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

郭從義弄巧成拙,惹得衆人嘲笑,火急火燎地準備善後。

面對衆人的嘲笑,他不以爲意地說道:“咱雖然事做錯了,那是以己度人,沒明白部署的愛民心思,心意還是好的,部署愛民,咱也愛民……”

隨即,他又不要老臉的向張維卿致歉。

張維卿第一次碰到這般厚臉皮的,着實令人哭笑不得,只能表示知錯就改就好,不能再有下一次。

收下籍冊後,張維卿第一時間,去向了長安的府庫,查詢還有多少錢糧。

結果令他大失所望。

偌大的京兆府,領有十二縣,竟然只有區區一萬餘石糧食,數萬貫銅錢。

也就是說,他這近六萬兵卒,竟然沒有足月的存糧,堪堪只夠半個月。

對於此事,其他人頗爲惆悵,唯有郭從義極爲歡喜,終於輪到我獻策建功了:

“好教部署知曉,某幾個月前,就是河中府尹,護國軍節度,那河中府雖然新上了節度,但裡面好多兒郎都是我的麾下,豈能輕易地轉向,只要我去定然能奪下河中府。”

“部署,那河中府,有一座解池,慣是產鹽,年上百萬貫,錢糧極多。”

“恩?”張維卿看着郭從義一副心急的模樣,不由得笑道:“河中府自然是要取得,但在我看來,最要緊的莫過與虢州,那裡可是潼關所在——”

楊廷璋等人聞言,瞬間恍然大悟。

關中四關,北蕭關,南武關,西散關,東函谷關,東漢末年,函谷關不可守,曹操移至潼關,其乃是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官方要隘,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河中府雖然重要,但虢州境內的潼關,卻是關乎入秦唐軍的生死,以及在坐衆人的生死。

張維卿清楚,若是貪圖錢財,暫舍了潼關,那麼來自洛陽,東京的禁軍,就會源源不斷地涌入,以他們這般雜兵狀態,怎能抵抗?

不是他妄自菲薄,實在是這五萬人太過於湊合,騎兵更是大雜燴,根本就不足以對敵,所以只能防守,守住潼關。

“如今保義軍節度使,乃是杜審進,一個倖進之徒,不過數年功夫,就爬到了保義軍節度,不過爾爾。”

楊廷璋不屑一顧地說道:“其不過守戶之犬,只需數千精兵,即可拿下。”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張維卿不解其意,伴隨着解釋,才明白。

原來這杜審進,乃是杜太后(趙匡胤之母)的幼弟,最得寵愛,一入官場,起家授右神武大將軍,改右羽林大將軍。

第二年,也就是乾德元年,領賀州刺史,第三年,知陝州,第四年,就改保義軍節度觀察留後,第五年就坐上了保義軍節度使的位置,替皇帝看守關中的東大門,扼守關卡。

要知道,杜審進如今已經五十有七了,入官場就五十,年歲這般大,自然小心謹慎,沒有多大的作爲,更沒有藩鎮的驕矜,是個厚道人。

衆所周知,亂世中,第一個倒黴的,就是厚道人,因爲只有強悍勇武的人才能控制軍隊,厚道的人只會受到欺凌。

“既然如此,楊師璠,你率領溫末精騎,並五千步卒,跑一趟吧,拿下虢州後,死守潼關。”

張維卿略一思慮,就直接吩咐道。

“諾——”楊師璠大爲歡喜,這麼好的立功機會,終於輪到我了。

“幸虧咱們兵馬衆多,可以分兵,河中府耽誤不得,郭守文,你與郭老將軍一起,率領兩千靜難精騎,一萬步兵,一同去往河中府,接受其兵馬,倉庫。”

“末將遵令——”郭守文、郭從義連忙應下,皆喜笑顏開。

這番佈置,也是張維卿認真思考的。

最信任的,自然是楊師璠,所以派他駐守潼關,順便立下功勞。

只需郭從義,那是必須去的,但其孤身一人的話,張維卿又不放心,怕放虎歸山,所以又加塞了郭守文,甚至隱隱以郭守文爲首。

其靜難精騎,乃是楊廷璋的兵馬,以郭楊的交情,自然指揮無礙,即使佔據河中府,但依舊是郭守文佔據優勢。

楊廷璋與王彥超自然得留下來,相互制衡。

派出兵馬後,長安城只留下了三萬餘人,這下子糧草倒是寬裕了些許。

不過,缺糧依舊存在,張維卿立馬組織萬人民夫,從大散關運糧而來,用銅錢支付。

而楊廷璋的確是誠心歸降,他甚至派人從靜難軍中調來糧草,以支應糧草不足的窘迫。

而這時,唐軍攻克鳳翔,甚至席捲京兆府的消息,終於在整個關中傳開,關中爲之震動。

第一個得知消息,就是保大軍節度使李洪義。

保大軍,又稱鄜坊軍節度使,渭北節度使,治鄜州(今陝西省富縣),下轄鄜州、坊州、丹州、翟州(禧州),在關中也算是數得上號的藩鎮。

李洪義是沙陀人,更是漢隱帝的舅舅,當時後漢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殺近權臣,詔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派遣供奉官孟業送去密詔,令李洪義殺掉王殷。

關鍵時候,李洪義膽小軟弱,擔心被王殷發覺,拖延着不敢動手,最終沒能下手,帶着孟業去見王殷。王殷就把孟業關押起來,把密詔送給郭威。

然後就有了郭威的黃袍加身。

如今,他反而位居藩鎮,倒是過得痛快。

從後漢,後周,再到北宋,他實在是見多了改朝換代,聽到這個消息時,他正躺在牀榻上,已然是疾病纏身了。

“唐人?是莊宗之後嗎?”李洪義有些糊塗了。

“並不是,乃是前唐後裔——”

“與他們吧,都與他們吧!”

李洪義搖搖頭,眼眸中頗有些膽怯,又有些悔恨,隨即說道:“我已經命不久矣了,怕是見不到改朝換代了,這數州之地,乘着我還活下,得賣個好價錢,不然你們日後將如何是好?”

幾個兒子女兒跪成一團,哭泣不已。

“不過二十年,石家,劉家,郭家,趙家,現在輪到李家了嗎?這亂世,何時才能休啊!”

第1290章軟肋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1287章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1214章遺民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207章獻土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1371章三路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1369章騎兵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1302章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1239章佛難第七百一十六章第1126章刑統第1249章想法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1225章隱情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141章手段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七百五十章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306章驚——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307章愛憐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1188章空獄第八百二十九章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1227章家宴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七百六十五章
第1290章軟肋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1287章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1214章遺民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207章獻土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1371章三路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1369章騎兵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1302章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1239章佛難第七百一十六章第1126章刑統第1249章想法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六百六十一章破例第四百九十六章餘暉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1225章隱情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四百一十六章第1141章手段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一千零五十五章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七百五十章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306章驚——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307章愛憐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第五百五十五章蛆蟲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1188章空獄第八百二十九章第五百八十九章心思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九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1227章家宴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七百六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