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喜憂

滿府皆驚。

薛王妃忙道:“那,薛王又如何?”

“皇七子榮封太子,恭喜太子妃,賀喜太子妃!”

宦官笑嘻嘻地說道。

這下,真可謂是驚喜交加,薛王府瞬間喜氣洋洋。

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受封薛王至今,過去了十幾年,天曉得薛王府上下是如何的煎熬。

諸王好不容易就藩,但又皇二十七子,受封晉王,某種意義上對於太子之位進行衝擊。

今年,皇后病逝,更是增添了許多飄渺,人心浮動。

皇后可謂是薛王府的定海神針,若是皇帝再立後,薛王的嫡長子之位,還能保嗎?

“阿彌陀佛,道祖庇佑!”

薛王妃連忙嘀咕了起來,隨即滿臉喜色道:“明哥兒,快領旨吧!”

“嗯!”李邦茗點點頭,然後接過聖旨,鄭重其事地抓緊,小臉滿是笑容。

十歲的年紀,啓蒙了五年,早就知曉了薛王的重要性,更是明白,這對於自己的意義所在。

一旁的母妃,則捂着臉,哭笑着,情難自禁,這對於她來說,何嘗又不是一場驚喜。

畢竟,自己的兒子雖然佔據一個長字,但到底不是嫡子,一旦王妃有所出,怎能有世子之位?

不過,王妃十幾年無所出,想必是不可能了。

在場的妃妾,則心思各異。

……

皇宮中的宴會很是熱烈,藩王們到底是親兄弟,又無利益衝突,唯一的矛盾點,太子位,也早就被定下,他們自然喝的痛快。

而齊王,則迥異與常人,獨自一人飲着酒,醉醺醺的,顯得格外的獨特。

皇帝目光何其敏銳,怎能不知其想法,但他依舊置之不理。

學習朱棣?

從齊國,除了跨海外,只有陸路,必須通過蜀國(都平壤,鴨綠江以下五百里),然後遼東,再是幽州,數千裡,比朱棣難上數十倍。

更何況,武德充沛的大唐,怎會被藩國打敗?

“老子才五十歲,還能活幾十年,怕個甚?”

李嘉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慢悠悠的品嚐起來。

來自安西的葡萄酒,果然不錯。

“怎地?”中山王突兀來到齊王桌前,皺着眉頭:“你這是給誰臉看?父皇,還是太子?”

“兄長?”李復歆忙停下,驚詫道。

“多年的國王,竟然白當了!”李覆文搖搖頭,失望而去。

李復歆忙收斂表情,跟了上去……

翌日,邸報刊登東宮太子正位的消息,瞬間引起搶購狂潮,十萬份被銷售一空。

伴隨着邸報,這則消息,也傳遍了全國,文武百官,平頭百姓,幾乎都知曉了太子已立,國本固遠。

受封太子後,李復沐連忙入宮,求見寶嬪娘娘。

與之同行的,還有蜀王,六(陸)王。

蜀王李復沅,皇五子,年歲三十,寶嬪所生,所封蜀國,在於齊國之北,鴨綠江以南,都平壤。

六王,皇十七子,李復淇,寶嬪第二子,年歲二十七,所封六國,在幽州西北,居庸關之西三百餘里,諸葛失部所在,都綏遠城。

太子並二王求見,讓寶嬪喜不自勝。

雖然一把年紀,但寶嬪依舊滿臉紅光,皮膚細膩,她望着兩個兒子,又看着太子,笑道:“太子怎地就來看我,真是讓人喜不自勝。”

“母后去世前,就囑託我,把您當做親生母親侍候,昨個封了太子,孩兒自來報喜。”

李復沐笑着說道。

“哎!”聽到這話,寶嬪頗有些哽咽起來:“我與你母后相伴數十載,誰料竟棄我而去,我早就說了,讓她少窩在房裡看書,多出來走動,就是不聽……”

囉嗦了一陣,寶嬪這才收斂起心情,望着精神奕奕的太子,不由道:

“如今,你成了太子,你母后也算是得償所願了,但切要記住,東宮不比王府,也算是宮牆之內。”

“都說是隔牆有耳,如今,隔着三步,就有耳朵了!”

“孩兒知道了!”李復沐心頭一凜,喜悅散去泰半。

一旁的蜀王則嘻嘻哈哈道:“過兩日,太子冊封典禮就得舉行,到時候定然熱鬧的很。”

六王李復淇也笑道:“第一次見,我得好好看看。”

寶嬪則無奈:“你們兩個憊懶的,幸虧幾個孫兒在京中,若是在你們封國,指定被養壞了。”

一時間,滿殿笑意。

皇孫年滿十二歲,就得送至洛陽讀書,皇帝多子,如今的上書房,積累的皇孫,已經超過了三十,可以說是熱鬧的很。

齊國世子李邦德,放學後,歸於齊王府邸,見到了自己的父王。

年僅十四的李邦德,已經宛若大人,他規規矩矩地行禮,察覺父王心情不好,他自覺地侯立在一旁。

“你回來了?”

李復歆略微擡眼,見到了嫡長子,不由得說道:“個子長的倒是挺快的。”

“父王,你心中煩憂?”世子輕聲問道。

“何以見得?”李復歆笑道。

“子甚知父,兒就是知曉。。”

“不,我無煩憂也。”

李復歆摸了摸兒子的頭,不由得說道:“多年來的期盼,終於等來了結果,夙願已解,還有什麼不值得高興的呢?”

“你在洛陽,好好學習,將來回平壤,也建一座學宮!”

李邦德點點頭,就這樣看着自己的父親。

皇室子弟,他又怎麼不會知曉父親對於太子之位的期盼?

他深切地感受到父王的痛苦,發自內心深處的痛苦。

但,這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即使父王乾的再出色,也抵不過嫡庶之別。

小小的齊國,不及朝廷萬一。

沒有言語可以表述,唯有陪伴。

而這一天,皇宮中再次傳來消息,皇帝召見年僅十歲的薛王。

還未搬遷至東宮的薛王府,聞言大喜,華貴的衣裳皆讓其穿戴,頸帶金環仍嫌不夠。

薛王於是言語:“皇祖父見我,所爲在心,而非表樣。”

後,以常服而入。

帝見之,果大喜,喜其以靜,聰慧果敢,言語讚道:“果真類我!”

日後,每嘗與言,皆盛讚薛王,每日數見,細細教之。

時人皆言,帝心在孫,而非太子也。

太子心甚喜。

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1308章諸王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1149章番外3世系變更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1300章假道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1197章想法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1383章安國第1207章獻土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1255章驚詫第七百零九章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1348章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143章柔情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1250章文教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1362章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1361章東去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1236章僧人第八百八十章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1167章驚喜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224炭火第1225章隱情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五百章無言第1192章嚴家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1167章驚喜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五百八十二章
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1308章諸王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1149章番外3世系變更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1300章假道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1197章想法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1383章安國第1207章獻土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1255章驚詫第七百零九章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1348章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143章柔情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1250章文教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1362章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贖買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1361章東去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六百六十九章大朝會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1236章僧人第八百八十章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1167章驚喜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1224炭火第1225章隱情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五百章無言第1192章嚴家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1167章驚喜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五百八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