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王維

文成公主進藏,是吐蕃文化轉變的標誌。

在此之前,吐蕃以天竺文明爲學習對象,對中原文明不甚了了。文成公主進藏,帶去了大量的書籍,促進了吐蕃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讓吐蕃開始接受中原文明,對後來吐蕃併入中原,成爲中國的一部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松贊干布時期,桑布扎奉命去克什米爾地區學習,學的就是天竺文化。回國後,他創立了吐蕃文,也就是後世的藏文。正是因爲這層關係,藏文乍一看,和印度文字頗多相似處。

若是沒有文成公主進藏,帶去大量中原文明,使吐蕃接受中原文明,那麼,吐蕃難以成爲中國的一部分。

沒有相同的文明作爲紐帶,暫時的征服並不牢固。

也正是因爲西藏與印度有這種歷史淵源,尼赫魯的大印度聯邦構想包括了西藏。當然,這是他的妄想。

文成公主進藏,李道宗送親,蘊含很多機巧。李道宗既是宗室子弟,更是一代名將,他作爲宗室子弟去送親,誰也不會懷疑有他。作爲名將,他可以暗中佈置,圖繪吐蕃的山川地理,收集有關吐蕃的資料。

在這之前,唐朝對吐蕃的瞭解並不多,有了這次送親,唐朝對吐蕃的瞭解就清晰了許多。

文成公主進藏,開啓了唐朝與吐蕃交往之路,唐朝的商人、使者絡繹不絕,唐朝上下其手,安插人員進一步收集吐蕃的資料,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這絕對是深謀遠慮,無論如何讚譽都不爲過!

“這裡,是積石山的山川地理,李昌國,你着重研讀。”李隆基指着右手一排,笑呵呵的道:“進軍吐蕃之路難就難在積石山,只要積石山越過去了,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這話太有道理了,若不是積石山的存在,阻擋了秦始皇那支無敵大軍、漢武帝的強漢大軍,吐蕃之地早就在秦漢之際就成了中國的領土,哪裡等得到忽必烈來完成這一大事。

“好多!”李昌國一瞧,整整幾大排,讓人驚訝。

“數代人,上百年的收集,能不多麼?”李隆基把李昌國吃驚的樣兒看在眼裡,大是歡喜,捋着鬍鬚笑道。

“陛下,如此之多,臣一時之間哪裡研究得完呢。”李昌國皺着眉頭。

“這倒也是,是得給你找個幫手。”李隆基沉吟着道:“要是李白在的話,這事最好辦了。”

李白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要是他來處理這些事,絕對是信手拈來,極是輕鬆。可惜的是,李白眼下在大非川,不在長安。

“要不,朕下旨,把李白調回來。”李隆基打量着李昌國,徵詢他的意見。

“父皇,兒臣舉薦一人可當此任。”李亨上前一步。

“何人?”李隆基眉頭一挑問道。

“給事中王維!”

太子李亨大聲回答。

“王維?”李昌國很是意外,這是大名鼎鼎的詩人,很多名篇留傳於後世,爲人稱頌。

以王維之才,若是來擔當此事,絕對沒問題。

“他能文善詩,還工於作畫,足當此任。”李隆基猛然想起有這一號人物。

王維的官途前半生還算順利,自張九齡被貶後,他的官路就不順利了。李隆基雖然知曉有這麼一號臣子,要不是李亨提及,他還真想不到。

“李昌國,你以爲呢?”李隆基徵詢李昌國的意見。

“但憑陛下處置。”李昌國是巴不得馬上見到這位名垂千古的大詩人,哪會不同意。

“好!傳旨,召王維進見。”李隆基大聲下旨。

高力士應一聲,忙去傳旨。

趁這空閒功夫,李隆基領着李昌國,爲他介紹,道:“這是積石山,最多;這是邏些,這是……”

一一介紹,極是詳盡,唐朝在吐蕃一事上下了大力氣。

越聽李昌國越是興奮,有了這些詳盡的資料,要滅吐蕃就容易多了。

“臣王維參見陛下!”

剛剛介紹完,只聽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一箇中年男子隨着高力士進來,衝李隆基見禮。

李昌國一瞧,只見王維長相清矍,明眉俊目,長身而立,極是英挺,更有濃濃的書卷氣息,一瞧便知是飽學之士。

李隆基打量王維,似乎在從腦海深處把王維翻出來似的,半天沒有說話。

王維少有才名,很有才華,深得名相張九齡賞識,在張九齡爲相時很得重用。可惜的是,張九齡很快就被貶,李林甫當政,王維就被掃進“旮旯“裡,要不是太子李亨提起,李隆基還真想不起來。

“免了!”李隆基手一揮,道:“王維,朕給你派一件差事,你可願意。”

“請陛下下旨。”王維也記不清,有多少年沒有見過李隆基了,聞言忙躬身請命。

“這位是李昌國。”李隆基朝李昌國一指,道:“你們見過。”

“見過王大人。”李昌國對王維很是敬仰,言來很是真誠。

“原來是李將軍!”王維臉上泛着笑容,笑呵呵的衝李昌國見禮道:“久聞龍武軍雙星之一,卻是無緣得見,今日方纔一見,實是榮幸!”

