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五萬足矣

二礱。李世民正在兩儀殿批閱奏

???※

“報,疊州緊急軍報??殿外由遠而近傳來宮中內侍的喊報聲。

李世民心裡一緊,站起了身,心裡想着諸軍都沒鼻終到個,侯君集這個領兵主將還在途中,這麼快前方就打響了,甚是不妙。從飛奔進來的內侍手中接過軍報一看,臉色一下子變了,吼道:“馬上召集衆臣,緊急軍情商議!再,使人傳特進李靖”小

“是,陛下!”內侍領命快而去。

接着有諸多的人從皇城出去。往各朝臣府中傳喚。

太極殿內,接着緊急傳喚的衆臣有些不知所以,都在交頭接耳地悄聲議論着什麼,打探究竟生了什麼事兒。

久未露面的李靖邁進殿來,諾大的殿內一下變得安靜了,許多大臣心內更是驚異,這位自從出征吐谷渾歸來後保持低調,極少露面的大唐軍神都被皇帝召進來,定是有異常重大的軍情生。

吐蕃,定是吐蕃人,幾次請婚被拒,上次以武力威脅的請婚也同樣被拒,並將其使團驅逐出境,吐蕃人定是報復來了。

有人已經往這方面猜了。

諸多大臣們都上來和李靖打招呼,也試着探問生了什麼事兒,李靖都回以不知情。

李世民神色嚴肅的從左側序門走了進來,並沒如往常般坐下。而是站在殿,看着朝卓上的諸臣。

“衆位愛卿,聯今日召你們前來,是有異常重要的軍情商議。接疊州緊急軍報,吐蕃贊普棄宗弄贊親率三十五萬大軍,往我青海、隴估、劍南一帶而來!”李世民一張臉上滿是殺氣騰騰的神色,“棄宗弄贊請婚被拒,竟然敢冒天下如此大不諱,公然以武力相脅,聯甚是憤慨!聯想問問各位,有何對策!”

“陛下,當日吐蕃使團公然威脅要以武力逼迫陛下許婚,如今其贊普棄宗弄贊果然率軍進犯我邊州,此事早有預謀,對如此卑劣行徑。我方當以強力還擊,不可示弱”。尚書右僕射溫彥博第一個出列奏道,“臣懇請陛下,派我大軍,擊退吐蕃人的進犯!”

“陛下,如此還要說,肯定是要戰的,吐蕃人如此狂妄,還是讓臣領兵,把那些吐蕃鳥人殺得片甲不留。臣去過那些地方,熟悉地形,讓臣領兵出征當是最好的”小朝中手腳最快的程知節,今日反而慢了一拍,被溫彥博這樣一個六十多的老頭子搶了先,心裡不痛快,聲音也更是響亮,說完還瞪了溫彥博一眼。

“陛下,臣附議,溫相說得在理,吐蕃人太狂妄了,應該派出我大軍。給予他們迎頭痛擊,讓他們知道天朝的國威是不可侵犯的”左僕射房玄齡也出列表示同意溫彥博的觀點。

“陛下,臣也附議,吐蕃使團在朝堂上失禮,並派軍隊公然進犯我大唐,是要教一下狂妄無知的吐蕃蠻人”特進魏徵出列奏道。

接着長孫無忌、王佳、高士廉、唐儉等朝中重臣都出列表示支持出兵。

“陛下,當戰無疑”刑部尚宗出列奏道,“臣跟隨李老將軍出征過青海,對高原地頗爲熟悉,就讓臣領兵出征,與吐蕃人決一死戰!,小

其餘的武將也全都羣情激昂,支持出兵,請求帶兵出征。

面對吐蕃人的大舉進犯,朝廷是否出兵的事兒,朝堂上第一次出現一面倒的情景,沒有反對的聲音,沒有人提議與吐蕃人議和。

所有身居高位的文臣都支持,這也是近年來少見的事兒,連一向反對兵事的魏徵都支持出兵,更是前所未有。

看到沒有人反對,李世民大悅,接着又問衆臣如何出兵爲好。

諸多朝臣都認爲吐蕃三十餘萬大軍犯我邊境,定是傾舉國之力欲與大唐決一死戰,我朝也應派遣數量相當的軍隊出征,還有人建議糾集那些歸附的部落和屬國也一道派兵,共擊吐蕃人的進犯。

只有李靖未一言。

待衆臣一番鼓躁後,終於有人注意到李靖這個未表意見的大唐軍中第一武將,這位戰神一樣的人物難道有不同意見?

