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

若說別的,人家滅國了,光是一個侯爵,着實有些吝嗇。

但,滅南唐的李信,也不過是侯爵,逼殺林仁肇、佔據閩南的黃陽,也不過是伯爵,如今潘崇徹成了侯爵,也不敢多言,畢竟李信等人可是再親信不過,他哪裡敢奢侈公侯?

不過,重立大唐後,爵位的含金量大增,皆是超品,而不是像前唐一般,位列品級,如此一來,恐怕宰相見了這些勳爵,也要行禮。

還有一點,皇帝剛登基時曾說過,爵位有減等世襲和世襲罔替兩種,但到現在卻仍舊未曾明言,只是說爵位。

前唐時,外臣的爵位都是世襲罔替的,如英國公李績等,但王爵,無論是宗室還是外臣,都是減等世襲,如汾陽郡王郭子儀,他的兒子襲爵國公,然後就世代國公。

宗室則不一樣,比如,李嘉的始祖李業,被封薛王,親王爵,其子李絹繼承爵位,降等爲嗣薛王世襲,郡王爵。

其他的兒子也一併降等爲郡王,郡王之子降等襲爵爲國公,世襲,其餘子則封爵爲侯,然後降等再世襲。

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基本上與明朝的爵位繼承一模一樣,只是少了一個襲爵降等世襲。

但明朝永樂靖難之役之後,卻限定了宗室不得從軍、從商、從政,只能依靠俸祿來食,而俸祿則郡王親王極高,而如奉國中尉等底層宗室,則只有數百石。

關鍵是,宗室沒有土地,大家所見的福王等王爺土地廣闊,其實都是皇帝賞賜的,郡王親王還可以向皇帝祈求賞田,但底層的宗室只能吃死俸祿。

而且,死俸祿也能被皇帝玩出花來,到了嘉靖皇帝這個理財專家手裡,明文規定郡王、將軍七分折鈔,中尉六分折鈔,懂的都知道,明朝的寶鈔比廢紙還不如,擦屁股都硌得慌。

明朝宗室臣身系封城,動作有禁,無產可鬻,無人可依,數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艱難萬狀;有年逾三十而不能婚配,有舉露十年而不得殯埋,有的行乞市井,有傭作民間,有流移他鄉,有餓死道路。

簡單來說,網傳的明朝宗室佔據國庫十之七八很是扯淡,最多時,也不過百分之二十,只是宗室封布不均衡,有的地方入不敷出,跟養老金一樣,顯得很誇張。

大部分的底層宗室活的簡直苦不堪言,與後來的八旗子弟一模一樣。

扯遠了。

反正唐朝的宗室制度顯然更合適一樣,而且,俸祿也少,頂多給幾千畝永業田過去,所以像李賀這種落寞宗室很多,只能參加科舉。

孟昶從夔州逃到了江陵,然後又經過一路護送,來到了長沙。

對此,李嘉隆重歡迎,親自設宴歡迎他,邀請越王劉鋹、長沙王周保權、荊侯高繼衝、文安郡公李煜,一齊迎接與他,給足了他的面子。

望着其他幾位亡國之君的富足的模樣,孟昶心思百轉,他哪裡不明白,這是明晃晃地暗示他歸降啊。

到了江陵後不久,他就知曉了蜀軍被收復的消息,但身不得已,只能來到了長沙城。

李嘉還沒說話,孟昶(讀廠)就明白其中的意味,他連忙起身說道:

“下臣寡德薄命,無以天命,信賴陛下恩德,遣兵西去,才保得我之性命,天恩浩蕩,無以爲報,今光華在辰,文思當寧,臣願意舉千乘之重,請藉有司——”

這話說的,不愧是文化,傳說中對聯的製造者,把納土歸降都說的文縐縐的,李嘉一時間還沒反應過來。

人家把國土版籍歸附,哪裡能直接要,這不容易暴露嘴臉嗎?

李嘉堅決不肯:“朕與蜀王本就有盟約,出兵本就是理所應當的,如今蜀地歸附,正是蜀國重立之時,何來歸附?”

這話說的,大氣凜然,若不是自己的胳膊被狠狠地拽住不動,孟昶差點就信了,他只能再次謙讓。

如此一來,經過三辭三讓,第四次,李嘉終於勉強同意了,他望着這四位君主,感慨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自前唐亡國後,已有一甲子(誇張,其實並沒有)之數,天命還是歸唐的,民心思定,如今蜀主有順從天命,真是明見千里啊!”

“爲陛下賀,爲大唐賀!!”

宰相百官紛紛起身,其餘的幾個降君也只能起身,一臉欣慰開心模樣,又多了一個夥伴,肯定開心了。

翌日,孟昶就在皇帝賞賜的府邸,接到了聖旨。

封爵,淮海國王,食邑八千戶,諸子皆爲國公,賞錢萬貫,田五百頃,其餘賞賜無算。

雖然是郡王,而且還是什麼的淮海王,孟昶只能選擇接受,這是外臣所封的最高爵位了,真要是啥親王,他真的不敢領。

“如今,咱一家人,只能在長沙安家了!”望着諸子,孟昶也不過是四十來歲的年紀,但此刻老了許多,他長嘆一聲說道:“祖宗的江山社稷雖然沒有保住,但宗廟好歹留存下來,陛下允許咱家奉祀先王,皇恩浩蕩啊!”

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滅國不絕祀,這是傳統美德,李嘉感覺得發揚一下,天下沒有不滅之國,等自己這個唐朝完蛋了,希望後來人能繼承一下。

除了長子外,其他幾個兒子面無哀色,他們都封了國公,自然衣食無憂,亡國後能有這待遇,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不用死人,財產都在,衣食無憂,簡直太舒服。

瞧着幾個兒子毫無悲傷之心,孟昶也無奈,其實這樣也不錯雖然不甘,但好歹活下來,長享富貴。

“來到長沙,你們要謹言慎行,這裡不再是成都了!”

“好了,老爺,大家都很辛苦了,就散了吧!”立在孟昶身旁,豐滿多姿的花蕊夫人好似個誘人的水蜜桃,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她一手抱着孟昶的胳膊,一邊嬌聲說道。

“就這樣的,記住,不得我的首肯,誰也別出門而去!”孟昶這才說道。

“喏!”子女們在侍女的陪同下,各回各院。

“夫人,幸好你未曾離我而去!”望着花蕊夫人嬌豔的臉蛋,孟昶感慨道。

大唐皇帝還算地道,沒有傳說中那麼喜愛人妻。

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九章(重發)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1316章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380章第1214章遺民第1370章煽動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1220章名單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六百九十五章第1120章哭泣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403章教子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七百四十章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1371章三路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一千零三章崩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1295章門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383章安國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208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157章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1371章三路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1390章治河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1371章三路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1185章王庭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1344章封王?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
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九章(重發)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1316章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380章第1214章遺民第1370章煽動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1220章名單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六百五十四章出宮第六百九十五章第1120章哭泣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1403章教子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七百四十章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1371章三路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三百五十四章城破第一千零三章崩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1295章門檻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1383章安國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208章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157章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1371章三路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1390章治河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1371章三路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1185章王庭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1344章封王?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兩百九十四章商賈而至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