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二章 假仁義

六月初便開始下雨。

一直到了七月中旬才慢慢地變小,最後結束。

而大江大河的上游,因爲植樹造林的原因,多少還是保住了一些水土。

並且因爲這一場連綿不斷的雨水,也讓當地收集到了不少的儲存水。

很早就開始修建的水庫,還有一些水池等等,如今也有了一汪清水。

只是這些比不上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僅僅是十天的時間,下游已經是汪洋一片了。

很多工事只能暫停,因爲城內都遭了積水,差不多被淹了。

要不是很多人都已經在官府的帶領之下,轉移到了山上,安置在了帳篷內。

可能損失會更大。

也正是一位大唐國師的預測,大唐時代週刊對這一次的大雨進行了分析。

最後李二陛下下令下游官員要注意洪水,命令他們轉移一些很容易被洪水淹沒的低窪地區。

怕是要損失更多的人,也容易引起更多的民怨。

現在,大家頂多是有一些後怕。

這些年,也都有一些大災小災,所以大唐朝廷在應對這些災難的時候,其實比以前更加得心應手了。

首先便是帶着人去各地賑災。

大唐的那些官兵積極救助那些受災受困的百姓,並且要堵住一些將會決堤的水庫。

除此之外,還要安撫那些被安置在山上的百姓。

防止這些百姓之中會出現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到時候鼓動這些百姓做出謀反之事來。

這些年,雖然大唐一片歌舞昇平,但是卻也有極少部分的人,在別人的蠱惑之下,成了一個山大王,想着要推翻朝廷,自己坐上九五之尊的位置,成爲新的大唐皇帝。

山溝裡面,總會出現一些,自己給自己封爲皇帝的可笑之人。

而各地的官府,也總會拿此當做一些功績。

作爲大唐的太子,李承乾親自帶着人去往那些受災之地,安撫民心。

被羽林衛保護的李承乾,先是到了東都洛陽,在那裡視察了東都之後,這才轉道去了九江之地。

雖然大雨已經停了。

但是這洪水卻沒有退去,在九江之地依然可以見到洪水滔天。

李承乾對身邊跟隨一起的李治說道:“聽聞這一次的洪水,乃是上天的懲罰,大唐這些年砍伐樹木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不能留住雨水。

很早之前,我就聽聞國師說過,綠水青山才能讓大唐更好發展下去。

一旦大唐人開墾過剩,就會造成山林之地變成了耕地,沒了深山老林儲存那些雨水,它們就會彙集在一起,形成洪水。”

李治這才點頭,當初對於大唐時代週刊上面的議論,多少有一些不解。

經過了李承乾的講解之後,才明白過來,什麼叫做自然法則。

如此心中不免升起,自己一定要跟着國師學習,才能夠看的更遠,才能看清楚這世間的本質。

就像是大哥和二哥一樣,成爲一個大才。

到了荊楚之地,見到了那些已經無家可歸的百姓。

李承乾第一時間就表態,會在不久之後就派遣苦力前來,用水泥建造新的都城。

到時候所有的百姓都能夠居住到新的都城之中,並且,這一次也聽從了國師的話,要在九江之地,建造新的堤壩。

到時候就用水泥,以防以後還會發生洪水,衝沒了百姓的房屋。

隨着大唐太子李承乾視察和安撫民心,監督了一些官員,激勵了一下百姓之後。

這一場洪水大災,也就慢慢地過去了。

大唐時代週刊再一次發表了,是快速發展,還是可持續發展的論題。

不少國子監和弘文館的學士,都在上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一次的洪水,也讓大家明白了。

自然法則的重要性,同時,孟子所說的斧斤以時入山林的聖人之言的正確性。

一路安撫民心,最後到了江都的造船廠。

見到了一隻督促建造戰船的魏王李泰。

一直堅持鍛鍊的李泰,越發的魁梧,比現在的李承乾看起來更加高大威武了。

眼見到自己的弟弟如此,李承乾一時間也有一些感慨。

“已經一年未見,你的變化,再一次讓我刮目相看。”李承乾說道。

李治在旁邊也叫着:“是啊,二哥,你現在長得又高又大,都快要趕上程大將軍了。”

李泰笑着說道:“我這一直堅持練習武藝啊,到時候還想要能在馬六甲大顯身手呢!”

