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復職

節後,李世民專門下詔,重新恢復李嶇詡所停同時派人到李業詡新置的府邸中傳李業詡進宮。

正在指導新招的三豐名親衛練習武藝的李業詡,忙跟着傳喚的宮內侍衛來到皇宮。

過年後又下了一場雪,還沒融化光,天氣還很是寒冷。兩儀殿內,生着幾個大火爐,殿閣雖然很大,但卻充滿暖意。

李業詡進殿內,對正埋着頭看奏摺的李世民行了禮。

“賢侄,免禮”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摺,指着邊的道,“坐這兒,今日聯喚你來,有一些事兒要和你聊聊 ”

“謝陛下”李業詡坐在離李世民稍遠處,垂着眼,等着李世民問話。

李世民吩咐近侍上了茶水,撤去面前的奏摺,活動了一下身子,再屏退所有的人,這才說道道:“賢侄,聽說你新置了一所府弟,聯原本還想賞賜你一所宅弟 ”

“多謝陛下恩典,臣於國無多大的功績,不敢接受陛下的賞賜”李業詡恭恭敬敬地說道,儘量卻罵道,盡放馬後炮,幹嗎不早說。

“賢侄心裡還在責怪聯此番對你們祖孫倆的所爲嗎?”李世民笑笑看着李業詡道。

“臣萬死不敢,陛下做事,力求公正,臣和祖父對陛下從未有過什麼抱怨,陛下使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把此案查探清楚,除去祖父及臣身上的污名,實在是讓臣等異常感激”李業詡還是一副恭敬的神色說着,並沒看李世民的臉。

“聯也是異常痛恨此等誣告之人,你們祖孫倆在此番出征吐谷渾的戰

良之臣,所以聯對誣告之人定會嚴懲,以示警誡,慰衆再諸將之心。不然,朝中諸臣,軍中諸將,定會有微詞”李世民一副義正詞嚴的口氣說道,“且在以後的征戰中,若有部將不聽從主將的號令,貽誤軍機,造成損失的,也定是嚴懲不怠。”

“陛下如此聖明,實在是所朝臣之幸 臣也代祖父多謝陛下的信任”

“好了,你也別說這些言不由衷的話,這實在不像你”李世民白了李業詡一眼,“賢侄在新的特衛軍中,不正是最講究此點,全軍將士要做到號令如一,絕對服從命令,聯希望你多練出如此紀律嚴明的士卒出刺”

“臣一定不負陛下所託,爲陛下打造出一支不一樣的特衛來”李業詡起身,對李世民行了一禮。

自些次事件後,李業詡對李世民的想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眼前這位皇帝雖然說是位有道的明君,但對於朝臣中功勞過大者,還是一樣有猜忌的,只是手段比較溫和而已。

李業詡想着自己在以後的仕途生涯中,要時玄提防被皇帝猜疑,並且做好一些防備的手段,準備後路,免得不小心死得不明不白。自己雖然有了諸多後世的知識和見識,但面對朝堂上的紛爭,還有伴君之道,實在是個白癡級的門外漢,且以自己耿直的軍人特性,也沒那麼容易就學會圓滑之道。

但有一點現在這些朝臣們無法比的,那就是李業詡心中沒有那種強烈的忠君思想,若有人想危及自己的性命,那還是會作一番抗爭的,即使是皇帝也是如此。

“好了,你坐下吧”李世民用手示意道,“聯不只要一支強大戰鬥力的特衛,聯更希望大唐所有的軍衛都能如特衛般練有素,紀律嚴明聯年前交給你的任務,想必因這次事件,也給耽誤了,你要抓緊時間去操辦,選出一些各方面都異常出衆的各級軍官來,左、右衛軍中正有一批職位空餘下來,待你選出這些人員後,即可補充進去,左、右衛軍中也不至於少了諸多的人員而影響其運行 ”