“李老愛卿,你有何意見?”李世民一直在注意着李靖,見李靖未表意見,心裡有些打鼓。

“老臣當然支持出兵”小李靖上前說道,“只是我朝從未曾在如此高寒之地人作戰,也未與吐蕃人交過人,不知陛下想如何安排戰事”。

“聯想聽聽愛卿的意見”。李世民聽李靖如此說,知道他早已經對這場戰事進行過研究了。

“老臣覺得,此戰必須要將吐蕃軍隊大部殲滅,讓其多年沒有侵犯我邊境的能力,而且出擊的度耍快!”李靖說道。斤出了革靖的話裡幾重意思,那就是此戰只是將葉一生力量殲滅,並不是要將吐蕃國徹底擊垮,這與當初出征吐谷渾時李靖所表述的大不相同。

這是爲何,許多人在想!

李世民也皺了皺眉頭,表示對李靖的話有些不解。

但還沒等李世民開口相詢,李靖繼續說:“陛下,吐蕃地處極高之地,相比較青海,地勢更高許多,大部地方都無人煙,許多地方終年積雪結冰,人畜無法生存。

且吐蕃佔地極廣,東西南北各距千里。我大唐軍中無太多有高原作戰經驗的士卒,也沒有在如此極高之地進行作戰的經驗,我方的糧草供應都很是艱難,想一戰而滅其國,顯然是不太現實。因此,老臣以外,當以我精銳之兵力,消滅吐蕃這三十五萬人馬的大部,那吐蕃至少在十年內無力犯邊,這十年,我大唐可以刮練出數萬能在高原上作戰的軍士,到時可一擊而將其徹底制服,佔其適合居住的邏些城近”

“吐蕃高原上冬長夏短,適合大規模軍隊作戰的時間很短,只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若嚴冬來臨,我方士兵不要說作戰,恐怕連自身生存都無法保證!因此戰事必須在短時間解決,在高原上的寒冬來臨前,我方軍士必須全部撤離高原!回到青海或者多彌、白蘭等地勢稍低的諸羌之地,以免不必要的損失”。李靖宏亮的聲音在太極殿內迴響着。

“李老愛卿言之有理,那你覺得殲其大部,要用多少兵力?。李世民聽了大喜,這低調的老狐狸果然早已經對此戰進行過異常詳細的研究,對那些地方的地形地勢都已經很是瞭解了,這也正是李世民今日一定要召李靖來的理由。

“殲其大部,五萬精兵足矣”李靖伸出五個指頭說道。

“啊?!”朝臣們都被李靖此說驚呆了,連李世民心裡都是一震,面對吐蕃大軍三十五萬人,李靖只要五萬人就可將殲其大部,若是其他人口裡說出來,所有人都會認爲這是口出狂言,但從李靖嘴裡說集來,自是不一般,沒有人敢出來指責。

李靖哪次領兵不是以少勝多,對突厥頜利,李靖親率三千兵馬,在大雪天突襲領利近十萬大軍,再遣蘇定芳以二百騎偷襲領利的牙帳,最終徹底擊敗領利;青海之戰。無論哪戰也都是以少數兵力取勝的,奇兵加度,這是李靖最擅長的用兵之道。

“你說說,對付吐蕃三十五萬大軍,爲何只需五萬兵力?”李世民很是有興趣地問道。

“陛下,兵貴精不貴多,在那一片高原地帶上,兵力更是不宜過多,不然不易展開,數量衆多的軍隊彙集在那裡,不說不能靈活出擊,只是一個糧草的供給就是個異常重大的難題,而且許多地方連戰馬的草料都不能生長。因那片高地地勢險要,各方偵探情報都不方便,更是可以突出一個奇兵的用處。吐蕃三十餘萬大軍,不可能集結在一處,所以要以我方軍隊,快、連續襲擊吐蕃大軍,在吐蕃人未掌握我軍動向前,給予敵方一個毀滅性的打擊,打掉吐蕃人的士氣,殲滅其有生力量!”

