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田仁琬死

散碎的金銀確實不便於運輸,這是不爭的事實,後來的朝代中官府運輸稅銀都是在熔鍊之後再運輸的,而熔鍊過程中的損耗難以避免,而官府則把這種損耗算在百姓們身上,因此百姓們既要交稅錢,還要交損耗錢。網

玄宗收錢之後只會看數目多少,不會管損耗,合理的損耗對於玄宗來說不算事,當損耗過多,玄宗和朝廷肯定會不高興,因此趙子良把損耗分做兩部分,一部分算在皇帝和朝廷這邊,另一部分算在購買草場的買主身上,兩方需要承擔的損失都不多,都可以承受,所以皇帝、朝廷和買主都不會追究。

這只是趙子良來錢的一部分,還有另外一部分,那就是購買草場的人很多,有些人想要買到水草豐美的草場就不是那麼容易,趙子良指使官吏們額外收取買主們好處費纔會把水草豐美的草場賣給他們另外在土地草場的丈量中做手腳,十二萬畝草場只算作十萬畝,收十二萬畝的錢,在做賬時只記載十萬畝,畢竟按規定每戶最多隻能購買十萬畝,而很多人想要更多更大的草場,只能通過這種方法獲得。

當然這種事情肯定是要瞞着程元振的,除了極少幾人知道。勃勒罕對於趙子良用這種辦法挖朝廷和皇帝的牆角十分不解,畢竟以趙子良的爲人,平日是絕對不屑爲之的,爲何這次用這種不光彩的手段搞錢呢?

這些天,勃勒罕跟在趙子良身邊幾次想問,卻又欲言又止,趙子良對此早就看在眼裡,這天抽空對他說:“你是不是在奇怪我怎麼會用這種骯髒的伎倆辦法弄錢?”

勃勒罕連忙道:“不敢,屬下不敢!”

趙子良擺手道:“沒什麼,你疑惑也是正常的,如果以前,我當然不屑於用這種辦法,但是這次不這麼做不行!”

“侯爺,這是爲何?”

趙子良嘆道:“目前我大唐土地兼併嚴重,世家大族掌握着大部分土地,平民百姓只佔有少數,這是事實。如今我們買草場,以那些世家大族的一貫做事風格,你認爲他們真的只會老實的最多買十萬畝?爲了控制更多的草場,養更多的牛羊馬匹,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購買更多草場,然後隱瞞草場數量糊弄我們,特別是在朝中有大佬的世家大族們,這次賣草場的事情,朝中大佬們沒有獲得好處,他們並不會甘心,會想盡辦法搞到更多的草場,我們在條例中規定了每戶最多隻能買且只能擁有十萬畝,又禁止草場私自轉賣,主要目的就是要限制世家大族兼併大量草場,從而控制牲畜的販賣,但是這隻能治標不治本,他們有的是辦法規避我們制定的條例,所以與其被他們鑽空子,還不如我們自己做這件事情,我們既得了好處,又控制了規模,而且得到的錢我們可以幹很多事情用於正途!”

勃勒罕拱手道:“屬下明白了!”

賣草場正賣得如火如荼的時候,鄭三用飛鷹傳書從河東送來了消息,河東節度使田仁琬病逝了,這個消息讓趙子良一陣恍惚。

以兩人的關係,趙子良無論如何要趕回河東弔唁,他召集諸將和官吏們,安排好走後事宜,然後就帶着扈從們星夜疾馳趕回河東。

兩千多裡,趙子良和扈從們不停地換馬,連續六天不眠不休終於趕回了雲州,途中跑死了十幾匹馬,這還是因爲扈從們的馬沒有趙子良騎乘的烏力馬快,如果是他單獨一人,以烏力馬的度可以日行千里,三天之內就可以趕到。

趙子良突然帶着扈從們回來,讓夫人陳清瑩和聶三娘等人大喜,同時也有一些擔憂。

“夫君怎麼突然回來了?事先也不派人送個消息!”聶三娘一邊給趙子良揉肩一邊問道。

趙子良笑道:“怎麼?我回來了你不高興?”

聶三娘忍不住嬌嗔一聲,打了趙子良一下,說道:“當然不是,奴家是擔心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

趙子良點頭道:“不錯,我收到鄭三送去的消息說田大人病逝了,田大人待我不錯,以我們的交情,我是一定要回來看看的,明日我就得趕去太原!”