不容李昌國謙遜,馬上又道:“李將軍,打得好!”大拇指差點把屋頂捅破了。

河湟之戰、鷹愁崖壯舉、石堡城之戰,李昌國的大名早就傳遍大唐了,王維對這種真刀真槍打出來的英雄好漢是讚不絕口。

“王維,自今日起,你聽憑李昌國調遣,你可願意?”李隆基雙目中神光灼灼。

“但憑陛下差遣。”李昌國的口碑不錯,能與李昌國共事,對於王維來說不是問題。

“那好!”李隆基點點頭,道:“不過,你要記住,離開之後,這裡的事不得對任何人提及。不然的話,定誅你滿門!”

王維心中一凜,忙道:“遵旨!”

“好了,你們忙吧。”李隆基一甩袍袖,大步而去。

太子李亨卻沒有走,道:“李昌國,這事我還來得,就助你一臂之力吧。”

對這種文事,李昌國還真不在行,能有李亨相幫,是莫大的好事,哪會拒絕,道:“那就有勞太子了。”

“哪裡話,爲國盡力。”李亨也不廢話,把木盒一隻只從架子上拿下來,王維接過,打開一瞧,大是吃驚:“這……”

“你明白爲何父皇叮囑你不得泄露了吧?”李亨笑着打量王維。

“臣明白了!”王維才思極爲敏銳之人,念頭轉動之際就明白了:“有如此詳盡的山川地理,吐蕃這次是再劫難逃了!”

秦皇漢武奈何不得的吐蕃要是給滅了,那是何等的振奮人心?不要說做,就是想想就讓人目眩,王維是振奮異常:“未想到,我王維還能爲此戰出力一二,實是天大的榮幸!”

“你要是做得好的話,李昌國帶你從軍也不是問題。”太子李亨提點一句,道:“想那李白,不是陣前建功麼?活捉了桑布扎呢。”

李白是詩壇的泰山北斗,他建功一事早就傳遍天下,成爲美談。王維一聽,雙眼放光,卻是搖頭,懊悔不已,道:“能建邊功是莫大的美事,可是,臣沒有太白那手好劍術。哎呀,當年爲何不去習劍呢?”

“建邊功並不一定非要廝殺,軍中不也有很多文事麼?你就善長此等事。”李亨再度提點一句。

“謝太子!”王維謝過李亨,眼巴巴的望着李昌國,恨不得舔李昌國的腳趾頭。

“王大人若有意建邊功,此事倒也可以商量。”李昌國有些受不了他那眼巴巴的目光,趕緊許諾。

“謝李將軍!”王維深深一躬,滿面紅光,歡喜難言。

這麼多年沉寂,無所事事,今日終於有事做了,更是建邊功,他屁股都是歡喜的,恨不得抱住李昌國狠狠親上幾口。

接下來,王維盡展所學,幫李昌國整理資料。

李昌國再度震驚了,王維天生就是做此事的能手,那速度之快,讓人咋舌。往往李昌國還沒有看完一卷,他已經看完好幾捲了。

這還不算,他的記心極好,幾乎是過目成誦,看一篇就能記住。

李昌國和太子李亨象打量怪物似的打量着王維,他兀自不覺,埋頭書案。

“王維,我看這裡的事就交給你了,你整理出來,報給李昌國就成,可好?”太子李亨知道有王維一人足矣,他和李昌國是多餘的,不必呆在這裡。

“好!”王維爽快的答應了。

就這般,這事交給王維處置,李昌國又給解放出來,專心做出徵的準備。

楊國忠府上,楊國忠的書房,不住傳出“砰砰”的響聲。

楊國忠的家人站得遠遠的,誰也不敢靠近,好象書房裡有遠古兇獸似的。

“李昌國!李林甫你這老兒!李亨你這臭太子!陳玄禮,你這老不死的!”楊國忠在書房裡象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亂轉,氣憤不已,臉色發青,罵罵咧咧。

若是李昌國、李林甫、李亨、陳玄禮在他跟前,他一定會撲上去拼命。

來年與吐蕃的大戰沒他的份,他能不氣憤嗎?

來年的大戰,唐朝是十拿九穩。雖然吐蕃想奪回大非川,可是,以唐軍的戰力,哪是吐蕃軍隊能做得到的,只要他參與此戰,就是一件大軍功。

哪裡想得到,李昌國硬是把他排擠在外,他連預聞謀劃的資格都沒有,這是這些年來的頭一遭,他差點把肺氣炸了。

要是運氣再好點,來年把吐蕃給平了,那他的功勞就更大了。

“吱呀!”

