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

如此雄駿的馬匹,讓兩個党項人大開眼界,甚至吃驚到無可復加。

到如今的時代,整個東方最優良的馬匹,一個是河曲馬,另一個則是契丹馬,還有則是回紇馬。

河曲馬,就是在西北地區草原上的優良馬種,位居黃河上游,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屬於中國特產,歷史悠久,肩高在四尺三寸到四尺五寸之間,具有極大的揹負力。

党項人之所以縱橫北方,河曲馬居功至偉,比之回紇馬,它負重更大,所以西夏擁有重騎兵——鐵鷂子。

比之契丹馬,河曲馬的個子更高,具有更大的衝擊力。

可以說,河曲馬可謂是最均衡的馬匹了,極爲適宜東方。

但,如今這個馬匹,四肢更爲粗壯,負重比之河曲馬,不相上下,而其肩高更高,體型更大,衝擊力自然也大,優勢更爲明顯。

本以爲傲的優勢突兀地被打破,哪怕一向鎮定的李彝興,也神色大變,滿眼的驚慌之色。

就算一直心向朝廷的折御勳,也忍不住心驚膽顫,恐懼蔓延。

畢竟,他們這些党項人,最引以爲傲的就是騎兵,騎兵又在於戰馬,這個優勢被打破,面對中原王朝,他們毫無抵抗力。

“這,這,陛下從何處得此良駒?”

強忍着心悸,李彝興不顧君臣之禮,急切地問道。

“你說這些馬嗎?”

李嘉很滿意兩人的表情,頗爲自信地說道:“朕從東海處尋覓到了一座大島,島上有良駒,遂與契丹馬雜交,得此雄駿之馬,如今也不過一千餘匹罷了。”

聽到只有區區的千餘,兩人鬆了口氣,不料皇帝又繼續說道:“不過,再過兩年,此等良駒,將過萬匹,十年內,超過十萬匹,頂替御營戰馬,已經指日可待了。”

這話不完全是恐嚇,印度與契丹馬進行雜交,培育期還不穩定,沒個幾十年的,根本就選育不出合格的馬種——不容易退化。

漢朝時西域馬與草原馬結合,沒兩三代就退化了,選育問題很重要。

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繁衍,倒是真能整出十萬匹出來。

不過,對於大唐來說,即使組建重騎兵,幾千匹就夠的,河曲馬也是個可替代的選擇,過兩年新的戰馬穩定了,就能逞威。

“此乃天幸大唐——”

兩人還能說什麼,被嚇得屁股尿流倒是不至於,但夾起尾巴做人則是應該的。

西北地區的河曲馬,一向是拿捏中原的利器,隴右地區當然也有,但這不是失去泰半了,靈鹽地區的朔方軍,終歸結底還是有私心的。

“此馬來自於東海,某命其爲東海馬。”

李嘉好笑地看着兩人,前面有恩,現在有威,恩威並施,西北地區穩定了七八年不成問題,尤其是銀夏地區的定難軍,李氏。

印度的馬瓦里馬耐力強,能夠忍受高溫,並且擅長長途奔襲,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每年都得從印度大量進口馬瓦里馬,從中東進口大馬士革彎刀,從而橫行與世。

讓其與契丹馬結合,肩高矮了些,但更適合東方人,耐熱性比契丹馬強,也不怎麼挑食,這是一種適合與西北戰鬥的戰馬。

當然,劣勢也很明顯,長年待在印度,其怕冷,即使與契丹馬結合,中和了些許,但依舊還有殘留。

兩人心事重重地離去,對於那幾頭戰馬,依舊是心心念念。

路上,李彝興看着低頭不語的折御勳,不由得用党項話,苦笑道:“時至今日,朝廷擁有良馬不甚與河曲馬,這是朝廷的幸事,對於咱們党項人來說,卻是不幸。”

“李節度何出此言?”折御勳雖然才二十多,但耳濡目染多年,又獨掌永安軍兩三年,政治已經摸透,他擡起頭,滿眼的質疑。

“咱們兩家爭鋒相對多年,是時候合作一番吧!”

李彝興沉思許久,這才緩緩說道。

“難——”折御勳搖頭道:“拓跋部壓制其他各部,凌駕其上,我們折屈氏可不想也是這般。”

“至於貴我兩家的恩怨,來源已久,大多出自貴部,我家一向安和,既然貴部願意和平共處,那麼就減少敵視吧,至少,允許我們折氏過境!”

折御勳當然知曉這只是老狐狸有感而發罷了,他當然也願意讓折氏左側少個敵人,不論是真假。

聽到這個要求,李彝興深深地看了其一眼,折御勳雖然年輕,但所思所想比自己兒子強太多,虧的李光睿還癡長几歲。

“當然!”李彝興如今還是拓跋部的首領,自然有權應下,他緩緩點頭,說道:“拓跋部願與折屈部不再交兵,貴我兩部,還是保存實力爲重。”

“西北地區,咱們得共處合作,共進退。”

“共進退就不必了。”折御勳搖頭道:“你我兩家在西北多年,只有一家,朝廷就如此忌諱,如今若是聯合,那豈能有個好?”

“罷兵休戰就好!”

折御勳深深地看了一眼李彝興這個老狐狸,他不敢再與他言語太多,一不小心就容易着道。

“在下告辭了——”

看着縱馬而去的折御勳,李彝興眯着眼睛,興致盎然,折屈部,看來真的變成漢人了,還取了字,與黨項人差距越來越大。

這樣也好,省得捲入党項的內鬥,拓跋部獨尊党項的局面,就不會改變。

不過,折屈部本就是鮮卑雜出,與我等還是有所不同的。

只要整合党項諸部的力量,足以讓中原忌諱,不敢輕舉妄動。

兩人分道揚鑣後,各自回府。

接下來幾日,朝廷依舊忙碌與各地民政要事,如派遣罷黜使去往各府,巡視地方,從而提拔良才,罷黜庸官昏官,爲南方培育多年的人才讓位。

李嘉倒是頗爲悠閒,政事堂已經正常運轉,一切都有條不紊,他就陪着折御勳以及李彝興二人在汴梁逛了幾圈。

話說,他來汴梁,還真沒怎麼逛過。

運河帶來了繁榮,讓商業也活潑起來,從事這般事業的人越多,就代表着小市民階級越多,從而誕生了不少的樂子。

比如,鬥狗,鬥雞,摔跤等等,讓李嘉耳目一新,樂在其中。

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1342章驚喜第1211章第1390章治河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1317章島嶼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一千零四十章第1348章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1124章討論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1118章親臨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1275章木軌第1408章孝順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1245章無題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1229章戰略第1220章名單第1343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338章諸王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1231章開藥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1343章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1171章第1362章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1305章談話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1103章捷報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九百三十一章第1370章煽動第1333章收買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1284章誘惑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
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1342章驚喜第1211章第1390章治河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1317章島嶼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一千零四十章第1348章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1124章討論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1118章親臨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1275章木軌第1408章孝順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1245章無題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五百三十六章心神不定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1229章戰略第1220章名單第1343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338章諸王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1231章開藥第九百四十四章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1343章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1171章第1362章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八百三十七章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四百三十一章心狠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1305章談話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1103章捷報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九百三十一章第1370章煽動第1333章收買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五百六十一章恰逢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1284章誘惑第八百六十九章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