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幾路大軍直取平壤

大唐與新羅的聯軍在加林城會合後,並未休整,除一部約五百人的唐軍與歸降的原百濟軍隊留守加林城外,其餘的數萬人馬都直接趕赴熊津城,他們將在熊津城再次會合,李業詡將在熊津城對全軍佈置了新的作戰任務,所屬的大軍,除一部留守作爲後方的熊津大都督府轄地外,其餘的人馬將分道伐高麗。

從加林城再啓程,大軍已經是分水陸兩道行進,李業詡率唐軍將士一部,從加林城外的熊津江碼頭登船,往中游的熊津城進發;蘇定芳率另一部與金春秋、金庾信、閼川所領的新羅軍隊,從陸路進發,同赴熊津。

因是順流而下,雖然各船裝載了大量的輜重物資包括火炮等物,但水路行進的人馬,還是比陸路的速度要快。

加林城外熊津江中,數十艘大船在一些小船的護衛下,排列成一個縱隊,往下游而去,氣勢很是壯觀。

行在最前頭那艘鬥艦上的李業詡,正站在船樓上用望遠鏡查看着四周的情況,身邊站着是新羅王金勝曼。

從加林城到熊津城的道路大部都是沿着熊津江而行,望遠鏡裡,岸上陸路行進的人馬都看以很清楚地看到,許多騎在馬上行進的將士,因這段時間連續的作戰勝利而很是興奮,不斷地有人向行駛在江中的戰船揮手高喊着。

勝利的戰況總是讓將士們感到自豪的,李業詡看着岸上那些不時振臂高喊的將士,心裡很是得意地放下了望遠鏡,看了看身邊也象模象樣拿着望遠鏡一道在查看情況的金勝曼,“新羅王,舟途行進,是否比陸路騎馬省事些?”

金勝曼也放下望遠鏡,飛快地瞄了一眼李業詡,就把眼睛躲開,看向前面戰船航行中濺起的浪花,輕聲地回道:“是水路行進方便了很多…”

在加林城分兵時,金勝曼也聽從李業詡的建議,乘船行進,只是其所領的大軍,除了精簡後剩下的不到兩百人的護衛隊外,其他人馬都是由閼川領着,從陸路行進,雖然說金春秋與金庾信對金勝曼如此的安排,頗有微詞和“擔心”,理由是怕這位新上位的新羅王被唐軍控制,但閼川卻是強力支持金勝曼的決定,最終金勝曼還是登船從水路行進,李業詡也以方便交流決定爲由,讓金勝曼與自己同乘一艘戰船。

從加林城到熊津城,只不過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程,順水流而下,基本在一天就可以抵達,一大早從加林城碼頭登船的李業詡,打算在天黑前到熊津城的,鬥艦雖沒有樓船那麼大,但因爲不需要安排這麼多人的睡覺問題,數百人登在艦上也不顯擁擠。

“戰船在江中行進,顛簸小一些,待到至海中,起伏會很大,到時會出現不適,本帥建議新羅王先一步乘船,就是想讓你適應一下戰船上的生活,免得征戰高麗時候,連續幾日的海上行進出現不適!”李業詡微微笑着說道。

乘船從海上行進,雖然說不必受騎馬的勞累,但若是出現暈船,那滋味也是不好受的,李業詡希望嬌生慣養的金勝曼,能儘快適應在船上的生活,到海上時候暈船反應小一些。

“多謝大總管的關愛!”金勝曼理了理被江風吹得有些零亂的頭髮,盯着李業詡的側臉看了會。

李業詡眼睛仍然看着前方,“新羅王這些日子征途勞累了,看你臉色都不太好,進倉去休息一下吧,待到了熊津城時,本帥會使人告知你的!”

乘船行進時,因遭遇敵情的機會比較少,李業詡和金勝曼都沒戴頭盔,少了些負擔的同時,也使的表情的變化都可以收入眼底,金勝曼疲乏的臉色還是盡收李業詡眼底的,李業詡說話間露出的表情,金勝曼也是看在眼裡。

只是讓金勝曼微微失望的是,李業詡說這些關心話的時候,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的流露,也只得聽從李業詡的話,應了聲,道了謝,進倉去了。

烏骨江邊的烏骨城內,李世民和諸將正在議事。

高延壽進城勸降,烏骨城的守將高燕和不戰而降,使得唐軍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烏骨城,李世民在嘉獎高延壽和高燕和的同時,也令他們一道參加諸將的軍情商議。

御前軍事會議剛開始,剛剛歸降的高燕和不知是否爲了向皇帝表示效忠,第一個站起來發表意見:“陛下,遼東的扶余、金山、南蘇、木底、倉巖、國內諸城,還有大量的高麗軍隊駐守,隨時有可能南下攻擊我們,末將以爲,爲不使我大軍的糧道被阻斷,應以重兵駐守烏骨城,臣願爲陛下鎮守烏骨城!”