書房的門開了,一個美妙不可方物的麗人出現在門口,豔光四射,宛若仙子臨凡。

第14章 王忠嗣的歉意第32章 決戰西域(四)第55章 唐軍來了第44章 有美偕行第28章 傾國之兵第41章 一語解圍第41章 楊國忠身死第14章 凌煙閣第9章 楊國忠遭罰第32章 消息走漏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上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一)第28章 石堡城大捷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35章 進攻?退兵?第14章 最後一戰(中)第1章 蔥嶺戍卒第72章 大食東進第32章 決戰西域(九)第9章 看你的!第31章 後宮風波第23章 各有優劣(下)第8章 快快有請!第1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46章 李隆基震怒第81章 碎葉城第29章 進軍積石山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18章 鷹愁崖第20章 河湟大捷(上)第26章 狼狽爲奸第17章 楊國忠從軍第33章 生擒活捉第16章 大破吐蕃(六)第27章 進軍龜茲第55章 唐軍來了第13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第18章 李昌國的大手筆第9章 雷伊之戰第9章 疏勒第23章 王維獻計第93章 末日到了第52章 馳騁吧,唐軍!第32章 決戰西域(九)第4章 奪范陽軍第29章 龍爭虎鬥第5章 進軍方略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8章 定計第23章 連雲堡第26章 狼狽爲奸第23章 欽命將軍第6章 李光弼第39章 深埋大葬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上)第16章 大破吐蕃(八)第22章 歡騰的長安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上第22章 緊鑼密鼓第23章 就打你!第10章 高仙芝第38章 李隆基的手段第16章 大破吐蕃(一)第16章 疏勒解圍第34章 進攻受阻第31章 大軍壓境第29章 扔下去第1章 吐蕃入侵第43章 報應來了第61章 勢如破竹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82章 邏些大火第24章 重返前線第9章 借勢第86章 無條件投降第44章 安祿山的狠辣第3章 王忠嗣的震驚第9章 雷伊之戰第8章 進入西域第15章 鎮國柱石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22章 緊鑼密鼓第67章 不信!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3章 哥舒翰第9章 借勢第42章 更勝一籌第59章 杜甫來訪第32章 決戰西域(十)第12章 緊鑼密鼓第3章 不服就打服第30章 進軍大非川第33章 是唐軍?第21章 搬弄是非第55章 監軍第46章 李隆基震怒第8章 進入西域
第14章 王忠嗣的歉意第32章 決戰西域(四)第55章 唐軍來了第44章 有美偕行第28章 傾國之兵第41章 一語解圍第41章 楊國忠身死第14章 凌煙閣第9章 楊國忠遭罰第32章 消息走漏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上第32章 決戰西域(十一)第28章 石堡城大捷第25章 阿布?穆斯林的依仗第35章 進攻?退兵?第14章 最後一戰(中)第1章 蔥嶺戍卒第72章 大食東進第32章 決戰西域(九)第9章 看你的!第31章 後宮風波第23章 各有優劣(下)第8章 快快有請!第1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9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0章 驚天血戰(下)第46章 李隆基震怒第81章 碎葉城第29章 進軍積石山第13章 縱橫千軍(下)第18章 鷹愁崖第20章 河湟大捷(上)第26章 狼狽爲奸第17章 楊國忠從軍第33章 生擒活捉第16章 大破吐蕃(六)第27章 進軍龜茲第55章 唐軍來了第13章 洗兵條支海上波第18章 李昌國的大手筆第9章 雷伊之戰第9章 疏勒第23章 王維獻計第93章 末日到了第52章 馳騁吧,唐軍!第32章 決戰西域(九)第4章 奪范陽軍第29章 龍爭虎鬥第5章 進軍方略第39章 歡呼動九霄!第8章 定計第23章 連雲堡第26章 狼狽爲奸第23章 欽命將軍第6章 李光弼第39章 深埋大葬第12章 大敗齊亞德(上)第16章 大破吐蕃(八)第22章 歡騰的長安第4章 滅吐蕃之議上第22章 緊鑼密鼓第23章 就打你!第10章 高仙芝第38章 李隆基的手段第16章 大破吐蕃(一)第16章 疏勒解圍第34章 進攻受阻第31章 大軍壓境第29章 扔下去第1章 吐蕃入侵第43章 報應來了第61章 勢如破竹第32章 小勃律震恐第82章 邏些大火第24章 重返前線第9章 借勢第86章 無條件投降第44章 安祿山的狠辣第3章 王忠嗣的震驚第9章 雷伊之戰第8章 進入西域第15章 鎮國柱石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35章 怛羅斯之戰(下)第22章 緊鑼密鼓第67章 不信!第88章 封常清,出擊!第3章 哥舒翰第9章 借勢第42章 更勝一籌第59章 杜甫來訪第32章 決戰西域(十)第12章 緊鑼密鼓第3章 不服就打服第30章 進軍大非川第33章 是唐軍?第21章 搬弄是非第55章 監軍第46章 李隆基震怒第8章 進入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