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

“朕有意推廣之!”

皇帝沉聲說道。

隨即,皇帝將小麥的優勢一一述說,而最重要的,就是小麥可以一年兩收,冬小麥的重要性。

而在此時,粟米,雖然種植了上千年,但其一直是春種秋收,耗費的時間接近一年。

春小麥與冬小麥配合,幾乎是縮短了一半的時間,雖然農民不得閒,但卻給予了朝廷更多的錢糧。

光是憑藉這一點,就足以說服陶谷認可小麥了。

當然,小麥不如粟米的,就是口感問題,所以一直以來,小麥當做雜糧,價格不及粟米的一半。

如此,百姓們自然熱衷於種植粟米,而嫌棄小麥。

陶谷自然知曉這些,他頗爲熱情道:“據微臣所知,民間的磨坊已經大規模產生,雖然沒有水磨那般便利,但用騾子,驢等牲畜,也能帶動。”

“沒錯!”皇帝點點頭,說道:“據我所知,小麥磨成粉,成爲麪粉,無論是蒸餅(饅頭),還是饅頭(包子),味道都是極好的,不比粟米差。”

說着,皇帝看了一眼低聲哀嚎的兩個少年,讓張萬把他們帶下去,這才說道:“朕已經讓人從河南府進行推廣,其水利頗多,建立的水磨自然多,百姓們倒是頗爲願意,累些能多賺些糧食,也是值得的。”

“所以,您是想讓老臣,在河北府,推行小麥?”

陶谷拍着胸脯,說道:“這般利國利民的好事,老臣自然是責無旁貸。”

“嗯!”

皇帝點點頭,讓其坐下,上茶,隨即輕聲笑道:“推廣起來,倒是不難,一般而言,小麥與粟米,都得脫殼,但,河南府推行開來,乃是應允了,不脫殼也收。”

“換句話來說,朝廷這是讓利給百姓啊!”

小麥的脫殼出粉率,基本上在八成左右,而古代,無論是粟米,還是稻米,繳納的賦稅,就是得脫殼的。

也就是說,大唐十稅一,實際上是八稅一,或者七稅一,對於百姓們來說,依舊是重擔。

不過,好處在於,除了轉運使司,沒有其他人收稅,也沒有其他的雜稅,比之以往,更是輕鬆了數倍。

陶谷聞言,點頭讚歎。

雖然看上去讓利了兩成,但一旦普及到府,假若河南府夏稅兩百萬石,那直接損失,就是四十萬石,普及到全國。

年入六千萬石糧食,可以說直接沒了一千兩百萬石。

也幸好,南方的產糧大府,幾乎都種植水稻,只有北方纔有機會種小麥。

“前所未有,前所未有——”

陶谷忍不住地讚歎道,止不住地誇讚明君,如此大的讓利,簡直是不可想象。

唐末以來的亂世之中,哪個朝廷不是絞盡腦汁地收刮錢財,像如今這般讓利的,反而是聞所未聞。

“聖君啊——”陶谷忍不住拜下。

“快快請起!”

皇帝連忙攙起,心中格外的滿意。

看上去,他讓利了,讓了兩成。

但實際上,他確實在做大蛋糕,只要小麥普及到北方,產糧不說翻一倍,哪怕是半翻,就足以讓朝廷賦稅大增。

做了好事,得了名聲,而且還獲得了實利,這纔是李嘉想要做的原因。

一個冬小麥,就足以了。

多一茬收成,就多一道賦稅,即使讓步了,也不礙事。

而且,李嘉可以說,也是爲後代留下一個後手。

等到後期,朝廷賦稅不夠時,改成收麪粉,稅收起碼得漲了兩三成,多了幾百萬石的收入。

“有此良策,微臣以爲,自然是毫無阻礙!”

陶谷喘了口氣,面目舒放,笑着說道:“河北府正好可以普及,如此,也算是利國利民。”

“只是不知,陛下爲何選河北?山西,山東,陝西各府,豈不是更應該普及?”

“你算是說到點子上了。”

皇帝笑了,總算說到關鍵了,他忍不住地說道:“前幾天,洛陽府尹李懷恩給我上了一道奏疏,言語的是洛陽人口之事。”

“他說,洛陽的人口,數年來,翻了兩三倍,如今已經達到了八十萬,若是再不控制,恐怕漕運自東而西,大部分的船隻,只是爲了糧食。”

“到時候,朝廷對於邊患,亂民,災害等,皆不在意,唯一所盼的,就是東糧自來。”

“漕運之事,稍有差錯,就會是天翻地覆的大動靜。”

說着,皇帝不由得看了一眼陶谷,說道:“朕一想到未來這般景象,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聽到皇帝這般言語,陶谷直接說道:“陛下所言,可是說的永濟渠?”

“沒錯!”皇帝讚歎道:“永濟渠,自幽州,滄州而入洛陽,如今多有堵塞,但仍舊是一條可以利用的溝渠。”

“河北府以及北都,沃野千里,良田萬頃,作爲糧倉,再適合不過,只要將堵塞的永濟渠貫通,到時候河北之糧,就可直入洛陽。”

“洛陽城,也能兩條腿走路了。”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隋唐大運河的存在,讓河北府的糧食,可以順利的到達洛陽,這纔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而陶谷的任務,就是經營河北,疏通運河,從而讓洛陽多一條糧道,商道。

因爲通濟渠,汴梁就這般繁華,而如果加上永濟渠,那洛陽不得起飛了啊!

一番交心後,皇帝畫了下大餅:“不及兩三載,政事堂必有你的一席之地!”

陶谷聞言,渾身戰慄,這纔是他念茲在茲的事情啊,他竭盡全力,說道:“老臣必然不辜負陛下期望!”

隨即,陶谷昂首挺胸而去,精神抖擻,充沛至極。

皇帝笑了笑,然後看到了那擺放行刑後的兩條長椅,略微還撒着點血跡。

“將這兩個收拾起來,給我放在上書房,讓那些皇子們瞧瞧,長長記性!”

“喏——”

李嘉從皇子又想到了自己的妹妹,長公主李薇兒,心頭就是一陣煩躁。

十三歲了,是時候訂婚,然後十六歲嫁出去,讓皇宮早日清靜一些。

自己的皇室淑女培養計劃,都被這個搗蛋鬼給破壞了,真是太讓他難受了。

“必須得嫁出去才行!”

皇帝堅定地說道。

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1341章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1328章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1108上京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1153章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1276章實踐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七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四百九十章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224炭火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1162章戰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九百八十二章第1231章開藥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1103章捷報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九百七十八章無題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番外2——觸目驚心第1195章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七百九十六章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316章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382章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1193章借住第八百一十三章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231章開藥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1151章野望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1123章胡姬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
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1341章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1328章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1108上京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1153章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1276章實踐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七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四百九十章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224炭火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1162章戰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九百八十二章第1231章開藥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1103章捷報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九百七十八章無題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六百七十七章淫祠(上)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番外2——觸目驚心第1195章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1372章重甲步兵第七百九十六章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316章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382章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1193章借住第八百一十三章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231章開藥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七百零一章問策第兩百零六章洞庭水師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1151章野望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1123章胡姬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