在家中與三個孩兒玩耍了一天,次日清晨,陳清瑩和聶三娘爲趙子良準備了一些東西,趙子良就帶着扈從們離開雲州趕往太原了。

趕到太原節度使府的時候,田仁琬的棺木還沒有下葬,古人死後有的棺木要停放三個月纔會下葬,這麼做主要是爲了給親友們和賓客們從遠方趕來祭拜留出足夠的時間,畢竟這個時候交通不便。

“鎮北侯、單于都護府都督、河東都知兵馬使、鎮北城城主趙子良將軍到”

位於節度使府內的靈堂中的田仁琬的親眷們聽到這個報號聲都有些驚訝,要知道田仁琬才病逝不過七天,而從漠北鎮北城到太原足有三千里路,就算中途不在家中停留,每日趕路四百多裡,這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受得了的。

田仁琬的家眷們極爲感動,紛紛出迎,其中以田仁琬的侄兒田承嗣的官職最高,五年前趙子良主持武舉會試時,田承嗣也在其中參加,並且取得了不錯的名次,如今他在安祿山手下聽用,已經被提拔爲北平軍使,其實田仁琬的兒子,只不過很小的時候就過繼給了田仁琬的哥哥爲子,對於親生父親的病逝,田承嗣當然要在第一時間趕回來。

田承嗣帶着一大幫親眷走出靈堂迎接,見到趙子良立即躬身拱手行禮:“學生見過侯爺,有失遠迎,恕罪恕罪!家叔過世,侯爺不遠數千裡星夜疾馳而回,學生和諸多兄弟姐妹等感激不盡!”

趙子良扶起田承嗣,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田大人於我有知遇之恩,客氣話就不用說了,帶我去祭拜田公吧!”

田承嗣連忙道:“侯爺請!”

來到靈堂中,張守瑜、高秀巖和郭子儀等人都在,他們站起來向趙子良行禮,趙子良點了點頭,來到靈位前上了幾炷香,對着靈位和棺木行了禮,才被田承嗣請到旁邊喝茶。

剛剛坐下,張守瑜、高秀巖和郭子儀等人就過來見禮:“見過侯爺!”

趙子良指了指旁邊的椅子:“都坐吧,你們什麼時候來的?”

張守瑜道:“我等也是剛到而已!侯爺,有些話可能現在說有些不合適,不過末將還是不吐不快啊!”

趙子良扭頭看了張守瑜,問道:“你想說田大人病逝後,節度使一職由誰來接任?接任的節度使是否能相處?”

張守瑜三人都點頭,“不錯,侯爺,這正是我等擔憂之處啊!”

趙子良想了想說道:“如果朝中懂邊事的大臣和武將不多,河東節度使一職非常重要,派一個文官過來顯然不怎麼合適,田大人雖然也是文官,但他畢竟擔任過安西都知兵馬使,略知兵事,而一個完全不懂兵事和邊事的文官顯然不適合這個位置,但是如今朝中有資格當任河東節度使的武將也不多,本將軍也不知道朝廷會派何人接任河東節度使一職,不過你們不用擔心,不管誰當任河東節度使一職,你們只要秉公做事就行!行得端、坐得正,就算新上司想尋你們的晦氣也會找不到藉口,而且本將軍不是海兼任着都知兵馬使一職嗎?有本將軍在前面頂着,你們暫時不用擔心,有一句話送給你們,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三人互相看了一樣,都同時拱手行禮:“多謝侯爺提點!”

其實張守瑜等人擔憂的問題也正式趙子良擔憂的問題,他畢竟需要在漠北坐鎮,不在河東,如果新來的節度使在河東大規模改變現在實行的政策,這對河東現在的局勢是很不利的。

不過現在也沒什麼辦法,還不知道皇帝會任命誰接任河東節度使一職。

趙子良等人在太原呆了一天,第二天就往回趕,高秀巖與他們同路了一天就轉道回岢嵐軍駐地了,張守瑜和郭子儀一直與他同路到雲州。

田仁琬病逝的消息被八百里加急送到了京城,玄宗皇帝還爲此惋惜不已,不過鑑於田仁琬在任上實在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政績,朝中也就沒有爲他立諡號。

趙子良準備返回漠北的前一天,王燦從京師用飛鴿傳書送來消息說,皇帝鑑於田仁琬的病逝,河東不能無人主持大局,但又一時間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命王忠嗣兼任了河東節度使,到現在爲止,王忠嗣已經是朔方節度使、並且兼任河西和河東兩鎮節度使,佩戴三種將印,其受到皇帝榮寵的程度可見一斑,從來沒有人有過這種待遇。

由王忠嗣兼任河東節度使的消息讓趙子良放心下來,如今王忠嗣已經在涼州處理公務,主要精力也都放在了河西對抗吐蕃人,對河東之事肯定是不會過問太多,王忠嗣既然不在河東,河東之事自然有河東的官員們處理。

