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幸甚

皇帝離開嶺南兩個多月了,政事堂平穩的運行着,由於臨近秋收,整個朝廷上下都在不停地忙碌着。

轉運使們馬不停蹄的安排稅丁去往轄區各縣、村、鎮收稅;政事堂的相公們一邊爲皇帝籌集糧草,安置從淮南地區遷徙而來的數萬戶百姓,焦頭爛額,還要看顧秋稅的徵收;軍隊的士兵們則在軍營中擔憂着家中的秋收狀況……

總而言之,整個嶺南都很忙,比皇帝還要忙碌。

“占城都護府的糧草運來了沒?”咱們的首相崔泉忙的腳不沾地,一邊批閱着奏摺,一邊詢問道:

“淮南的數萬戶百姓,可都在嗷嗷待哺,若是一招不慎,就會成爲罪人了!”

“占城已然派船押送,約有十萬旦,下一批還要在半個月後,已經盡了諾大的努力;交州都護府今日也送了數萬石糧食過去,秋收尚未結束,剩餘的還需多等一些時日!”

孫釗作爲政事堂資歷最輕的宰相,自然活不少,首相一問,他就需要答對。

“海南那邊秋收後,也能送來一些糧食,不過萬石,而出乎意料的是,九州城那邊傳來消息,只消錢財,也能輸送數萬石糧食。”

“多虧了占城都護府,不然怎麼不知該怎麼熬過這個秋收啊!”崔泉嘆了口氣,這一段時間真是心力交瘁啊。

淮南四萬戶的百姓,十數萬人全部被安置在嶺南了,劃分土地,借糧,安置,簡直是忙得不可開交,而且,所缺的糧食,簡直就是海量。

所幸占城都護府位於南海,商賈極多,收購糧食也是極爲便利的,價廉,國庫調撥了十數萬貫,買了上百萬石糧食,才能保證口糧的供應,以及北上大軍的糧草。

“聽聞南海之地,皆種一種名爲占城稻,乃是旱稻,閩地已經易其爲水稻,至於兩個月的功夫,就能收穫,不挑良田,再貧瘠也能耕種,所以糧食多。”孫釗聽起皇帝說過,不由得說道。

“兩月能收?可是真的?”崔泉突然站起,瞬間激動起來。

“如今這淮南之民入了嶺南,又錯過了秋收,若是能兩月而收,就能熬過去!”

“孫老弟知曉占城稻,不知效果如何?”

看着幾位相公露出來的期待目光,他不由得笑道:“陛下遠見,早已經在皇莊中種下,秋收未臨,但此時的占城稻就已然豐收入庫,諸位可去查驗一二。”

廣州城外的一處莊園內,一大片金燦燦的水稻被其厚實的稻穗壓彎了腰,管事李初九望着這一切,他心中越發的歡喜,今年又是一個豐收之年。

“咱現在也是官了,少府寺來了,見了這番場面,秋收後府庫堆滿,咱恐怕要升官了!”

想到美處,他不由得失聲笑了起來。

自從少府寺權力大增後,所有的皇莊,一律也合併到了少府,整個承天府(興王府被改名了,番禹也被改廣州)上百座皇莊,土地上百萬畝,他這個莊園也有六七千畝,佃戶上百家,也算是中等了。

少府寺將皇莊分爲三等,下、中上,下者,五千畝一下,中者,五千至一萬畝,上者,萬畝。

下等田莊的管事,每年可享五十畝田之祿,無品級,中等田莊管事,則享百畝之田,從九品,上等田莊管事,可享兩百畝之祿,正九品。

之上,少府寺還有許多官位,足以令人垂涎三尺,而且俸祿極多,威風八面,李初九顯然是想升官的,所以產糧越多,則證明能力越強。

“七千畝,如今澆灌了糞肥,又了鋤草,畝產定有兩石七鬥(約三百斤),甚至能有三石,真是一個好收成啊!”

他感慨着,自己有着百畝的薪俸,一半與佃戶,那還能得百石以上,而市價每石糧漲到了四百錢,也就是四十貫錢,真是一筆不小的錢,而且一年兩收,八十貫穩了。

莊園的磨坊,還可以讓周邊村民使用一年至少也有得個幾十石,再加上佃戶的孝敬,以及其他的油水,每年過的比縣令還要舒服呢!

坐在牛車上,看着稻田,李初九心中那是格外的滿足,陽光的照射下,他甚至還產生了些許睡意,舒服的很。

“管事,快起來,快起來,趙少監來了,還帶着一些大官!”半睡半醒之間,他就被親隨叫醒,聽到了少監這個字眼,瞬間清醒過來。

“少監來了?快帶我去見他!”連忙起身,梳理一下頭髮,就催促而去。

由不得他那麼慌亂,少府寺設少府監一人,正三品,少監三名,從三品,可謂是頂級大官。

三位少監,一位掌管山澤礦產,可謂是掌握金山銀山;一位掌控商業,如船隊,商隊,以及紡織場等貨殖之業;而這位張少監,所有的田莊、佃戶,以及船塢、珍珠養殖、豬場等涉及土地、人力的都歸他掌管,算是他的頂頭上司。

“小的迎接來遲,還望少監恕罪!”李初九彎腰行禮,他不知少監來這裡幹嘛,心裡有些慌亂,任免他這個小小的管事,再是簡單不過。

“占城稻可已入庫?”少監和藹地問道。

“已經入庫,由於不講究土地,所以種了一千多畝,每畝收兩石,月前已然收庫!”他似乎看到少監的旁邊有些幾位身份尊貴的人,頭更低了。

“相公,占城稻早在數年前,陛下就在海南種植,達到了數萬畝之巨,如今海南不再缺糧,自給自足,百姓不受缺糧之苦,多虧了陛下聖明!”少監感慨地說道。

“陛下明見萬里,我等自不可及萬一!”崔泉等幾位宰相抱拳向北行了一禮,極爲推崇地說道:

“如今淮南百姓入我大唐,錯過了晚稻,如今只能跟隨陛下步伐,邯鄲學步,再行占城稻了!”

“百姓愚昧,陛下又怕占城稻不習嶺南土地,於是就令皇莊種植,但收穫之後,那些愚民才知真假,陛下良苦用心啊!”張少監對於幾位宰相不卑不亢,他可是天子的奴僕,宰相可處置不了他,這讓他驕傲不已。

“去看看占城稻吧!”他說的。

“諾——”李初九聽聞這幾位是宰相,連忙應下,膽顫心驚地在前方引路。

隨後,一行人來到了一處倉庫,見識到了一堆又一堆的占城稻,幾位宰相分外的心驚:

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七百五十章第1144章後宮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六百二十一章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1190章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1199章立足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四百九十章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1181章天可汗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七百九十章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七百零七章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九百四十二章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七百七十七章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1180章豐州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1275章木軌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
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四百一十五章大事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七百五十章第1144章後宮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七百一十二章第六百二十一章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三百四十章收割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四百五十七章武魂殿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九百九十一章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1190章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1199章立足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七百六十九章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四百九十章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1181章天可汗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七百九十章第一百九十七章攻心爲上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七百零七章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九百四十二章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七百七十七章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1180章豐州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1275章木軌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一千零四十五章鹽引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