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

能夠擁有江楓這般遠見的目光的人,並不多。

在大唐人看來,戰爭必然是帶着死亡。

沒有人願意得到自己親人在戰場上死亡的消息,更不願意見到死亡。

除非不得不戰的時候。

把關於對外戰爭的爭論用大唐時代週刊報道出來,讓大唐百姓都參與進來。

這已經是前所未有的輿論讓步,更是前所未有的聖明之舉。

因爲道理不辯不明。

在這個時候,朝廷的確可以直接下令開戰。

然而大唐的百姓就需要被動接受大唐對外的戰爭,被動接受自己的親人在戰場上死亡的消息,被動接受着一切。

當這種被動接受的時間長了,總會有爆發的一天。

魯大師說,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百姓並不都是那種愚民,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心中還會沒有怨言。

大唐百姓現在對於大唐這個朝廷已經有了很大的信心,也有了很大的尊敬,更有了擁護之心。

百姓們也知道,朝廷本就沒有讓他們私底下爭論的責任。

縱觀歷史,也只有大唐李二陛下開啓了這一個國策,讓天下百姓都可論政。

朝堂之上,還是有一些大臣在據理力爭。

李世民坐在上面,也沒有辦法,他其實已經漸漸地站在了國師江楓那邊。

有生之年,日不落帝國。

這是多麼偉大的功績,絕對能夠名垂青史萬萬年!

然而大唐將會面對整個西方之國,最大的敵人便是大食,至於那些無主之地,對於強大的大唐人來說,並不是有多難。

眼看着雙方已經要打起來了。

李二陛下這纔看向了國師江楓,對方既然是主戰派,怎麼也要拿出一些說法來。

“國師,你以爲如何?”

隨着李世民的發問,百官們也都看向了坐在那裡的國師江楓。

對於他們而言,這個朝堂之上。

國師的話已經猶如一道聖旨了,和坐在首位的陛下一樣。

一旦做出來的決策,便不是他們這些大臣可以更改的。

江楓站起來,施禮道:“陛下,這關於是戰是和,大唐時代週刊早已經發表。

臣以爲,可以收集各地民聲,做一次調查,看一看民間對於這個事情的看法。

是戰是和,支持開戰者幾何,支持友好交流者幾何,或許可以給我等一個直觀看法。”

其他大臣不解,這需要多大的工程呀?

真要去一個一個問,然後記錄下來,還要收集不成?

李二陛下也不解,問道:“那此事又該如何去做?”

“陛下,國子監、弘文館、學宮的學士遍佈各地,可以讓學宮的學士組織,一組記錄支持開戰者,一組記錄友好者,由國子監、弘文館學士,以及御史臺的官員監督。

不需要多久,政令發到各地,也不過七天,收集這些記錄也不過兩天,等我等看到這個的時候,應該是半月之後。

與其這樣爭論不休,不如看看百姓的想法。”

這一點,倒是符合了李世民的君爲舟,民爲水的想法。

其他大臣也覺得可行。

這並不是說,他們以後商討國策的時候,就要都去看百姓的想法。

只是這一次,乃是大唐要不要對外開戰的國策。

乃是重中之重,一旦開啓,便是不死不休的場面,誰也不敢說,自己就能夠完全保證,大唐不會因此而被拖累。

主站的一些有武將,也有文臣,主和的文臣,也有武將,這才讓朝堂之上一時間難解難分。

隨着國師的建言,李二陛下直接下了政令。

便隨着大唐時代週刊一起,發往了各地,連邊關的將士們都有一份。

八百里加急,又是累死了一些戰馬。

不過對於現在擁有着河套草原之地的大唐來說,這些戰馬的損耗,他們也完全能夠承擔。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大軍,騎兵乃是以往的五倍不止。

這也是第一次百姓參與到國策中來。

一時間,整個大唐都熱鬧起來了。

百姓們紛紛聚集在了衙門前,開始上報自己的想法,是戰是和,一字卻重千斤。

不少急切的百姓,在早早就站在衙門前。

“你說,我是支持開戰,還是支持友好?”

“你是支持開戰,還是支持友好?”

“我跟你說,一定要開戰,因爲聽說,大食那邊的物資很豐富,西邊有着非常肥沃的土地。

到時候,我們就有了更多的糧食!”

“呵,要那麼多糧食幹啥?你現在又不是吃不飽!”

