千貫家產,五年就能增加一百五十貫,十年就是三百貫,而我陳家的千貫家財埋在地下至少三十年了,要是皇家銀行早早存在,至少少賺了一千貫。”陳家長子痛心疾首道。 陳財主驚呼道:“如果存入皇家銀行,只要三十多年,陳家的家產就能翻一番?”

“這還是最低的打算,如果是購買了五釐的國債,陳家的家產二十年就能翻一番!”陳家長子和陳財主一樣嗜錢如命,唯一不同的是陳財主則是死守錢財,陳家長子卻是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

“可是如果陳家急需錢財?”陳財主猶豫道。

陳家乃是大家族,平時需要錢的時候不在少數,這也是他不願意購買國債的原因之一。

陳家長子勸說道:“陳家自然不會一次性全部存入千貫家產,可以留一些活期青苗錢備用,在一年到五年的死期分別存一些,明年有機會再購買一些利息更高的國債,如此一來,三十年就能將陳家家財翻一番,堪比千畝良田的產出。”

要知道陳家能更有今天的財富,足足用了百年的時間才積累而成,如今只需存入銀行,就能三十年翻一番家財。

陳財主頓時怦然心動,最終點頭同意,決定將陳家的錢財存入銀行。

當日,陳家父子將埋入地下的銀元寶挖出,上千個銀元寶一個個認真的擦拭乾淨。

大宋採用的是十六進位制度,一斤等於十六兩,千兩銀子不到百斤,父子二人不假借他人之手,悄悄的趕着馬車來到開封城,將其存入皇家銀行。

“這真的靠譜?萬一這才存單丟了。”

看着手中薄薄的憑證,陳財主如在夢中一般,心中依舊不踏實。

“父親不是按壓過指紋了麼,就算丟了,也能憑藉戶籍和指紋再取出。”陳家長子解釋道。

自從蘇遁用指紋法破案以來,指紋畫押被廣泛應用各種領域,皇家銀行最重要的一個憑證就是指紋法。

“可是…………。”陳財主依舊猶豫。

陳家長子無奈道:“父親若是不信,可以再去皇家銀行將錢財取出來。”

看着皇家銀行牌匾上,官家的親自簽名和玉璽,以及明顯帶着錢財,藏藏掖掖來到皇家銀行存錢的地主老財們,有幾個他都有些眼熟,最終重重點頭。

陳財主家的並非是個例,越是有錢之人越會算計,錢財越多獲得利息就會越多。

做生意有賺有賠,放印子錢雖然賺錢,但是朝廷青苗錢已經將印子錢衝擊的不成樣子,更別說還有賴賬的風險,埋在家中不但有安全隱患還沒有利息。

綜合之下,存入皇家銀行乃是封建保守、吝嗇貪財大宋地主的最佳選擇。

隨着一箱箱被埋入地下的金銀挖出,送到了皇家銀行,隨後再送入鑄錢監,鑄造成一個個銀幣流入市場。

銀幣在流入市場,轉了一圈之後,隨後再被存入皇家銀行。

隨着銀幣的高速流通,大宋原本錢荒的現狀不藥而癒,整個紹聖二年,皇家銀行成爲大宋炙手可熱的名字。

……………………

“恭賀皇家銀行存入青苗錢達到萬萬貫!”

紹聖三年剛剛開年,一條鮮紅的條幅掛在大宋諸城每一個皇家銀行的門前。

整個天下爲之震驚。

“萬萬貫!”

無數百姓爲之驚呼,他們別說見過這麼多錢,就是聽說也沒有聽說過這麼多錢。

大宋的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八九千萬貫,而皇家銀行竟然存入的青苗錢超過了萬萬貫,可以說富可敵國一點也不爲過。

此條幅一出,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本擔心自己的錢財的地主老財們紛紛放下心來,皇家銀行的本金已經高達萬萬貫,他們那幾百上千貫的根本不值一提,不用擔心皇家銀行提不出來錢。

朝堂上,

百官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朝廷震動,趙煦和百官立即將範正召集過來。

“皇家銀行真的有萬萬貫錢存在?”趙煦依舊不敢相信道,就連他這個皇帝也沒有見到這麼多錢過。

“不錯!而且這還僅僅是皇家銀行開張半年的存的青苗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日後皇家銀行的存入的青苗錢將會越來越多。”範正傲然道。

“萬萬貫,哪怕就是按照平均二釐的利息,那豈不是一年要支付二百萬貫的利息。”朝堂中,滿朝大臣聞訊一片譁然,日後更多的話,那豈不是利息錢也會暴增。

一直以來,大宋朝廷都因爲缺錢而苦惱,而如今滿朝百官第一次體會到錢多的困擾。

“朝廷已經發行了一千萬貫的國債,如今每年要支付兩百萬貫的利息,再加上朝中的開支,這等負擔恐怕要比之前需要負擔的歲幣還要重。”蔡京怒斥道。

範正卻搖了搖頭道:“諸位大臣莫要搞混了,一千萬國債可是戶部的債務,皇家銀行負責承銷,可並非是皇家銀行的債務,皇家銀行自負盈虧,只需要負責存款利息即可。”

“一年兩百萬貫甚至日後更多的銀行利息,範太丞確定自負盈虧。”範純粹好心提醒道。

要知道一千萬貫的國債的利息最多也不過五十萬貫,已經讓戶部負擔沉重了,而皇家銀行卻直接要承擔兩百萬貫利息,這可是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能夠承擔的。

這筆錢如果放在一個小國,足以讓一個小國拖垮。

範正點頭道:“不錯,皇家銀行將會自負盈虧,獨自承擔兩百萬貫的利息。”