李治並不太羨慕自己二哥能夠金戈鐵馬,畢竟那太血腥,讓他這小小年紀的脆弱心,根本就承受不起。

倒是李承乾,薇薇有一些意動。

作爲李二陛下的兒子,心中多少還是有一些崇尚武力,只是可惜,作爲太子,他是上不了戰場了。

“好好做,到時候打下了馬六甲,佔據了大食,便是天大的功勞一件。”

李承乾鼓勵道。

兄弟三人也不是第一次和顏悅色地坐在一起交流,只是如今似乎隨着年齡的增長,多少都有了一些心事。

所以這交流之間,也都非常保守。

李泰帶着李承乾和李治去看了最大的一艘戰船的框架,僅僅是一個最主要的骨架,也比他們高出很多很多。

那一艘戰船,已經有了四五層樓那麼高了。

“好大呀!”

李承乾點點頭,的確很大。

現在來看,其實震撼的感覺還不算強烈,等到這戰船建造完畢,才最能夠給人直觀的感受。

李泰也滿心期待地看着這一艘戰船。

到時候,他就能夠帶着這一艘戰船去海上,縱橫大海了。

……

身在齊州的李佑,聽從這權萬紀的建議,出面視察災區。

並且親自幫助百姓去除了一些污泥。

還在齊州城外建造了粥棚,每一個無家可歸的百姓,都可以先在齊州城外安頓,一日三餐都有着吃食。

除此之外,也聯合齊州的那些豪紳,建造新的都城,招手了不少流民。

一時間,一個賢德齊王,便在齊州大地慢慢地流傳開來。

當李世民見到這消息的時候,心中多少還算是有些欣慰,自己的幾個兒子,有才能的居多。

這大唐當真有可能完事兒不傾。

第六百二十五章 明週刊、如何正確引導民意第四百四十九章 選駙馬第二十六章 王君廓VS李世民第八十七章 成也魏徵,敗也魏徵第四百三十五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三十三章 新的線索第六百八十章 范文程,亂臣賊子的末路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宋朝實施新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白玉山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長久戰第兩百二十六章 隔閡第十三章 我就是隨口說說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征第五百六十三章 李世輔建言良臣第兩百四十五章 了因的後手第一百八十九章 滅賊第三百零七章 風波不平第七十二章 有路就有自行車第兩百九十二章 龍之逆鱗第五百三十一章 嶽鵬舉服用金丹第兩百八十二章 權謀第四十二章 皇帝和世家的第一次較量第二章 演!繼續演!第兩百八十五章 心術第六十五章 李二陛下的姜尚第三百六十七章 黃宗羲、我的理想國度第一百三十四章 古往今來之少有第三百二十六章 開局撿到武則天第四百二十九章 不完善的市場第一百六十五章 靠天不如靠自己第兩百八十七章 設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武后的小心思第一百二十九章 學說第三百一十五章 找人幫忙第一百八十四章 退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之絕,獨佔其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國師,人的作用是非常多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兵第四百五十二章 薛元超致仕,武后又勝一籌第一百一十一章 火牛陣的翻版第兩百七十七章 羅斯柴爾德遊記第五百四十二章 包青天再度聞名第兩百二十九章 侯君集的心思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五百一十六章 杜右相投金被拒第四百一十二章 準備戰鬥第四十五章 對世家徐徐圖之第九十八章 言傳身教第兩百五十三章 日照之地第五百零六章 大宋國師第三十四章 各家燈火爲愁眠第一百八十七章 殺駕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學府,大明的教育基石第四百章 張大安一勸皇太子第兩百一十二章 教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此詩,還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白玉京的客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欠下的債第四百六十五章 白袍救駕第六百六十一章 多爾袞、一次失敗罷了第五十三章 一箭定陰山第四百七十九章 武后缺錢第四百二十三章 裴行儉的心結第兩百三十六章 淨衣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宋朝實施新政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開荒島第三十七章 舌尖上的大唐第兩百三十二章 刺客身份第四百一十一章 突厥蠻夷,可惡至極第四十七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六百三十章 李自成、我的大都在哪裡第一百八十一章 謀國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平坦的回長安之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嶽鵬舉大殺四方第六百四十四章 