“你是傻啊,我這不是爲了我孫子着想嘛,老朽那田地,現在的確能養活一家子,但是我那七八個孫子長大了,又該如何?”

“是喲!”

一下子許多人都覺得,這開戰是有必要的。

大唐必須要開疆拓土。

因爲他們養活了不少娃,到時候,這些娃總要吃的吧。

大唐的疆土的確有些不夠用了。

其實,現在的大唐連一億人口都沒有,以他們的速度,就算是再過三四代,那也是足夠了。

然而人心總是不足的。

誰都想要讓自己良田百畝,就算是荒着,這心理也舒坦啊。

而且,還有不少的商人是支持開戰的。

所以只要是給錢了,一些百姓自然願意拿着錢,去喊上一句願意開戰。

憑白掙了五六錢,可以買點好穿的好吃的了。

半月之後。

這一場全民參與的調查,總算是完成了。

一時間,百姓的議論之聲更大,好像人人都參與時政,人人都帶着一些自豪一樣。

如此盛世,讓那些經歷了兩朝的老人,讓那些熟讀史書的大儒,也不禁感嘆。

繁花似錦如貞觀,盛世長安夜未央。

大家無不對如今的大唐,豎起大母不知,無不對外說着自己乃是大唐人。

等到這百姓的心聲擺在了朝堂之上的時候,說服力也明顯開始傾斜起來。

李二陛下也沒有想到,從來都是反對戰爭的百姓,這一次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心聲。

兩相對比,他這位大唐帝王好像都有一些自嘆不如,感覺自己是不是老了。

不僅僅是李二陛下沒有想到,就算是那些大臣也都是,他們沒有懷疑這裡面弄虛作假。

因爲己方監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們派出去的人,也回話,百姓們似乎非常支持開戰。

特別是邊關的將士們。

似乎支持聲更大。

李世民從影衛那裡也得到了很多關於這一次百姓參與國策的反饋,不得不說,國師江楓治國很有一套。

自己還一直想着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明君和聖君,對方一個小小的手段,就讓他自然而然成爲了千古第一明君。