“李老愛卿言之有理,你每次領兵,都是以少數的兵力戰勝大量的敵人!聯同意你的意見”。李世民臉上露出笑容。

“但也得防吐蕃人分兵進擊我邊境其他地方,一定要嚴令各邊州作好應戰的準備!”

“李老愛卿智慮過,聯甚慰,聯還想問你,你覺得何人領兵爲佳!”

“陛下,臣本願領兵出征,無奈身體欠佳,耐不住高寒,臣薦兵部尚書侯君集!”

“與聯想得不謀而合!哈哈”李世民大笑兩聲,其實早已經和李靖談過領兵將領的事了,如今只是兩人一唱一和地在朝堂上提出來而已。

出征的事兒決定下來,主帥有着落,李世民和衆臣雙討論了一番作戰事宜。

第二日,朝廷布出征的詔命,以吐蕃攻擊歸附大唐的多彌和白蘭諸地爲由,出兵反擊吐蕃。

詔令以兵部尚行軍大總管,特衛將軍李業詡爲副,並以李業詡爲河源道行軍總管,執失思力爲白蘭道行軍總管。牛進達爲闊水道行軍總管,劉簡爲佻河道行軍總管,共率步騎六萬擊之。

兵力比李靖說的五萬多了一萬!

同時令青海李大亮部,段志玄部及其他邊州做好迎擊吐蕃進犯的準備。

李世民和李靖對大唐軍隊的自信由此可見一斑,吐蕃三十五萬大軍進犯,只是派遣了六萬的兵力出擊”

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60章 潛規則?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1章 邀約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171章 心跡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26章 決定第37章 利器第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127章 鬆州之戰(一)第90章 抵達靈州第36章 收留第78章 禮節真多第25章 顯神威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6章 李靖辭相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68章 回紇人歸降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239章 雞林州大都督府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267章 房玄齡的臨終勸諫第20章 廟會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6章 成爲軍人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11章 吐谷渾,自找死第20章 廟會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60章 其樂融融第25章 長孫無忌太討厭了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54章 上元節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267章 房玄齡的臨終勸諫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1章 陽春白雪第41章 玩的過火?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61章 皇帝的心思真不少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65章 特衛第10章 祖孫對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49章 過年了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151章 夠味吧第41章 佔領柳谷第11章 吐谷渾,自找死第58章 連根拔除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64章 回到軍中第7章 較量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52章 鎮兵之將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
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42章 善後事宜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60章 潛規則?第166章 百濟伏兵撤走了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29章 鬆州之戰(三)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蹤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143章 凌煙閣功臣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1章 邀約第173章 輕取蓋牟城第241章 幸好你沒嫁於倭太子第200章 突發情況第171章 心跡第256章 李靖不一般的吩咐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73章 大戰即將開始第26章 決定第37章 利器第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198章 新羅君臣的密謀第127章 鬆州之戰(一)第90章 抵達靈州第36章 收留第78章 禮節真多第25章 顯神威第259章 因病請辭第6章 李靖辭相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圖如何第81章 攻擊夷男牙帳第68章 回紇人歸降第154章 應該放開宵禁第247章 攻佔飛鳥城第49章 慕容順被殺第239章 雞林州大都督府第153章 李靖面授機宜第267章 房玄齡的臨終勸諫第20章 廟會第243章 抵達難波外海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6章 成爲軍人第88章 各地的情報第63章 大義的契苾何力第11章 吐谷渾,自找死第20章 廟會第180章 我們四面都是強敵第60章 其樂融融第25章 長孫無忌太討厭了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54章 上元節第129章 長孫無忌爲何會如此?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267章 房玄齡的臨終勸諫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07章 拜訪溫彥博第11章 陽春白雪第41章 玩的過火?第248章 分兵剿滅倭殘軍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93章 新羅人貌合神離第189章 關於是否進軍平壤的爭論第61章 皇帝的心思真不少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25章 絕對不能出賣戰友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65章 特衛第10章 祖孫對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40章 鬆州之戰第97章 李世民的大舉動第58章 永不言放棄的漢人後代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49章 過年了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229章 皇帝想回長安了第151章 夠味吧第41章 佔領柳谷第11章 吐谷渾,自找死第58章 連根拔除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64章 回到軍中第7章 較量第160章 熊津江口之戰(上)第52章 鎮兵之將第3章 新式武器問世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140章 水師的建設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