顧炎武、我以我血薦軒轅第一百四十五章 謀局第兩百一十七章 毒計第兩百四十九章 授人以漁第兩百五十九章 識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讓謠言先飛一會兒第三百四十七章 狄仁傑的遠見第五百七十章 盛世中魑魅魍魎第十五章 以史爲鑑、可知興衰第五百一十七章 韓世忠火燒連營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兩百一十三章 宮亂第兩百四十九章 授人以漁第四百三十八章 只有一人可救大唐第三百七十六章 白玉京的客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時代第七十七章 技術是發家致富的關鍵第十九章 揚帆出海,巨浪來襲第四百一十一章 突厥蠻夷,可惡至極第五百二十二章 江上仙又使填鴨計第五百零四章 大宋要靈氣復甦了嗎?第十八章 動起來,建造帆船第四百零九章 少將軍威武!
第六百二十五章 明週刊、如何正確引導民意第四百四十九章 選駙馬第二十六章 王君廓VS李世民第八十七章 成也魏徵,敗也魏徵第四百三十五章 主動請纓第兩百三十三章 新的線索第六百八十章 范文程,亂臣賊子的末路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宋朝實施新政第一百一十五章 白玉山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長久戰第兩百二十六章 隔閡第十三章 我就是隨口說說第一百八十二章 親征第五百六十三章 李世輔建言良臣第兩百四十五章 了因的後手第一百八十九章 滅賊第三百零七章 風波不平第七十二章 有路就有自行車第兩百九十二章 龍之逆鱗第五百三十一章 嶽鵬舉服用金丹第兩百八十二章 權謀第四十二章 皇帝和世家的第一次較量第二章 演!繼續演!第兩百八十五章 心術第六十五章 李二陛下的姜尚第三百六十七章 黃宗羲、我的理想國度第一百三十四章 古往今來之少有第三百二十六章 開局撿到武則天第四百二十九章 不完善的市場第一百六十五章 靠天不如靠自己第兩百八十七章 設局第三百二十八章 武后的小心思第一百二十九章 學說第三百一十五章 找人幫忙第一百八十四章 退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之絕,獨佔其二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國師,人的作用是非常多第一百八十三章 借兵第四百五十二章 薛元超致仕,武后又勝一籌第一百一十一章 火牛陣的翻版第兩百七十七章 羅斯柴爾德遊記第五百四十二章 包青天再度聞名第兩百二十九章 侯君集的心思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五百一十六章 杜右相投金被拒第四百一十二章 準備戰鬥第四十五章 對世家徐徐圖之第九十八章 言傳身教第兩百五十三章 日照之地第五百零六章 大宋國師第三十四章 各家燈火爲愁眠第一百八十七章 殺駕第三百四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六百六十二章 大學府,大明的教育基石第四百章 張大安一勸皇太子第兩百一十二章 教子第三百八十三章 此詩,還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白玉京的客人第一百二十一章 欠下的債第四百六十五章 白袍救駕第六百六十一章 多爾袞、一次失敗罷了第五十三章 一箭定陰山第四百七十九章 武后缺錢第四百二十三章 裴行儉的心結第兩百三十六章 淨衣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宋朝實施新政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開荒島第三十七章 舌尖上的大唐第兩百三十二章 刺客身份第四百一十一章 突厥蠻夷,可惡至極第四十七章 大唐時代週刊第兩百三十八章 因果第六百三十章 李自成、我的大都在哪裡第一百八十一章 謀國第三十八章 皇帝和大臣都來蹭飯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平坦的回長安之路第五百三十三章 嶽鵬舉大殺四方第六百四十四章 顧炎武、我以我血薦軒轅第一百四十五章 謀局第兩百一十七章 毒計第兩百四十九章 授人以漁第兩百五十九章 識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讓謠言先飛一會兒第三百四十七章 狄仁傑的遠見第五百七十章 盛世中魑魅魍魎第十五章 以史爲鑑、可知興衰第五百一十七章 韓世忠火燒連營第三百六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兩百一十三章 宮亂第兩百四十九章 授人以漁第四百三十八章 只有一人可救大唐第三百七十六章 白玉京的客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航海時代第七十七章 技術是發家致富的關鍵第十九章 揚帆出海,巨浪來襲第四百一十一章 突厥蠻夷,可惡至極第五百二十二章 江上仙又使填鴨計第五百零四章 大宋要靈氣復甦了嗎?第十八章 動起來,建造帆船第四百零九章 少將軍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