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

“如今鐵匠七百二十人,每日熔鍊普通的生鐵五萬斤,熟鐵萬斤,上好的鋼鐵,只有五千斤!”

匠作監輕聲道。

鐵分爲生鐵、熟鐵、鋼,都是由含碳比來決定的,含碳量>2%的鐵,叫生鐵;含碳量小於0.04%的鐵,叫熟鐵;含碳量0.05~2%之間的鐵,稱爲鋼。

熟鐵是生鐵百般錘鍊而成的,而鋼,則是使用灌鋼法,用熟鐵和生鐵相互錘鍊而得成。

生鐵比較脆而硬,所以經常用來鑄劍,兵器;熟鐵則比較軟,但熔點高,所以就用來造鐵鍋。

這個鐵匠城,若是全力以赴生產生鐵,高爐倒是夠了,年產五百萬斤跟玩似的。

湖南別的不多,就是礦產多,煤炭更好敞開的供應,一年四季都不會缺乏,比中原那種用木炭好多了。

木炭雖然燃燒充分,但就是耗費太大,一百斤生鐵,用煤只要兩百斤,而用木炭則需要七百斤,而且煤開採效率高,燃燒溫度高,大規模鍛鐵,是極爲合適的。

鐵匠城與軍械司的區別在於,鐵匠城只是一直打鐵鍊鋼,生成一個個鐵錠,然後運輸到軍械司,具體的鎧甲兵器,都是由軍械司的工匠門進行捶打。

說白了,就是對於鐵的初級加工,像弩箭、拋石車、甲冑等,就具有技術堡壘,需要軍械司進行專門製作,畢竟不是每一個鐵匠,都會製造軍械的。

鐵匠城製作的鐵錠,不只是軍械司,而且還輸送至民間,賺取錢財,提高生產力。

“嗯,還得繼續加強!”

李嘉看着一個個揮汗如雨的鐵匠們,又看着那一排排的鐵錠,不由得說道:“如今朝廷軍備緊要,對鐵,尤其是鋼的需求很大,軍械司言語,其工匠多,就是鋼錠少!”

“陛下,鐵匠城的確是盡力了,每日的消耗煤炭上十萬斤,但軍械司猶嫌不足,這天底下,鐵和鋼,又怎會多過?”

匠作監無奈道。

李嘉望着飄散的黑煙,以及那一根根菸囪,天空中的雲都被染黑了,他又看了一眼地上的泥土,也染着黑色,不知是煤還是雨。

“那就多招募些人,鋼的需求很大!”

皇帝巡視着,對於這些抱怨不以爲意,在這官僚時代,認真幹活的,那叫能吏,懶散抱怨的,纔是最正常的,他早就習慣了:

“那些板甲也就罷了,普通的兵卒自然不嫌棄,但普通的將校們可需要用鋼來鍛造,每天幾千斤鋼,又怎麼夠用?爾等還是須努力才行!”

普通的兵卒,對於簡陋的板甲肯定不會嫌棄,比皮甲好太多,但對於有點身家的將校而言,用板甲太丟份了。

但朝廷卻不會免費提供精密昂貴的明光甲,除非是獲得大勝仗的獎勵,亦或者繳獲所得。

其他的情況,就需要自己提供金錢,找工匠鍛造,如今則可以在軍械司,耗費幾百上千貫錢,讓其細細地鍛造一番。

畢竟如此大規模的鋼材,一般工匠也買不到。

一套精密的鎧甲,是可以當作家寶傳世的,而簡陋的板甲,就像個烏龜殼子,作爲集體財產,就算你想傳給兒子,軍隊也不會允許,人死了,鎧甲得留下來。

“諾!”匠作監連忙應下。

“走吧!”李嘉走了半個時辰,發覺一切如常,自己的作用有限,反而干擾到了正常的秩序,他最後吩咐道:

“雖然說朝廷重視鋼鐵,但也要張弛有度,鐵匠是個體力活,每日的肉食必不可少,一個月,也將就的歇息兩三天,莫要用廢了,每個鐵匠,都是瑰寶!”

“臣定然記住聖訓!”

“莫要當耳邊風就行了!”

李嘉擺擺手,在後者一臉惶恐中,坐上馬車離去。

工匠雖然地位重要,但996對他們來說依舊是奢望,尤其是爲朝廷做事的,更是勞作辛苦,片刻的歇息都難。

但他作爲皇帝,親自過問一番,已然屬於照顧了,再仔細,就得惹非議了,畢竟與士大夫治天下,而非匠人。

他之所以在這春闈之時,出城巡視,不外乎軍中所議,隨着擴軍的進行,三十萬大軍,只有八萬御軍,披甲率在七成以上,其他的地方軍隊,只是在三成左右。

如此低的皮甲率,讓李嘉頗爲焦慮。

他實不瞭解北宋禁軍皮甲情況,但卻曉得,披甲率越高,理論上一個軍隊的戰鬥力越高。

一個披甲的步兵,基本上相當於三個無甲之人。

漢朝兵卒的皮甲率在四成左右,唐朝巔峰時,更是達到了六成,所以橫掃天下。

一漢當五胡,這要是沒有鎧甲,頂多一當二。

但這事情焦慮不得,一件最簡單的板甲,就需要二十斤生鐵,其他箭矢、刀槍劍戟等武器,更是消耗太多,生產力這東西,更是需要時間。

心中想着,李嘉面色卻是一片正常,他隨口吩咐道:“讓射聲司去江南各地,蒐羅一些工匠過來,江南國之前的軍匠,留在當地也不是太好!”

“是!”田福輕聲道。

皇帝則打開車簾,望着車外的稻田,以及茁壯成長的雜草,不由得嘆息道:“南方雖然水土養人,但地方雜草根莖太多,耕耘起來着實困難,沒有鐵器,怎能方便?”

溼熱的環境,讓莊稼生長便利,但雜草也是長得快,汲取水稻營養,需要時時耕耘,剷除,比中原茂盛太多。

所以,在沒有鐵器,耕牛的家庭,地裡的勞動,都需要男人來勞作,一旦缺乏男人,就會家破人亡。

而戰爭、徭役,則是男人損失最大的原因。

反過來說,如果鐵器充足,有耕牛,那麼女人也能操持農田,進行生產,在戰爭期間,更是能產出大量的糧食,供應軍隊。

而大量的鐵和耕牛,就是農業的根基所在,擁有這些,就能開闢大量的農田,養活更多的人口,組織更多的軍隊。

“鐵、牛——”李嘉呢喃着。

鐵一時半會也就那樣。

至於牛,北方黃牛,南方水牛,爲今之計,還是得去東南亞,乃至於印度那裡想辦法,總不能一直惦記馬匹,水牛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第1345章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1302章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1245章無題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1237章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1305章談話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1169章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1307章愛憐第1161章勝之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1290章軟肋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144章後宮第1139北行第1108上京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1149章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255章驚詫第1142章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43章柔情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1305章談話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1268章總兵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1381章紕漏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1320章千歲第1209章白眼狼第1338章諸王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九百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1359章後勤第1302章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四百章捉拿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1110章信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
第1345章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1302章第四百九十八章無題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1245章無題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八百六十二章交州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1237章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1305章談話第八百四十一章御營第1169章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1307章愛憐第1161章勝之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1290章軟肋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144章後宮第1139北行第1108上京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1149章第1271章巡視王庭第1255章驚詫第1142章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43章柔情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1305章談話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1268章總兵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1381章紕漏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1320章千歲第1209章白眼狼第1338章諸王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九百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1359章後勤第1302章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四百章捉拿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1272章蒙兀部落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1110章信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一千零一十二章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