“陛下,待選的名單臣在年前即與恪王爺,還有幾位中郎將商議好,臣身上帶了一份,請陛下過目”李業詡知道今日李世民召見肯定會問及此事,因此就把年前與李恪和蘇定芳、鄭仁泰商量好的名單也帶了來。只是想不到左、右衛軍中已經給這些人留有職位了。

選拔出來的人員共一百二十人,從校尉到隊正都有。

李世民從李業詡手中接過名單,略微看了一下道,“好,賢侄辦事還真果斷,這麼快就選好了人員,聯已經與兵部侯尚書商議過了,等你選好人員,取可由兵部下文,將這些人員編入左、右衛中,並將由兵部重新編寫的《軍中士卒練大綱》下發給左、右衛軍中,讓左、右衛諸將一道,按這份練大綱操練士卒漪一,聯會讓侯尚書到你軍中“領紋些人員編入左、右衛牛 ”

“是,陛下”李世民做事還真是雷厲風行,不過李業詡有些擔心,這些從特衛軍中出去的中下級軍官們,會不會受到原來左、右衛軍中那些主官們的排斥 以平均分,每衛中有六十名這樣的軍官安插進去,也是個不小的數目了,而一般的軍中,也大多排斥外來者的。

李世民似乎看出了李業詡的擔心,“你別擔心這些人到左、右衛中會受到排擠,不說左、右衛諸將都是也識大體的人,此更是聯親自計發 的事,諒他們也不敢如此做,”

李業詡聽出了李世民的言外之意,左、右衛中的那些高級將領,都是李世民的親信人物擔任的,他們都能很好地執行皇帝的命令,不會有任何不當的行爲出現的。

李世民先在左、右衛中如此施行,也正是這樣的意思。左、右衛的各將軍,都是李世民親自挑選之人,誰也不敢把李世民軍備改革試驗的事當兒戲,更不會把此事做砸掉,且如今在各衛軍營服役的人,也都是募集的常備軍。在此次征戰吐谷渾中,以新法練的特衛所表現強大的戰力,都讓諸衛將軍們驚歎不已,在李世民宣佈此項改革時,諸衛都爭着要把這些從特衛軍中選拔出來的人安到自己的軍衛中,以便能早日使自己所部的士卒整體素質提高。但最後李世民還是選了最爲倚重的左、右衛。

“陛下,臣多慮了”被李世民看破心思,李業詡也只得承認。

“各衛都搶着要人,聯也沒有這麼多的人可以拿,因此希望你能多練出人員來,以使諸衛中都有這方面的人員練士卒,以觀成效。若有諸多成功的範例,聯可以加大改變募兵方法的力度,從而整體提高大唐軍隊的戰力 ”李世民以嚴肅的口氣說着這些話,特衛此戰所表現非凡的戰力,讓他信心滿懷。

“臣一定不負陛下的重託”李業詡再次站起身,抱拳應道。

“聯對你可是異常信任,有何不能解決的事,儘管來找聯”李世民露出一絲笑意,說道:“你在家的這些日子,特情處的許立和傅德曾向聯報告,已經選定了一些人員,人數在一百二十人左右,可以派出去執行任務了,你回去後,抓緊時間與他們倆商量,制定一份詳細的行動方案,上報給聯,待聯批覆後即可施行,但你牢記,計劃必須周密,也要保證能成功,且不得讓這些人暴露身份 ”

“是,陛下,臣一定周密計劃”作爲情報人員,至死也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的,這是他們行動的準則。李業詡也知道,許立和傅德本就是李世民安插在自己身邊監視的人兒,無論是自己還是特情處的情況,李世民都會知道,如今聽李世民講起來,並無多大的驚異神色,當下把心中早已經想好的主意說了出來:“陛下,臣覺得,如今初次任務出去,只能成功,必須得有周密的佈署,嚴謹的組織體系,且還要有非常能幹的組織人員,此任務干係重大,若稍出差漏,那就前功盡棄了。因此,臣想,派往西突厥及吐蕃境內的人員,各由許立和傅德領一路去組建,待正常運作後,纔可讓人放心 ”

李世民臉上微微地抽了一下,接着仔細思考了一番,點頭道:“賢侄此言有理,初次佈置這樣的任務,確實得有經驗之人帶領纔可放心,聯同意你的提議 只是高麗境內,你想讓何人領軍?”

