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章條件

汴梁城中的暗流自不再提,總而言之,數十萬的軍民都不想陷入戰火之中,北宋朝廷也知曉如此,不得不派人出來談判。

趙普負責談判的事宜,但他作爲北宋的宰相,位高權重自然不可能出城,所以負責談判的另有其人。

地位低的不夠份量,地位高的,又怕被玷污了名聲,所以,這般一來,人選就難產了。

這時,兵部侍郎,兼參知政事的薛居正,就自請而出,獲得一致4的掌聲。

薛居正爲後唐清泰二年(935年)進士,歷仕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四朝,算是朝中典型的文官,五十五歲,身體康健,好飲酒。

所以,趙匡胤以他爲參知政事,算是對於趙普某種分權。

參知政事只有建議聽政權,而無決定權,位於百官之上,宰相之下,也算的是位高權重,但名義上卻又是兵部侍郎,極爲合適出使。

聽聞是薛居正,李嘉並不曉得其歷史地位,只是知道他是副相,爲人正派,不由得說道:

“貴使可是來歸降的?爲何不行叩拜之禮?”

“外臣只是爲汴梁數十萬生靈而來。”薛居正驚詫與唐國皇帝的年輕,然後不卑不亢地說道:“若是陛下不願得汴梁之人心,那麼外臣就歸去罷。”

“哈哈哈!”李嘉緩解尷尬,笑了笑,他的人設就是愛民如子,寬厚仁政,怎能做不當之舉,看來其是有備而來,知曉了我的分寸。

“貴使倒是口齒伶俐。”

李嘉端坐着,說道:“罷了,貴使以汴梁代之,不知汴梁百姓可有甚的話與我言說?”

“汴梁百姓只有一言,盼解圍城之危,願乞千萬以謝之。”薛居正大言不慚地說道。

李嘉聞之,有些發愣。

千萬貫錢就將自己打發了?我可是來統一天下的,玩鬧呢?

隨即,他醒悟,這是人家的以進爲退之法,先出一個難以接受的,再出一個緩解的,不愧是讀書人,腦瓜子就是靈活。

“先生說笑了,汴梁城,豈止千萬?”

李嘉微微一笑,一臉自信地說道:“就算值得,我兵馬一動,轉瞬可得,這一城,以及千萬貫,不就是我的嗎?”

“這個天下已經亂了,夠久了,是時候重整河山,再拾人心,恢復漢唐盛世模樣,太平,纔是唯一要求。”

“所以,咱們誠懇一些,莫要與我耍些計策,心眼,我直接言語吧,趙匡胤有何條件,我都不在意,但我只有一個要求。”

薛居正被一頓搶白,瞬間無語,但又不好反駁,只能聽着。

“陛下請講——”

“趙匡胤必須死——”

李嘉目光凌厲,聲音洪亮:“除了趙匡胤外,作爲皇太弟的趙光義也得死,不然我睡不安穩。”

“至於他們的子嗣,我可以封公以待,長享富貴,只要不是犯了什麼忤逆之舉,其他的都很安全,當然,這也不是縱容。”

聽到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薛居正滿嘴苦澀,他鼓起勇氣,言語道:“可,之前的吳越,江南等國,不也安然無恙?”

“這能一樣嗎?”李嘉反駁道:“他們都是吃祖宗老本的,而趙匡胤則開國的,其能力,威望,不可小覷,讓其活着,我的皇位坐着都不安生。”

這話太直白,薛居正無言以對,這道理太明白了,他根本就無法反駁。

“放心,我會給趙匡胤兄弟二人一個體面的,我允許他們自盡,至於他們的子嗣,我會讓宗室與其聯姻,安享太平。”

李嘉渾身輕鬆,即將拿下汴梁,讓他極爲舒暢,心情好像是在天空中飛翔一般。

“至於汴梁城中的那些官吏,我會一一甄別,量才而用的”

“禁軍中的將校,戰場上各爲其主,我也不會追究,願意效力的,我也給個機會,不願的,就回家養老吧。”

“這就是我給的條件,你口中的條件,就此作罷,按照我的來就行了。”

薛居正啞口無言,默默低頭。

真實來說,這條件,實在不差,亡國之君能有這待遇的,古之罕見。

作爲君子,他低頭拜下,條件實在說不出口,只能恭敬地說道:“外臣回認真傳回城中的。”

“嗯!”李嘉點點頭,對於這個薛居正,倒是有了好感,不卑不亢,果然有些文人的操守,他不由道:“明天午時之前與我答覆,不然,大軍攻城,條件就會變了。”

薛居正帶着這幾個條件回到了汴梁。

趙匡胤等人,認真地聽了,陷入了死靜。

“就不能爭取一番?”趙普艱難地問道,他感覺自己渾身重於泰山。

趙匡胤聞言,感激,沒錯,是感激地看了一眼他,沒有說話。

薛居正則知曉爭取的是什麼,艱難地搖頭道:“其口風嚴厲,只是這般言語,直說明天午時,過時不候,直接攻打城池。”

“唉——”趙匡胤搖搖頭,說道:“說句實在話,這般條件,對於亡國之君來說再好不過,但,我死也就罷了,唯獨二弟,還是去疏通一番吧!”

趙光義顫抖地點點頭,附和着。

面對這般期待的目光,薛居正無可奈何的應下。

“趙氏兄弟二人必須死。”

李嘉否定其要求,直接說道:“趙光義當了七年太子,又參與了陳橋兵變,朝中威望,僅次於趙匡胤與趙普二人,且其默認的皇太弟身份,樹大招風。”

“所以,他也必須死沒得商量,你就這般帶回去,而且,我最後重複一遍,只允許答應我的要求,不準提出異議,時間不變,還是明天的午時,過時不候……”

甩下這句話,李嘉直接離去,不給你說話的機會。

這下子,終於得了確鑿的原因,趙光義頗有些沮喪,死亡的事實,是改不了的,他格外的不捨。

他才二十多歲啊!

但,事實卻在這,沒有他扭轉的餘地。

薛居正無言,低頭拜下,深深地鞠了一躬,長久沒擡起。

趙普艱難地看了趙氏兄弟二人,眼角似乎流下來些許淚水。

“宿命,果真是宿命。”

趙匡胤唸叨着,似乎早就準備好了。

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九百三十一章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1142章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1225章隱情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九百章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1233章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1319章就國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1229章戰略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1390章治河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七百九十六章第1292章事件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四百章捉拿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一千零二章條件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1216章忌憚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1278章拉薩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398章喜憂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165章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1304章成婚第一千零三章崩第1103章捷報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1229章戰略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1359章後勤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1369章騎兵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四百八十章城內
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九百三十一章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1142章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1225章隱情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九百章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1233章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1319章就國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1229章戰略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1390章治河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七百九十六章第1292章事件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四百章捉拿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一千零二章條件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1216章忌憚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1278章拉薩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398章喜憂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165章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1304章成婚第一千零三章崩第1103章捷報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1229章戰略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1359章後勤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三百零一章盡皆歡喜第1369章騎兵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四百八十章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