第541章 準備鍊鐵鍊鋼第708章 親事(3)第1554章 世紀大戰開始第1215章 又來使臣第1381章 使臣官邸第1152章 全軍盡歿第835章 可薩汗國第822章 巡視(3)第1585章 及時雨第236章 朝堂爭鋒(1)第1418章 算你狠第1393章 監獄第93章 剷除爪牙(2)第393章 喜重逢第1438章 婦人的狠毒第498章 主動決戰第1037章 動手(1)第352章 張網以待第547章 政治聯姻第351章 漏網第820章 巡視第338章 大破吐蕃軍第1094章 改制第348章 兩軍遭遇第1084章 幽州之亂(2)第1503章 撲朔迷離第676章 迎戰孫孝哲第78章 埋伏變強襲第672章 保護第1040章 哥舒曜第1351章 財帛動人心第1264章 殤第431章 一網打盡(2)第1052章 去養馬!第1430章 逼宮第1237章 鐵匠第998章 老將臧希晏出山第270章 再接再勵(4)第961章 同意第1382章 被逼交權第1440章 局面不利第450章 契丹亡第124章 衝突(1)第918章 政治秀(3)第984章 李適的震驚第606章 曠世大戰(3)第205章 臨行前佈置(1)第985章 開國盛典第495章 自保之法——養賊自重第238章 口蜜腹劍李林甫第204章 流放充軍的官員和犯人第1436章 莊家出手第215章 返家第1028章 整頓吏治(6)第347章 兵指新城第1316章 地獄式長途拉練第1138章 燒糧第250章 暗中巡視(1)第712章 祿山死第27章 冒死救人第797章 出城強襲第693章 風吹草動第700章 受封太尉第1227章 分兵第742章 設計蔡希德第1398章 原來如此第438章 駙馬畏罪第249章 老家來人第226章 受邀第610章 曠世大戰(7)第1175章 引蛇出洞第389章 屋漏又逢連夜雨第13章 橫財第1529章 女皇被廢黜第50章 連斬七將第1534章 敗逃第945章 決意親征吐蕃第1064 李適死第1321章 一觸即發第168章 進入沙漠第53章 撫卹爭議第118章 出使第1270章 異變反水第1091章 矛盾(1)第1407章 說服第783章 一舉破城第707章 親事(2)第1476章 埋骨之所第385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61章 驚聞秘密第1039章 功成第634章 大踏步發展(1)第806章 聖旨到皇帝崩第1583章 狗急跳牆(1)第784章 奇襲西平(1)第1104章 局勢變化第383章 敵人出現第415章 初步小勝一場第936章 以殺止殺第1165章 守株待兔
第541章 準備鍊鐵鍊鋼第708章 親事(3)第1554章 世紀大戰開始第1215章 又來使臣第1381章 使臣官邸第1152章 全軍盡歿第835章 可薩汗國第822章 巡視(3)第1585章 及時雨第236章 朝堂爭鋒(1)第1418章 算你狠第1393章 監獄第93章 剷除爪牙(2)第393章 喜重逢第1438章 婦人的狠毒第498章 主動決戰第1037章 動手(1)第352章 張網以待第547章 政治聯姻第351章 漏網第820章 巡視第338章 大破吐蕃軍第1094章 改制第348章 兩軍遭遇第1084章 幽州之亂(2)第1503章 撲朔迷離第676章 迎戰孫孝哲第78章 埋伏變強襲第672章 保護第1040章 哥舒曜第1351章 財帛動人心第1264章 殤第431章 一網打盡(2)第1052章 去養馬!第1430章 逼宮第1237章 鐵匠第998章 老將臧希晏出山第270章 再接再勵(4)第961章 同意第1382章 被逼交權第1440章 局面不利第450章 契丹亡第124章 衝突(1)第918章 政治秀(3)第984章 李適的震驚第606章 曠世大戰(3)第205章 臨行前佈置(1)第985章 開國盛典第495章 自保之法——養賊自重第238章 口蜜腹劍李林甫第204章 流放充軍的官員和犯人第1436章 莊家出手第215章 返家第1028章 整頓吏治(6)第347章 兵指新城第1316章 地獄式長途拉練第1138章 燒糧第250章 暗中巡視(1)第712章 祿山死第27章 冒死救人第797章 出城強襲第693章 風吹草動第700章 受封太尉第1227章 分兵第742章 設計蔡希德第1398章 原來如此第438章 駙馬畏罪第249章 老家來人第226章 受邀第610章 曠世大戰(7)第1175章 引蛇出洞第389章 屋漏又逢連夜雨第13章 橫財第1529章 女皇被廢黜第50章 連斬七將第1534章 敗逃第945章 決意親征吐蕃第1064 李適死第1321章 一觸即發第168章 進入沙漠第53章 撫卹爭議第118章 出使第1270章 異變反水第1091章 矛盾(1)第1407章 說服第783章 一舉破城第707章 親事(2)第1476章 埋骨之所第385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61章 驚聞秘密第1039章 功成第634章 大踏步發展(1)第806章 聖旨到皇帝崩第1583章 狗急跳牆(1)第784章 奇襲西平(1)第1104章 局勢變化第383章 敵人出現第415章 初步小勝一場第936章 以殺止殺第1165章 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