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偷偷溜出宮遊蕩了一圈,李嘉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繼續自己的政務處理。

作爲皇帝,忙裡偷閒,放鬆一下心情,這是可以理解的。

等到後來,封建禮教,尤其是理學的盛行,皇帝被捆綁在皇宮中,想出來都難了。

長沙皇宮屬於昔日的楚王宮,各殿的名稱,由於李嘉的入住,也更改了名字。

爲了追本溯源,亦或者是樹立正統的大唐繼承法統,李嘉將大部分宮殿,恢復到了前唐時期的模樣。

如,皇帝朝見羣臣、處理政務的太極殿;舉行“內朝“的兩儀殿;舉行朝會朝賀的宣政殿;聽政議政的延英殿,其殿院外設有中書省、殿中內省等中樞機構,乃是皇城的中樞。

皇帝休息睡覺的長生殿,皇后的立政殿,公主居住的鳳陽殿,

這裡說一下,唐朝皇宮,由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三大建築羣殿組成。

唐朝的皇宮,一開始只是繼承隋朝的太極宮,著名的玄武門就在這,還有凌煙閣;後來高宗有因患風痹病害怕潮溼,所以在高地龍首原附近的建立了大明宮來養病,形成了一套避暑乾燥的建築殿羣,政治中心遷移到這。

後來,唐玄宗繼位,把自己的藩王府納入皇城,形成了興慶宮,唐玄宗最後老死的地方。

如今楚宮太狹小,只是沿用了宮殿名稱罷了。

李嘉一般處理政務,基本上在甘露殿,這是皇帝讀書地界,若是在西漢,就是天祿閣,清朝就是御書房,名稱不同罷了。

皇帝的忙碌程度,決定於皇帝放手的裁度,若是像杜如晦、張九齡這般的賢相,他基本上就是沒啥事,只要最後進行蓋章罷了。

但如今這個亂世,他怎能懈怠,一上午的時間,他都在忙不迭地處理政務:

宰相們的決定是否正確,地方官吏的奏書、御史的彈劾、將校的議論。

如今又多了一項,密摺。

只要碰到比較信任的,位置比較重要的官吏,亦或者將校,他都會給予一個木匣,盛放密摺,可以直接呈交到他的書桌上,而不必由中書門下審覈。

所以,李嘉日常還得多處理一些私物。

或許是密摺剛剛興起,這些人都比較慎重,並不像清朝那般的廢話請安折,語言也比較簡短,如某地有民亂,亦或者有山賊出沒,上官貪污等事件,作用還是不錯的。

一般這種情況,李嘉都會寫個簡條,十幾個字,讓政事堂處理,如,某州刺史貪腐,查之,某地有亂民,查之……

反正,普通的事,一律推給政事堂,讓他們處理。

一上午的忙碌後,他歇息片刻,去林玳兒那裡,享受了一頓午餐,然後睡了一覺,起來悠哉樂哉了。

這時候,射聲司和皇城司,會挑幾樣重要的事情彙報,李嘉直接讓人朗讀,懶得看。

相比於射聲司這樣的軍國大事,皇城司就比較簡單,就是皇城腳跟的事。

如,四月初十:

長沙,鬥米二十五錢

鹽,每斤三十錢

各衙門的大小事,民間的輿論,以及邸報的內容等。

“等等,你是說湘江春景哄傳整個長沙城了?”

李嘉連忙打住了田福的朗讀,驚訝道。

“是咧!”田福興高采烈地說道:“陛下一首詩,讓整個長沙城的讀書人奔走相告,一時間洛陽紙貴,誰都想知道長沙李復是誰呢!”

“聽聞,那個王符,說誰要是知曉李復的身份,就可得五百貫錢呢!”

“哈哈哈哈!”

李嘉聞言,再也抑制不住,大笑起來,好一會兒才止住,說道:“他這是心有不甘,千貫錢,爲他人作了嫁衣,要是我,我也忍不住想打人。”

“陛下的才華那是天地可鑑的,厲害的很,比較李杜的大才,那般俗人,自然眼拙認不出!”

田福笑着恭維道。

“拾人牙慧罷了,況且,那詩也是靈機一現,再也難得了!”

李嘉搖搖頭,對於出名並不熱衷,他是皇帝,本身就具有偌大的名聲,並不需要文采來點綴,文治武功就夠了。

再者,他摒棄了前唐時詩歌爲先的科舉制度,反而提倡策論,並之以明算、明法爲輔,考試的內容早就變了許多,詩歌的重要性低了數籌。

當然,如此一來,進士科的含金量自然增大,算是複合型人才了。

若不是前唐科舉重詩歌,唐詩也不知能否盛行,而他這般重策論,那麼辭賦議論就會盛行。

“讓鄧斌過來!”

玩笑了幾句,李嘉收斂一些,隨口吩咐道。

“是!”田福連忙應下。

“相公,請——”在宦官的帶領,鄧斌低頭而行,他身軀較爲精瘦,衣袖顯得寬大,反而帶有一種別樣的風采。

不愧是宰相。

田福見其從容不迫,不由得心中讚歎。

“陛下已經等候多時了!”

“多謝!”鄧斌微微一拜,顯得格外的尊重,田福心中不由得添了幾分好感。

“坐吧!”見到鄧斌來了,李嘉放下手中的書,笑道。

鄧斌半邊屁股挨着椅子,一臉的恭敬。

李嘉見之,微微點頭。

鄧斌在政事堂中,存在感不強,加入宰相行列也才兩年功夫,雖然由吏部尚書升入,但到底是資歷淺薄,話語權敵不過趙誠、孫釗,甚至比不過老謀深算的孫光憲。

但,誰讓他年輕,四十有二,哪怕六十歲致仕,還有十幾年的時間,只要身體跟得上,遲早能當首相。

不過,如今政事堂這種兩強對立,已經保持了太久,如同一攤死水,李嘉心裡並不滿意。

所以,削強扶弱,就成了選擇。

心中思量着,看着他,李嘉輕聲道:

“如今朝堂中,可有要事?”

“回稟陛下,除了荊南府須面對宋兵外,並無他事,大唐國泰民安!”

鄧斌低頭,輕聲道。

“恩!”李嘉點頭道:“信賴諸位相公輔政,纔能有此境況,鄧卿的功勞也是不小。”

“微臣慚愧!”鄧斌謙虛道。

寒暄了一陣,李嘉這才步入正題:“科舉乃朝廷掄才大殿,不可疏忽,須得德才兼備之人才能爲主考官。”

聞言,鄧斌心裡如沸騰的開水,再深的城府,也抑制不住,臉色驟變。

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1165章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1162章戰之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1118章親臨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1216章忌憚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1351章折騰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二章不速之客第1315章水師第1255章驚詫第1341章第1245章無題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九百三十六章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七百五十五章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1180章豐州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1233章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1231章開藥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1200章唐奴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1182章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1346章教子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1402章宗藩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1268章總兵第1179章忽悠第八百一十三章第1225章隱情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1283章談心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
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1165章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1162章戰之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四百三十二章腹心之疾第1118章親臨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1216章忌憚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九百二十章白重贊第1351章折騰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二章不速之客第1315章水師第1255章驚詫第1341章第1245章無題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九百三十六章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七百五十五章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1180章豐州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1233章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八百六十一章與民同樂第1231章開藥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1200章唐奴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1182章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1346章教子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1402章宗藩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1268章總兵第1179章忽悠第八百一十三章第1225章隱情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1283章談心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