被高燕和搶了先,唐軍將領面上都有些掛不住,但對高燕和所講的這點還是認同的,作爲諸將之首的李世績也馬上表示了想似的看法:“陛下,臣也如此認爲!烏骨城不能丟失,應以重兵駐守!”

只是派高燕和這個剛歸降的高麗將領鎮守,諸將包括李世績都是不認同的。

“唔,朕同意此議!”李世民點頭同意,“即以高燕和領一部,再加上左黑達所領之五千軍士,一同鎮守烏骨城!”

烏骨城在我軍手裡,那安市、建安諸城守軍的退路即被截斷,若是再攻取了泊汋城,那我大軍就可以與還駐留在鴨綠水入海口的原平壤道行軍部所屬的水師會合,攻取鴨綠水對岸高麗人所佈置的重兵防線,直取平壤而去,烏骨城同時也可以防備遼東東北面扶余、南蘇等諸城高麗軍隊的反撲。

據情報所示,扶余、南蘇、木底、倉巖、國內諸城,還有總數約六七萬的高麗守軍,是一支不可小視的力量,若這些守軍集一道攻擊我軍,很有可能給我軍造成麻煩,這是當初長孫無忌反對大軍直擊平壤的理由,也是李世績下不了決定支持此計劃的原因。

遼東道行軍部原先的作戰任務,就是將遼東諸城,包括已經攻佔的幾城,還有未攻佔的安市、建安、扶余、南蘇、國內等諸城都取下,將高麗軍隊大部殲滅,毀高麗根本,另遣平壤道大軍攻擊平壤。只是因爲張亮所領的平壤道行軍部沒有按令攻擊平壤,而李道宗等大力建議遼東道諸軍快速進擊平壤,這才使得大軍沒有攻擊這些城池而直撲平壤,但暫時的不攻擊不表示將他們遺忘,大軍在進擊平壤時候,這些城駐守的那些高麗軍隊的威脅也是要考慮到的。

“末將聽令!”左黑達和高燕和都挺直身子,大聲地應命道,末了兩將還相互望一眼,只是兩人眼神明顯的不同,左黑達是充滿了警戒和輕視的眼神,高燕和則是示好的眼神。

“你們兩將要好好協和,不可懈於防備!”李世民威嚴地盯了左黑達和高燕和一眼。

“末將不敢違令!”左黑達和高燕和都是一驚,忙再大聲應道。

“陛下,罪臣已經修書於泊汋城守將高應仁,想必高應仁也會獻城請降的!”高延壽見李世民聽從了高燕和的建議,心裡充滿了被信任的感覺,趁機邀功一般把此事說了出來。

離烏骨城約一百餘里的泊汋城,扼守在烏骨江與鴨綠水交匯處,若能不戰而取其城,那我大軍馬上就可以兵臨鴨綠水畔,渡過了鴨綠水後,就可以長驅直入高麗腹地,往平壤而去。

據所探的情報,鴨綠水南岸並沒有如李世民等諸人那般所想佈置了重兵防守,守衛的高麗軍隊人數遠比他們所想的小,這讓衆人很是不解。

“希望高應仁能順應大勢,舉城向朕請降!”李世民讚許地看了高延壽一眼,點着頭說道。這些歸附的降將能駕馭得好的話,其作用應不可估量,從不戰而取烏骨城就可以看出。雖說烏骨城內守軍大多是老弱病殘者,但據堅城而守,我大軍要強攻烏骨城的話,也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的。若是泊汋城也能不戰而取之,那對高麗人的打擊力應是不小,據鴨綠水而守的高麗大軍有可能軍心受挫,不堪我軍的重兵打擊而潰敗。

“陛下,高麗人在鴨綠水南岸集結了不少的軍隊守衛,我大軍即使不戰而取泊汋城,要全部渡過鴨綠水,也是付出不小的代價的,因此臣以爲,必須要令水師戰船進入鴨綠水內,協助作戰!”李道宗對着沙盤,指着沙盤上那寬闊的鴨綠水說道。

“陛下,臣覺得,我南北兩路大軍快速行進,高麗人能據險而守的只有鴨綠水、薩水,還有浿水,而我水師的攻擊和運輸能力非常的強大,特別是熊津道的水師力量,因此臣以爲,我們要依水師的力量,突破高麗人據這些江而建的防線,在最短的時間內平定高麗!”李世績對李道宗的觀點也表示了認同。

