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

初夏的天還沒亮,已然吹起了一絲暖風,隨後,李嘉感受着這越來熱乎的被窩時,心裡眷戀着,然後就被叫醒了。

“嗯?”李嘉眼睛未曾睜開,輕哼一聲,牀邊的宮婦就嚇了一跳,連忙跪下,低下頭,小心翼翼的,頗爲委屈地道:“陛下昨晚叫奴婢一定要叫醒您,奴婢……”

李嘉這才真正的清醒過來,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地說道:“我記得。”

被窩裡很溫暖,何況還有溫軟的少女在懷,李嘉確實不太想起牀。

但是不起的話,心裡又不踏實,就像上班上學習慣了,要是偶然曠工就會有極大的負罪感,更關鍵是,那些文人很欠揍,君王貪戀美色,晚朝啥的,不消數個時辰,就能傳遍番禹。

想起這個李嘉就有氣,上朝管屁用,只是個面子工程,真正處理政務,還得去政事堂,君王不早朝的後果,根本就沒那麼嚴重。

心中只是稍微糾結了一番,李嘉一咬牙徑直先坐了起來,將被褥帶起。

“陛下!”被窩中的少女也醒了,跪在牀上,爲皇帝服侍穿衣,光潔的背脊很是漂亮。

“昨夜睡的太晚了,你還是多睡些吧!”李嘉輕聲說道,難得的溫柔一回。

少女輕嗯一聲,就躺了回去,昨夜折騰了一宿,現在渾身乏力,眼皮都睜不開,皇帝的話,正隨了她的意,也就不再推脫。

隨後,在宮女的服侍下,李嘉洗漱一番,換了一件常服。

宮人送早膳上來,李嘉享用着,當值的宦官田福伺候着。

他是田忠的乾兒子,與幾個機靈的小官官輪值貼身伺候着,田忠畢竟是內侍省少監,管理的事挺多的,哪能貼身伺候。

“如今什麼時辰了?”喝着湯,李嘉問道。

“回陛下,卯時四刻了!”

“快六點了!”李嘉心中思量着,媽蛋,困死了我了。

用完早膳,田福就用清脆尖銳的聲音說着今天安排召見的人,處理的事物,有條有序的。

“從內庫中拿出一對玉璧,賞給九江王!”

李嘉思量了一下,覺得需要對堂兄李郜進行寬慰一番,顯示聖眷未改,不然以官僚們無風起浪的本事,兄弟倆還真有些隔閡了。

“諾……”

隨後,他又去給太上皇請安,繼續維持自己孝順的人設,畢竟對於前唐而言,孝順這個詞太奢侈了,主要是唐太宗沒開好頭,結果後面全歪了。

李嘉立志要樹立孝道,以孝治國,纔是王道,不然屁股剛坐穩,兒子就造反了,骨肉相殘並不好玩。

之後又去見了幾個懷孕的嬪妃,麗嬪侯麗娘,瑜嬪江小瑜,順嬪惜竹,安慰了些許,時間就來到了辰時。

幾個早就等候多時的兵部主事與侍郎就受到了皇帝的接見。

四人候立着,心中也有些許思量,很明顯,皇帝是對於軍隊有了想法,不然爲何只召見他們幾個兵部的人。

“陛下駕到——”

“臣等恭迎陛下!”四人連忙彎腰拜下。

“朕也不與你們廢話了,今日讓你們過來,就是想了解一下,咱們嶺南的地方軍隊,順便改進一下!”

“畢竟這是亂世,指不定就有了滅國大戰,光用禁軍也不行,地方上,也需要填補纔是!”

皇帝這次很直接,這幾人都是兵部的老資格了,能力雖然不知道如何,但資歷卻是雄厚,瞭解的自然多。

“回陛下,劉氏當國時,除了禁軍之外,地方共分四類……”

地方上,南漢有四個編制的部隊。以地位高低排序:鎮軍、團練軍、左右街軍、土軍。

鎮軍相對精銳,是分別由各自的節度使指揮的地區力量,主要負責鎮守邊疆重鎮或交通樞紐處。

團練軍與街軍都是地方部隊,視各地貧富而定,基本上屬於治安維和部隊。就類似於市民自衛隊和民兵,安保功能大於作戰功能。在必須的情況下,南漢統治者也會他們來增加軍力。

而土兵,則是嶺南特有了作戰部隊,主要兵力來源,則是各地的蠻寮部落提供,算是一種貢賦關係,劉氏對於這些部落施以庇護,從而獲得兵卒。

比如,嶺南唯一一隻騎兵:越騎,基本上都是由蠻寮組成,雖然騎着雲南地區的矮馬,但由於悍不畏死,北宋時期也被徵用過……

這些分佈六十州的軍隊,零零散散加在一起,共有十萬之多,如果捨得錢財,那些被漢化的蠻寮們中,還能徵兵數萬。

你以爲除了文官,就不需要閹割嗎?恰恰相反,在軍隊的指揮系統上,南漢一直有任用宦官擔任將領的習慣,比文官閹割還要早。

考慮到他們的大臣在任職前,大都會進行閹割手術,類似的規定在軍隊裡也就不奇怪了。

在下克上頻繁的五代,怎樣防止軍隊將領謀朝篡位,就是懸在所有統治者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宦官因爲性功能能力的喪失,致使野心也比較有限,成爲君主可以信任的極少數人。

儘管是閹人出身,這些將領也大都熟讀戰策、弓馬嫺熟。

比如,南漢第一名將潘崇徹。

“如此,那就取消地方的鎮軍、團練、街軍之劃分吧!”

李嘉聽後默然,隨即說道:

“分的太細,就容易造成指揮紊亂,從今日起,統一稱作鄉兵,春夏歸農,秋冬追集,免除徭役,糧餉半之禁軍,一應糧草供應,皆由兵部發令於轉運使司衙門撥發!”

“各地形勝不同,戶丁不同,自然鄉兵數量也就不同了,那麼就需要詳細的劃分一下。”

李嘉說道,幾個兵部的人自然一一應下,詳細的劃分,其中有一人表現道:

“縣有上、中、下之分,自然鄉兵也是如此,上縣之兵,五百,中縣三百,下縣一百,堪堪維持!”

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1152章心思第八百三十七章第1349章小子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152章心思第1108上京第1226章取暖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1287章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187章哼,女人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1175章談判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1260章離譜第1253章教訓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1236章僧人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1158章仇恨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221章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1383章安國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343章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1231章開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1381章紕漏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
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1152章心思第八百三十七章第1349章小子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屯田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152章心思第1108上京第1226章取暖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1287章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187章哼,女人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七百六十九章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1175章談判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1260章離譜第1253章教訓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1236章僧人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1158章仇恨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221章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1383章安國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八百四十八章第1343章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1231章開藥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1381章紕漏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