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

訓閥在前隋時在瓜州北新建玉門關,貞觀時期伊州歸附,卿現剛商旅行者許多都往伊州方向過,玉門古關地位下降,守軍也只有幾百人,而且城池多年未修固,都有些破敗了,李業詡經過時候都有些鬱悶的感覺。

出征時經新玉門關,回程時又從老玉門關而返,面對這些常人古人感懷的高大關隘,李業詡也是頗多感慨。

因時空穿越,李業詡對歷史上一切有名的東西都非常的有興趣。

回望從焉者一路行來到沙州的路上,沿途很是荒涼,沒有任何城鎮,只見到零散的一些牧民,若從陽關或者玉門古關出西域,確實有再也遇不上故人的感覺,“西出陽關無故人想到這,李業詡想去看看另外一座著名的關隘,那就是陽關。

王維的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使的李業詡對陽關這個地方念念不忘,出征時都因不能臨陽關一顧而遺憾,回程時,從陽關近路過,無論如何,李業詡都想去看看。

也是從這首詩上,李業詡知道,歷史上的那個唐朝,官員們到安西都護府任職,都是從陽關過的,陽關的地位還是挺重要的。

李業詡安置好自己所領的諸軍後,帶着手下幾位部將,契芯何力、執失思力、蘇定芳、鄭仁泰、李業嗣、尉遲寶琳、程處默等,帶着幾百人的護衛隊,一道往所駐之地三十里外的陽關而去。

行進一段,一大片沙草地上,極遠處,陽關城樓在望,在周圍平坦的沙草地映襯下,顯得極其雄偉。

李業詡站在一山坡上,用望遠鏡看着周圍的情況,陽關城頭,大唐的龍旗在高高地飄揚,城頭上,有不少的士兵在巡邏。

在遠處看着沙草地界上那高大的雄關,還有兩邊綿延到遠處的長城,李業詡徒然生出一種成就感來,因安西大都護府的設立,原西域一帶都被納入大唐的版圖,陽關,這座著名的關隘,以後再也不是邊關了,這一片地將成爲大唐的腹地,看看周圍的環境,水草豐美,還有一些大小的湖泊,可以生存不少的人,待一切安定下來後,這裡也有可能會成爲一座繁華的城鎮,吸引百姓到此定居,大批的商者行人從此進安西,和伊州一道,成爲進出安西的重要中轉地。

諸將有些不解地看着不語的李業詡,最後程處默有些忍不住出聲問道:“我說老弟”李大總管,你在這裡看半天做什麼?都不是差不多的景色,有什麼好看的?陽關就在前面,要不要去了?”

程處默在知道要去看一座城隘時,本不想跟着出來,但在聽聞這一帶可以打到一些野味後,也興致很高地跟着李業詡一道出來了。

只是一路行來,也只打到幾隻小的動物,讓程處默很不過癮,想往遠處去,但李業詡不允,讓程處默很鬱悶,又不敢發脾氣,如今再看到李業詡呆着半天不說話,有些沉不住氣,出聲相詢。

“走吧,我們去關內看看李業詡回身笑笑,對程處默不禮貌的行爲也不介意,李業詡此番出來也想放鬆一下,所以身邊都是親近的將領,也免去了一些上下級的禮儀。

陽關的守軍警惕性也很高的小看到李業詡一行幾百人的隊伍往關前奔去,如臨大敵一般做好應對準備,在號角聲中,城上聚集了大量的軍士,所有將士的弓箭都上弦,接着有一隊士兵在一名校尉模樣的人帶領下,迎了上來。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李大將軍到此視察軍務,你們休得無禮”李業詡的護衛隊長李成和李萬帶着人迎上去,大聲地報上名號,連喊幾遍。

