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

許多人言語要土地國有化,實際上,府兵制和均田制的崩潰,就代表着國有化的失敗。

法律能限制平民,但限制不了官僚階級,皇權不下縣,早就是成了事實。

你國有化再多,最後還是經不住官僚貴族們的薅羊毛。

這種情況下,保存的官田,就成爲官吏們的盤中餐,一年比一年少,逐步被吞噬,後來者糧餉不夠,就只能貪瀆了。

所以,李嘉的第一步,就磨刀霍霍向官田,拿這些貪官污吏們開刀,清查官田,從而名義上佔據主動。

如前唐到五代時期官員們雜七扒拉的俸祿,一律以糧食來付,這早在南方施行的政策,如今被李嘉施行到北方。

當然,在如今滅宋不到一個月的情況下,是做不來清查官田的,只有飯穩定統治時纔可以開刀。

對於皇帝的打算,幾人表示支持,但卻言語,如今的情況,最多在河南道行動,其餘的州縣鞭長莫及。

“不急。”李嘉笑了笑,隨即說道:“如今,依我大唐的規矩,先得釐清官祿,才施行查田,對於百官們來說,也算是一場好事。”

如今官祿分五等,一品爲一等,月五十石,二品三品以30石爲二等,四品、五品以20石爲三等,六品、七品以5石爲四等,八品、九品以2石5鬥爲五等。

到了改制後,一等與二等列翻了五倍,也就是說一品官年俸三千石;二品與三品官,年俸約兩千石。

四、五品則翻了四倍,年俸千石;六七品則是五百石。

八九品則屬於人數最多的官吏,則年俸一律爲百石。

俸祿幾乎翻了四至五倍,以糧食來付,最爲實惠。

“此乃百官之福也!”王溥第一個拜下,感慨萬千道:“昔日前朝拖欠俸祿極多,又多是一些不可食之的東西,百官深受其苦,如今改制,陛下恩德如山!”

亂世當官朝不保夕,京官俸祿又多拖欠,一不小心改朝換代,還被劫掠全城,汴梁就深受其害多次。

“這是應該的。”

改朝換代嘛,總要給點甜頭,到如今纔拿出來,李嘉感覺有點遲了,施恩宜早不宜遲。

“陛下,如今宋國已望多時,可派人修史,定下國本。”

魏仁浦老成持重,他拱手微微拜下,沉聲說道。

“正當其時!”李嘉恍然,修史就是代表着蓋棺定論,標榜正統。

俗話說,從爲前朝修史中,就能看出其態度。

元史亂七八糟,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出大都,就迫不及待將北元其定義爲割據政權,而不是前朝。

明史修了一百多年,表明清朝矛盾的心理,以及對自己統治天下的不安。

而如今,李嘉決定修史,就代表着他要將唐亡後的六十年,進行蓋棺定論,證明其已經亡滅,成爲前朝,讀書人還是好好的效忠本朝吧!

“自前唐以來,當有宰相監修前代史,但史館卻先建個基礎,趙府尹,王少尹,魏少尹,你們三人爲副編撰!”

李嘉聲音洪亮道。

“諾——”幾人欣喜異常,這是青史留名的機會,怎能不歡喜。

前唐時,禁止民間修史,委派朝廷宰相修正史,排擠其他的史籍,並把當朝修的寓意爲正統史書。

如此,雖然官方史冊資料翔實,筆墨衆多,但官方修史不可避免的就喪失了客觀性,主觀性大大增強。

最後,甚至連皇帝死後纔可打開的起居注,都不能倖免。

討論了大半天,其實也就達成了兩享共史,宣佈唐朝官俸規矩,另外決定修史,並且增加史館編撰。

不過,對於百官們來說,修史只會增加榮譽,改革俸祿,卻能讓他們填飽肚子。

一時間,讚頌皇帝的聲音撲面而來,這羣掌握着京城輿論的中低層京官,迫不及待的宣揚皇帝的仁政,爲即將到來的改革歡呼吶喊。

就在這一片歡聲雷動之中,各地的藩鎮,這終於來到了汴梁。

昭易軍節度使李繼勳,恩州防禦史王繼勳,永清軍節度使(貝州)張光翰,安國軍節度使張廷翰,嵐州刺史趙文度,彰德軍節度使(相州)韓重贇,棣州防禦使何繼筠,懷州防禦使康延釗,安國軍節度使韓令鐸等。

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橫海軍節度使李萬全,西山的郭進、晉州的武守琪、隰州的李謙溥等等。

幾乎是整個河北的大將,都已經到來,他們濟濟一堂,熱鬧個不行。

有鑑於此,李嘉也頗爲高興,又有些忌憚。

狗日的趙匡胤,幾乎給他留下個天大的麻煩,這些人鎮守北方,雖然邊疆安然無恙,但對於他來說是個巨大的威脅。

關中藩鎮,彰武軍的趙贊,朔方軍(靈州)馮繼業,靜難軍的楊廷璋,彰義軍的張鐸,通遠軍的董遵誨,慶州的姚內斌,同州的匡國軍張美,再加上鳳翔軍的王彥超等人,也匯聚一堂,頗爲熱鬧。

整個關中,河東,河北,準確來說,黃河以北,長安以西以北地區,幾乎都被藩鎮軍將佔據,可以說是密密麻麻。

削藩,削個屁,這些人要是反了,整個北方就得爛了。

皇帝大開宴席,邀請這些藩鎮武夫們入坐,飲酒。

一時間歌舞昇平,武將們大都循規蹈矩,裝模作樣地喝酒吃肉,目光不時地掠過皇帝,似乎想要知道其到底是賣的什麼藥。

可惜,皇帝就是吃酒,不時地與符彥卿,王彥超等人笑話幾乎,場景倒是歡快。

實際上李嘉雖然是在談笑,但卻不時的關注那些藩鎮,想要對號入座,一一瞭解。

亂世以來這些武夫們纔是浪潮兒,不過,被趙匡胤一頓削,着實讓他們安分守己了許多,即使是前不久被削的羅彥環,也強作笑臉,不住地談笑着。

“老羅,聽說你箭傷復發了,怎地,身體不行了?”

“胡說甚的,某就是年歲大了,征戰半身,該歇息了,實再是想過幾天安穩的日子,時勢不饒人啊!”

羅彥超搖搖頭,一臉無奈地說道,隨即還咳嗽幾聲,裝出一副病體的模樣。

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1317章島嶼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七百五十章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1103章捷報第1228章子嗣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1123章胡姬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1148章御前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1274章伴當第1234章鬧劇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1311章威逼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1276章實踐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229章戰略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1233章第1114章利刃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1285章中秋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1323章胡昌翼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1346章教子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九百二十五章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1376章無名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八百一十三章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127章八議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1343章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1253章教訓第1219章異議第四章野外啼哭第1160章幽州營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1166章安排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1103章捷報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
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1317章島嶼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七百五十章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1103章捷報第1228章子嗣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1123章胡姬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1148章御前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一百六十四章牽扯不清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1274章伴當第1234章鬧劇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1311章威逼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1276章實踐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1229章戰略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1233章第1114章利刃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1285章中秋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1323章胡昌翼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1346章教子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九百二十五章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1376章無名第九百六十六章親征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七百四十五章朝貢第八百一十三章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127章八議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1343章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1253章教訓第1219章異議第四章野外啼哭第1160章幽州營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四百八十六章汀州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1166章安排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1103章捷報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