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掀風作浪

一。咐月雖明,可秋風已起。吹在樹梢聲。帶着淅淅的嗚咽聲,如敵騎初來,踏踏錚錚,如海水***,翻滾澎湃。

月雖明,秋卻來

西北風不住的吹打着營帳,帶着烈烈的殺氣。

營帳的門緊閉,幽風無孔不入,油燈不停地閃爍着,偶爾傳出一兩聲輕微的燈花響。

申義彬繼續說道:“石大人。最好不要插手。”

因爲這已經牽涉到內宮。現在石堅聲名已足,無人再會阻擋他的行動,雖然郭氏死得奇巧,可只是一女子而,死了也就死了,對大宋走向無關緊要。不如不管。況且這些年死的人還少嗎?

可申義彬卻疏忽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死的人很多,可活着的人更多。原來因爲窮困,許多人家養下小孩子之後,全部丟棄,可現在隨着生活開始富裕。幼兒成活率增加了數倍。只要再過十幾年,宋朝的人口數量將會起翻。而且還是以青壯年爲主。

石堅並沒有理會,他在想着心事。

郭氏之死。與皇袍加身、刀光斧影、李師師還有宋江有沒有徵討方臘是北宋的幾個無法破解的謎團。

郭氏之死案中,閻應文扮演了極不光彩的一幕,甚至連呂夷簡也參預其中,這勿用置疑。主要就是趙禎的態度曖昧,先是對此事僅表示了一下傷心,然後很漠然地處理。諫官姚仲孫、高若訥劾文應“方命宿齋太廟。而文應叱醫官,聲聞行在;郭後暴薨,中外莫不疑文應置毒者;請並士良出之。”

於是趙禎下旨,讓照宣使、入內都知閻應文罷爲秦州鋒轄,但其人稱疾願留,學了丁謂的一手。直到閻應文專怨小甚至與江德明一樣,連聖旨都敢矯違,最後天章閣待制范仲淹,忍無可忍,彈劾其罪。但范仲淹做了一件事。將彈劾其罪時,連飯也沒有吃,對其子說:“我如果不成功,將會死。”

爲什麼說這話,當時范仲淹在朝堂上,一定聽到了什麼風聲,否則彈劾一個太監。耕如此嚴重。後來趙禎用範言,竄文應於嶺南,但在半路上暴死。也是死得莫明其妙。

因爲范仲淹提不出什麼有力的證據,隨着閻應文之死,此案也如石沉大海。只是後面延續的事,呂夷簡對此事不快。對范仲淹說:“侍制乃侍從之任,不是口舌之任。”

語氣說的輕蔑之極。事實小范的一生,讓呂夏兩個人玩於股掌之上,從來就沒有翻過身。沒有事時,看着小范礙事,一腳踢,西北有事,不顧小范成了老範,連路也走不動,又把搬回來。比劉娥對石堅還要過份。

范仲淹也沒有給他面子,回答道:“侍從如何,向皇帝進言不正是侍從所做的?”

因此,石堅纔有了這次碰運氣的計劃小。

他到南方去也不是單單爲尋找賀援,主要還是改變宋朝對西南這種不作爲的羈康政策。如果改變,必然有戰爭,特別是大理還有太祖這道遺詔存在。如果他不前去,估計其他官員未必敢動手。還有也是爲了這個計劃。

雖然他的存在。將歷史改得面目皆非,但後宮石堅一直沒有插手。最多存在了一個不管事的李太后,後宮的歷史車輪慣性還必然存在,也就是抓頸門也會安生。

趙禎會找誰商議呢?首先會找閻應文,爲什麼這樣說,在劉娥快要死的時候。但皇宮內趙禎的親信並不多,閻應文曾果斷地到向趙禎,爲了使內宮安定作出貢獻。因此趙禎對這個太監很信任。

只有石堅冷眼相旁,清楚地看到,閻應文與呂夷簡的倒戈,幾乎在同時發生。恐怕也是劉娥的授意,都未必可知。

找到了閻應文,其實就找到了呂夷簡。這兩個人做得很低調,如果石堅不是有着前世的知識,都未必注意到。郭氏對呂夷簡的態度如何,那是比對石堅還耍憤恨。這時候閻應文必然會到郭。就是趙禎不找呂夷簡商議。閻應文也不會讓他找王李等人商議的,還是要篡奪趙禎前去找呂夷簡詢問。