領頭的那名校尉聽了大驚,也有些將信將疑,但還是喝令諸將在外等候,他回去通報,所領的那百多名士兵還是持着武器對着李業詡諸人。

李業詡喝止有些惱怒的諸將,在離從陽關出來的守軍面前兩百步左右停住。

一會,一名看似將軍裝束的人從關內快速出來,身後還帶着一羣兵,奔到李業詡面前,跳下馬,行了一個莊重的軍禮,大聲地報告道:“末將陽關守薦高侃參見李大總管,還有諸位將軍”

“高將軍”李業詡還了一禮,“本將率大軍班師回朝,今日順道想來看看陽關的情況”

“李大總管請見諒,陽關乃邊關重鎮,即使有將領要視察,也要查驗官憑文碟高侃不卑不亢地說道,“還請大總管出示官碟”

“小小的一名部將,敢如此無禮”李業詡身邊的程處默大怒,欲上前教人。

“休得如此”李業詡厲聲地喝道,並令李成把自己的伊列河行軍大心一官碟旱給高侃討目,地對面前讀位陽關的守將有了好,膛。※

“李大總管請”高侃也只是略瞄了一眼,即行禮致儀,並在前面領路。其實一看氣勢,高侃就知道這些人不會有假,他在幾天前也得到過沙州刺史府的傳報,說近些日子凱旋的大軍可能會從陽關一帶回京,如今見了面前的這些軍人,也知道這些是班師大軍中的高級將領,想不到還是李業詡這位大總管親自來他所駐守的陽關視察。

高侃雖然有一些公事公辦的樣子,但還是滿心的歡喜,立下卓著戰功的行軍大總管,要到這裡來視察,對他們戍邊的將士來說,是莫大的榮幸。

李業詡也沒再說行麼,帶着手下一行進了陽關。

陽關的地理個置看似比玉門古關要重要,城隘也比玉門古關要高大,也要堅固,而且還剛剛修繕過,駐守的士兵也比玉門古關要多,有近千人。

身臨其境了,李業詡那份走進歷史的激動心情反而淡去了,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城樓,沙草地,還有身邊的大唐將士們,自己不是旁觀者,而是歷史的創造者。

在身邊諸將及高侃的陪同下小李業詡略看了陽關守將的軍務,即上了城樓,站在陽關城頭,用望遠鏡看着周圍的一切,除了茫茫的沙草地,還有大小不等的湖泊,沒什麼人蹤。“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業詡低聲地吟道。

王維著名的這首寫陽關的詩,還有以這首寫出來的《陽關三疊》,使的後世的人都記住了這個地方,陽關,如此大名的一個地方,竟然如此荒涼,除了戍邊的士兵,看不到普通的百姓,因安西一帶的戰事,連商旅行人都斷絕了。

“大哥,你又想到什麼好詩了”站在李業詡身邊的李業嗣驚喜道。

“只是偶爾想到而已”。李業詡笑笑,自己的這位二弟,還有身邊這些原來的兄弟和朋友們,因自己這段時間忙於軍務,都沒什麼親近的機會,不覺有些歉意,在軍中,身份上的差異使諸人不能如平常般呼來喚去,也少了些味道,今日出來,還正可以隨便些,找一些以往與衆紈絝們一道遊玩的味。

“大哥,你把整首詩能念出來吧”李業嗣一臉嚮往的神色說道。

“早聽聞李大總管文采不凡,今日至陽光視察軍務,就給末將留下一點紀念的東西吧”高侃一臉渴盼的神色,並令手下的一名士兵去拿筆墨。

“渭城朝雨混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業詡大聲吟道,再輕輕地唱道,“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飲心先已醇;載馳姻,載馳姻,何日言旋輯?能酌幾多巡!千巡有盡,寸衷難泯”。把他知道的這《陽關三疊》的一個版本唱了出來,只是也唱不全,曲聲嘎然而止。

李業詡揮筆寫下了這首詩,扔筆到一邊,並冠以《陽關曲》,後面的那些用怪聲唱的並沒寫。

高侃如獲至寶般收了起來,大喜地說道:“多謝李大總管賞佳作”

