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

“楊業,朕能相信你嗎?”

楊業大吃一驚,他弄不明白,皇帝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但多年來的政治經驗告訴他,這時候不能猶豫:

“末將願以死相報。”

“好!”李嘉點點頭,瞧着後者一副堅毅的模樣,他心中一曬,歷史不就告訴楊業的真實情況嗎?

就算不是歷史,如今以楊業從未投降,面對誘惑而堅定不屈,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

隨即,皇帝認真說道:“雁門關,如今也算是落入了咱們手裡,但是,守關的從來都是依靠人,契丹人如今發並十萬,已經兵臨雁門關,如今知曉的並不多。”

“在我想來,而你久在北地,想必對契丹人很是瞭解吧!”

“稱不是瞭解,只是略知一二。”

楊業低着頭,沉吟片刻後,這才說道:“契丹人貪婪無度,逐利而走,且悍不畏死,騎術了得,而且,其多是部落組成,一旦傷亡過度,其就毫無戰心。”

“據末將所知,雖然契丹人自成一國,但平日裡的爭鬥也是極多,消亡的部落也是不少,所以愛惜契丹本部兵卒,對於漢,奚、渤海、女真、室韋等部落極盡壓榨,奴役,戰場上的先驅,也往往是這羣人。”

“所以,契丹人一旦死傷到了一定數目,他們就無法形成壓制,自然就會退兵。”

李嘉聞言,不由得感慨道:“說到底契丹人崛起不過百年,繁衍再多,能有多少?”

少數民族崛起,基本上都是這般缺陷,女真,蒙古,不外如是,而且,別看如今的契丹人很多,但實際上真正的契丹八部人口,只有幾十萬罷了。

後期不斷地融合,才形成數百萬的規模。

“如此!”李嘉回過神來,目視着楊業,說道:“如今雁門關被圍,危在旦夕,朕有意以你爲代州防禦使,兼任漠南巡撫使,救援雁門關。”

“另外,再以呼延贊爲防禦副使,率領一萬御營鐵騎,共同北上。”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你可有什麼要求?”

李嘉一口氣說完,然後看着楊業,問道。

“末將別無所求,唯求數千吐渾軍,以及萬餘的北漢騎兵相助。”

楊業聽到這番話後,十萬的契丹兵馬,真是令人窒息,但他從來不服輸,不然怎會有無敵的稱呼,所以,他自然不會畏懼。

“可以!”面對楊業這番誠懇的話語,李嘉思量片刻後,就應下了。

他倒是不懷疑楊業會投降契丹人,除了楊業本身的性格外,更是因爲其家小都在自己手裡,拿捏着命脈。

只是有些懷疑北漢軍的戰鬥力罷了,哪怕是號稱精銳的吐渾軍。

“我與你湊個整數,兩萬人都與你。”

李嘉隨即又說道:“我要求也不高,解除雁門關之圍,儘可能地消滅契丹人的有生力量。”

“末將可裡軍令狀,此番必然解雁門關之圍。”楊業雄心壯志地說道。

“好!”李嘉大笑,說道:“我在太原,爲你準備慶功酒。”

楊業收拾好心情,回到家中,對於妻子訴說着情況。

折氏將門出身,對於局勢自有一番看法,聞聽到皇宮的情況後,她直言道:“陛下如此看重與你,一來是你的名聲,北漢小國,也唯有你名聲在外,自然須得任用起來。”

“二來,你乃先帝義子,雖說改了回了姓,但卻總脫離不了關係,重用與你,更是安撫將心。”

“你說的很對。”

楊業度了幾步,點頭道:“不過,在某看來,皇帝的心胸寬廣,也是重要原因,我見許多的宋國舊將,被任免與御營中,一同北上,從古至今,有誰能有這般的心胸?”

“此番作戰,必要全力以赴!”

楊業握緊了拳頭,鄭重其事地說道:“歸唐第一仗,豈能墜了名頭?”

“契丹人兇悍,夫君小心纔是莫要逞能。”

折氏關切道。

“我知曉!”楊業低頭,柔聲寬慰道:“有勞你在家看顧了。”

夫妻二人對視,相擁良久。

很快,楊業就從昔日的北漢俘虜中,挑選了上萬名精銳騎兵,又聯繫吐渾軍指揮使衛儔,一同準備出征。

那些禁軍們,本就被修城牆折磨的夠嗆,如今能夠解放,回到軍隊中,滿心的歡喜,而且帶領他們的是無敵將軍,更是歡喜異常。

衛儔聽聞是北上救雁門關,心中有些不願,但他是降將,再怎麼不願,也只能聽從指揮。

就這般,耗費幾日的功夫,楊業才勉強將他們湊在一起,然後起底北上,營救雁門關。

呼延贊也是滿心歡喜,他這次北伐沒有撈取什麼功勞,但得到領兵救援的機會,這讓他格外的歡喜:

“契丹人算個鳥,咱甚時候怕過他們,就是得打服他們。”

對於手底下的御營騎兵,他滿是信心,只是聽聞領兵主將是楊業,他頗有些不願:

“一個區區的降將,何來位居我之上?”

雖然他也是降將,但如今已經加入大唐兩年了,自然比楊業資格更老,也有資格鄙視與他。

李嘉也清楚陌生的兩人搭檔,容易產生矛盾,雖然這本就是他規劃的,但矛盾必須處於合理的範圍內,他直接對呼延贊言語道:

“此番北上,主將爲楊業,你要完全配合他,除非他歸降契丹,不然就莫要違背。”

呼延贊聽聞,心中尤自不服,合着自己這個副防禦使,真是個副的。

“哼,莫要有這麼小心思,射聲司的厲害,你也是知道的,事後算賬,某雖然不願,但不得不爲爾。”

“喏——”呼延贊滿腹委屈,話都說到這份上,他哪裡敢有異議,只能服從。

折騰了三日,大軍一人雙馬,攜帶着數日的乾糧,浩浩蕩蕩地北去。

雁門關,距離太原並不遠,只隔着一個忻州,其中還有個忻口關,也就是抗日時期的忻口戰役。

包括雁門關在內,太原以北,大大小小的關隘越有十八個之多,都處於內長城以內,可以說,對於北面的草原的防範,已經足夠多了。

而李嘉也沒有完全信賴與他們,反而做出兩手準備,大力維修太原城,最好最壞的打算。

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1166章安排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1352章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1155章改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1309章就藩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1141章手段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237章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1206章覬覦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1308章諸王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八百六十六章第1292章事件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1228章子嗣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七百零七章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1265章死戰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1138章尊老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1189章拿人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1213章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1304章成婚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1309章就藩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1350章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1273章條法第1274章伴當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1343章
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1166章安排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1352章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1155章改變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1309章就藩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四百六十章皮影戲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1141章手段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237章第八百七十六章獻女第1206章覬覦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1308章諸王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八百六十六章第1292章事件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1228章子嗣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七百零七章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1265章死戰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1138章尊老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1189章拿人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三百三十二章胸有成竹第1213章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1304章成婚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1309章就藩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1350章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1273章條法第1274章伴當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134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