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技藝

西涼的假道滅虢政策,理論上成功的機會很大。

不過,潘美還是感覺有些不保險。

或者說,他與郭守文不同,作爲降臣,他的身份,一言一行,都無法自如,即使有唐崇山等人的附議,他仍舊不安。

於是,他修書一封,去往了洛陽,陳述實情,甚至在書信中借兵。

借靈州五千兵馬,隴右五千騎兵,加上西涼的兩萬,總計三萬人,一同行進,如此才萬無一失。

書信等了近半個月,幾乎是四百里加急的水平,累死了十來匹馬,才堪堪送歸涼州。

潘美渾身顫抖地打開了書信,只見皇帝只寫了一個字——準。

之下,則是政事堂的政令,由翰林承旨草擬,加蓋了幾個宰相的印戳,以及簽字,更有五軍都督府的行文。

如此,很顯然,皇帝以及朝廷完全同意了他的策略,假道滅虢這個法子可行。

當然,這也是他恰巧碰到個好時候,朝廷開完御前會議,加快西北戰略粗略,他完全湊上了。

潘美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可以說是心情舒爽,一片美好。

到了這時,他再次聚集西涼府的幾人,統一了步驟,決定在四月,施行這套方案。

騎在馬上,看着遼闊無垠的草原,流淌的河流,他迎着風,目光炯炯,大聲道:“即日起,將所有的兵馬,都給我集合起來,別在待在涼州城了。”

“大唐,將要重返西域了。”

“總兵,我已經聽到了歡呼聲。”

李繼隆陪伴在一旁,附和道:“安西四鎮的孤魂戰魂,已經開始歡迎咱們,兩百年雖然過去,但大唐依舊無法磨滅。”

事實上,他父親猜對了。

這位經歷戰爭雖少的潘叔,在西涼這般渾濁的水中,已經掌握了局勢,即使是西涼知府唐崇山,也不得不與他合作。

小而堅的西涼府,將會震驚整個西域。

潘美也是雄心壯志,封伯封侯,就是這一戰,這是他的機會,夢寐以求的機會。

這一刻即將到來,太美好了。

大唐重返西域,他並不怎麼在意,但這伴隨着他的功勳,就足以讓他豁出全力了。

“繼隆,皇帝說過,伯爵之位,減等到驍勇校尉,就不再減了,直接石子是吧!”

“沒錯!”李繼隆點頭道。

“這比之前幾朝好多了,能襲爵,咱們就努力一把,賺個與國同休。”

“年入百石的校尉,能夠後世的敗家子,留個口糧不是?”

李繼隆也不由得暢想起來,他父親李處耘也是大批發的子爵,他繼承就是男爵,兒子就是校尉,然後沒了——

我也得努力,不然仗都快打沒了。

……

西北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整個中原,卻飛快地從戰亂中復甦,生產力不斷地發展。

例如,在鋼鐵上,雖然九成的鐵,都用於軍械製造,但僅存的一成,仍舊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李嘉統一全國後,轉運使司自然也就統一了全國的稅收,而銅鐵繼續專營,帶來了大量的稅收。

由此,數年來整理,終於得出來一個比較精確的鐵產量——五百餘萬斤。

按照粗略的兩千斤爲一噸,就是兩千五百噸。

而民營鐵礦,則繼承了前唐的兩成賦稅。

五百萬斤,按照鎧甲三十斤來算,就是二十萬件。

屬實不算太多,但比前唐又多了一大截。

無他,實在是軍閥割據,鐵礦開採量不斷上升,還有爲了收割財富,爭相鍛造鐵錢。

這樣極大的促進了鐵產量的爆發。

前唐元和年間,只有兩百萬斤而已。

五十萬斤的生鐵,鍛造農具,也不過是一二十萬把罷了。

但,這也對生產力有了極大的促進,畢竟以前鐵都爲軍隊服務的。

鐵產量最多的,反而是缺銅的蜀地,也就是西川,巴東,興元三府。

由於缺銅,幾代蜀王鍛造了不少的鐵錢,鐵產量大增,冠絕全國。

“這樣的產量不行啊!”

皇帝看着轉運使司的奏疏,不由得對胡賓王說道:“今後幾年,用兵的地方很多,替換的器械,以及農具,都得用啊!”

“士農工商,以農爲本,不可不兇之。”

忙完了南征北戰的十年,李嘉終於能喘口氣,發展一下精力了,首先的目標,自然就是手工業。

手工業中,採礦業,則是重中之重。

銅礦可以造錢,鐵礦可以增加軍隊戰鬥力,促進生產力發展。

“少府這邊,有多少鐵礦?”

“陛下,小型鐵礦售盡,只有一些大鐵礦留在手中,年產生鐵百萬斤。”

李安國輕聲彙報道,他這個少府寺正卿,出現的時間有點少了。

胡賓王聞言,瞳孔一縮,好傢伙,少府竟然擁有整個天下兩成的產量。

也就是說,年產是六百萬斤鐵。

“少府寺這邊,主要是石碌鐵礦,雖然產量大,但成本高,用鐵依舊不足,無論是造船,還是其他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鐵,暫時不能挪用。”

“是!”胡賓王點頭。

皇帝都這樣說,他能如何?

“轉運使司衙門,儘可能地提升鐵礦產量,如農之曲轅犁,以及筒車,重視技藝,事倍功半。”

李嘉普及着技術的重要性,對於礦產,以及鍊鐵來說,技術的進步,纔是最重要的。

像是宋朝,鐵產量不過數百萬斤,而到了明朝,由於不禁私礦,且稅低廉,導致鋼鐵產量爆增到了三千萬斤。

到了嘉靖年間,甚至超過了億斤。

像是高爐技術,活塞式鼓風機,等等,都是民營鐵廠創造普及的。

“類如高爐,鼓風機等技藝,要多多獎賞,莫要吝嗇。”

“諾!”胡賓王點頭應下,關於政績,他倒是頗爲認真。

“鐵聊完了,那銅礦呢?”

皇帝眯着眼睛,問道:“銅、金、銀,此三者是錢幣,全國百姓都能接受,多增產一些,也能緩解錢荒。”

“陛下,全國各地,金銀甚少,銅礦枯竭,也只有金山島,才能大規模的產量。”

說到這,胡賓王不由得述說道:“商稅交錢,雖然錢票盛行,但依舊喜愛銅錢,銀幣,去年轉運使司收到的錢票,不足十萬貫。”

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1176章贖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257章安南府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1139北行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196章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1163章贖回?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七章第1140章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五百八十二章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1349章小子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1176章贖人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1147章兩人第1286章分封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1318章澎湖縣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1214章遺民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1120章哭泣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六百六十三章閬州城下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
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1176章贖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257章安南府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1139北行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1196章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1163章贖回?第七百一十三章上書房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七章第1140章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五百八十二章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四百八十章城內第八百二十四章騎兵第1349章小子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七百六十五章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零三章避暑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1176章贖人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1147章兩人第1286章分封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1318章澎湖縣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1214章遺民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三百二十五章糧草危機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1120章哭泣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六百六十三章閬州城下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