那麼郭氏之廢就成了定局。

當然郭氏之死。如果按照歷史軌跡發展,還要到明年十一月,石堅不可能等到那時候纔回到朝中。但沒有郭氏寫的那封信,石堅也要推動郭氏一種重新上位的假象,於是悲劇發生。

石堅就耳冉借這個案件將呂夷簡徹底除去。

這不是個人的恩怨,是爲犧牲的幾萬士兵報仇。

還有一件事。使石堅不能容忍呂夷簡。

石堅從邸報中得知了一件事。網回到京城的龐籍,擔任御史,彈劾龍圖閣直學士、權三司使範諷。

其實範諷這個人還是挺不錯的,以蔭補父親範正辭,任官,出任平陰縣。時黃河決口,水消退後田界混亂不清,訴訕不止,久不能決。範到任後,親自主持辨認疆界,爭論乃止。用巡視官員的話來說,範諷爲政,濟貧扶弱,事必躬親,不法者痛加治之。後來出知青州,山東饑荒,王曾家是大戶,但王曾是什麼樣的官員。

範諷不避權貴。開王家藏糧放於災民。於是聞名於朝廷,直達中

那麼這樣的一個官員有什麼讓龐籍看不上眼的?

範諷爲人曠達,任性不羈,石堅那是僞放,人家是真放。所以就不拘小節,有些事情就沒有注意,多次逾制。最主要一點,他與寡居的姓子似乎來往過於親暱。

不知道這件隱秘的事,讓龐籍知道了。龐籍一聽。這不行啊。於是上書。

但又牽邊出一個人,那就是李迪。李迪本來讓劉後搞得心灰意冷,沒有想到自己還有進京的時候,而且官拜亞相,知無不爲。那真是盡心盡力。特別是呂夷簡在廢后之事上,還有主動到元儼家求元儼願諒。老王爺還真以爲他改悔,親自勉勵了幾句。還有呂夷簡讓自己的門生僧惠清越格擔任爲守閩鑑義。於是與範諷彈劾呂夷簡,趙禎不報。

在李迫看來。呂夷簡這是獻媚於元儼。在趙禎看來這是呂夷簡改悔。而且牽連到他尊敬的八王元儼。這種不報也是自然的沒有想到讀讓昌夷簡恨點入還有一層關係,李迪十分看重範諷。兩人還結成兒女親事。看到龐籍的彈劾,李迪不報。他也有想法,範諷這算什麼?比昌夷簡那種獻媚根本就是毛毛雨嘛。這是人家有魏晉遺風,而且你身爲御史,不問政事。專問人傢俬事何爲?

這是理念的不同。在龐籍看來是大事,在李迪看來是一件小事。於是李迫遷龐爲廣東轉運使。但這回龐籍不樂意了,你是兒女親事,也不能如此包庇。但無論是李迪還是王曾。都認爲龐籍有些小詞大作,不問。

這時候呂夷簡就故意在小皇帝面前提起河北河東三路功臣,富弼、韓琰、龐籍。你看人家多好啊,當時這三人都頂着呂夷簡乾的,可現在人家不但不生氣,反而讚譽。皇上聽了開心,還認爲呂夷簡現在真心改悔。話題便引到龐籍這次被罷免身上。說讓天下功臣寒心。

加上龐籍不服氣,不但不前去赴任。反而窮究此事小皇上一聽,雖然範諷做得不好,可這是一件醜事,遞個密摺就行,何必大肆宣揚。於是各打五十大板,反正龐籍也貶官了,大家一起貶吧。

讓範諷知充州。

但範諷也不服氣了,說我冤枉。交有與嫂子通姦,現在無罪貶職。皇上難道與龐籍一樣,坐實臣這樁醜名?

辨解就辨解,範諷也許是氣憤,言語之間,對趙禎有所不恭。

趙禎沒有辦法,只好下旨小詔即南京置獄,遣淮南轉運使黃總、提點河北刑獄張嵩審理此案。這個案件從開始審理後,因爲範諷人品曠達。象一些名人隱士,如張轍、石介、李冠、徐遁都仰羨其人。聽說此事,爲其鳴冤。

最後兩個官員也如實回答了,範諷雖然曠達不羈,可龐籍所奏確實多有不當之處。

於是趙禎再貶龐幕爲武昌行軍司馬。

這件案子本來到此結束。況且宋朝官員升升貶貶也是正常的事。最牛的寇準十進十出。以後範諷與龐籍也未必沒有升遷的時候。但這時候呂夷簡又說了,這是範諷詭辨而且用朋黨盅惑人心。特別是龐籍。朝廷不能這樣處理。

也許是因爲收復了幽州小皇上確實想着龐籍的好處,也許是因爲其他原因小皇上再次下詔,讓呂夷簡與宋綬決範諷之獄。審到最後。還是沒有證據,所謂捉姦在牀,就是有也不會讓你查到。但因爲範諷不拘小節,是有些行爲曖昧。那又如何呢?