從沙盤和地圖上所示,鴨綠水以南,薩水至浿水(大同江)一帶,還有不少的城池,如辱夷城、大行城、帶方城、襄平、鏤方等,這些城的守軍人數雖然不多,但高麗守將有些戰略頭腦的話,在我大軍行進間,派出小規模的軍隊襲擾我軍,那勢必造成我軍行進速度的減慢,天氣已經入秋,若不能在入冬前攻佔平壤的話,那我大軍的處境也將非常的不利,爲防萬一,儘快攻佔平壤那是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戰事的最好辦法。

而以熊津道水師支援平壤道大軍的行進,並迫使高麗人退兵主防平壤,那可使皇帝親領的平壤道大軍壓力減少很多。

“傳朕詔命於熊津,以熊津道行軍大總管李翼轉任浿水道行軍大總管,令其率所屬部,以最快的速度趕赴平壤,”李世民威嚴地看了看在場的諸將,大聲地下令,“同時傳朕詔令與高藏與泉蓋蘇文,令其向我大唐投降…”

我大軍以幾路直擊平壤,不計較於其他一城一地的得失,在冬天來臨前儘快結束在高麗境內的戰事,這是李世民眼下最想做的。李世民希望在高麗南面的李業詡所部,能揮師快速北進。

依李世民對李業詡的瞭解,這小子沒接到詔命前,就應該率軍北上了…

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27章 共餐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169章 攻佔玄菟城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31章 重兵出擊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43章 再次得手第42章 小子,你放手玩吧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75章 女助手第124章 縱慾過度了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60章 歸來第90章 抵達靈州第28章 軍事屯田第46章 取高昌城第61章 緊急事件第78章 爲何如此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75章 復職第58章 連根拔除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4章 坊間傳聞第60章 其樂融融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51章 如何善後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43章 再次得手第4章 蜀王李恪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68章 回紇人歸降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86章 有驚喜第39章 壽辰(下)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97章 回家了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79章 出征平叛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171章 心跡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14章 就一招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72章 凱旋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79章 買一送一?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7章 鄭氏兄妹第36章 收留第151章 夠味吧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15章 抵達鄯州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56章 爭功第65章 驚喜事兒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67章 遭遇伏擊第41章 佔領柳谷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
第101章 新的軍隊管理模式第138章 鬆州之戰(十二)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178章 看望美人兒第123章 兵進吐蕃第230章 如何攻擊倭國第27章 共餐第35章 特種訓練(上)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169章 攻佔玄菟城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31章 重兵出擊第202章 殲滅戰開始第43章 再次得手第42章 小子,你放手玩吧第26章 李靖想玩什麼?第199章 高延壽的決定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75章 女助手第124章 縱慾過度了第52章 鎮兵之將第166章 女兒家的心事第172章 攻擊熊津城(下)第60章 歸來第90章 抵達靈州第28章 軍事屯田第46章 取高昌城第61章 緊急事件第78章 爲何如此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164章 遭到彈駭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208章 黑齒常之被俘第69章 可能的理由第75章 復職第58章 連根拔除第223章 高藏必須向我大軍投降第4章 坊間傳聞第60章 其樂融融第176章 李世積回京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257章 封賞並賜婚第51章 如何善後第146章 溫柔鄉,侈靡夜第43章 再次得手第4章 蜀王李恪第117章 準備出擊第266章 出征天竺,沒了李業詡兄弟倆的份第68章 回紇人歸降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49章 安西都護府的設立第86章 有驚喜第39章 壽辰(下)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97章 回家了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139章 鬆州之戰(十三)第141章 曼蘇歸來第79章 出征平叛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171章 心跡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195章 朕要全殲這十五萬高麗人第14章 就一招第10章 李恪告訴的秘密第72章 凱旋第172章 太子來訪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79章 買一送一?第142章 又結婚了第47章 兩位大佬要做啥?第12章 誰可當主帥?第131章 鬆州之戰(五)第122章 伏擊戰(上)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21章 藥王孫思邈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1章 李靖的憂慮第11章 訓練營成立第42章 遭遇突厥騎兵第102章 皇后之慮第272章 歷史在開玩笑?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7章 鄭氏兄妹第36章 收留第151章 夠味吧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7章 我們要加緊備戰第15章 抵達鄯州第133章 火炮的威力第56章 爭功第65章 驚喜事兒第9章 紈絝們的目的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戰(下)第67章 遭遇伏擊第41章 佔領柳谷第96章 長安,我又一次回來了第12章 不一樣的訓練(上)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