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後樂

石堅祖母腿摔斷的這些日子,他只收了一個人的禮,那就是汪知州特地從江寧府請來的名醫,雖然這個名醫也醫不好老嫗的腿,石堅還在心裡感謝汪知州。所以他纔來爲汪知州送行。

石堅一拱手說:“晚生祝汪知州一路順風。”

汪銓連說謝謝,他看着石堅,心想果然少年英氣過人,李舉人當初怎都看不到這個人呢,現在每半個月主動將女兒送到人家“團圓”,惹得鄉人笑話。他都懷疑石堅自投奔李家後,李恆有沒有看過這對祖孫,否則這樣一個人物,他都沒有注意。

石堅說道:“聽說汪大人調任嶽州,恰巧先父也在哪裡供過職,先父還帶晚生去過,晚生對哪裡依稀有些印象,特別是那裡的一處名勝,叫岳陽樓頗爲壯觀。現在爲大人作一辭文,祝大人以後步步高昇。”

“大妙,”汪銓聽了大喜,這少年除了在李府那三幅作品,以及自家門前碑帖和太白樓那首小詩,竟惜墨如金,從來不爲別人寫字。可大家知道這少年性格孤傲,品行高潔,也沒有人生氣。現在主動少年幫他作辭,他能不高興。況且大家都看過他寫的詩詞,可沒有看過他的辭文。

他看到少年用又了一種書體,這種書體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讓人看了覺得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這時圍觀的和州官員和鄉紳都大叫了聲:“好!”

能不叫好嗎?這可是明代大師董其昌的書體,連一代大帝康熙也愛不釋手。

他們就看到少年寫道:

祥符九年夏,汪知州遷嶽州。恰予先父曾於嶽州供職,予幼時隨至之,先父攜小子登岳陽樓一遊,至今猶記也。今送別汪知州,特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第一段寫完,衆人還不以爲意,可越到下邊越讓他們驚訝,當石堅寫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時,衆人鴉雀無聲,全都睜大眼睛望着這個少年。

良久,汪銓彎下腰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受教了。”

石堅答道:“不敢,大人一路走好。”

說完推着輪椅,三人向回走去。

然而這羣人還站在這裡發呆,汪銓也看過“石堅的”《西遊記》,故事固然有趣,可太過俚俗了。當然這時也出現了一些小說,但還沒盛行開來,長篇小說幾乎沒有。一般文人還看它不起。可這篇《岳陽樓賦》一出,讓這些人全都震呆了。不說其中文辭優美,主要是其中志氣高昂。試問天下有幾人敢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樣的句子。

石堅本着臉,可是他忍不住想笑,這時候算起來范仲淹才中了進士,還在不遠毫州擔任集慶軍節度推官(從八品)小官呢。他抄襲也不會露出馬腳。可是他沒有想到這篇文章一出固然使他名聲更響,可他以後入朝每次看到范仲淹就象做了賊樣的。

到了騰子京謫守嶽州重修岳陽樓時,范仲淹想給騰子京作賦,可提筆卻無奈地嘆道:“我已經無筆可寫了,石相公全寫了。”

直到石堅離開許久,衆人才回過神來,汪銓望去石堅已經消失背影的方向嘆道:“此子將來將是我們大宋的棟樑。”

他才鄭重地將這張紙如捧泰山似的收好。

這件事越發使得石堅聲名登上鼎峰。但石堅還是每天寫字讀書,大門不出,或者每天講一回《西遊記》給老太太聽。

這件事過了十天,新任陶知州也到任了。天氣更熱,樹上的樹葉碧意也開始轉深。石家門口還象往日一樣安靜,有三兩讀書人來臨摹,但他們都不敢發出聲音。

突然遠處來了一行隊伍,這行隊伍裡有幾輛轎子,還有士兵在旁邊保護。隨着他們的前進,揚起一片灰塵。這些個學子都皺起眉頭,他們心想爲了讓小神童安心讀書,連前任知州在石家門前都不敢大聲,這是誰家子弟這樣張揚跋扈?

隊伍來到石家門前停了下來,這幾個學子看到了陶知州先下了轎子,然後他來到了後面轎子前,做了一個很恭敬有請的動作。然後他們看到一個長得白胖的青年人走了出來。

陶知州說道:“楊公公,有請。”

這些學子們才知道這青年人原來是宮裡的太監,太監跑到石家來幹什麼?這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然後陶知州才站在石家門口郎聲喊道:“小石相公,有聖旨來了,快來接旨。”

雖然帶着楊公公傳聖旨的,他還不敢冒味推門進去。要知道里面住的人雖小,可是先天之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材。他貴爲知州,也恭敬地稱呼爲小石相公,他不知道隨着他這聲稱呼,就得到了和州人以後的擁戴。要知道現在石堅可是和州近十萬人所有的驕傲,尊重石堅也代表着尊重和州。

這些學子們腦子裡轟地一下,皇上都知道了小石相公?