“可以讓吳朋領軍”李業詡說道。吳朋是被李業詡從特戰隊選出,派往特情處負責各種條件下化裝、潛伏、偵察、情報蒐集等科目練的一名教官,是在特戰練時候被李業詡發現在這方面極富天賦的一名隊員,也是不折不扣李業詡的親信。

聽李業詡如此說,李世民微皺的眉頭有些舒展開來,卻又問道:“只是這些主要人員都被派出去了,那接下來人員的練如何開展?”

“可以讓那些具體執行練的人員負責起來,經過幾年的磨練,這些人各方面都已經不錯了,至於主官方面,陛下可以再派幾人過去負責”李業詡再作一禮道:“臣也想請陛下挑個更好的人選,負責特情處的幹練及其他事務,臣要管這麼多事兒,實在有些力不人心,想交卸特情處的大任,還有軍器監的職務 ”

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32章 比武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36章 收留第39章 麴文泰被嚇死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47章 會師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73章 閉門謝客第72章 這是誣告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8章 高山流水第76章 大婚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45章 龍涎第27章 拜訪房府第69章 佈置任務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4章 拍板第56章 意外的事第4章 蜀王李恪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3章 徵兵要提早開始了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158章 出海第47章 會師第156章 老搭檔又到一塊了第41章 玩的過火?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48章 新的佈署第86章 有驚喜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82章 夷男被殺第268章 託孤?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72章 這是誣告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52章 鎮兵之將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67章 出征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51章 皇后和太子
第5章 給李恪的忠告第124章 伏擊戰(下)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21章 吐谷渾人的火攻第87章 一堆名將第149章 高麗、百濟自找死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32章 比武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36章 收留第39章 麴文泰被嚇死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2章 你對將軍人選有何要求第127章 長孫無忌被貶第47章 會師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98章 吳王李恪的心思第73章 閉門謝客第72章 這是誣告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第一百g一十八章 河曲之戰上第33章 血戰赤海(一)第26章 捷報傳長安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83章 薛延陀汗國覆滅已成定局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222章 泉蓋蘇文被殺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8章 高山流水第76章 大婚第37章 血戰赤海(五)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130章 鬆州之戰(四)第50章 攻擊欲谷設的牙帳第45章 龍涎第27章 拜訪房府第69章 佈置任務第216章 你可以自請除國第4章 拍板第56章 意外的事第4章 蜀王李恪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48章 重創突厥人第133章 鬆州之戰(七)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13章 徵兵要提早開始了第90章 抵達靈州第185章 準備與新羅王會合第201章 皇帝的詔命送達第245章 倭王宮內血流成河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158章 出海第47章 會師第156章 老搭檔又到一塊了第41章 玩的過火?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48章 新的佈署第86章 有驚喜第265章 天竺人伏擊我使團第122章 關於吐蕃的事第66章 北方有戰事第105章 不被接納第250章 準備班師回朝第103章 戰事即將發生第128章 鬆州之戰(二)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29章 大戰牛心堆(下)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94章 太上皇駕崩第82章 夷男被殺第268章 託孤?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72章 這是誣告第137章 高麗生亂第192章 大唐軍隊與新羅軍隊起衝突第80章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份第52章 鎮兵之將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84章 擊潰高麗援軍第66章 天大的事兒第164章 李世績所擔憂的第67章 出征第109章 夜探回紇人的驛館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153章 又見皇后第91章 與吐蕃人的比試(下)第73章 佔地之計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114章 五萬足矣第51章 皇后和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