但呂夷簡有意地將此案往朋黨上引,爲什麼龐籍上奏時,李迪作爲宰相。不上報皇上,私下處理了?爲什麼範諷出事,這麼多名士大臣求情?難道他還比龐籍功勞更大?而且一樁樁地將範諷誕怪之事舉出。這不是名士,學學魏晉遺風,而是朝中大臣,連石堅自稱山塞版,可行事並不是真正不碩大體,反而很小心。

句句在朝堂上問得李迪啞口無言。

最後出李迪知相州。但不知道爲了什麼,又改授資政殿大學士,留京師。仍班三司使上,然後降爲太常卿、知密州。呂夷簡不顧小皇上與李迪的私人關係,敢於進諫,左遷爲同知樞密院事。

除了李迫外,呂夷簡還窮究其朋黨。象光祿大理寺承,被人稱爲宋朝兩大酒仙的能臣石延年,也被無辜牽連進去,坐免官鼎

石堅看到這份邸報,氣得發笑。

這一手玩得太漂亮了。先走向元儼示好,也等於向自己示好。然後用龐籍做了槍頭,攻擊範諷。一步步地將事情引大。報復範諷是一個方面。主要是把李迪弄下臺去。現在朝中大臣,薛本網直,可在吏治上稍有安缺,王曙年老,范仲淹資歷淺。夏殊動向不明,張者失寵。只剩下自己與李迪,還有王曾。而自己萌生退意,王曾呢?在權謀之術上,也不是呂夷簡的對手。只有李邊因爲在宋真宗時,保過趙禎。這是大恩。因此首要的目標就是李迫。以後伺機而動。

四兩撥千斤,讓人心寒啊。石堅想到,這就是史學家稱讚的動操有術啊。真朗。的動操有術。

石堅寫了一封信給龐籍,信中也說了小與大的爭論。雖然範諷多有小、過失,也只是言行上有些不羈,可有沒有危害過百姓?危害過朝廷?首先開導龐籍,然後說到範諷之事,規勸就可以了,沒有必要興師動衆。看一看,朝堂上經你這一弄,多少耿直大臣下臺了?最後才問道。你規勸範諷之事,背後可有人說過什麼?

只是信剛發出,還沒有收到回信。

但更加堅定了石堅剷除呂夷簡的決心。

只是這件事提拼了一年多發動,爲什麼郭氏一樣的生病?小皇上一樣的態度含糊?

他考慮很久,才擡起頭來,看着申義彬一臉憂愁。他說道:“不用擔心。這件案子,皇上沒有參預其中。”

石堅這樣說,是有原因,既然歷史在按照它的軌道走。如果石堅自己不去追問,范仲淹同樣不會讓郭氏冤死,那麼閻應文就會流放。如果是趙禎下命令鳩死郭氏的,爲了滅口,他也不可能讓閻應文流放出去。就是此人死於半路,估計也與趙禎無關,很有可能是呂夷簡滅的口。

這話石堅不能說出來。兩種歷史對照判斷?申義彬也會以爲他腦子壞掉了。

申義彬並沒有追問,他只是看了一眼石堅的神情,見到石堅說這話時很堅決,心中想到,也許石堅從其他渠道收到了一些消息?既然郭氏之死不是皇上下旨的,那麼就好辦了。

於是倆人再次商議,可商議了半天,也沒有頭緒。

最後還是認爲石堅立即到京。找到具體情況再說。而且速度還要快,以防這些人將線索掐斷。

第二天,石堅讓申義彬留守。他帶着一隊人馬悄悄離開大營,但消息封鎖起來。連石堅自己也是化了裝,成了一個普通士兵。不但這樣。連夢姑與靈姑都留在大營。其間正治皇帝與他的手下大臣找過石堅多次。都被申義彬攔阻在外面,這讓大理君臣心中都有些擔心了。個甲義彬怕讓外人得知石堅離開的消息。忍住沒有說六央還在浩浩蕩蕩的慢騰騰地向京城進發。

石堅一行十幾人,怒馬日夜兼程。第四天,石堅就到了京城。現在的東京因爲居民日益增多,效外許多地方成了居民區,而且這種情形還在蔓延,後來有大臣建議修城牆。石堅說了。城牆高大,可能抵擋幾回炸藥與火炮的打擊?可能阻擋士兵乘駕工具從上空降落?

這個大臣還不服氣,反問,石堅爲何修建長城英卡。

石堅傲然答道:“非是我懼敵也,此道長城。將敵人阻於關外,使戰禍不彌散在幽雲之地,方纔使幽雲路百姓安居樂業,以後方能誠心歸順於我大宋。現在京城外重修一道城牆,於百姓何用?”