石堅也愣了下,聖旨?他覺得還很遙遠,聖旨來了找他什麼事。但這可是皇權時代,他不敢倨傲。連忙放下書筆,來到門口親自將這位公公迎到家中。這時候紅鳶和老嫗也驚動了,老嫗連忙叫紅鳶擺上香燭,準備接旨。

這時那幾個學子也豎起耳朵聽。他們透過籬笆看到石堅和在場所有人都跪下來後,那個青年太監緩緩打開聖旨。

第三更準時奉上,第四更十一點鐘再來,明天還會三更。

第473章 乖乖做皇帝(上)第44章 三拒第530章 泣血路,鐵師成第212章 紅雪第47章 爲誰第566章 問劉娥第72章 白馬第589章 租妻第81章 威力第564章 該當何罪第261章 錢也能砸死人的第341章 驅第7章 技驚第133章 老二第225章 冰第119章 十旨第87章 好高第181章 教主(上)第679章 聖人第111章 故去第474章 乖乖做皇帝(下)第631章 論佛第450章 和鼓宰相第72章 白馬第134章 神仙第381章 剖第282章 生天(中)第321章 離去第2章 蒸酒第187章 大牀第687章 只是陪你第308章 三殺(中)第65章 在望第402章 神罰(四)第106章 和平第146章 瘸狗第687章 只是陪你第237章 嬌柔第109章 奶奶第429章 窮驢第526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走(下)第161章 角鬥第392章 分屍第463章 囂張之始第43章 春種第420章 懷春第77章 山寨第70章 小人第578章 春天來了,戰第385章 信第319章 不要臉第258章 以彼之道(下)第331章 關第342章 條件第341章 驅第639章 陽光三百六十二章 求助第526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走(下)第649章 瘟疫第517章 營救第404章 腳步第681章 着書的想法第315章 壯士之殺(下)第633章 舍利第610章 決裂?第418章 王林第47章 爲誰第98章 妖女第376章 剛第375章 上錯了牀第496章 雙龍第188章 血城。霸道第246章 天要下雨第696章 我是老大第99章 對聯第119章 十旨第679章 聖人第162章 奸臣第214章 單挑第445章 虎穴(一)第412章 魚鉺第272章 算計(上)第71章 良臣第664章 向南第556章 進入之九五第一九第563章 老丈人第186章 洞房第409章 蠶食第329章 立威第448章 今天真高興第458章 虎穴(四)第436章 識破第590章 荒唐和約第590章 荒唐和約第71章 良臣第681章 着書的想法第161章 角鬥第443章 第一槍第139章 鋸人第338章 一個人的戰爭
第473章 乖乖做皇帝(上)第44章 三拒第530章 泣血路,鐵師成第212章 紅雪第47章 爲誰第566章 問劉娥第72章 白馬第589章 租妻第81章 威力第564章 該當何罪第261章 錢也能砸死人的第341章 驅第7章 技驚第133章 老二第225章 冰第119章 十旨第87章 好高第181章 教主(上)第679章 聖人第111章 故去第474章 乖乖做皇帝(下)第631章 論佛第450章 和鼓宰相第72章 白馬第134章 神仙第381章 剖第282章 生天(中)第321章 離去第2章 蒸酒第187章 大牀第687章 只是陪你第308章 三殺(中)第65章 在望第402章 神罰(四)第106章 和平第146章 瘸狗第687章 只是陪你第237章 嬌柔第109章 奶奶第429章 窮驢第526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走(下)第161章 角鬥第392章 分屍第463章 囂張之始第43章 春種第420章 懷春第77章 山寨第70章 小人第578章 春天來了,戰第385章 信第319章 不要臉第258章 以彼之道(下)第331章 關第342章 條件第341章 驅第639章 陽光三百六十二章 求助第526章 沒事偷着樂,有事偷着走(下)第649章 瘟疫第517章 營救第404章 腳步第681章 着書的想法第315章 壯士之殺(下)第633章 舍利第610章 決裂?第418章 王林第47章 爲誰第98章 妖女第376章 剛第375章 上錯了牀第496章 雙龍第188章 血城。霸道第246章 天要下雨第696章 我是老大第99章 對聯第119章 十旨第679章 聖人第162章 奸臣第214章 單挑第445章 虎穴(一)第412章 魚鉺第272章 算計(上)第71章 良臣第664章 向南第556章 進入之九五第一九第563章 老丈人第186章 洞房第409章 蠶食第329章 立威第448章 今天真高興第458章 虎穴(四)第436章 識破第590章 荒唐和約第590章 荒唐和約第71章 良臣第681章 着書的想法第161章 角鬥第443章 第一槍第139章 鋸人第338章 一個人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