“自不量力!”蔡京冷笑道。

按照戶部和皇家銀行的約定,鑄造銀幣產生的利益全部都歸戶部所有,如今飛錢業務由於百文封頂,雖然收入增加,但是也極其有限。

範正傲然道:“這有何難?只需將這萬萬貫青苗錢貸出去即可,收回兩百萬貫,豈不是輕輕鬆鬆。”

“貸出去萬萬貫青苗錢?”滿朝百官不由豁然一驚,難以置信的看着範正,萬萬貫的交易就連國與國之間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如今竟然出現在範正的口中。

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術第389章 李清照呼吸法第293章 王詵身敗名裂第37章 變法小成第208章 醫家實驗法第138章 中策攤役入畝(二合一)483.第483章 招安梁山第65章 搶親第371章 休克療法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434章 遼夏驚恐第362章 爭尚駙馬第67章 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第74章 奉旨行醫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141章 正方六十致仕第368章 呂大防辭相第202章 變法的真諦在於‘變’第245章 恐怖的祝由術第255章 唐詩宋詞李曲第163章 範正:監軍平夏城第411章 大理震動第418章 兵臨大理城第220章 變法:戶婚律第215章 戰勝痘瘡第49章 踢館太醫局第279章 曲劇現世第419章 龍尾關第90章 邪方裝病第75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154章第438章 邪方:衛生紙第415章 邪方:蝗災將成455.第455章 範正外放爲官第368章 呂大防辭相第287章 少年趙佶的煩惱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374章 變法商家485.第485章 遼國反應第141章 正方六十致仕第401章 如兒戲的皇位第360章 變法駙馬制度!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210章 洛陽大疫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82章 此情無計可消除第360章 變法駙馬制度!第290章 王詵的報復第99章 太醫範正(二合一章)第440章 《男兒行》第358章 變法法家第36章 幹他第129章 新黨現第202章 變法的真諦在於‘變’第413章 鄯闡府之戰第7章 清照醉酒第337章 高太后駕崩第417章 大理白藥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282章 範正護妻第35章 幹兄說:幹他第269章 醫家內患第74章 奉旨行醫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317章 偏方:陳芥菜滷第65章 搶親第325章 變法兵法450.第450章 重啓慶曆新政第260章 範衙內第428章 世襲之禍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478.第478章 種馬趙煦第323章 萬萬貫青苗錢第301章 武舉開始第81章 勸禁女子纏足令第7章 清照醉酒第252章 神奇的軍器監第184章 玻璃問世!第355章 女醫大興第61章 戀情暴露第424章 龍首關降第359章 封侯非我意第379章 解暑神器冰激凌第214章 牛痘之術第366章 不爲良相,當爲良醫第244章 第二次平夏城之戰第330章 西夏鐵鷂子戰敗第368章 呂大防辭相第426章 西南各部的歸宿第428章 世襲之禍第25章 萬貫秘方第356章 紹聖四年第7章 清照醉酒第321章 發行銀幣第106章 雍王一敗塗地(1200均訂加更)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146章 永不加賦第226章 大婚誓言第376章 熱射病
第404章 邪方:避孕之術第389章 李清照呼吸法第293章 王詵身敗名裂第37章 變法小成第208章 醫家實驗法第138章 中策攤役入畝(二合一)483.第483章 招安梁山第65章 搶親第371章 休克療法第18章 大宋提刑官蘇遁第434章 遼夏驚恐第362章 爭尚駙馬第67章 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第74章 奉旨行醫第51章 踢館開封府第141章 正方六十致仕第368章 呂大防辭相第202章 變法的真諦在於‘變’第245章 恐怖的祝由術第255章 唐詩宋詞李曲第163章 範正:監軍平夏城第411章 大理震動第418章 兵臨大理城第220章 變法:戶婚律第215章 戰勝痘瘡第49章 踢館太醫局第279章 曲劇現世第419章 龍尾關第90章 邪方裝病第75章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第154章第438章 邪方:衛生紙第415章 邪方:蝗災將成455.第455章 範正外放爲官第368章 呂大防辭相第287章 少年趙佶的煩惱第182章 近親繁衍第374章 變法商家485.第485章 遼國反應第141章 正方六十致仕第401章 如兒戲的皇位第360章 變法駙馬制度!第47章 無悔的決定第210章 洛陽大疫第277章 趙佶和李師師初見第82章 此情無計可消除第360章 變法駙馬制度!第290章 王詵的報復第99章 太醫範正(二合一章)第440章 《男兒行》第358章 變法法家第36章 幹他第129章 新黨現第202章 變法的真諦在於‘變’第413章 鄯闡府之戰第7章 清照醉酒第337章 高太后駕崩第417章 大理白藥第71章 李父,有眼無珠也第282章 範正護妻第35章 幹兄說:幹他第269章 醫家內患第74章 奉旨行醫458.第458章 範正下江南第317章 偏方:陳芥菜滷第65章 搶親第325章 變法兵法450.第450章 重啓慶曆新政第260章 範衙內第428章 世襲之禍第278章 曲劇一出,文壇震動478.第478章 種馬趙煦第323章 萬萬貫青苗錢第301章 武舉開始第81章 勸禁女子纏足令第7章 清照醉酒第252章 神奇的軍器監第184章 玻璃問世!第355章 女醫大興第61章 戀情暴露第424章 龍首關降第359章 封侯非我意第379章 解暑神器冰激凌第214章 牛痘之術第366章 不爲良相,當爲良醫第244章 第二次平夏城之戰第330章 西夏鐵鷂子戰敗第368章 呂大防辭相第426章 西南各部的歸宿第428章 世襲之禍第25章 萬貫秘方第356章 紹聖四年第7章 清照醉酒第321章 發行銀幣第106章 雍王一敗塗地(1200均訂加更)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146章 永不加賦第226章 大婚誓言第376章 熱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