那個大臣作聲不得。爭論的結果,使羣臣更加對現在出現的許多武器重視,並且商議出幾道命令,全部是種種保密措施。

石堅並沒有做任何停留,向城裡進發。直到京城的門口,因爲盤查嚴密,石堅這才亮出身份。首先來到家中,不是他顧家,要問趙蓉具體情況,相信趙蓉不可能不對此事不關注。

幾個小傢伙圍了上來,問他有沒有帶好東西回來。象小雨、石平都有好幾歲了。有一點懂事。只是讓石堅感到鬱悶的是趙蓉逼小雨作詩,說石堅八歲會寫明月幾時有,可憐小雨眼淚汪汪,也寫不來出這樣的詩詞。捱了趙蓉的罵。每次都是石堅掩護。結果別人家中的嚴父慈母,到了石堅家中,是嚴母慈父。

但趙蓉說道:“相公,立即到皇宮去,馬上李相就要離開京城了。”

李迪憨直。趙蓉也很敬佩。現在李迪遭受排擠外放,趙蓉怕老頭子想不開,再也回不到京城了。老頭子今年都六十好幾。實際上老頭子還有十幾年光陰好活。不過自此事後,他與親家範諷一樣,開始消沉,一蹶不振,政治仕途基本告終。隨後端厚持重的宋朝賢相王曾跟着也被呂夷簡弄下臺去,以後呂夷簡獨霸朝政,老王這次下臺也沒有機會回到京城,死於任上。

趙蓉又說了一句:“還有這幾次朝會都在議論西南之事。”

西南並不是指原來宋朝的各羈靡州,而是指大理。果然大理君臣被石堅帶走後,各地陸續出現叛情,戰火連連。對於這情況石堅早就預料到了。先亂後治,很正常。而且宋朝留在大理的軍隊達到十萬人。這一頓亂後,大理在軟硬且逼之下,將飛快地進入治理當中。以後這塊土地方纔能真正與中原聯成一家。

石堅聽了一愣,這件事石堅已經上書了,朝中又要議論什麼?

不過看到趙蓉說得緊急,都沒有來得及寒喧,石堅立即對趙蓉說道:“你派人時李相說,就說我以私人關係留他在京城三天,然後他還要離開,我絕不反對。”

說完後匆匆忙忙地進了宮。

滿朝文武正在爭論,看到石堅到來,還很奇怪。的方邸報不是說過,石堅最少的要十幾天才能回到京城,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石堅看了看大家的臉色,范仲淹他們臉上有欣喜。夏橡嘴張了張,想要說什麼。可沒有說。至於呂夷簡,石堅明顯看到有些慌亂。而小皇帝臉上露出一絲尷尬。

雖然一閃而過,可石堅眼睛多尖,一下子就看到了。

這使他感到很狐疑。

但到了這時候,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小皇帝等到石堅拜見後,說道:“石愛卿,怎麼提前進了京城?”

想了想。這樣問似乎很不對,又說道:“石愛卿。一路辛苦

石堅答道:“無妨,不過再今天上殿是有事稟奏。”

“什麼事。儘管道來。”

石堅說道:“臣以一外戚身份。總管天下政務,行事放蕩不羈,多違禮制。臣今日觀李復古與範補之、石曼卿大人之際遇,臣惶恐不安。此數人對社稷多建奇功。李相更是皇上恩師,當時先帝遭丁謂之盅惑,李相力挫奸佞,使皇上方纔轉危爲安。今只是小有逾違,便遭流放。況且臣傲慢,所做的事情,如果按照禮法,就是斬首數次也不爲過。臣還墾請皇上看到臣有功於國家這份上,讓臣自保平安

說完了將印符雙手恭恭敬敬地遞到趙禎面前。

小皇上哪裡會接,愕然不解地說:“聯非是流放此數臣,只是暫貶一下,讓他們反思,以後還會有用。愛卿,這也是正常之朝堂起浮,何來此言?”

“非也。觀微知著。如皇若類似唐太宗,臣自無敢不盡力,敢不進言。惜皇上非是唐太宗。而是唐玄宗而,因此臣惶恐自保。”

王曾在一邊聽出他話音了,現在皇上這種種作爲,他也看不下去了,只是無可奈何。現在聽了石堅這樣說,他問道:“前期?後期?”

