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復立安西

藩王們熱鬧一堂,對於薛王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皇子們多年來的君王生涯,給予了不少的氣場加持,讓他頗有些不自在。

不過,皇后倒是給予了他不少的支持,藩王們更是謹守規矩,不敢放肆。

在一場皇室宴會中,帝后高居上座,右手邊的,則是薛王李復沐,然後左一,則是宣王李駿。

再之,則是衛王,中山王

在之後,則是排序,輪流坐下。

酒宴當口,望着一羣兒子,皇帝輕聲嘆道:“你們幾個分封各地,豈止是我想念你們,你們的母妃,也是異常想着,幾年不見,也不知如何了!”

這一番有異於往常的開場白,讓皇子藩王們驚詫,但卻謹言慎行,不敢有絲毫的逾越。

果然,一把年紀的皇叔宣王李駿,不由得配合道:“皇子們分鎮地方,雖然也是爲了國朝的千秋萬代,但一去數年,難得一見,骨肉親情,怎能捨棄?”

“還是皇叔言之有理!”

李嘉不由得點點頭,配合道:“依照我的意思,巴不得每年都能見面,但卻不得不顧及朝廷大事,先公後私。”

“這般,每三年,諸王來洛陽進拜,一來敘敘情,二來,也能彙報一番國內的境況,支持幫助的,自然可以說說。”

諸王詫異。

三年就得來一趟,千里迢迢的,這不是要命嗎?

但,轉念一想,他們又明白,這如同放紙鳶,三年一朝就是一條繩子,避免他們這個藩國,脫離朝廷的掌控。

亦或者說,要讓藩國時刻想起自己的身份。

在座的自然沒有異議。

要不是兒子,要不是弟弟,哪個敢對皇帝有意見。

“父皇,兒臣前兩年,王妃添了一子,還未取名,還望父皇賜下!”

齊王李復歆忙起來,滿座矚目道。

“哦,你不說,我倒是忘了!”

皇帝“哦”了一聲,頗爲歡喜道:“豈止是你,中山王,衛王,你們也誕下了子嗣,我還未曾見到呢!”

“臣弟(兒臣)在!”

兩人連忙起身應下。

“不用起來,都坐下!”

李嘉擺擺手,望着衛王李賓黑紅的臉龐,不由得心裡一酸,他說道:“雖然千里迢迢見之不得,但日後年長了些,就可來洛陽上學嘛!”

“諾!”

“衛王,以及其他藩王,在我想來,本應子孫輩分相同,日後見面,也好區分纔是。”

李嘉思量着,對於明太祖那個一個兒子一個輩分,着實沒那功夫,還不如學習滿清,通輩得了。

“復邦國長興,萬載永延綿!”

皇帝隨口說了十個字,然後笑道:“諸王字輩,就從邦字開始序之,凡日後子孫有成年者,需報之宗正寺,登記造碟。”

“諾——”

“至於藩王世子之選,某不干涉!”

李嘉輕聲道:“但,一定要遵循嫡長子繼承製,嫡庶之分,先長後幼,兄終弟及,不可動搖,此乃國之根本也!”

隨即,氣氛有些沉寂。

再之後,則是宴會的頂點。

皇帝一次性,再次給十位年滿十二的皇子們進行分封。

皇十子,李復洨,封曹王。

皇十一子,李復泯,封鄭王。

皇十二子,李復瀧,封沈王。

皇十三子,李復洵,封閩王。

皇十四子,李復濤,封蔡王。

皇十五子,李復澗,封申王。

皇十六子,李復淞,封荊王。

皇十七子,李復淇,封六王。

皇十八子,李復添,封召王。

皇十九子,李復涯,封樑王。

眼見又一批弟弟們成長,諸王們眼神滿是複雜。

那麼多兒子,皇帝哪裡得來土地啊!

藩王們多年未見,藉此機會,一直待到了開春,初夏,才堪堪回去,

……

而,西北地方,爲了封國,大唐的開拓,也在不斷地進行。

潘美卸任西涼總兵,狄劍多年來,終於爬到了任上。

擔任不久,他就接到皇帝以及朝廷的詔令,要求其西進,開疆拓土。

狄劍只能照辦,練兵近五萬,纔敢圖謀。

按照道理來說,最好的開拓方向,是喀喇汗國,這是西域的共敵。

但是難點在於,其太遠。

隔着于闐國,以及高昌回鶻,就這樣贏了,也不過是爲他人做嫁衣。

因此,他將目光放到了部落聯盟的高昌回鶻。

這位回鶻餘孽,一直對於瓜沙二州垂涎三尺,對於大唐回到西域,也是萬分抵抗。

有鑑於此,狄劍毫不猶豫,直接出兵高昌。

這一下,步騎協力,回鶻人哪裡是唐兵的對手,忙不迭地逃竄,王帳挪移到了西州,然後又跑到了庭州,最後,不得已去了龜茲。

一路跑,一路追。

不知不覺。,安西四州,收復了泰半。

換句話說,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地界幾乎收復。

雖然大部分的部落只是表面臣服,倒是庭州,西州,高昌,伊州,龜茲,焉耆等城池的收復,代表着北庭都護府,徹底的光復了。

隨即,在狄劍駐紮在焉耆,前面就是龜茲,以及倭赤二州,然後就直面對抗喀喇汗國。

到了這個地步,于闐國再也不能裝聾作啞,他們忙問詢大唐到底是什麼意思。

狄劍回覆,對於南疆,大唐此時並不感興趣,合力對抗喀喇汗國纔是最要緊的事。

于闐王無奈,只能選擇相信。

在神武二十一年,兩國結盟,選擇瓜分喀喇汗國。

碎葉城以北,夷播海(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地界,都歸屬於大唐。

其餘的地界,則歸屬於闐國。

至此,長達數年的中亞爭奪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喀喇汗國以綠教的名義,號召了中亞的大量的綠教徒,從花剌子模、河中、呼羅珊募集了大量士兵,積極參與這場戰爭。

于闐與大唐也毫不示弱,往往聯合數萬步騎,南北夾擊其國,讓其收尾不得相顧。

波斯的薩曼王朝,則坐山觀虎鬥,頗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樣子。

而對於這場戰爭,朝廷也是不遺餘力的支援,並且重新設置安西都護府,更好得拼殺征戰。

而對於皇帝來說,偌大的西域,北疆地區,足以分封兩三個兒子了,如果喀喇汗國覆滅,也能再多分兩個。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1167章驚喜第1142章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七百九十章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1335章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1249章想法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1315章水師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1187章哼,女人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1261章涼意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1201章唐旗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1139北行第一千零三章崩第1248章暫住證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1112章老君山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1364章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378章和談第1143章柔情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312章餘熱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1386章就藩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1248章暫住證第1318章澎湖縣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
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1167章驚喜第1142章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七百九十章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1335章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1249章想法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1315章水師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四百二十五章韓載熙(求票,求訂閱)第1187章哼,女人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1261章涼意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五百零五章攻守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1201章唐旗第八百三十六章告廟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1139北行第一千零三章崩第1248章暫住證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1112章老君山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1364章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二章不速之客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378章和談第1143章柔情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九百八十九章第1312章餘熱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1386章就藩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一百四十四章遊街誇耀第九百二十二章氛圍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1248章暫住證第1318章澎湖縣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