看着歡欣的高侃,其他諸將都有些眼紅,看到衆將有些怪怪地看着自己,李業詡自嘲地一笑,“好了,我們回吧”

說着即下了城樓,和高侃話別,準備在陽關近巡視一圈後回營。

剛出陽關城門,遠處幾騎飛馳而來,馬上有陽關守衛迎上去,只是馬上就護着這幾騎回來,待近了小李業詡纔看清,來者是伊列道行軍部下的傳令兵。

只見領頭的那名校尉心急火燎地喊道:“大總管,軍中送來朝廷的緊急詔令,和兵部緊急軍令”

“什麼?”李業詡一驚,大軍班師途中,朝廷傳來緊急的詔命,還有兵部的軍令,又發生了什麼事?難道安西一帶又有戰事發生了?

李業詡跳上青雅,帶着手下諸將飛速回到大營駐地,打開剛剛以六百里加急送到的詔令和軍令,一看之下,倒吸了一口氣。

薛延陀部趁我大軍出征西北之際,出兵攻擊李思摩部,這是朝廷發佈的出征薛延陀的詔命,以交河道和伊列道所屬的十二個近衛師組成安北道行軍部,以李業詡爲行軍大總管,出肅州攻擊薛延陀。

看着衆將都用探詢的眼神望着自己,李業詡並沒說什麼,只是大聲喝道:,“緊急軍情,立即集合諸將議事

朝廷出征薛延陀的詔令下達,班師的大軍將再次踏上征程,又不能回家了“

第40章 伏俟城內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209章 放了黑齒常之第17章 機會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1章 世襲刺史的風波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54章 上元節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57章 回到長安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25章 顯神威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121章 贊聶部沒有動靜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52章 鎮兵之將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36章 特種訓練(下)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2章 論理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51章 夠味吧第6章 長安西市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64章 初經人事第10章 開始募兵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2章 即將開始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54章 上元節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8章 高山流水第158章 出海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151章 夠味吧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40章 受到攻擊?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58章 連根拔除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70章 攻佔新城、卑沙城第48章 大事也第93章 勸和第84章 大度設被擒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7章 鄭氏兄妹第116章 如何戰?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169章 攻佔玄菟城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
第40章 伏俟城內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209章 放了黑齒常之第17章 機會第138章 做好伐高麗的準備第21章 世襲刺史的風波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231章 平壤城下閱兵第54章 上元節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57章 回到長安第63章 再訪宗聖宮第25章 顯神威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104章 曼蘇來訪第79章 出征平叛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240章 倭王拒絕臣服於大唐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167章 高麗棒子是懦夫第121章 贊聶部沒有動靜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第52章 鎮兵之將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36章 特種訓練(下)第155章 吐蕃人的最新消息第28章 李恪母子第22章 論理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151章 夠味吧第6章 長安西市第57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34章 轉移陣地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64章 初經人事第10章 開始募兵第66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215章 這些都是大唐的國土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94章 那是曼蘇願意的第181章 募兵擴軍第2章 即將開始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54章 上元節八十五章 各部都來歸附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8章 高山流水第158章 出海第139章 終於明白第151章 夠味吧第18章 庫山之戰(中)第40章 受到攻擊?第53章 軍隊整體戰鬥力要提高第213章 大哥,新羅王可能看上了你第58章 連根拔除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188章 李道宗的計謀:奇兵襲平壤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163章 好戲開場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234章 皇帝御駕回京第88章 安北大都護府的設立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70章 攻佔新城、卑沙城第48章 大事也第93章 勸和第84章 大度設被擒第150章 平康坊的奇女子第7章 鄭氏兄妹第116章 如何戰?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漢人秦飛羽第134章 歷史上的女皇帝要出場了?第35章 血戰赤海(三)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169章 攻佔玄菟城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161章 誰會約見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219章 金勝曼所講述的新羅國內情況第101章 你要明白皇帝這樣做的理由第136章 鬆州之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