如此手段,也只有這位仙人弟子可以做到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雞摸狗第四百三十七章 李治東巡,武后失勢第兩百一十九章 李佑第三百九十七章 小姐,可願和小生共推牌九第一百零三章 不需要的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江楓真正的目標第兩百七十九章 熬煮硝石第二十三章 小郎君之才,可爲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唐時代週刊的作用第兩百八十六章 挑釁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兩百二十九章 侯君集的心思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郎是本宮的!第三百章 李恪的智慧第兩百六十二章 假仁義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蠻入侵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萬國來朝第六百四十七章 崇禎帝,我就喜歡年輕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胎兩寶,國師爹地別想逃第兩百零四章 佛祖第一百五十章 所爲的戰爭都有目的第八十八章 演戲?加我一個第八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兩百五十八章 晉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欠下的債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被廢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此詩,還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以卵擊石第兩百四十一章 魔障第三百二十章 有人反水第六百七十章 洪承疇,我渴望得到仙丹第六百零八章 多爾袞、見到白衣之人就逃吧第五百一十二章 黃天蕩之戰(上)第兩百九十五章 誰給你的勇氣?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座豐碑,百萬民心第四百五十章 母后,我懷孕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九章 大唐之李家逆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穫第兩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第五百九十一章 不沾泥、你的死期到了第七十四章 合理地岔開了話題第八十三章 學府火鍋第五百七十章 盛世中魑魅魍魎第七十八章 人心思異第兩百零六章 回唐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明一暗第六百零七章 徐光啓、大明時期的科學家第六百一十三章 平衡術、誰也別想做大做強第三百零三章 仙島之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師戰場顯威,大殺四方第兩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勇冠三軍第六百五十七章 論成敗、最強與最強的對決第四百八十六章 力的作用第五百七十三章 紹興年天下大變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人物之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貞觀十年的大災第二章 演!繼續演!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痛快的太平找痛快第五百六十三章 李世輔建言良臣第兩百八十二章 權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旁敲側擊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四百三十八章 只有一人可救大唐第兩百二十四章 是誰?第三百八十二章 殷勤的太平公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各自的應對第五百五十八章 江上仙的三板斧第一百七十六章 太上皇李淵之死第一百七十章 世襲罔制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變化、崇禎皇帝的新煩惱第五百七十七章 漢中的地龍翻身第一百九十七章 唐律第五百零四章 大宋要靈氣復甦了嗎?第四百四十四章 得寸進尺第六百四十六章 顧炎武、一寸光陰一寸金第四百七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五百九十章 崇禎啊,你御駕親征吧第三百一十九章 好戲即將上演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山秀色第兩百一十章 大力第三百八十二章 殷勤的太平公主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唐的糧倉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六百二十三章 他來了、大明時代週刊來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當益壯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國師、我去教導教導他們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四百九十七章 江楓真正的目標第六百零三章 衆愛卿、廢了錦衣衛和東廠吧第五十章 皇家水軍第兩百五十章 周而復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江上仙法力無邊第三百三十八章 太史令的遺言第兩百八十五章 心術第兩百八十六章 挑釁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郎是本宮的!第九十八章 言傳身教
第三百三十二章 偷雞摸狗第四百三十七章 李治東巡,武后失勢第兩百一十九章 李佑第三百九十七章 小姐,可願和小生共推牌九第一百零三章 不需要的人第四百九十七章 江楓真正的目標第兩百七十九章 熬煮硝石第二十三章 小郎君之才,可爲相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唐時代週刊的作用第兩百八十六章 挑釁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兩百二十九章 侯君集的心思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郎是本宮的!第三百章 李恪的智慧第兩百六十二章 假仁義第三百九十一章 北蠻入侵第一百三十一章 不一樣的萬國來朝第六百四十七章 崇禎帝,我就喜歡年輕人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胎兩寶,國師爹地別想逃第兩百零四章 佛祖第一百五十章 所爲的戰爭都有目的第八十八章 演戲?加我一個第八十九章 當局者迷第兩百五十八章 晉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欠下的債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被廢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此詩,還行第四百六十四章 以卵擊石第兩百四十一章 魔障第三百二十章 有人反水第六百七十章 洪承疇,我渴望得到仙丹第六百零八章 多爾袞、見到白衣之人就逃吧第五百一十二章 黃天蕩之戰(上)第兩百九十五章 誰給你的勇氣?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座豐碑,百萬民心第四百五十章 母后,我懷孕了第四百一十七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第九章 大唐之李家逆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收穫第兩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第五百九十一章 不沾泥、你的死期到了第七十四章 合理地岔開了話題第八十三章 學府火鍋第五百七十章 盛世中魑魅魍魎第七十八章 人心思異第兩百零六章 回唐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明一暗第六百零七章 徐光啓、大明時期的科學家第六百一十三章 平衡術、誰也別想做大做強第三百零三章 仙島之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師戰場顯威,大殺四方第兩百二十一章 武才人第四百三十九章 勇冠三軍第六百五十七章 論成敗、最強與最強的對決第四百八十六章 力的作用第五百七十三章 紹興年天下大變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人物之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貞觀十年的大災第二章 演!繼續演!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痛快的太平找痛快第五百六十三章 李世輔建言良臣第兩百八十二章 權謀第三百八十七章 旁敲側擊第二十七章 翻手爲雲,復手爲雨第四百三十八章 只有一人可救大唐第兩百二十四章 是誰?第三百八十二章 殷勤的太平公主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決戰,各自的應對第五百五十八章 江上仙的三板斧第一百七十六章 太上皇李淵之死第一百七十章 世襲罔制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變化、崇禎皇帝的新煩惱第五百七十七章 漢中的地龍翻身第一百九十七章 唐律第五百零四章 大宋要靈氣復甦了嗎?第四百四十四章 得寸進尺第六百四十六章 顧炎武、一寸光陰一寸金第四百七十三章 禍起蕭牆第五百九十章 崇禎啊,你御駕親征吧第三百一十九章 好戲即將上演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山秀色第兩百一十章 大力第三百八十二章 殷勤的太平公主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唐的糧倉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六百二十三章 他來了、大明時代週刊來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老當益壯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國師、我去教導教導他們第三百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四百九十七章 江楓真正的目標第六百零三章 衆愛卿、廢了錦衣衛和東廠吧第五十章 皇家水軍第兩百五十章 周而復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江上仙法力無邊第三百三十八章 太史令的遺言第兩百八十五章 心術第兩百八十六章 挑釁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郎是本宮的!第九十八章 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