你不能說唐玄宗不好。前期唐玄宗開創了一個前所沒哼哼的盛世江山。直到後期寵信李林甫與寵愛楊貴妃,纔開始變得昏庸起來。

石堅說道:“天寶晚年。”

天寶晚年時唐朝發生了什麼事呢?唐玄宗沉哂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

趙禎鬱悶的想。就是聯做錯了什麼,可大體還是顧的,總不能與唐玄宗晚年相比吧。

大臣也感到愕然,石堅這話說得太過重了。不過有些大臣記下了,這才走進諫。不看到。魏徵怎樣說唐太宗的,你是昏君,連楊廣粲紂都不如。

石堅說完了。將官印往地上一放。這次匆忙,沒有穿官服就進殿了。省了脫官服這道手續。

然後就離開大殿了。

又要摞蹄子。

第15章 猴子第296章 回家(下)第458章 虎穴(四)第383章 破第476章 兩杯老酒第116章 一年第495章 胡音第674章 扭曲第121章 哭音第164章 烈士(中)第150章 蘿莉第407章 深入第641章 事事關心第657章 步步驚心第298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一)第436章 識破第378章 好大好長,劉娥哭了第93章 小茹第390章 雙璧第127章 井屍第313章 壯士之殺(上)第423章 發財第389章 論道第453章 匕現第92章 喋血第432章 兩美競邀第157章 李慧第68章 發飆第623章 第一刀第505章 殺妻第335章 孕第536章 拆第288章 借種第213章 紅雪(下)第518章 女學生第389章 論道第254章 神兵天降(上)第24章 大功第10章 再拒第626章 老屋第356章 活下去第305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七)第379章 裂第165章 烈士(下)第184章 孤城(中)第110章 露形第226章 刀尖上跳舞第619章 炮打趙禎第323章 孩子第485章 火馬第186章 洞房第518章 女學生第204章 美人(上)第262章 詭異的攻防戰第659章 死士第286章 送禮第672章 廢后第418章 王林第173章 黎明(中)第435章 是他第395章 開始第508章 留缺第49章 響鐘第123章 特權第99章 對聯第399章 神罰(一)第81章 威力第363章 枉凝眉第206章 浮萍第678章 異象第369章 大場面第503章 受得起第155章 滅門第603章 入魔第357章 害羞第156章 拜年第631章 論佛第191章 選擇第451章 石大人在此第457章 虎穴(三)第443章 第一槍第412章 魚鉺第309章 三殺(下)第236章 一件小事第11章 若市第162章 奸臣第611章 後悔第197章 歡迎第150章 蘿莉第215章 諜中諜(上)第616章 交出兇手第303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五)第420章 懷春第419章 堆土機第640章 狼王第182章 教主(下)第516章 心病第336章 十面埋伏第57章 聖人第203章 暗戰(下)
第15章 猴子第296章 回家(下)第458章 虎穴(四)第383章 破第476章 兩杯老酒第116章 一年第495章 胡音第674章 扭曲第121章 哭音第164章 烈士(中)第150章 蘿莉第407章 深入第641章 事事關心第657章 步步驚心第298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一)第436章 識破第378章 好大好長,劉娥哭了第93章 小茹第390章 雙璧第127章 井屍第313章 壯士之殺(上)第423章 發財第389章 論道第453章 匕現第92章 喋血第432章 兩美競邀第157章 李慧第68章 發飆第623章 第一刀第505章 殺妻第335章 孕第536章 拆第288章 借種第213章 紅雪(下)第518章 女學生第389章 論道第254章 神兵天降(上)第24章 大功第10章 再拒第626章 老屋第356章 活下去第305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七)第379章 裂第165章 烈士(下)第184章 孤城(中)第110章 露形第226章 刀尖上跳舞第619章 炮打趙禎第323章 孩子第485章 火馬第186章 洞房第518章 女學生第204章 美人(上)第262章 詭異的攻防戰第659章 死士第286章 送禮第672章 廢后第418章 王林第173章 黎明(中)第435章 是他第395章 開始第508章 留缺第49章 響鐘第123章 特權第99章 對聯第399章 神罰(一)第81章 威力第363章 枉凝眉第206章 浮萍第678章 異象第369章 大場面第503章 受得起第155章 滅門第603章 入魔第357章 害羞第156章 拜年第631章 論佛第191章 選擇第451章 石大人在此第457章 虎穴(三)第443章 第一槍第412章 魚鉺第309章 三殺(下)第236章 一件小事第11章 若市第162章 奸臣第611章 後悔第197章 歡迎第150章 蘿莉第215章 諜中諜(上)第616章 交出兇手第303章 公主郡主們的對碰(五)第420章 懷春第419章 堆土機第640章 狼王第182章 教主(下)第516章 心病第336章 十面埋伏第57章 聖人第203章 暗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